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推荐书籍作文(书目推荐作文范文大全)

我来推荐书籍作文(书目推荐作文范文大全)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4-05-31 08:26:15
我来推荐书籍作文(书目推荐作文范文大全)

我来推荐书籍作文【一】

《本草纲目》是由明朝杰出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针在继承和总结明代以前本草成就的基础上进行多方考证,花了将近30年时间而写成的。它是东方药学巨典,具有“医学之渊海,格物之通典”的美誉。

读了这本书,我惊奇地发现医学界竟是如此神奇,日常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平凡的物体竟可成为治病的良药。比如水部中的露水,书中这样注名著,露是阴气积聚而成的水液,是润泽的夜气,再道旁万物上沾而成的,味甘,性平,无毒,秋露水凛成夜晚的肃之气,宜用来煎润肺的药,调和治疥、藓、虫癞的各种散剂。想不到吧,平凡的它们,却有不平凡的医疗作用,相信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平凡的物体等着人们去发现它们的价值,那将会带给我们另一个惊奇。从这里我也懂得了一个道理,那就是,生活中注意观察是非常重要的,它会使我们学到很多东西,发现很多东西,同样也可以解决很多疑问。再刚刚露水的例子中,我们发现书中记载的任何药物,他都有有注明有毒或是无毒,这跟人差不多有善恶之分,提醒我们用药要注意,就像我们生活中要小心与人打交道一样。

《本草纲目》里还收集了很多有医疗作用的花草树木的图片,看了这些图片,可以说是大开眼界,它们有些长得很漂亮,有些长得很奇特,也有些长得很渺小……它们还解开了很多疑惑,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生活中,有些我只知道它们的名称,却不知道它们的样子,比如冬虫夏草、海藻等等;而有些,我只知道它们的样子,却不知道它们的名称,又比如金毛狗脊等。这样一来,我有增长了对植物的见识。在这里我也给自己提了个醒,那就是,对事物的了解和对问题的认识,不可以不清不楚,那样,就会使心中的疑惑越积越多,不知道到哪天才能解开,或许永远都不会解开。

《本草纲目》它又是一本非常耐人寻味的书。读完了它,每一次的回味都能让人懂得不同的道理,懂得了这些道理,就让人有方向的前进,把这些道理当作做人的原则,让自己的思想变得更加成熟。

我来推荐书籍作文【二】

《医学源流论》是一部集中反映徐大椿医学思想的论著,其中有大量篇幅集中反映了徐氏的辩证用药观。有关元气学说的论述、辨病与辩证、病与主症、病与主方、方与主药的关系,亡阴亡阳之分辨,重视药性专能,提倡溯源治学,反对滥用温补等观点对后世颇有影响。

他在《源流论》里以很大的篇幅论述了元气和生命以及疾病的关系,并专门写了“元气存亡论”的论文。认为元气在体内首先是一种生理状态和活动支柱,亦即功能表现和物质基础;若机体受到创伤后,它在体内可产生一种免疫功能;若元气受损或衰竭,则表示疾病的预后不良乃至亡等等。故在治疗一切疾病时,都要以保护元气和挽救元气为根本的前提。他认为元气包括元阴元阳两个方面。肾之真水是元阴,命门之火是为元阳,阴阳相贯,水火既济,生化之机才会永恒不息。“命门为元气之根,真火之宅,一阳居二阴之间,熏育之主,而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在治疗用药时,元阳不足患者定慎升提发散之品;元阴不足患者,慎用辛热香燥伤阴耗津之剂。这一系列论述,增添了医者对元气、命门更深刻的理论研究,长期的临床观察,详尽阐明了命门的实质以及元气和它的关系。

他在《源流论》里强调临床医学的规范化思想,认为“医者必能实指其何名,遵古人所主何方,加减何药,自有法度可循。乃不论何病,总以阴虚阳虚等笼统之谈概之,而试以笼统不切之药,然亦竟有愈者,或其病本轻,适欲自愈;或偶有一二对症之药,亦奏小效,皆属误治”批评某些医生“惟记方数首,择时尚之药数种,不论何病何症,总以此塞责,偶尔得效,自以为功。其或无效,或至于,亦诿于病势之常”徐氏在强调规范化的同时,并未否定灵活性的重要性。“病有经有纬,有常有变,有纯有杂,有整有乱,并有从古医书所无之病,历来无治法者,而其病又实可愈”。在没有陈法可守的情况下,医生应当发挥主观的创造性,运用巧思奇法,“然后天下之病,千绪万端,而我之设法亦千变万化,全在平时于极难极险处参悟通澈,而后能临事不眩”。这种来自个人体悟、高度灵活的技巧,在临床实践中具有独特的价值,是任何规范无法全部包容或完全替代的。

徐氏对于方药的配伍运用也很有见解,他坚决反对那种不顾病人具体病情动辄用猛烈之药截邪气或以峻补之药遏制邪气而取得一时疗效的做法,反对不辨虚实滥用补药,他认为用药之力除考虑其寒热温凉补泻之性外,还要考虑其气、味、色、质、形及所生之地,以其偏性调和脏腑;他还强调方和药有密切的关系,但方和药不能混为一谈。如果“按病用药,药虽切中,而立方无法,谓之有药无方;或守一方以治病,方虽良善,而其药有一二味与病不相关者,谓之有方无药”。因此,他要求医家,在临床制方遣药之时,务必切合病情,作到既守法度,又不拘泥。使所创制之方“分观之而无药弗切于病情,合观之则无方不本于古法”。

我来推荐书籍作文【三】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古典文学是中华民族千年来积累的文化经典,是我国辉煌灿烂的文化典籍中的核心部分,是中华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而书籍是文化的记载,在我看来,《论语》是最具文人气质的君子品德之书。数千年来,儒家学说一直备受诗人推崇,而孔子也被历代帝王尊为衍圣公,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我喜爱《论语》,孔子言简意赅,却蕴含了许多君子品质与精神。

诚实守信是君子之本。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意思是:“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它靠什么行走呢?”可以说,信是为人立身处世的基点,我们做人可以不通文字,但决不能欺瞒他人,如果我们社会上人与人之间交流满是谎言,那么生活还有什么意义呢?一个人起初有心与你交友,真心对你,而你却谎言相待,到了最后,那人也会鄙夷于你,不屑于你,这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可若是你待人诚实守信,会有更多人愿交好于你,于人于己皆利。

谨言慎行是君子之行。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意思是:“要多听,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说,其余有把握的,也要谨慎地说出来,这样就可以少犯错误;要多看,有怀疑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做,其余有把握的,也要谨慎地去做,就能减少后悔。说话少过失,做事少后悔。”人生在世,若想不留遗憾,当谨言慎行,说有把握的话,做有把握的事,减少失误,减少后悔,这是对个人对社会负责的态度。这同时也是决定人生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谦逊好学是君子之风。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三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个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为人若是能够谦逊好学,那么离成功也就不远了,学习不仅要从善者为师,还要以不善者为师,以人为鉴,我们应当学习自己不足的,改正自己有错,一切都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

我喜爱《论语》,其中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感慨而发。可以说,《论语》一书便蕴含了古代先贤的思想与精神,博大精深,对后世影响深远。我们做人,当如孔子口中的“君子之本”,“君子之行”,“君子之风”。在成长的路上,我们应该成为更好的自己。

我来推荐书籍作文【四】

\"你快乐吗?\"\"不快乐。\"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何言快乐?尤其是在这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时代,作为一名教师,更谈不上快乐。

闲暇之余,翻看《四书》《五经》等国学经典,被《论语》开篇第一吸引: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真的快乐吗?有人认为这不过是一些生活中平常的现象,果真如此,孔子有必要这样大呼小叫\"不亦悦乎\"、\"不亦乐乎\"吗?学习而经常复习,不是很快乐吗?不知道你快乐不快乐,反正我不快乐,每次为复习而复习,即枯燥无味又不胜其烦,这快乐从何而呢。

难道是孔子的快乐不是我们常人能体会到的?如果我们同圣人的理解能力有差别,那为什么在读到后面类似于\"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见贤思齐焉\"等观点的时候又觉得孔子同我们的体验是如此的相近呢?

后看到第一篇第五:\"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这个\"时\"解释为时节、时机,心里豁然开朗:\"学习到的东西,在适当的时机,被用上了,不是很快乐吗?\"当我这样理解的时候,一下子读懂了孔子的快乐,回想自己曾经因为能够学以致用时是何等快乐,孔子的人生体验一霎那间与我们如此相近。不仅如此,\"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一下就变得异乎寻常了。它不仅在描述学习、时机、实践与快乐的关系,而且一语道破了人生的真谛,孔子用最简单的话语阐述了\"快乐人生\"这一个他的思想中最重要的主题。

就像于丹所说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温暖。孔子以其渊博的学识,广博的见闻,仁慈的爱心,影响了中华化两千多年,他的一言一行为无数的后世学者奉为楷模,孔子和他的弟子们所享受的那种欢乐,同样是我们今天快乐的泉。

孔子思想的核心观念是\"仁\"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胸怀坦荡,就没有忧虑。他说他自己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孔子又说\"求仁而得仁\"\"仁\"就是快乐。人想要对谁好,就会对谁好,想要快乐,就会快乐。既然大家都好,那一定是快乐的。仁义必须是快乐的,否则必将与人性背道而驰,不会是真仁义。真仁义出自真心,所以会真正的快乐。

走进孔子,我发现他是一个拥有快乐、懂得和谐的人;走进孔子,我产生了心灵的触动,获得灵魂了的洗涤,取得精神了的升华,变得温和、从容;走进孔子,我提升了思维修养,改变了人生的态度,得到了全新的启示,获得了快乐的人生体验和人生境界。

真正的成功必然伴随欢乐,只有心里的微笑才是真正的微笑。因此,人不应该随波逐流,而应该把眼光从外界收回,凝视自己的内心。读懂自己内心的那一天,就是成功与快乐的那一天。是的,在当下这样纷繁的喧嚣世界,作为一名教师,更要能守住心灵的净土,守住宁静中的快乐,懂得\"爱人\"和\"礼遇\",用孔子的仁爱之道,去追寻教师的快乐和幸福。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