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神往的陕北作文(家乡的榆林作文600字左右)

我神往的陕北作文(家乡的榆林作文600字左右)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4-06-04 15:39:33
我神往的陕北作文(家乡的榆林作文600字左右)

我神往的陕北作文【一】

出发前那天的晚上,我梦到了我印象中的陕北:一孔孔整齐的窑洞立在土坡上,像是一个个大眼睛,让土坡有了灵气;土坡上由于庄稼都收割了,显得光秃秃的,到处是土黄色的山坡。我的亲人和朋友都穿着带有补丁、沾满泥土和灰尘的衣裳,一切都是那么的朴素……

第二天早上,我和爷爷来到火车站。上来火车,我惊奇的.发现:原来慢悠悠的火车已经变成了快速的高铁!以前火车要六个小时才能到达陕北,而现在的高铁竟然只要两个小时!我的心里渐渐有了期盼,我熟悉的陕北会变吗?

来到了家乡的小村,我有些诧异,竟然认不出这里了。爷爷一边走一边给我介绍:“这个大水库,就是你上次来时滑过冰的小水沟,为了给延安市区供水,现在老家这边都退耕还林了,你看这些山坡是不是变得更漂亮了?”

当我们来到村子里时,我彻底惊呆了!一条条宽敞的柏油马路通向各家各户,原来破旧的窑洞被一座座崭新的平房代替了,光秃秃的土坡上种满了各种翠绿色的树木。整架山都被绿色覆盖着。我爬上吧山顶,望着蔚蓝的天空和一望无际的翠绿,心里美极了,那种感觉真奇妙!

我很好奇,是什么让陕北有了这么大的变化?我一边走一边寻找答案。忽然,我在村委会的宣传栏上找到了答案:争做合格党员,引领全村致富,创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

我神往的陕北作文【二】

我感恩我的妈妈用乳汁哺育了我,教我说话教我走路,我说的每一个字,走的每一步都包含着妈妈的辛苦,虽然妈妈爱生气,爱唠叨,但是我知道那是她以后为了我快乐的成长和生活。

我讲一个与妈妈的\'故事那是在上一年级的时候,我在全班考了第18名,本以为妈妈会大发雷霆,会狠狠地骂我一顿,可是没想到,她却笑着说:“小傻瓜,没关系,争取下一次取得优异的成绩就可以了,只有失败才能看到成功。”从那以后,妈妈每天不管卖货回来多晚,都给我补习功课,当我遇到难解的题妈妈就耐心的一遍又一遍反复的给我讲直到我完全会了,她才休息。特别是在一次妈妈感冒的时候,她的头疼得很厉害,我叫妈妈别帮我复习了,可是妈妈吃完药还是坚持帮我复习。我看着妈妈疲惫的样子,终于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心里暗自发誓,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以后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妈妈。终于这次,在妈妈的帮助下我拿到了全班第一名。

妈妈谢谢你,谢谢你的唠叨,我会坚持努力学习的,将来成为社会有用之人。不辜负你对我的希望,妈妈我爱你!我爱你!我爱你!

我神往的陕北作文【三】

窑洞,是中国北方黄土高原上特有的民居形式,中华民族的祖先就是在窑洞中生存、繁衍和壮大起来的。窑洞分土窑洞、石窑洞、砖窑洞、土基子窑洞、柳椽柳巴子窑洞和接口子窑洞多种。

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陕北农民的象征。在这里,沉积了古老的黄土地深层文化人民创造了陕北的窑洞艺术(民间艺术。过去,一位农民辛勤劳作一生,最基本的愿望就是修建几孔窑洞。有了窑娶了妻才算成了家立了业。男人在黄土地上刨挖,女人则在土窑洞里操持家务、生儿育女。小小窑洞浓缩了黄土地的别样风情。

深达一二百米、极难渗水、直立性很强的黄土,为窑洞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前提。同时,气候干燥少雨、冬季寒冷、木材较少等自然状况,也为冬暖夏凉、十分经济、不需木材的窑洞,创造了发展和延续的契机。由于自然环境、地貌特征和地方风土的影响,窑洞形成各式各样的形式。但从建筑的布局结构形式上划分可归纳为靠崖式、下沉式和独立式三种形式。

陕北延安窑洞,其中夹杂着窑洞式平顶房。窑洞是自然图景和生活图景的有机结合,渗透着人们对黄土地的热爱和眷恋之情。

窑洞防火,防噪音,冬暖夏凉,既节省土地,又经济省工,确是因地制宜的完美建筑形式。

人们利用黄土的特性,挖洞造室修成的窑洞叫土窑洞,一般深7—8米,高3米多,宽3米左右,最深的可达20米。窗户有两种,一种是1平方米左右的小方窗;另一种是约3—4平方米的圆窗。其特点是冬暖夏凉。用石头作建筑材料,深7—9米,宽、高皆为3米左右的石拱洞,叫石窑洞。砖窑的式样、建筑方法和石窑洞一样,外表美观。一院窑洞一般修3孔或5孔,中窑为正窑,有的分前后窑,有的1进3开。窑洞一般修在山腰或山脚下的向阳之处,窑洞上面的脑畔多栽树木和花草。

靠崖式窑洞有靠山式和沿沟式,窑洞常呈现曲线或折线型排列,有和谐美观的建筑艺术效果。在山坡高度允许的情况下,有时布置几层台梯式窑洞,类似楼房。

我神往的陕北作文【四】

窑洞内外温差是两个世界,夏天里面好像开了冷气,冬天感到暖洋洋的。窑洞又很安全,盗贼难以打洞进来,又不会起火。窑洞结实耐久,我有一次家访,学生家长告诉我,他这孔窑是明朝的老祖宗留下的,有四百多年历史了,三十年代中共陕北特委还在他窑里开过会。

窑洞基本分两类:土窑和石窑。土窑沿着土坡向里挖,地形合适,一排可以挖好几孔,父母、子女、家畜各得其窑,外面围一段短墙,就成了一个小院。我在铜川还住过一家窑洞旅馆,一孔大窑洞隔成许多小间,就成了客房。平地也能挖土窑。咸阳周陵中学是解放前创办的老学校,地处北塬,平展展一片。当年的创办人在平地上向下深挖,挖出一个凹字形大坑,再向四壁挖洞,形成一个四合院,一边土墙上开出踏级上下。这个四合院就成了他们的女生院,安全,实用,省料。

平地上的窑洞都是石窑。用三角形大石砌成桥洞模样,石块互相挤压,非常稳固。顶上填上厚厚的土层,四周砖砌,门面彩绘题词,很是美观。米脂中学的学生宿舍全是石窑,一排几十孔,上下五六层作梯田式排列,远远望去像是一座高楼。每一个班分到五六孔,班主任住当中,男女生分住两边。有些陕北老乡进了西安等大城市也要住窑洞,因为在陕北生活惯了,离不开火炕,所以西安市内也有一些石窑。

窑洞的结构比较简单,正面是门窗。以前都是纸糊的窗棂,现在也兴铝合金推拉窗了。火炉和炕是相连通的,两者是窑内的特有设置。煤炉烧陕北人叫做钢炭的.块煤,火力很大,整天都有热开水。炕面用薄石板或土坯铺设,下面的火道呈蚊香形盘旋通过,再经窑壁通向窑顶的烟囱。炉子烧着,炕和墙总是温温的,被窝总是暖热的。所以客人一来,就请上炕暖和暖和。但是火力过大了,石板发烫,容易烤坏被褥。南方人到陕北总要这么经过一次才有体会。有经验的人外出时,在炕皮和芦席间常插进一根木棍把芦席抬起一点。窑内还可以向一边打一孔套窑,只开窗,没有门,扩大居住面积,提高私密性。窑和窑的隔墙厚度至少一米,很坚固。

我神往的陕北作文【五】

陕北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梁峁起伏、沟壑纵横的地形地貌,造就了这里独特的居住风格。生活在这里的乡民们修房建屋不像辽阔的草原所营造的毡房和蒙古包,也不像广袤的平原修建的瓦房和四合院,更不像江南水乡临水而筑的别致阁楼,而是利用自然山形地势、因陋就简挖掘窑洞了。

陕北人习惯于修窑洞、居住窑洞。这种习惯究竟起于何朝何代,迄今还没有准确的定论。以我猜测,先祖们从自然形成的山洞里走出来,从大树冠中迁下来,来到这千山万壑的深山中,便开始寻找安营扎寨、遮风避雨、繁衍生息的场所了。可以想象,那时的生产力和劳动技能极其低下,山里条件十分艰苦,营造一个居住的地方实属不易!他们苦思冥想,终于在经过雨水长期冲刷形成的山崖前豁然开朗。于是就在经过亿万年堆积起来的不软不硬的黄土残塬断壁上,仿照自然山洞的样子掘洞而居,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变形成了今天的窑洞建筑。

陕北窑洞的建筑类型形式多样。由最初的黄土、焦土窑洞发展到接口石窑、接口砖窑和生墩石窑、生墩砖窑,乃至里方外拱的仿真窑洞了。当然,土窑洞虽然简陋,但挖起来容易,省工省钱,往往是光景不好的穷苦人无奈所为;光景稍好一点的庄户人家为了好看耐用,便用石头或烧制的青砖在土窑洞的窑面砌上一层,再压上遮雨的青石板窑檐,名曰接口窑洞;光景上好的人家便纯粹用石料或砖块仿照土窑洞的形式,修筑成窑洞,号称生墩石窑或生墩砖窑,这种窑洞既坚固耐用,又宽敞明亮,曾引来多少穷苦人家的羡慕和梦想!

陕北窑洞不论哪种类型,普遍都留有窗户。窗户有大有小,有半圆也有正方,以半圆窗户居多。圆窗下根据门的所在位置,在门口边配有对称的小方窗或小单窗。门窗一般采用的是当地适生的杨树、榆树、柳树等上等木料,经过木匠精心加工制作成方格子窗户,爱好的庄户人家,还让技艺高超的匠人,将窗棂子套成美观的图案,做成的窗户在靠窑里的一面糊上白麻纸,一方面起到遮挡风沙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能通气透光。

我神往的陕北作文【六】

小时候,当太阳还在云朵里躲藏时,我就跟随着父亲来到海滩,那蓝天白云下面,湛蓝的大海、金色的海滩上,总有一群群白鹭,飞到这儿觅食。我和父亲就在这群可爱的精灵身边走过,丝毫不会引起它们的.惊慌,依然在摊边戏水,在青青草上漫舞,在岸边捕食,在头顶轻盈掠过……这一切,就是我幸福而又快乐的童年回忆。

离开海岛的这些年,我无时不在怀念那些白鹭起舞的日子,这里是我魂牵梦萦的故乡。如今,我又回来了,当我再次见到大片大片飞翔的白鹭时,还是少年般的激动。当白鹭飞回来的时候,我的故乡,我的美丽乡愁,才会变得如此动人。

我神往的陕北作文【七】

去之前,妈妈说我该上网查查资料、看看旅游指南,了解一下青海湖的概况。百度上有这样的解说:青海湖又名“库库淖尔”,即蒙语“青色的海”之意。它位于青海省东北部的青海湖盆地内,既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面积达4583平方公里,比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要大近459.76平方公里。最深处达38米。湖每年12月封冻,冰期6个月,冰厚半公尺以上。湖中有5个小岛,鸟岛位于湖的西部,是斑头雁、鱼鸥、棕头鸥、鸬鹚等10多种候鸟繁殖生息场所,数量多达100,000只以上,现已建立鸟岛自然保护区。湖中盛产青海湖裸鲤。妈妈特别买来的旅游书上说:青海湖7月-8月沿湖会有大片的油菜花盛开,但去鸟岛看鸟最好的季节是5月。看着蓝蓝湖水的美丽图片,想着这是一个水是咸的湖(我只知道海里的水是咸的,湖里的水居然也是咸的?),还是中国最大的,夏天还有油菜花,我已迫不及待地要马上飞到青海湖了。

7月31日,从西宁坐车去青海湖的路上,司机叔叔说当看到有大片大片的油菜花的时候我们就快到青海湖了,但叔叔说我们还是去的晚了些,7月10日左右是油菜花开的最茂盛的时候,现在已经有些败了。听到这话我的`心里暗暗地有些遗憾,要是我们早20天来就 好了。

“到了!到了!”我大声地喊着,因为我看到了路边一望无际的油菜花,就像铺了金黄色的地毯。我们全家都被这美丽的景色吸引了,同时都伸长了脖子往远处搜索,每个人都想第一个发现青海湖。司机叔叔被我们的样子引笑了,他说:“还早着呢,看到油菜花就是快到了,可要真正看到湖还远着呢,你们看最远处油菜花与天空相连的部分就是湖了。”可我怎么也看不清,就是蓝蓝的天嘛。虽然叔叔说油菜花已开始败了,可我们还是觉得很美、很壮观。路上总是能看到停靠路边的旅游车,游客们纷纷在油菜花边摆着各种pose。当然,我们也找了一块花毯来做我们照片的背景。

终于来到了令人神往的青海湖,一直到湖边才发现湖水跟天空的颜色是一样的蓝,怪不得刚才在车上的时候怎么也分不出哪里是天空哪里是湖。入口处是可以坐电瓶车的,但我们选择了骑自行车游湖,可能是受了当地刚刚结束的“环青海湖自行车大赛”的影响,而且还是双人自行车,我和妈妈一起骑,一路上吸引了好多的眼球。在蓝天白云下,我们慢慢地骑着双人自行车欣赏着蓝蓝的湖水,享受着高原的清新空气,好爽哦……

看到清澈见底的湖水,我和爸爸忍不住翻过矮矮的堤坝,跳到湖边的大石头上,脚浸泡在清澈冰凉的湖水中,感觉太好了。湖中不断飞过游乐的快艇,它翻起的浪花打过来差点打湿已经我卷的很高的裤子。妈妈说:“你快尝尝,那水是不是真的咸的!”是啊,我怎么把这个忘了呢,赶紧捧起来尝了一口,恶,这么咸啊,跟我们尝到过的海水一样咸,这怎么还叫湖啊,应该叫直接青海才对。幸运的是我们还在水中看到了小鱼,大约有我的手那么长,不知是不是书中说的青海湖特产湟鱼。离岸不远的地方有一个鱼雷发射基地,可以坐快艇上去参观,我们没有坐船进入湖中,爸爸说湖中的景点还有很多,要留着以后再来看了。

在青海湖边游玩了半天,也只走了湖边的一小块地方,实在不够过瘾,但骑车的一点点运动也让我有了一些高原反应。因为时间关系,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青海湖,那青藏高原的蓝天白云,令人神往、美丽的青海湖,还有金黄色地毯一样油菜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次再去我一定要看个够。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