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杵成针扩写350字作文(改写铁杵成针400字满分作文)

铁杵成针扩写350字作文(改写铁杵成针400字满分作文)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4-05-21 15:01:28
铁杵成针扩写350字作文(改写铁杵成针400字满分作文)

铁杵成针扩写350字作文【一】

传说李白小的时候学习不用功,缺乏毅力。有一天,他读书读到一半,就不耐烦了:“这么厚一本书,什么时候才能读完啊!”过了一会儿,干脆把书一扔,溜出门玩儿去了。

李白连蹦带跳地跑着,突然听到“嚓,嚓,嚓”的声音。”这是谁在磨东西呢?”他寻着声音走去,看见一位老奶奶坐在小板凳上,对准磨刀石,正用力地磨着一根铁棒。李白的好奇心被勾起来了。他蹲下来,两只手支着下巴,傻看了好一阵。老奶奶也不理会他,只是全神贯注地磨着。李自忍不住了,问道:

“奶奶,您这是干什么呢?”

“磨针。”老奶奶头也不拾。

“磨针?”李白更加奇怪了,“这么粗一根铁棒能磨成针?”老奶奶这才抬起头来说:“孩子,铁棒再粗,禁不住我天天磨呀!只要我不间断地磨下去,再粗的铁棒也能磨成绣花针的。”

李白听了,心里象打开了两扇窗户:“对呀,只要有恒心,再难的事情也能做成功。”他转身就往家跑,拾起扔在地上的书本,专心致志地读起来。经过长期刻苦的学习,他打下了扎扎实实的基础。后来,李白成了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

铁杵磨成针的意思

李白被人们称为“诗仙”。他的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一颗绚(xuàn丽夺目的明珠。天才出于勤奋。李白取得的伟大成就是跟他的刻苦学习分不开的。人的天资不完全一样,有的聪明一些,有的迟钝一些,但学业上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刻苦学习和努力实践。“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就是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铁杵成针扩写350字作文【二】

秋风簌簌地吹过,离了枝的黄叶纷纷扬扬飘落尘埃,空中弥漫着萧瑟的寒意。

一片树叶落在我的脚前,以未尽枯黄的面容,匍匐的姿势,悲哀地完成了一生的旅途。我被这凄境感染,心中掠过淡淡的悲哀。

一颗憔悴的老树里,一条怯懦的枯藤上,一片将黄未黄的秋叶,它们在瑟瑟的秋风中,相互依偎。疲惫的乌鸦在日落之前归巢,发出重重喘息打破了黄昏的寂静。

一流清冷清冷的秋水上架着一座异常简陋的小木桥。夕阳已渐渐西下,只在山顶留下半张无精打采的脸。几缕从那户人家烟囱飘出的袅袅炊烟也被一阵秋风吹散。我停下了脚步,回头望了望,淡黄的窗纸模模糊糊地映出一家人幸福的身影。再回头,陪伴着自己的只有这只瘦骨嶙峋,疲惫不堪的老马。

一阵乍起的秋风,地上的黄叶打着旋儿飞了起来,继而无奈地归土,复回。夕阳渐渐西沉,越来越红,带着些无奈。我拉着这匹与我朝夕相处的瘦马,踉踉跄跄地继续前行,在这荒凉的古道上,似乎看不到尽头。

风沙一过,就掩埋了我刚刚才留下的脚印,天涯的断肠人,继续流浪。

铁杵成针扩写350字作文【三】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孤独的漂泊在异国它乡,泪水不禁又流满了我饱经风霜的脸。家啊!我何时才能又见到你啊!

夕阳西下,寂寥的一天又无味的过去。我骑在这个骨瘦嶙峋的老马上,拍拍毛色发黄的马头:朋友啊,想回家吗?哎……算了不说了,伤心!昂头看看四周:几颗老树上盘着些许枯藤,气沉沉的枯站在路旁,岁月流逝,老树粗大的树干上,一条条深色的皱纹,张牙舞爪的漫布在上面。木上的藤早已禁不住严寒,失去了生命的光泽。

低下了头,我沉思着。突然,听见汩汩清脆的水声,从远处传来,心中平添的一丝喜气。骑马向前张望,不禁一呆,这幅画是我最熟悉的,哦,是家乡你吗?只见清澈的溪水时急时缓的嬉戏着,它路过了一幢小木屋,木屋四周种满了些无名小花,花虽平凡,却娇美绝伦,在我的心中开放着。屋里忽然传来笑声,一个娇嫩的声音:“爹爹,我要吃鸡蛋。”然后一个中年男子笑了:“好,小星要吃什么,就吃什么。”“太好了!”小孩说。

我默默的停下马,似曾相识的听着这段对话,眼睁睁的掉下泪来。就在昨天,我不曾也这样单纯的向父母撒娇?明天也可以这样吗?明天,我苦笑着。

我又继续赶路,下一站要去哪里?我茫然的走在古道上,西风无情的吹来,又将是寒冷的冬天。仰头,几只乌鸦迎着金红的太阳展翅飞去,它们要回巢了,回到幸福的家中。

走着,走着,我虽离家多年。但无一刻不在想念家乡。夜晚我做了一个梦:梦到家人在火炕前聊天……

铁杵成针扩写350字作文【四】

要说这个故事编在小学课本中还行,利用这个哲理来教育小朋友认真读书还可。但要是认真从深处,或者用成年的思维来理解就有点站不住脚了,也就是只能用童话的眼光去看待,要现实看待未免有点太令人可笑,我这里想做一根针为什么偏偏要拿一根粗铁棒做原料呢?

其实,从汉代起就开始有了铁器,唐代早就有了铁器铸造业。难道老婆婆身边就没有像铁丝这样的铁器,用铁丝磨针也比铁杵方便多了。就是铁杵能磨成针,那针鼻儿又如何处理呢?给我们后来人留下了好多遗憾的疑问。有人会批评我是在钻牛角尖,在地老天荒的古代,那老婆婆就是那种思维,是不可以用现代思维来对等衡量,用现代眼光来看待古老已经成事实的问题不可取,我们能用现代的评判思维对待古人吗?不要说多远,那一九五八年全民大炼钢铁就够今天人可笑了,很荒漠的农村依靠不识字的农民也能全面开花建锅炉炼钢铁吗?

“铁杵成针”,究竟需要多长时间的天长日久,为了一根绣花针花那么久的时间,在这个时间段里这老婆婆的生活来源是什么,那时候还没有政府养老,即使儿女们对她孝敬,她也不需要做这样艰苦的游戏,可能这根针还没有磨出来她就了,对于她来说这根针已经失去了实用的'价值也就变成无意义的劳动,总不会再叫她的儿女再来继续地磨下去,就像那愚公移山,再说那愚公移山还有一种造福的义举,而这磨针又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再言之,单花费的功夫和时间不说,用铁杵磨针确实太浪费资源,或者说太浪费原材料了,也太不值得了。我们总不能为了做一根牙签去锯一棵大树吧。我不理解李白那种浪漫飘然的思维怎么就耿耿于怀地记住这一点,也许他是在一个很小的细节中寻找思维奔放的闪光点,诗人总是喜爱把很微小的生活哲理发展到无穷大,成为社会定向的思维,成为千古的真理,哎,对于这一点,我居然能与斗酒百篇的诗仙较劲,也真有点自不量力了。

关于教育方式教育模式在建国后被党和政府强行改革转化了,早年那种私塾读书的教育体制被彻底取缔,从我们接受教育起就是现代知识的课本灌输了,之所以把铁杵成针的故事编进语文课本,我想这也是转合期一些教育家们还在对古代教育的留恋,“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偷”。也就是教育向来是一种被定型为花功夫的工程,记得我读书时就有语文老师是遵循这种方式教学的,他机械地要求我们无论课文篇幅的长短,一律要求背诵,每天几乎要花好长时间读书背书,早读课教室里一片依依呀呀的读书声,“琅琅读书声”成了校园的单一风景。其实这种机械教育效果是很差的,有一些思维反映迟钝的同学读几十遍都不会背,只好天天鼻子靠墙受罚,这样他还有别的时间学其它知识吗?

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教育改革进化更产生了显著的效果。我听说江苏省教育厅就有明文规定,学前幼儿教育期间幼儿园不得教幼儿认字、数学及其它需要强记的知识,如果对幼儿过早地加压知识,是对幼儿智力的一种伤害。只能让他们做一些游戏,快乐地玩耍,让他们快乐活泼地成长,到入学后再接受知识效果会更好,也就是说那种铁杵根本不需要幼儿花时间和功夫去磨它,看样子对于铁杵成针的道理与观念我们还真不能单方面以功夫为理由,进行对儿童强行灌输这种观念和思想,现在我们已经看不到这种抽象说教了。

建国初的好多程式教育模式早已被淘汰,现在讲究启发教育、素质教育,看样子教育观念还是要不断更新为好,就像当年的私塾升格为国学,再升格为系统的学府教育一样,现代的教育模式总是代表一种先进思想,我们没有理由抱着铁杵成针的教育理念不放,应该把一根铁杵还是当着铁杵使用,如果用铁杵磨针这就更是一种愚蠢行为,因为铁杵里钢的成分太少,没有钢即使磨到针细,也还是被折断,那就前功尽弃了。

再说即使那铁杵全部是钢筋的质量,它完全可以制造千千万万根绣花针,我相信如今那些很微小的产品,只要很小的边角料去做就可以了,大的钢材还有其它正规用途,这位老太婆如此地傻,一个名振千古的诗仙李太白一辈子还耿耿于怀这件事,似乎就更不值得了,也许我读的唐诗太少,对诗仙留存至今千余首的诗篇中我也没有看到关于铁杵成针的感叹,是不是后人在有意借名人逸事来大做文章呢,一切皆有可能。我这里还是要表述,如果把铁杵磨针当恒心和意志来比喻可以,但把它当着智慧和实践来示意那就不可取了,即使是诗仙的理论和看法我也不予赞同。因为不需要把铁杵磨成针。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