雪后即景作文立意高(雪后即景450字满分作文小学生)

雪后即景作文立意高(雪后即景450字满分作文小学生)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4-06-27 13:20:57
雪后即景作文立意高(雪后即景450字满分作文小学生)

雪后即景作文立意高【一】

昨天夜里下了一场大雪。你看,地上、树枝上都落满了雪。嗬,多么瑰丽的雪景啊!

雪后的大地披上了银装,变成了水晶般的`童话世界。路边的树枝都自豪地绽开了满树银花,而落光了叶子的柳树枝头,则垂下了许多玲珑剔透的银条儿,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一阵寒风吹来,树枝微微颤动,那纷纷落下的雪花,映着朝阳,闪耀出五彩缤纷的色彩。

雪后的早晨,人们都加快了生活的节奏。因为路滑,人们提早从家中出来。去学校上学的孩子,去工厂上班的姑娘、小伙们都加快了脚步,自行车的叮铃声、摩托车的突突声,交织成欢快和谐的交响乐。不时有人冷不丁地跌倒,没关系,人们爬起来,掸掸身上的雪花,又继续前行。枝头的鸟儿沉迷于这一片雪景中,情不自禁地载歌载舞,在寒冷的早晨自由飞翔,公园里的麻雀又蹦又跳,正在雪中觅食。冬天,小动物们都不想出来,都在冬眠呢!但小朋友们却不怕冬天这个寒冷的季节,瞧!他们正在操场上跑步、堆雪人,正在打雪仗呢!

我喜欢冬,我更喜欢雪后的早晨,我愿意为雪后的早晨作一幅画,让这美景永留人间!

雪后即景作文立意高【二】

雪是冬天的使者,它以自己独特的身姿装点着大地。去年冬天,北京就下了一场大雪。

那场雪格外大,下了整整一天。第二天,我兴致勃勃地来到了外边。

“啊”我不由自主得欢呼起来。看,这场雪把大地装点得多么美丽!大地好像披上了一床白白的棉被,还有那房屋、那树木……,统统被白雪笼罩了。目之所及,哪 里都是白色的。那棵高大的松树被白雪覆盖后,更加迷人了,旁边还站着一个类似圣诞老人的雪人。雪人的头上戴着一顶圣诞帽,背后背着一个袋子,似乎里面装满 了玩具,真是惟妙惟肖。

我忍不住踏进了这个这冰雕玉砌的“神话世界”。这雪松松的,软软的,踩在上面一陷一陷的`,发出“吱吱”的响声,我用力一跳,够到了一棵小树的枝条,还没有来得及躲避,雪就掉下来了,落在我的头发上、衣服上。我兴奋地叫到:“呵,我成了雪人了!”

雪,你是一个魔术师,你为大地盖上了棉被;你是一位画家,你让世界更加美丽。

雪后即景作文立意高【三】

白皑皑的大雪铺盖了全城,人们高兴的像炸开了锅的蚂蚁,冲进了“阵地”互相打起了期待已久的雪仗,还有那白色的小狗在宽阔的雪地上风驰电掣般地狂奔着,有似银龙飞舞,一派欢乐的景象。

上天赐予我们的小精灵似乎玩累了,便躺在了地面上,呼呼的睡起了大觉。直等“风婆婆和太阳公公”来叫醒他们,才肯渐渐的融化。但是,有的还是躲在草丛树林里,好像太喜欢人间的美景,始终不肯离去。

可是大雪也给自然界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年久的老树被大雪压得折腰断臂,大片的花草被压得昏迷不醒。建筑物上的棚盖、广告牌,也都经不住雪的考验,纷纷倒塌。打雪仗的人们似乎不理会自然界的植物,只是找了个不成熟的理由:“乱奔、乱踩才好玩”。也许是雪精灵太吸引人了吧!

雪后即景作文立意高【四】

多美的景色啊!我不禁发出一种感慨。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射过来,雪后的景色竟是如此的美仑美幻。近处、远处,烟雾缭绕,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么一个小山村竟出现了如此美景。

远处,是被一层层雾气和寒气笼罩的世界,隐隐约约地看到一些树木顽皮的小脑袋,若隐若现,好像在和我们捉迷藏,远远的和天际连在一起,简直是人间仙境;河边的杨柳高高地昂着头,身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仿佛自己穿上了一身冬天的亮装,显得那么生机勃勃。近处,红色的砖瓦房上,飘出了一缕缕炊烟,看上去像是一条轻轻柔柔的银色飘带,要把这乡村的快乐带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眼前落下了无数的亮晶晶的小星星,那是淅淅沥沥的雪沫随着风儿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在阳光的照耀下,真可谓是天女散花。

穿上大衣,来到了一个凉爽而美丽的世界,一股寒气迎面扑来,还带着一点点雪花的芳香。好美的乡村,好美的家园!

雪后即景作文立意高【五】

雪,下完了。它好像也累了,便悄无声息的走了。我站在窗前,观赏着这如画的雪后景色……

这场雪好大呀!地面上足有8厘米厚!不远处是一个小花坛,月季花、玫瑰花,它们在显示了自己美丽的花朵后,只留下一条条枯枝被白雪覆盖着,显得冷清而单调。而那碧绿的叶子和鲜艳的花朵呢?可能是被那凛冽的寒风偷走了吧!

可屋旁的小草可不顾这一点,它们不愿就此懒惰的冬眠,顽强地露出一丁点的小绿芽,继续欣赏着这个白色的世界。我想它们的心愿就是希望冬天尽早过去,让万物复苏的春天尽早到来……

远处是几棵松树和几株梅花。它们不像月季和玫瑰那样屈服于可怕的冬天。它们仍然挺拔在雪后的白色世界里。它们的身上都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积雪,但它们不屈不挠,显示着自己的青翠和傲气。你看那几株腊梅,积雪已将她们的腰肢压弯,风一来,它们抖了抖自己的身躯,把那粉红色的花瓣又展示给了人们。那种不屈不挠的骨气、那种不畏风寒的品质、那种顽强不屈的精神,怎能不值得我学习呢?旁边那几棵松树,它们也不屈不挠。你看,它们昂首挺胸,一棵棵象战场上的勇士,不怕“敌人”,不怕牺牲。它们是多么雄赳赳,气昂昂呀!仿佛在向狂风和积雪怒吼:“我们不怕你!你也不会把我们压倒的!”

风雪中,腊梅和青松好像在唱着气势宏伟的国歌,显示着自己的铮铮傲骨!

这使我想到了叶挺将军。他在被敌人逮捕并囚禁的时间里,不屈服于敌人,在监狱的墙壁上写下了一首雄伟壮阔的自由:“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这又使我想到了革命烈士秋瑾。她只是一位普通的女战士,在受到敌人严刑酷打时,她坚贞不屈,在被敌人押到刑场的路上,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雪后的景色是美的!那些为国捐躯的壮士们的品格是美的!而我们新一代少年的心灵也是美的!

雪后即景作文立意高【六】

“快来看,快来看,雪下大啦!”清晨,还在睡梦中的我,被妈妈惊喜的叫声吵醒了。我连忙穿好衣服,跑到窗前一看,“哇!好大的雪!”我急忙飞奔下楼,去拥抱这个洁白的世界。

雪后的田野,是一片白色的海洋。农民伯伯的蔬菜地上、麦田上、田间小路上,都盖上了一层厚厚的雪被子。而高低不平的蔬菜,在雪被子下探出头来,窥探这个洁白无瑕的世界。一眼望去,这广阔的田野,好似汹涌澎湃的海洋忽然静止不动了一样。

雪后的房子,仿佛戴着一顶顶奇形怪状的白帽子。有的是三角形的,有的是梯形的、有的是长方形的,还有的是圆形的……远远望去,一间间房子就像冰雪世界里的城堡,有趣极了!

雪后的院子,是我和小狗的天堂。院子里的\'雪地上,布满了我和小狗的脚印,像葫芦一样大大的是我的脚印,像梅花一样小小的是小狗的脚印。东几个西几排,那凌乱的脚印,却也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我们在院子里跑啊、闹啊,冰冷的雪天,在我们的欢声笑语中,顿时温暖、热闹了起来。

雪,把孩子们带进了一个童话般的世界,带来了无限的乐趣,我爱雪后的美景!

雪后即景作文立意高【七】

昨天下午下了一场大雪,我可高兴了,恨不得马上出去玩,可是雪太大了,只能通过窗户往外看。

今天早上一出门,我眼前看到的都是白色:树上白了,房子上也白了,就连学校大门口的两座石狮子都变白了,像是穿上了厚厚的白棉袄,整个世界一片白茫茫。下课后,我和小伙伴们打雪仗,还没玩尽兴就上课了。老师像是看透了我们的心思,说:“我领你们去赏雪景,打雪仗。”同学们一听可高兴了。“不过,回来可要写作文呀!”老师补充。“行!”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于是,我们站好队,去看雪景,远处是白茫茫的山,隐隐约约刚看见。高压电线上也落满了白雪,像是抹上了一层奶油。

来到操场上,打雪仗开始了。男生一组,女生一组,“两军”对打。同学们虽然很冷,可是仍然玩得很起劲。

感谢这场雪,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欢乐,还缓解了旱情!

雪后即景作文立意高【八】

在我们家没有什么成文的规定,大家也不会把家风这个词挂在嘴边,但我认为家风并不一定要书面化、固定化,它应该是一种传承——精神与品德的传承。父母虽没有说,但他们一言一行无不在为子女树立榜样,我从父母身上学到了很多,下面就来谈谈我们家不算家规的家规吧!

肯吃苦。这是我从祖辈父辈都能看到的。爷爷当初因灾害迁移,凭借自己的一门手艺白手起家,那时住的房屋都是爷爷和爸爸一锤一锤凿出来的。有时候早晨天不亮就起床干活,往往要骑着自行车走多几十里,他们辛辛苦苦赚下的钱自己却不舍得花,那辆自行车一骑就是三十年……爸爸妈妈也一样,人们知道他们在外面潇洒自如,却不知他们曾付出的努力,他们为数不多的休息时间有时都是排满工作的。

孝顺。说起来这可能是许多家庭的家规,而孝这个字在父母身上有着很好的体现。爸爸虽然是个在外打拼的男人,但他时刻都不忘自己的父母。每两天他总给他们打个电话看药还有没有,家里有没有什么需要的,逢周末还会和妈妈一起去爷爷家吃饭。妈妈也是有孝心的典范,虽是家里的小女儿但一点不娇气反而能说会做,虽然她对父母的方式往往是口气很重的批评,但谁都能看出她言语深处的爱!如今现实这么形形色色,父母能撇开工作娱乐关心陪伴自己的爸妈,我觉得是十分可贵的。

未雨绸缪。俗话说得好“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许多人却总是事到临头才思考,这未必有些太匆忙。父母总是想得很远,有时候很不理解,知道事情发生看他们镇定自若的样子才知道预先考虑好是多么明智。渐渐地我也开始考虑以后的事,不局限于眼前的事,这样发现会收获一种更广阔的视野。

家风这个东西是说不完也道不尽的,而且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家的家风会被不断充实与更新。这些规矩需要每一个成员去践行,并且代代相传,千千万万条家规的传承才会使我们中国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