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的意义及启示作文(当初红军长征的目的是什么作文)

红军长征的意义及启示作文(当初红军长征的目的是什么作文)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4-06-22 03:53:14
红军长征的意义及启示作文(当初红军长征的目的是什么作文)

红军长征的意义及启示作文【一】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烂,暖心怀……”伴着这铿锵有力的歌曲,我看了电影《闪闪的红星》,故事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故事以一九三七年红军长征故事背景。江西流溪村内,一名天真活泼的小男孩——潘冬子,本来过着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但成长到十岁时,便经历了人生的悲欢离合。

冬子的父亲是一名红军战士,在村里对抗奸角土豪胡汉三,不幸被抓,危急中被红军赤卫队员所救,从此,冬子对赤卫队队长修竹极度崇拜。流溪村在赤卫队的保护下过了一段愉快的日子。

好景不长,红军要远赴长征,冬子父亲与冬子分别时,赠送一颗红星给冬子以作鼓励。父亲走后,村里只留下少量赤卫队队员驻扎,大汉奸胡汉三在此时又重新霸占流溪村,为非作歹。

有一次,冬子的妈妈为了掩护村民光荣的牺牲了。从此,冬子在失败与挫折中成长,冬子自强不息,从一名刚愎自用的小孩子,变成了一个真正勇敢的热小年,机智的完成任务,砍了胡汉三,为妈妈报仇雪恨。冬子是一个机智勇敢,胆大心细,能吃苦,爱国的男孩。看着冬子想想我自己,平常做事总是漫不经心,拖拖拉拉,不遵守纪律,做题粗心马虎,遇到困难不积极面对,和冬子比,我好羞愧,看来我有好多地方需要改正,需要学习,需要完善。

在我的成长道路上,会有许许多多的困难和挫折等着我,我要像冬子的爸爸那样绝不向挫折低头,积极的面对困难,不抛弃,不放弃;当遇到危险或威胁时,我要像冬子妈妈那样机智勇敢,冷静面对;在生活的道路上,我要像冬子那样,时刻不忘自己肩负的重任,把祖国的荣誉看的高于一切,为祖国奉献自己的力量。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作为当代小学生,我们应该从严要求自己,从点滴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以顽强的拼搏精神,争做美德少年!

红军长征的意义及启示作文【二】

一九四五年秋天,红军进入了草地。由于三个小同志得了肠胃病的关系,所以指导员就让炊事班长照顾他们。

三个病号一天只走了二十里路,到了宿营地,班长就到处挖草根,和着青稞面给他们做饭。不到半个月,青稞面全吃光了。饥饿威胁着他们。虽然班长到处找野草、挖树根,可光吃这些怎么能吃饱呢?

班长眼看着他们瘦了下去,整夜整夜的合不拢眼。 有一天,班长在河边洗衣服,忽然看见了一条鱼跃出水面,他急忙找出一根缝衣针,弯成了个钩,让三个同志吃上了新鲜的鱼,喝上了鱼汤。

可有一位小同志注意到在他们吃鱼的时候,班长从来不吃东西。后来,这位小同志发现班长在吃他们吃剩下的食物,眼泪就禁不住流了下来。

眼看就要走出草地了,班长却饿晕过去了,三个小同志急忙去钓鱼,做汤,可班长还是为了他们而牺牲了。

红军长征的意义及启示作文【三】

打仗是最令老百姓痛苦的事。打仗,会费尽人力、财力。这还不是最恐怖的。最要命的是多少人会因此丧命;多少家庭会因此破裂;多少人会因此失去至亲……难道,他们(日本鬼子和反动派)为了地位,为了金钱,就可以不顾一切了吗?他们也有家庭,也有朋友,也有至亲,难道,为了金钱和地位,他们连家,连朋友都可以放弃?

而最受苦的是中国老百姓,他们什么都没做错,为什么也要忍受家破人亡,失去挚友的痛苦?不过,正是因为如此,中国才会在抗日战争中出现大批的抗日英雄。他们不畏个人的生,誓效忠共产党——因为,中国共产党率领中国人民勇敢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伟大的“长征”就是证明!通过观看“长征”的电影,我了解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长征”是多么伟大!他们的精神是多么令人震惊啊!不管敌人使用了多少恶毒的酷刑来严刑逼供,他们直到牺牲也不会透露半点儿消息。是他们震撼了中国人,震撼了全世界的人。是他们的唤醒了中国人民,使他们懂得大胆地拿起武器对抗日本鬼子和反动派。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他们不再受到欺压;从此,他们成了中国的主人……

这个过程是多么的漫长、触目惊心啊!其中,有我们熟悉的爬雪山、过草地、飞夺泸定桥……最震撼我的是飞夺泸定桥。当接到“在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的命令时,红军便开始了飞一般的长途跋涉。他们翻山越岭,沿路还击溃了好几股阻击的敌人……天黑了,战士们一整天都在跟时间赛跑,没顾得上吃一点东西。没想到连天空也不做美,竟下起了倾盆大雨,这真是雪上加霜啊!为了在天亮之前到达泸定桥,战士们不管三七二十一,面对恶劣的天气,泥泞的小路,艰难的地理环境都毫不畏惧……终于,他们在29日清晨赶到了泸定桥。瞧,这么艰险的自然环境红军都不怕,那他们还有什么好畏惧的呢?

泸定桥离水面有十几米高,是由13根铁链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一样。现在连木板都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山峡直耸倾泻下来,冲到岩石上,飞溅起3米多高的浪花,水声震耳欲聋。对面就是泸定城,城背靠着山,西门正堵住桥头。而守城的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了工事。看,这么危险的环境,红军到底能否战胜呢?真为他们捏了把汗。

战斗开始了。红军发起了总攻。号手们吹起了冲锋号,所有的武器一齐开火,一霎时,山谷传来了一阵阵震耳欲聋的枪炮声,喊声。二连担任突击队,他们带着各式各样的武器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跟在他们身后的是第三连,他们还每人带着一块木板,一边前进一边铺桥。看样子,红军胜券在握!

突击队终于冲到了对岸,敌人见势不妙就放起火来。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战士们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都奋不顾身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跟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激战了2个小时,守城的敌人被消灭了大半,其余的都狼狈地逃走了。啊,红军战士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

正因为红军战士有着这种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中国才会解放,才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通过观看“长征”,知道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战胜了敌人,建立了新中国,我们要珍惜今天,为了美好的明天,在新时期、新的长征中,我要努力学习,听党的话不断进步!

红军长征的意义及启示作文【四】

长话短说,先抛结论:战争史诗大片《战湘江》故事不拖泥带水,极速狂奔战到底,不失为一部节奏鲜明风格很硬的史诗电影。

纵观长征史,战湘江这段历史是红军“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一个转折点,或者说分水岭。女导演陈力这部战争史诗大片《战湘江》大可以用“悲壮”和“惨烈”两个词汇来形容。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是历史片,但《战湘江》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主旋律,而是一部风格鲜明气质硬朗的新主流电影。譬如,尽管该片在人物塑造上注重细节,但对故事主线的陈述和情节推进上绝不拖泥带水,而是通过时间节点和战争的场面进行快速推进。

所以,看《战湘江》这部电影时,你的思路一刻都不敢放松,而是随着故事的快速推进极速奔跑,内心沉浸在两军交锋、战役场面上不能自拔。这是一种很刺激的观影体验,这也意味着,你全身每个细胞都被剧情带着走,而不是沉浸在爆玉花之中。

事实上,和那些媚俗、无聊、商业的爱情电影不同,这也是一部很不适合吃爆玉花的片子,相反,如果你想提高男性气质,或者说让雄性荷尔蒙、肾上腺激素巴比胺直线上升,或者让自己很Man的话,我建议你来看这部片子。

因为,这部电影节奏很快,风格很强,很有《战钢锯岭》的味道。但和《战钢锯岭》中二战上等兵军医戴斯蒙德·道斯拒绝携带武器上战场,并在冲绳战役中赤手空拳救下75位战友的传奇故事不同的是,这部《战湘江》战争格局更大,气质更硬,战争场面更惨烈。身为一个战士,两军对垒,一个不小心就会被子弹击中,倒地赤红的水里。

在某种意义上说,《战湘江》中的战争场面中,多次出现战士倒在水中的场面。战士倒在水的瞬间,水涌上尚有余温的肉体。前一刻,战士还是热之躯,下一秒就变成了冰冷的尸体,此中悲壮,惨烈程度,非语言所能形容。

孙子兵法有云:“狭路相逢,勇者胜;勇者相逢,智者胜。”一方面红军战士迎接国军的阻击,一方面是大部队极速奔走,横渡湘江。所以,就《战湘江》这部影片来看,在冰与火的体验中,影片充满极速狂奔战到底的战争气质。这样的气质,发人深省,让人侧目,却又不敢掉以轻心。

换言之,八一电影制片厂等单位创作拍摄的这部战争史诗片《战湘江》的出炉,既是一种革命理想主义的精神回归,也是理想主义者对信念的终极坚守。这正是生活在在今天的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所在。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