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1次参加奥运会作文(北京奥运会的作文怎么写)

中国第1次参加奥运会作文(北京奥运会的作文怎么写)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4-05-09 09:17:58
中国第1次参加奥运会作文(北京奥运会的作文怎么写)

中国第1次参加奥运会作文【一】

我将刻苦锻炼,天天锻炼,日日运动,不怕挫折,不惧困难,不论春夏秋冬,从不间断,总会提高,流出的汗水总会有收获,付出的\'心总会有回报……

假如,我的梦想实现了,当我站在奥运领奖台上,热泪盈眶地看到五星红旗高高升起,听着场上高奏《义勇军进行曲》时,我为我们的伟大的祖国一天天地强大而感到幸福和骄傲!

假如,我的梦想没能实现,我同样会坚持不懈地参加体育锻炼,早起作操,下午打球、游泳,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把体魄炼得棒棒的,将来为建设祖国奉献力量。

中国第1次参加奥运会作文【二】

里约奥运会上傅园慧带来了一股清新扑面的“洪荒之力”,然而让国人振奋不已、泪流满面的还是“女排精神”!女排精神是什么?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而郎平的解读是: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

1986年在前捷克斯洛伐克举行的第10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上,中国女排克服重重困难,以8战8胜的出色战绩,蝉联冠军,成为世界排球史上第一支获得“五连冠”的队伍。现如今30年已过去,老女排精神仍有它的价值和意义……值得欣喜的是,新女排们接过老前辈的火炬,在里约奥运赛不断带来惊喜。

作为我国三大球中唯一拿到冠军奖杯的队伍,女排从不缺少这种拼搏精神,也一次又一次带给国人感动。女排精神,不是一两场比赛胜利的快感,也不是一两个冠军奖杯的荣耀,而是一个坚持不懈的过程,并且不会随着时代的不同而褪色,反而愈加可贵闪烁。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百废待兴,国家经济发展需要一种精神支撑,女排的崛起,刚好填补了这一空缺。在经历了五连冠的同时,“女排精神”慢慢被确定、推广,被全民接受,被全世界认可,这个过程,是从1981年到1986年的跨度。

正值50后、60后最青春的时候,我们的父辈们,曾经多少人挤在十几寸的.黑白电视机面前,看着一记记重扣欢呼雀跃、感动不已。在最热的时候,遇到了最激情的女排,这个印记,就这样刻进了他们这代人之后的人生里。郎平、陈招娣、孙晋芳、张蓉芳、周晓兰、陈亚琼、杨希等等,这些女排队员们的名字,他们一直记得,并且时常提起。

自1981年夺得首个世界杯冠军到去年世界杯再度封王,从上世纪80年代的“五连冠”到本世纪初的再度中兴,期间虽然多次历经波折,但中国女排总能在陷入低谷后回归正途而崛起,用实力和汗水延续神话。作为体育单项中参与度、普及度最高,也是影响力最大的项目,“三大球”始终是国人的“痛点”,尤其是近几届奥运会,男排男足缺席、男篮女篮连败,女足差强人意。唯独女排,总能在逆境中迎难而上,在关键时刻屹立不倒。

有一种奇迹叫中国女排,对于80后、90后来说,终于有幸通过里约奥运会见证,终于对父辈们久久执念的女排精神感同身受。在这个网络化、娱乐化充斥的时代,我们更需要女排精神的归来,网上流行的一句话:“哪有什么洪荒之力,不过是在咬牙坚持。”

正如56岁的郎平所说:“中国的女排精神与输赢无关,不是说赢了就有女排精神,输了就没有。要看到这些队员努力的过程。”35年来,女排精神总是与这个国家每个历史发展的节点相契合,女排的顽强拼搏是伟大民族精神的体现,并且推动着一代代人砥砺前进。

中国第1次参加奥运会作文【三】

里约奥运会已经如期而至,我们中国队参加了很多项目,争夺了一块块金牌,而今天的女排比赛,是最激烈,最精彩,最震撼人心的。

俗话说“旗开得胜”,可我们的女排首战被3比2打败,出师不利,在小组赛的其它几场比赛也没有发挥出最好的实力。最后只能以小组第四进入残酷的淘汰赛。

在四分之一决赛中,我们的女排遇到了东道主巴西队,巴西是卫冕冠军,也曾几次把中国打败,前两局,中国和巴西打成平手,1比1。第三局,中国队球球必争,又拿下一局,可第四局却又被追平比分,最后一场鏖战一触即发,中国队全力以赴,比分一直僵持到了13比13,这是巴西队按捺不住,送了一个发球失误,中国队乘胜追击,险胜了巴西。

二分之一决赛也是一场激战,中国对战荷兰,荷兰小组赛时曾3比2击败中国队,“人不会在同一块石头上跌倒两次”,中国队奋力相搏,3比1完胜荷兰。

最后一场决赛了!中国对战塞尔维亚,第一局,塞尔维亚队大比分击败中国,“胜不骄,败不馁”,中国队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一鼓作气,连扳三局,拿下了最终的胜利。

最后,当中国队站在领奖台上,她们终于再次捍卫了中国的荣誉,而我也思绪万千,中国女排这种坚持不懈,勇于拼搏,不放弃的精神,不正是我们应当学习的吗?中国女排,你们最棒!

中国第1次参加奥运会作文【四】

19xx年夏的一天,中午12:00一位妈妈生下了一个小女孩,那就是今天的我——蒋斯贴。现于绍兴xx小学六(9)班读书。 首先我要感谢你们为奥运会做的一切的一切。 20xx年的奥运会排于金牌榜第二,奖牌榜第三,这已是一个可喜可贺的成绩了。还记得敲开世界冠军大门的荣国团吗?他用毅力顽强拼搏,超越自我,为中国打破了“0”的记录。如此落后的我们竟获得了如此惊人的成绩。当然会激动不已,由此,我想到了外国人那惊讶的神情。

曾被人们称为“东亚病夫”的中国已进化到了“体育强国”了。到历史中去转一转,再回到现实游一游,两个世界截然不同,中国已从理想中钻了出来,我们已到了一个成功的境界。 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固然重要,但2010年的`奥运会更加重要。那一年,对于中国来说是神圣的一年,因为奥运会将在首都北京举行。我那高兴劲,别提了! 这神圣的一年,是我们日日盼,夜夜想的一年。因为奥委会能同意奥运会在中国举行,这说明我们已经具有这种能力,已经在向一个巨大的、意想不到的成功奔去。 知道我的愿望吗?那就是我们已成为金牌榜第一,奖牌榜第一!(嘻嘻,可能不能实现)我应该为我是中国人而骄傲,我永远是中国人。祝奥运会圆满成功!

中国第1次参加奥运会作文【五】

当朱婷最后一个重扣打手出界,中国女排奇迹般地战胜了对手,东道主、卫冕冠军、第一夺冠热门巴西女排,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重新唤醒了国人的热和情感。刹那间,女排精神再次横扫各大媒体,成为了今日体坛的头版头条。但女排精神到底是什么?

当中国女篮荣光不再,中国女足深陷困境,中国男排未能称霸亚洲,中国男篮和男足成为无法言说的悲哀,在三大球项目里,所有的希望都面临着崩溃。也许我们在国乒中自我满足,在体操跳水里欢呼雀跃,但在世界的眼中,我们仍然是黯淡无光的弱者,至少在体育上是这样的。可是今天,中国女排在面对东道主巴西时奋力搏,赢下了这场荡气回肠的胜利,让多少人湿了眼眶!在世界认可的三大球项目上,中国女排依然昂首挺立!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女排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一度在世界范围内战无不胜。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发展离不开女排精神,是她们用“团结奋斗,顽强拼搏,勇攀高峰”的精神鼓舞了整整一代人。我们的父辈们,曾经在十几寸的黑白电视机面前守候,看着一记记重扣欢呼雀跃、感动不已。

如今,中国女排五连冠的梦幻已然不再,我们可以在四五十寸的电脑显示器面前观看着世界各地的体育比赛。但我们很难再去为一直球队疯狂、感动,我们失去了梦想和信仰,我们习惯了在三大球项目中的失败。当中国女排再一次用拼搏和顽强战胜对手时,曾经的荣光和信仰突然焕发,一种莫名的感动涌上心头。

女排精神是刻苦奋斗、不畏强敌、奋力拼搏的精神。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国人意识到了自己与世界的差距,充满了彷徨和失落。中国女排在这个时候脱颖而出,成为了时代的主旋律,成为了中国民族精神的象征。也正式这个时候,为了迅速提升中国女排的实力,时任女排主教练的袁伟民对女排进行了魔鬼训练。由于当时的训练条件十分简陋,女排姑娘们在地上摸爬打滚,被摔得遍体鳞伤。没有球网,就用竹竿代替;没有臂力器,就和对手比力气;没有创可贴,就有胶布粘贴。

在经历了严格而又残酷的训练以后,中国女排终于在短时间内突飞猛进。1981年,中国女排在日本夺得了第一个世界杯冠军,此后一发不可收拾,不断在国际赛场上取得好成绩,开创了女排五连冠的伟业。中国人民通过女排征服了世界,他们重新唤起了民族骄傲,在媒体发酵和渲染下,各行各业的劳动人民努力向中国女排学习,树立了中华民族崛起的信心。

中国第1次参加奥运会作文【六】

很多年后,中国更强大了,中国人依然会想起2016年8月21日的这个场景:中国女排姑娘站在里约奥运会冠军领奖台上,齐声高唱国歌:

“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中国女排里约之行,完全可以拍成一部大片,逆袭命运,咬牙磕,绝地反击,最终迎来气壮山河的胜利!

这是里约奥运会中国人最关注的一场比赛。一位“80后”妈妈在朋友圈里写道,她带着6岁的女儿在客厅里看完了这场直播,“奏国歌时,我把女儿拽着站起来,一起跟着唱”。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总有刻骨铭心的集体记忆、共同情结,对中国人来说,中国女排就是集体记忆、共同情结。新一代中国女排在里约的伟大胜利,又在中国年青一代中延续和强化了对这支队伍和“女排精神”的认知和情感。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刚刚拉开帷幕,封闭已久的中国大门,向世界缓缓打开。那是一个中华民族争取“球籍”的年代,百废待兴,而又迷茫困惑,中国人需要精神偶像。关键时刻,中国女排带来了一场关键胜利。1981年年底,中国女排以亚洲冠军身份参加了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杯排球赛,7战7胜,首次夺得世界杯赛冠军。

那时在中国,黑白电视机都不多见。决赛那天,人们黑压压一片守在电视机前、广播前,收看收听中国女排对阵日本队。在主场球迷震耳欲聋的呐喊声中,一个叫郎平的北京女孩扣下了世界冠军,中国女排3:2获胜。举国沸腾。天安门广场上,人们彻夜高呼:“中国万岁!女排万岁!”

在今天回望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年代,那是一个人人谈理想为荣的年代,那也是一个国人争先恐后用勤奋与智慧改变祖国面貌的年代,而中国女排用“五连冠”的佳绩,对各行各业的中国人起到了激励、感召和促进作用,为当时的改革开放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诚如当时《人民日报》头版评论员文章《学习女排,振兴中华——中国赢了》所言:“她们的胜利捷报,也使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全国人民得到极大的鼓舞……看看女排,想想自己,我们难道不应该好好向她们学习吗?中国女排在体育战线上为国争光,我们就不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祖国多作贡献吗?用中国女排的这种精神去搞现代化建设,何愁现代化不能实现?”

三十多年过去了,中国早已今非昔比。198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还不到5千亿元,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已达67万亿元。各个领域,中国都迎来了收获时刻。中国人对待奥运金牌的心态,越来越理性。毕竟,值得中国人骄傲的,已不仅仅是体育了。但是,中国女排在里约奥运会上对巴西、荷兰、塞尔维亚的比赛,为何仍然让中国人揪心关注、热泪盈眶?

这又是一场关键时刻的关键胜利,远远超出了一块金牌的含义。中国人从这场比赛中,看到了理想的复苏,看到了奋斗的价值,看到了精神的力量!

在今天,中国已进入改革攻坚阶段和深水区,前面路上充满激流险滩,每进一步,都要付出更大的努力。面对改革的复杂形势,许多人像中国女排在里约那样“一分一分咬牙顶”,但也有人迷茫,也有人退缩,还有人堕落……在今天,时代和人民对精神的渴望和呼唤,越来越清晰有力。

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如果没有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没有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任何一个民族都难以在世界上生存,更谈不上实现伟大的梦想。

“只要坚持,梦想总是可以实现的”——中国女排在里约的坚持,不正是形象地指明梦想实现的路径吗?中国人用“女排精神”去坚持去努力,像中国女排那样专注、团结、拼搏,一定能够实现“中国梦”!

“中国梦”的提出,基于近代以来中国与世界的历史大背景以及当代中国发展现状,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指明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梦想总是美丽的、动人的,是激励人前行的不竭动力,但追梦之路,并不平坦,有不少的艰难与险阻,有不少的挑战与考验。

如果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女排之崛起,极大地激励了中国人投入改革开放;那么,三十多年后的今天,中国女排的胜利,将再度激发中国人的精神动力,自信地走在实现“中国梦”的路上。

中国第1次参加奥运会作文【七】

第三局的争夺展开,火力全开的惠若琪掀起一阵攻势,取得得分的惠若琪更是怒吼,释放自己在场上的局面,提气的得分和霸气的怒吼,都给对手不少压力。

在该局比赛中,中国2-4落后,塞尔维亚大力发球失误,中国队探头得分将比分追成5-5。6平后,徐云丽快攻得手,随后惠若琪拦网得分,中国队8-6反超取得领先,塞尔维亚队请求暂停。徐云丽拦吊球、朱婷连续借打手扩大至12-8。塞尔维亚博斯科维奇开炮、拦不住袁心玥背飞、遭惠若琪拦网到10-15落后。塞尔维亚博斯科维奇开炮和跳发出界,徐云丽背飞压线至11-18。在丁霞拦网、惠若琪借打手到20-12领先,塞尔维亚拉希奇探头、博斯科维奇后二连追5分至17-20。最后,徐云丽短平快、朱婷重扣、防反和跳飘以25-22领先局分至2-1。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