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 班级大扫除(教室大扫除作文三年级)

小学生作文 班级大扫除(教室大扫除作文三年级)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4-04-25 23:25:17
小学生作文 班级大扫除(教室大扫除作文三年级)

小学生作文 班级大扫除【一】

疫情终于结束了,我们终于要回到学校里去上学了,但我们在班里上课前的第一件事儿,是得进行一次班级大扫除,不然万一还有病毒残留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在学校的日子就又得收回了。

这一次的班级大扫除不是我们学校通知进行的,是我们各个班级自发进行的,一开始进行就受到了学校老师和领导的表扬,这让我们每个班级的大扫除都干得更加起劲儿了。我们班或许是最早进行大扫除的班级。我们班的每个同学都从家里带来了大扫除的工具,以防因为工具少了而打扫的不干净的情况出现。我们整个班级,就在一起喊了一声“加油”后开始了大扫除。

我是负责擦玻璃的同学,我的同桌是负责擦桌子的同学,我的同桌担心他做无用功,他非常配合的让我先擦着桌子去擦上面的玻璃,我在上面擦窗户玻璃,他在下面帮我洗抹布、递抹布,一会儿后,我负责区域的玻璃就全都擦干净了,于是我又去厕所换水洗抹布,提回水盆和我的同桌继续打配合,他开始擦他负责的桌子,我则帮他换水洗抹布。

我注意到其他同桌的同学也都是如此配合的,不仅效率更高,也增加了疫情期间我们分离的同学之情,大家都在有说有笑一起打扫的过程中恢复了往日的同窗之情。等到我们所有的人把所有的卫生都打扫完了之后,我们做回自己的座位上,我们一同感叹着这次疫情的难忘,也感叹着我们能够重新回到学校真好。好几感性的同学还就此流下了泪水,为我们国家战胜了疫情而流,也为我们终于回到学校要重新学习了而流。

我和我的同桌握了握手,像是战友一样的握了握手,俩人什么也没有说,一起从课桌里掏出了上课的课本。

小学生作文 班级大扫除【二】

下午最后一节课的时候,教室里面闹哄哄的一片,这可不是我们违反课堂纪律了,而是因为今天的下午的最后一节课是学校特意留出让我们大扫除的时间。

每周的星期五,校园里就会来一次大扫除,故而,此时每班的教室里面都是闹哄哄的一片,同学们正在热火朝天的搞大扫除。

“这里还有垃圾,要扫掉。”卫生委员指着地上的纸片朝着负责地上卫生的同学说道,同学见着后,于是立马拿起扫把将地上的垃圾清扫干净。教室里扫完地后,就是拖地了,我班一共安排了八个男生拖地,他们将拖把用水打湿,之后就在教室里面穿插了起来,地上的灰尘被拖把一拖,教室里的地板瞬间就变的干净起来。不过,我班的同学们都是追求完美的,所以,拖地的同学将地板拖的异常干净。还有那些擦黑板,擦窗户的同学,他们也都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认真的对待每一次大扫除。让我班的教室干净如初。

班级大扫除,不仅是为了我们校园,教室里的卫生,更重要的是养成了我们保持干净的好习惯。每一个班级的大扫除最后的完成程度,都能间接的体现出这个班级的团结力与凝聚力。下午的最后一节课下课了后,班上的卫生也就差不多完成了,这个时候,所有的同学将手上的卫生工具全部清洗干净,之后统一放在一处。

每一周的大扫除过后,教室里,校园里的空气都清新了些。那些被风吹去了花池里的垃圾纷纷被握着钳子的同学们一一捡了上来,然后放去了垃圾桶里。我的校园经常都是干净的模样,只不过每周的大扫除过后是最干净的时候。

班级大扫除能够让我们拥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还能让我们养成爱干净的好习惯。

小学生作文 班级大扫除【三】

劳动最光荣,生活中,我参加过许多劳动,也有许多感受、感悟与收获。

前不久,我们班进行了一场大扫除,我当然也参加了。

大扫除开始了。大家有的擦黑板,有的拖、扫地,有的擦窗户、门……只见我一手拿着黑板擦,一手拿着抹布,准备“左右开工”。我拿着黑板擦,在黑板上飞快地、一遍遍地擦着,不一会儿,黑板上的“生字军”就全军覆没了。我看着被黑板擦上的粉笔灰给弄得“毁容”的黑板,决心给它“整容”。只见我拿起湿抹布,施展起“擦黑板大法”:左抹抹,右抹抹,然后横过来再抹一遍,上面够不到的地方,就跳起来抹,怪有意思的。短短几分钟,刚才“灰头土脸”的黑板就变得闪亮发光了。检查完黑板的“大饼脸”,我开始查看黑板棕色的边框了。嗯,果然有问题!黑板下端的边框里撒满了粉笔灰,原本油亮的边框变得脏兮兮的。我毫不犹豫地拿起湿抹布,在黑板边框的凹槽里“扫荡”了一圈,将粉笔灰族群“斩草除根”。没多久,黑板边框的凹槽就焕然一新了。

给黑板做了全面的“身体检查”后,我转移场地,将劳动模式切换到“抹布擦门、栏”。我拿起抹布,走到教室的前门,沿着门的边仔仔细细地擦了起来。这并不难,跟擦黑板差不多,所以我这个“黑板医生”也得心应手。我竖着擦,擦不到的地方,就用老的方法——跳着擦搞定。一会儿,“洗澡”完毕的门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了。接下来,我就要去擦教室门口的栏杆了。白色的栏杆用久了,下面布满了灰尘。我蹲下来,慢慢地、认真地给白色栏杆“去灰”。经过我的“擦擦去灰治疗法”,栏杆又洁白一新了。

看着整洁干净的教室,我和其他参加大扫除的同学都开心地笑了。

这真是一次富有意义的班级大扫除!

小学生作文 班级大扫除【四】

今天我们在课室里大扫除,同学们个个干劲十足,认真地打扫起来。

劳动开始了,有的同学拿起扫把每个角落打扫得干干净净,有的同学不放过每一个角落地把地拖得发亮,有的同学手脚灵活,一下子就把桌椅擦得一尘不染,还有的同学踮起脚尖,认认真真地用抹布把玻璃擦起来,把课室擦得窗明几净。

你别看小乐个子小,力气可大呢!你瞧,他把黑板擦得多干净呀!我是负责拖地的,我提起两个小桶,迅速地跑到厕所装了满满的一桶水,然后手忙脚乱地跑回教室。我拿起拖把,弯下腰,像一只小鸡弯下腰捕虫一样。我盯着地面,哪儿有灰尘就把哪儿拖干净。“砰!”我们被吓了一跳,立刻惊讶地朝那儿看去,原来是一个同学笨手笨脚把桶弄翻了,水就像获得解放一样,立刻“跑”了出来。几个同学看到了,马上用地拖把地拖干。那个同学看着刚才打翻的水桶,不好意思地笑了。

经过同学们齐心协力的劳动,教室焕然一新,我和同学们都欣慰地笑了。

小学生作文 班级大扫除【五】

每当星期五下午班级大扫除的时候,我学校生活中最为“精彩”的一刻就来了,要将那脏兮兮的走廊墙擦干净。

三节课下的铃声刚结束,我就迅速从栏杆上拿起抹布,向水池飞奔过去。一路上,我看到同学们,有的在拖地(差点让我滑到!);有的在擦窗户(好干净呀!);有的跟我一样,在擦走廊墙(同命相连呀!);还有的在走廊里玩得满头大汗(好羡慕他们呀!)……。每当这个时候,水池就会变得特别“紧张”。本来并不大的水池,被围得“水泄不通”,那么多洗拖把的同学在那“干活”,有的没抢到位置,就干脆跟别人去抢位置;有的经不住“疯狂的进攻”,把位置“让”给了别人;还有的刚上完美术课的同学也来抢着洗刷文具。不大一会功夫,就把干干净净的水池搞得“五彩缤纷”。刚到水池旁边,我就差点“挂彩”了!最后,我好不容易抢到了一个位置,立刻将双臂向外一张,来一个挡一个,防止有人“背后偷袭”,总算将抹布醮上了点水。

挤回了教室,擦窗户、扫地、拖地的同学们已经干得热火朝天了。擦窗户的同学使劲地擦着窗户,教室里面这边的同学一扫完,那边的同学就拿拖把来拖。三个值日生更是忙得“挥汗如雨”,一个在这检查情况,一个在那监督工作,还有一个在那指挥人员。有的“员工”趁“老板”不注意,偷偷跑到阴凉的地方去凉快凉快。我这个“九品芝麻官”也只得使劲地擦。

我喜欢把走廊墙比喻成“艺术品”,因为只要将走廊墙轻轻一擦,它就能把人的形象给倒映出来。也许是我的运气不好,还是怎么回事,当我擦着走廊墙的时候往往会特倒霉。看了下面,你就知道我有多么倒霉了。

正当我这位“艺术家”精心擦拭着我的“艺术品”时,一位粗心的“员工”为了擦窗户玻璃,一声不响地就踩了上去。原本我也没生气,因为同学之间也不能小肚鸡肠,更何况这是工作需要,做出点“牺牲”吧。我就请他下来时把脚印擦去。可是,他过了很久也没下来。我有点恼火了,总不能让我的“艺术品”被别人老踩在脚底下呀!“洪立峰!你快给我下来!快上课了!”我喊道。“哦,知道了,再等一会。”他回答说。我无奈,只好等了。他终于下来了,我只能慢慢地擦去他的脚印。

班级大扫除终于结束了,我的“艺术品”也总算完成了,好累呀!先休息一会儿,再见!

小学生作文 班级大扫除【六】

每周五,我们班都要进行一次大扫除。这不,同学们都拿着清洁工具,准备“战斗”了。

大扫除开始了!同学们各自忙碌起来,有的人扫地,他们瞪大了眼,绝不放过一小张纸屑,有的人擦黑板,他们充满了斗志,使得粉笔灰在天空翩翩起舞,有的人则负责提水,瞧他们,脸憋得通红,额头上都是汗珠,好像企鹅似的缓缓走来。而我呢!我和一些女生负责擦窗户。

老师事先已经把水喷在了玻璃上,而我们要干的,就是用报纸把玻璃擦干净。我挽起袖子,在一叠报纸中抽出了一张,走到一扇窗户前,心想:这就是我要“战斗”的地方了。我有规律的从左往右擦,擦完一遍后,再擦一遍。突然,我发现窗户右下角有块小污渍,我仿佛看到敌人一般,将报纸反一个面,对着那块污渍使劲地擦。最后终于打败了“敌人”。这样反反复复,我已经能够从窗户里看到我自己了。

教室里,此时此刻同学们正在拖地板。我擦完玻璃,顺便就去帮忙拖地。我拿着拖把,把拖把放进水桶里沾湿。没想到,沾湿后的拖把异常的重。我好不容易才把拖把拿出来。我和其他几个同学一起,把教室的地板拖了个遍。地板“洗了把脸”,变干净了。

经过劳动之后,同学们都累了,我趴在课桌上,看着教室在我们的努力之下变得干净、整洁。我心中也有些安慰,如果就只有一个人做卫生的话,要用很长时间才能够完成,如果是一些人的话,不仅能够节省时间,还能够提高效率。这就是团结的力量!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