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作文高中议论文认识自己(语文高中议论文优秀作文)

语文作文高中议论文认识自己(语文高中议论文优秀作文)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4-05-30 22:31:45
语文作文高中议论文认识自己(语文高中议论文优秀作文)

语文作文高中议论文认识自己【一】

攀枝花市第二小学 余兴梅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语文是什么?我曾经这样千百次地问过自己。曾经以为,语文就是教学生读好课本中的一篇篇文章;曾经以为,语文就是围绕课文读读、议议、写写、练练;曾经以为,语文就是训练学生学习听、说、读、写;曾经以为,语文就是培养学生爱语文的情感,用语文的习惯,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段话告诉我们:语文教师对语文课程的认识在不断地发展、变化;语文教师对语文课程的认识存在困惑。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7年,无数教育工作者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这场改革潮流中。经过几年新课程的洗礼,各种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观点纷至沓来,各种新的教育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技术手段不断涌进课堂。但是,我们发现语文课堂却存在着一些形式化的东西,比如“散乱的活跃”、“虚伪的美丽”,课堂上看起来热热闹闹,可学生的语文素养没有明显的提高。我们反思:要真正实现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转变,教师的教学必须站在课程的高度。

第一,教师要正确认识语文课程。语文是“语言+文字+文章+文化+文学”。叶圣陶先生说过:“平常说的话就叫口头语言,写在纸上就叫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因此,语文是书面的语言和言语的合称,是语言规律和运用语言规律所形成的言语作品的言语活动过程的总和。

1、语文是把“语言和语言运用”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门课程;

2、与语言形式密不可分的“文章或文学也是语文不可或缺的重要内涵;

3、蕴涵在文章、文学中的人文精神、文化内蕴就是文章的精、气、神。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接下来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第二,正确认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工具性:

1、是交流和交际的工具;

2、是进行思维和开发智力的工具;

3、是构成审美能力的重要工具;

4、是学习知识和增长才干的工具。

人文性:

1、人文性,表现了语文课程鲜明的时代特征;

2、人文性,反映了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

3、人文性,促进了语文课程观念的更新。

4、人文性,决定了语文课程的价值取向。

第三,正确认识语文课程的任务。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要丰富语言材料的积累,发展语文能力,培养健康的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构建和应用必要的语文知识。”

第四,语文教学要真正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服务。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以促进学生终身发展为重。其次,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

有幸聆听了窦桂梅老师执教的《牛郎织女》一课后,对如何站在课程的高度教学语文有了肤浅的认识。《牛郎织女》一课选自六年级语文教材,在设计本课教学时,老师把主题定位对美满爱情的追求,通过《牛郎织女》这堂课较为提前地告诉给这帮马上就要成为“小青年”的小孩儿们,爱情是美好的,值得你为它付出,甚至做出莫大的牺牲。这对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深层次的话题。可是老师巧妙地以聊天的方式进行教学,和学生一起聊故事里面的故事和故事后面的故事。整个课堂的气氛特轻松、特单纯,什么都能说,而且说得明白、说得透彻,就像窦老师预期的那样:说了就要对实际生活产生指导意义——哪怕是跟六年级的小孩们说爱情。

教学分为两课时。上课伊始老师便以聊天的形式问道:“还有几个月同学们就要进入中学了,我知道,六年的语文学习对于每位同学来说,收获颇丰。比如,就读懂一篇文章来说,无外乎,我们应当去了解什么呢?”学生有答“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还有这篇文章讲的是什么内容?表达的感情色彩是什么?这篇文章是怎么写的”等等。老师补充说:“对!当然,我们还可以了解,文章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你看,读书的过程,也就是这么个简单的过程。今天,咱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聊聊叶圣陶老先生改编的这篇民间故事。”然后便围绕“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在什么情况下写的?”三个问题,让学生“聊故事里面”的故事,分析故事中的人物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对人物进行归类;聊故事原因、情节与结局以及悬念、线索等技巧,探讨故事的表现手法。这种聊天教学方式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它迫使学生思考,加入到探究学习的行列,从而将教师的个人思想转变为学生的主动探究,整个教学始终,窦老师都极力鼓励学生参与讨论,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在第二节课中,围绕“为什么写和在什么情况下写的”两个话题,让学生“聊故事背后的故事”。 在这里老师设计了“是人间好还是天上好?为什么故事要写男、女两个人的爱情故事?天上有神仙吗?”等话题让学生参与讨论,同学们愉快而坦然地和老师交流爱情这个话题,引出了《白蛇转》《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等民间爱情故事。通过学生汇报阅读报告单,比较《牛郎织女》与《白蛇传》《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等民间故事的文本共性,并进而分析民间故事的基本模式;又通过让学生比较《牛郎织女》的不同版本,使学生领会叶圣陶改编意图。无论教学任务还是目标多靠学生自己聊出来,教师起着引导作用,引导的`手段极为隐蔽。从表层来看,教师由传统的中心地位引退,学生变为主角,成为推动课堂教学的动因。从深层来看,风筝尽管飞得很高,但线依然在教师手中。不难看出,在《牛郎织女》示范课中,窦老师始终有意识地让教师从课堂淡出,引导学生主动讨论与探究学习,从而一改传统教师中心论的教学模式。

从窦老师的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不仅把握了故事的基本结构与技巧,也初步领悟到其基本模式与改编思路,“从而创编出属于自己的牛郎织女的故事”,这是多么大的飞跃!

语文课不仅要使儿童读书识字,掌握语文的基本技巧与技能,培养其人文情怀,更需要锻炼儿童的创新思维。所以,我们应该像窦桂梅老师一样,站在课程的高度教语文。正如她说的那样:“面对语文教学,我们可以一如既往将‘读’进行到底、将感悟渗入骨髓,可以继续在词句训练上花功夫、做文章。但同时我们也需要思考,固守一隅、不顾其他,是否是最好且唯一的选择,我们为什么不能走得更远点、更快点?儿童的语言学习的确应该‘儿童’一些,简单、清浅、有趣。然而,也有人说儿童就是哲学,儿童也应当有属于自己的深刻。我们可否在儿童的语言学习中,真正将儿童当作成长中的儿童,而不是当作不变的、长不大的幼稚儿童呢?语文教学应当存在现行模式以外的多种可能性。力求在教学中,以文学的方式呈现语文,从选文、教学预设到最后的课堂呈现,紧紧抓住‘文学’这根主线,力图让我们的教学从理论指导到实际操作,从内容到形式都脱离文字的束缚,抵达文学的对岸。”

课程内容不等于教材内容,也不等于教学内容。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从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角度,站在课程高度用好用足教材。如果要发挥教材作为“定篇”的作用,我们可能更关注情景的创设,适度的拓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深处;如果要发挥教材作为“例子”的作用,我们可能更关注教材“例”的局部,指导学生从中习得方法、策略等。

语文作文高中议论文认识自己【二】

??论文话题素材正确认识自己

1、奥托·瓦拉郝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他的成才过程就极富传奇色彩。瓦拉郝在开始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的是一条文学之路,不料一个学期下来,老师为他写下这样的评语:“瓦拉郝很用功,但过分拘泥,这样的人即使有着完美的品德,也决不可能在文学上发挥出来。”此时父母只好尊重儿子的意见,让他改学油画。课瓦拉郝既不善于构图,又不是润色,对艺术的理解力也不强,成绩在班上是倒数第一,学校的评语更是令人难以接受:“你是绘画艺术方面不可造就之才。”面对如此“笨拙”的学生,绝大部分老师认为他已成才无望,只有化学老师认为他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实验应用的品质,建议他试学化学。父母接受了化学老师的建议。这下,瓦拉郝智慧的火花一下被点着了。文学艺术的“不可造就之才”一下子变成了公认的化学方面的“前程远大的高才生”。最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2、美国参议员艾摩·汤姆斯16岁时,长得很高,但很瘦弱,别的小男孩都喊他"瘦竹竿",他每一天、每一小时都在为自己那高瘦虚弱的身材发愁。后来的一次演讲比赛,使他发生了大的转机。在母亲的鼓励下,他花了很多功夫进行演讲准备,他把讲稿全部背出来,然后对着牛羊和树木练了不下100遍,终于得了第一名。听众向他欢呼,讥笑他的那些男孩羡慕不已。从此他的信心增加了万千倍,逐步走向成功的大门。他在回忆往事时说:"想当初,当我穿着父亲的旧衣服,以及那双几乎要脱落的大鞋子时,那种烦恼、羞怯、自卑几乎毁了我。"至此,我们可以悟出这样一个哲理:"认识自我"是人类智慧的表现,"改变自我"是成功人生的敲门砖,只要敢于突破自己那颗脆弱的心,拿出行动,你就能超越自我。"丑小鸭"就会变成世界上最美丽、最有活力、最有价值的人。

3、有一天,大哲学家叔本华在街边的花园中散步,一个花匠看到这个表情古怪的人一会儿俯下身去低声与灌木丛交谈,一会儿又侧头凝神屏气地把耳朵帖向飘落在他肩上的花瓣。花匠担心这位行为怪诞的年轻人可能精神有毛病。就问他是谁。叔本华扬起头,满脸困惑地盯着那个花匠,说:‘如果你能告诉我我是谁,我会十分感激你的。’当那个花匠惊愕得目瞪口呆时,叔本华已经匆匆走开了。

4、美国人安德森,他是美国二十世纪初期的\'文学大师,他的《小城畸人》在中国早已有出版。他年青时创业,中年时,成为一家钢铁公司的大老板。要知道那年月在美国钢铁业的发展前景多么被看好,你就会知道他的事业有多么成功。有一天,他正对他的秘书口授着一份文件,突然,他好像想起来一件事情,他匆匆地离去,他走出了工厂,他再有没回来。他来到了欧洲,他学习写作,他要写出他心中的心声,为了这个心声,他选择了另一种人生。安德森在世界范围内的名声显然不如高更(虽然他俩一个是半路出家的画家,一个是半路出家的作家),可是,他这样一个大资本家,却敢于做出这样的选择,是因为他们听到了自己内心的呼声。

5、据传女祭司皮提亚就是坐在德尔斐阿波罗神庙的三脚祭坛上传布阿波罗的神谕,并预言凶吉的。在古希腊众多含混不清、模棱两可的神谕中,“认识自己”和“过犹不及”两条最为突出,因而被镌刻在神庙的门楣上,似乎包含了阿波罗对人类的全部教导。神谕完全是古人的迷信,今人大可不必认真。但是,像“认识自己”这样明确而又具体的劝世良言,无疑已经超越了纯粹迷信的范畴,应该是包含古希腊人对人类和世界的睿智的看法。

6、相传苏格拉底是古希腊最富智慧的人,人们尊他为“众师之师”。他的弟子们曾专门去询问德尔斐神庙的女祭司皮提亚,是否还有比苏格拉底更富智慧的人。神的答复是否定的,但苏格拉底本人却认为自己很“无知”。他极力赞颂那句“认识自己”的箴言,认为它包含着无限深奥、无比丰富的哲理,还毅然地把它引为自己的座右铭。

7、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是古希腊另一个伟大的哲人和智者,虽然在人的问题上他同苏格拉底的看法不尽相同,但是他也常常用这句箴言劝勉世人,并说出了“做你的事和认识你自己”的道理。另外,即使不是站在人文主义的角度而是站在宇宙论的角度看世界的古希腊自然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也认为,“不先研究人的秘密而想洞察自然的秘密是根本不可能的”。

8、两个人同时出发,第一个人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该做什么,于是朝着自己的方向走,尽管前面有很多坎坷荆棘,但始终保持前进;第二个人没有认识到自己,于是随便选了一个方向,看似走得很快,但是走着走着发现自己走错了,于是又折回来,再一次选了一个方向,走了一段发觉仍然不对,于是又回到原点。就这样折腾来折腾去,第一个人已经走到了终点,第二个人还在原地打转,甚至还后退了几步。所以,清楚地认识自己,对人生、对成功至关重要。

9、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被誉为是世界上最富有智慧的人。为此,他的弟子专门跑去问德尔斐神庙的女预言家皮提亚,是否有人比苏格拉底更富有智慧,神的回答是否定的。然而苏格拉底本人却认为自己很“无知”。有一次,他去考察那些自信在某一方面很有智慧的人,不久他就发现他本人至少有一点是超过他们的,即他不为自己的愚昧所蒙蔽,知道自己的“无知”。他明白神的意思是能认识自己的人才是最有智慧的人。

10、李小双曾两次被国家队拒之门外。从专业角度来看,他体型并不理想,且力量也不足,而美和力是选拔体操苗子的基本条件。但小双并没有向定论低头,没有向权威让步。他凭借对自己优势的分析和判断,迎难而上。他认识到自己气质好、训练刻苦、意志坚强,相信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经过艰苦训练,小双终于用实力敲开了国家队的大门。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李小双高质量地完成“团身后空翻三周”这一高难动作,成为当之无愧的奥运会男子自由体操金牌得主。

11、一位实习生(这位实习生叫史蒂芬,当时主要负责打扫卫生)到一家钢铁公司工作还不到一个月,在打扫卫生时,发现很多炼铁的矿石并没有得到完全充分的冶炼,一些矿石中还残留着没有被冶炼好的铁。他想,这会给公司带来很大的损失。于是他找到负责技术的工程师,说了自己看到的现象。工程师很自信地说,我们的技术是世界一流的,不可能会有这样的问题。史蒂芬找到公司负责技术的总工程师,这一问题得到了关注。经过检查发现,原来是检测机器的某个零件出现了问题,导致冶炼的不充分,这件事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有员工做事不到位。公司总经理知道这件事后,不但奖励了史蒂芬,而且还晋升他为负责技术监督的工程师。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