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的世界梗概作文150字左右(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500个字)

苏菲的世界梗概作文150字左右(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500个字)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4-06-27 00:19:36
苏菲的世界梗概作文150字左右(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500个字)

苏菲的世界梗概作文150字左右【一】

今天下午,读完了乔斯坦.贾德所的《苏菲的世界》。这不只是一本哲学启蒙书籍,也是一本十分有趣的书。作者新奇的构思与娓娓的讲述,使得每位读者在不断的惊疑和追寻答案的迫切渴望中,同时受到了哲学的启蒙,并开始学会哲学地思考。

在读这本书之前,哲学对我而言无疑是一门高深的学问。纵然以前也听过几位世界知名哲学家的名号,读到过他们的一些观点,但毕竟没有读过专门的哲学书籍,实比空白”好不了多少。然,读完这本哲学启蒙书籍以后,我的脑袋里依旧是一团“浆糊”:书中许多哲学家的名字尚且没有记全,更不要说记住他们各自所在的时代、创立的学说、流派、著作等等。但,我们认真读过的每一本书总会在记忆中留下一些痕迹,让我们的思想与心灵产生一些“震荡”。哪怕只是惊起一丝浅浅的涟漪,仅于空白处留下了一些短暂的思索或疑问,那亦是一种收获。

我想,我和书中的苏菲一样,虽然脑子里在短时间内被塞进了许多哲学知识,无法完全消化吸收,但确确实实却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我们开始以哲学的眼光来审视所处的现实世界、大自然、人类历史乃至我们自身时,的确会产生许多之前所没有的疑问,也会有许多与过去不同的感悟。

作为一名没有任何宗教信仰的人来说,我是不相信有上帝存在的。也许生命对于地球而言,只是产生于久远时代的一次“偶然”。但对自身所处的现实世界来说,我更愿意相信这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虽然人究竟有没有一个不灭的灵魂至今无法拥有一个肯定的结论,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用心去感悟生命,执着地追寻真理,努力在有限的生命里创造更多的价值。

人类的智慧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已经被不断地证实,但历史毕竟有其局限性,哲学的思想也是。我想目前没有任何一个学科可以囊括整个宇宙,并解读其中的一切奥秘。但人类无疑是善于学习和思考的,只要我们坚持相信真理,并努力发现问题、寻求“突破”,我相信未来将会创造出一个更好的世界。而我们自身,也会变得更好。

苏菲的世界梗概作文150字左右【二】

是否曾经想过,我是谁?我为什么会在这儿?

我只知道,看这本书之前,我从没思考过。可能不只是我,几乎每个人都把这个世界想得太过理所当然——因为我们早已熟悉这个世界。世界的多姿多彩,仿佛与我们无关。就如作者用的比喻,宇宙就好像魔术师从帽子中拉出的一只兔子,而我们人类则是兔子毛皮深处的寄生虫。我们都在兔子的毛皮深处舒服的躺着,对魔术师的秘密毫无兴趣。只有哲学家,不停的顺着兔子的细毛向上攀爬,想探究魔术师的秘密。

这本《苏菲的世界》,带着主人公苏菲爬回兔毛尖端的同时,引领读者进入了哲学殿堂。让我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哲学是什么?我想,可能,哲学就是认识自己,不一样的自己。

合上这本书,回忆起带给我感触最深的“我思故我在”。或许,我们活着的世界也只是造物主写的一本小说罢了,连我们是否真正存在都需要证明。笛卡尔说过:“我思考,所以我存在。如果我不存在,那么我不思考。如果我思考,那么人生就意味着虚无缥缈。”他认为,我们应该要怀疑一切,但不能怀疑“怀疑”这件事本身。这种观点,让我觉得与“庄周梦蝶”相类似。到底是周公做梦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周公?在处于“毛皮深处”的人看来,一个人在醒时的所见所感是真实的;梦境是幻觉,是不真实的。虽然,“醒”是一种境界,“梦”是另一种境界,二者是不相同的;庄周是庄周,蝴蝶是蝴蝶,二者也是不相同的。可是,这样的一个思考,却让我犯迷糊,让我感到了一种“人生如梦”的人生态度。

类似的种。种,这不禁让我用最初的目光重新打量起这个世界。马为什么叫“马”?鸟儿为什么会拥有翅膀?难道只有人才会有思想吗?……

《苏菲的世界》——梦的世界,智慧的世界,亦是哲学的世界。就是这样一个充满未知、探索的世界让读者恍然发现自己原来已经在兔毛深处躺了那么多年……

苏菲的世界梗概作文150字左右【三】

《苏菲的世界》的作者为挪威的乔斯坦。贾德,写于1991年,被誉为世界级经典之作,世纪百部经典作品之一。翻译者萧宝森文笔也很好,总之,文笔流畅,一路下来,在欢畅的语言中被作者引导着,像那个小姑娘苏菲一样,逐渐地迷恋于哲学的殿堂中。

《苏菲的世界》是作为哲学书被推荐的。确实,它很别致,用小说的形式,为我们娓娓道来西方的哲学史,思路清晰,对每位哲学家的观点表述明确,理解到位,是学习哲学很好的引导性的书籍。

如果有时间,我们可以去捧读哲学大家们的著作,但由此书做引导,相信少走不少的弯路。

现代社会的节奏,使我们很少有时间去静下心来阅读文化著作。况且,浮躁的社会中,好的著作越来越少。网络上涌现出来一批批的是写手,不是作家。官方的所谓的作家更是无能无耻。

所以最经济的,最有效的是读点哲学书。我从来认为,这个世界上,自古以来最伟大的一类人是思想家、哲学家,他们对人类的贡献是其他人不能比的。

关于这本书的.内容,相信很多读过的人都会像苏菲一样,读后对世界、对人又有了新的思考和好奇。哲学本来就是方法之方法,科学之科学,基于这一点,相信对其他方面也同样大有裨益。

虽然还没有读完,还是极力推荐这本书,应该好好读读,而且这本书一点也不伤脑筋。

苏菲的世界梗概作文150字左右【四】

苏菲(Sophie在古希腊语中(Sophia有智慧的意思,《苏菲的世界》讲的,是一个关于智慧的童话故事。以一位哲学老师给一个名叫苏菲的小女孩教授哲学课为线索,贯穿了西方哲学的源起、演变和发展。

最开始,阅读体验很平淡,就是一个叫苏菲的14岁小女孩马上就要过她的15岁生日,而她的父亲远在海外,突然她收到了匿名的函授哲学课程,开始教她从希腊-雅典的哲学萌芽开始学起哲学。读者马上就会觉得,这不就是一个爸爸想以哲学课作为女儿的生日礼物嘛,不管是德谟克利特斯的古典唯物主义原子论,还是苏格拉底、柏拉图的理性主义,或是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分类法的看法都透着一股“朴素”的感觉,并没有什么不好理解的。但是通过这一段阅读,你会开始问自己,“我是谁?”,“这个世界是什么?”,“我们存在的目的是什么?”。通俗的说,开始稍微严肃地考虑关于“三观”的问题了。

就在你觉得这剧情不过如此的时候,事情变得没那么简单了。苏菲发现有个叫席德的女孩也在跟他在同一天过生日,而席德的爸爸总是寄给她各种明信片,并坚持说她一定可以转交到席德的手上。而苏菲也开始遭遇各种超自然事件,例如在镜子里看到自己在朝自己同时眨两只眼睛,抑或是在梦中拿到的席德的黄金十字架醒来后还握在自己的手上。这一段的哲学课也进入中世纪阶段,神学家背景的哲学家希望通过哲学方法印证上帝的存在。整个故事被盖上了一层神秘主义的面纱,时不时还透出一丝诡异的色彩。

接着,苏菲的哲学课进入了文艺复兴时期,这时的哲学可以大致分成两个部分。一个相信理性,被称为理性主义,代表者是笛卡尔,他认为我们认识世界的关键在于怀疑一切我们已得到的经验,我们唯一能确定的是我们是具有理性的,要通过理性来检验我们所取得的经验,强调我思故我在。一个相信经验,代表人物是洛克、休谟等人,认为人的心灵是空白的,而思维是心灵对我们所经历的事物的反映,强调所见即所得,超出经验范畴的东西是无法通过理性来解释的,因而是无意义的。与此同时,席德的父亲开始展现各种“神迹”,通过各种匪夷所思的方法祝席德生日快乐,比如一夜之内将明信片从黎巴嫩寄到挪威,或是通过狗向席德说生日快乐等等。就在周围的事物愈发向着非理性反经验的方向发展的时候,苏菲和她的哲学老师终于意识到他们原来是席德爸爸的“作品”,他们是作为生日礼物被席德爸爸“创造”出来的文学人物。这时场景切换,一个叫做席德的小女孩收到了她爸爸给她的15岁生日礼物——一个讲义册,里面讲的是一个叫苏菲的小女孩学习哲学的故事。

在“文学作品”这个真相大白之后,故事分成了两条线。苏菲作为一个文学人物开始通过各种魔幻主义的方法学习现代哲学,而席德则开始通过读苏菲的故事学习哲学。后续的内容依然很精彩,但是在这个记录人类思考世界的发展史的文学作品中,文学人物发现自己是被“写”出来的创意才是本书的精髓。从我们的角度来看,读着苏菲的故事的席德其实也是个文学人物。可是,读着苏菲和席德的故事的我们,又是什么呢?

苏菲的世界梗概作文150字左右【五】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很特别的书。无论是从叙述手法,主题内容,还是教育意义与我之前看的有很大不同。

它所讲的是一门我之前从未接触的学科——哲学,它将哲学迄今为止的起源与发展都做了概述,并在这之中穿插了苏菲紧张悬疑的故事,避免了平铺直叙枯燥与乏味。这本书并没有将所教的内容条例般的列出来,正相反,但你看完时甚至会觉得有些不知所云,而当你回过头去思考,才会猛然发现它的内容是如此庞大。

原本是一名普通学生的苏菲收到一封神秘的来信,使她从平凡日常生活中惊醒,开始在艾伯特那里学习哲学。后来她发现自己与她所生活的世界都是少校虚构的,并与艾伯特一起在宴会上逃脱。略带科幻的故事,却能引起深刻的思考。也许,我们只是一直完成着父母的命令;也许,我们为之奋斗一生的并不是我们真正的梦想;也许,我们只是组成社会这台大机器运转的一个卑微齿轮;也许,我们从未存在过……

即使世界的真相我们难以想象,但这依旧不妨碍我们做自己命运的主宰。因为“生命应该有意义,这是一个命令。”随心所欲的做自己想做的事并不是真正的自由,成为了平凡大众中最独特的一个,却只是逃避了责任,成了一个可怜的自我主义,伪自由主义者。生命最后都只会通向一个终点,并不代表它没有意义,我们应该用尽所有的能力与才干去创造,而不是逃避。因为“存在的意义就是创造自己的生命。”

即使我们满是“虚假”,也要尽力活出“真实”的自我。也许,在平静的夏夜里,小船的绳子便会突然松动……

苏菲的世界梗概作文150字左右【六】

已经忘记因为何种原因知道了苏菲的世界这本书。第一遍草草阅读之后,仅仅为其巧妙的故事情节和构思感到惊叹。于是,开始了对它的第二遍阅读。总的说来,苏菲的世界是一部关于哲学史的小说,它将人类智慧发展的历史穿插在小说的情节中,按照时间的顺序,将原本乏味的哲学讲的简洁而生动。它打破了哲学给人以脱离生活的印象,将哲学与实际的生活联系起来,同时也促使人们跳出日常的琐事改变思维方式用一颗好奇心而非经验来对生活的本质进行思考。

在苏菲的世界中,苏菲和她的哲学老师艾伯特通过对哲学的学习和探讨,发现他们只不过是上校为了给女儿庆祝生日而写的一本小说中的人物,他们并不是真实存在的。继而通过运用哲学的方法逃出了上校的摆布。小说中很多情节都安排的很巧妙,引人深思。例如,在小说接近尾声时,艾伯特送给了苏菲一本书名字就叫苏菲的世界,而在现实生活中苏菲的世界这本书是少校寄给他女儿席德的生日礼物,在真正的世界里,苏菲的世界则是由它的作者乔斯坦贾德为全世界青少年写的一本介绍西方哲学史的小说,而席德和少校也仅仅是书中的人物罢了。写到这,不由地让我想起了俄罗斯女孩这个玩具,一个世界包含着另一个世界。我们所处世界的外面是否还有一个世界呢?是否我们也像席德和少校一样是另一本书中的人物而不自知?

这样的安排多少会有些让人产生不知是庄生梦蝶还是蝶梦庄生的感慨,或许我们就像处在少校安排的故事下的那个苏菲的世界中的人物一样,尚无法意识到自己是否真正存在,是否真正自由。这也是有可能的事,作为一个具有哲学思维的人,就不能轻易下论断,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唯一不会发生改变的只有理性(就像2+3=5是永远不会发生改变的)。若把世界比作一只兔子,刚出生时,我们处于兔毛的末梢,越长大便越像里端爬,越对周围的事物习以为常缺乏好奇心,那么人们通常在兔毛最接近皮肤的那一端,享受着舒适的生活,而对其所处的世界全然无感。哲学便是帮助你往上爬的力,它使你抱有怀疑的态度及批判性地思维活着,它使你思考世界是什么?你是从哪里来?如何才能更好地生活?哲学最重要的不是解答问题,而是提出问题,科学也是哲学发展的产物。在苏菲的世界中所介绍的各种历史观中我更相信的是直线式的历史观,历史是在不断地前进而非循环上演,在不同时期所谓正确的事情在其他的时期并不一定就同样正确,在考虑问题时,通常需要将大背景包涵进去,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最终越来越接近兔毛的顶端,认清真正的世界。

在苏菲的世界中,讲祁克果的“人生三个阶段”的理论那部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三个阶段包括美感阶段,道德阶段和宗教阶段。活在美感阶段的人只是为了现在而活,因此他会抓住每个享乐的机会。只要是美的令人满足的令人愉快的就是好的。这样的人完全活在感官世界中,是他自己的和情绪的奴隶。对他而言,凡是令人厌烦的,就是不好的。一个活在美感阶段的人很容易有焦虑或恐怖和空虚的感受。而这种感受正表明这个人处在“存在的状态中”,可以跃升到更高阶段。道德阶段的特色是对生命抱持认真的态度,并且始终一贯的做一些符合道德的抉择。活在道德阶段开始在意事物的是非对错,而活在美感阶段则只注重一件事是否有趣。一个人至始至终活在道德阶段会变得过于严肃,如果一个人一直彻底的过这种生活,最后也会厌倦。有的人因此而重新回到美感阶段而有的人进而跃升到宗教阶段。的确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终其一生都在美感阶段和道德阶段徘徊。我们不能断定哪种阶段最好,一直停留在美感阶段似乎有点享乐主义的嫌疑而道德阶段则颇具有完美主义的嫌疑,若始终苛刻地追求完美,将不仅使自己活得很累也会使周围的人感到你过于苛责,而失去了享受生活的机会。或许能在美感阶段和道德阶段找到平衡,便是绝大多数所追求的真正幸福。

在苏菲的世界这本书中,在哲学老师和苏菲的对话中还穿插着对神话的产生,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宗教信仰及先当今流行的星座等问题的解释。总之,在缺乏哲学教育的今天,《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很好的哲学入门书籍,它可以引导我们更加透彻地看待我们的生命和我们所处的世界。《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书。

苏菲的世界梗概作文150字左右【七】

如果学院不安排,我想我是不会阅读《苏菲的世界》这本书的。但是,在速读了以后,却忽然之间有了太多看法。

在苏菲的世界里,书中的主角苏菲主要思考了两个问题,“我是谁?”“我来自哪里?”他们只是存在于书中的人物,那么如果放到现实中呢?如果我在现实中问这个问题就会显得非常可笑。但是我们需要思考一下,我们来自于哪里呢?

宇宙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而我们是其中非常微乎其微的一部分,我们的快乐、烦恼、忧愁就更不值得一提了,最终不过是化作一捧尘土,消失在世间万物之中。如此短暂、脆弱的人生,我们难道要在负面情绪的操控下过完一生吗?那些衣服、首饰、化妆品最终会化作一缕尘埃,消失在茫茫宇宙。一切都不过是身外之物,最后留下的只有你乐观的精神。我们的生活要想过得幸福,需要外界的和平的环境和自身的乐观的态度来热爱这个世界的。外界的环境是不可控制的,但是我们能通过大家的努力,共同建设一个和谐美丽的家园。而态度则需要每个人从自身出发,保持乐观,每天开心,看到世界上美丽与积极的事情,而不是一味的沮丧、埋怨。

爱这个世界,就要学会珍惜和感恩,珍惜我们度过的每一天,每一个幸福的时刻。感恩这个世界给你生命,给你机会去享受,适应消极的,着重注意积极的方面。

现代社会中,人总是关注一些不好的,关注这个世界的不公平,消极的以不好的方面概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从而,忽略了人间的真善美,这样的人会渐渐的失去最简单的快乐。对路边的花朵微笑,你会收获美丽与芬芳;对着太阳微笑,你会收获温暖与光明;对手机微笑,你会收获便捷与享受;对着社会主义制度微笑,你会收获安心与稳定......这一切的一切,难道不值得我们欢喜吗?

我认为,幸福来自于一个人的选择,选择积极,就会收获幸福,选择消极,就是在放弃幸福,选择走向毁灭。生存与毁灭,是一个永恒的问题。所以我们应该珍惜现在,面向未来。

苏菲的世界梗概作文150字左右【八】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哲学入门书目。挪威作者乔斯坦·贾德用高超的写作手法构造了三个不同的平行世界,第一个是书中主人公苏菲的世界,第二个是少校兼哲学家艾伯特的世界,第三个就是本书的作者乔斯坦·贾德所在的真实世界——也就是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

苏菲是艾伯特给女儿席德的一本哲学讲义里的主人公,而艾伯特又是乔斯坦·贾德书里的主人公。作者想告诉读者的哲学知识都借助苏菲和她的哲学老师艾勃特之间的交谈传递给读者了。

故事开始时,苏菲是一个14岁的少女,每天过着平凡单调的生活。直到有一天,她收到了一封莫名的来信:“你是谁?”这个来信问题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可以得到很好的诠释。不久又收到一封信:“世界从何而来?”。这个来信问题根据科学家们的大爆炸宇宙理论也能得到解释。

可是这些解释还不够。进化论的起点,那个万物之祖的单细胞从何而来还不得而知;大爆炸宇宙理论的起点,那个密度极大的奇点从何而来仍是未解之谜。从古至今,人们正是靠着仰望星空的思考和想象,揣摩着身边的一切事物,思索着诸如“我是谁”“我从哪来”“我要到哪去”这些问题。正是这些一代又一代的好奇者们,他们童心未泯般地思考着幼稚的问题,不断地推进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在近代科学产生之前,人们没有能力去解释这个世界的一切为什么看起来如此的有规律,诸如太阳东升西落、天上会下雨,这些自然现象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是神奇的,人们总是想为大自然的变迁寻求解释,这样就有了最原始的神话故事和自然崇拜。上古时期,很多产生文明的地区都有他们自己的神话故事和所崇拜的神,如古埃及的太阳神拉、古印度的湿婆、梵天、毗湿奴等。这些神看起来都是高高在上并且十分完美的样子,而且跟人的外貌相比是有一些区别的。

在古希腊文明孕育之后,希腊人所崇拜的奥林匹斯十二诸神身上有了许多人的特性,他们身上不仅有智慧、艺术、学问也有嫉妒、仇恨等人的特性,希腊人的神看起来不是完美的神,而是和人一样有优点也有缺点更人性化的神。

随着历史的车轮进入雅斯贝尔斯所称的轴心时代,希腊出现了第一批具有理性主义的哲学家,他们看到希腊神身上的人性光辉,于是他们很难相信世界是由神所创造的。他们同样也在为大自然的变化寻找自然的解释,诸如泰利斯、安纳克西曼德、安那西梅尼斯、德谟克利特斯等自然派哲学家,他们有的认为水是万物之源,有的认为“空气”是万物之源,还有的认为“原子”是万物之源。总之,他们都在那个时代背景下提出了他们对于世界起源的看法。

从神话的思考模式发展到以经验与理性为基础的思考模式是人类的一大进步,在自然派哲学家的努力下,哲学逐渐脱离了神话的范畴,可以说自然派哲学家就是后来科学的先驱。

哲学家们除了关注世界的起源外,还关注和人与人类社会相关的诸多问题。这一时期产生了诸如以人为中心的智者学派,关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历史学之父修昔底德、提出著名的希波克拉底誓言的医学家希波克拉底等哲学派系。

在今天看来,地中海文明是一个多么值得后人敬仰的文明。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能看到他们思想的延续,希腊文明不愧被称为西方文明的滥觞。

希腊文化的特色在于国与国、文化与文化之间的界限泯灭了。过去希腊、罗马、埃及、巴比伦、叙利亚、波斯等民族各有“国教”,各自崇奉不同的神明。但逐渐的,不同文化都仿佛在女巫的咒语之下融成一炉,汇聚形成各种宗教、哲学与科学概念。

逐渐的,地中海地区的各个国家也开始崇奉东方的神祗,也许是在众多古国原有宗教信仰的交互影响下,新的宗教产生了。这些宗教经常教导人应该如何获得救赎,免于一。信徒只要接受某些仪式,就可获得不朽的灵魂与永恒的生命。

宗教势力的扩张是迅速的,325年尼西亚大会确立了基督教为罗马的国教,从此基督教的众多教派在中世纪的西方世界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罗马帝国晚期,蛮族南下入侵,日耳曼人在罗马帝国境内建立了若干个蛮族国家,为了维系统治,他们接受了罗马天主教作为信仰。这样看来,这些蛮族国家也是地中海文明的继承者。

中世纪的哲学是宗教哲学,重要的代表人物是圣奥古斯丁和圣多玛斯。他们力图使希腊哲学基督教化,使希腊哲学不至于对基督教教义造成威胁。

欧洲中世纪时期是一个文明倒退的时期。笔者不赞同片面的将中世纪称为“黑暗的中世纪”,笔者认为欧洲的中世纪是由于罗马帝国的崩溃,若干个蛮族部落在欧洲大陆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建立蛮族国家,维系后罗马文明的一个时期。这些蛮族国家吸收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罗马的行会庄园制度以及行政等级制度等,但由于日耳曼文明的发展阶段较为初级,由若干个文明发展落后的蛮族国家来分割庞大的罗马帝国的文化遗产,短时间内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完全吸收利用所造成的文明倒退的现象。因此,这一段时期西方哲学的发展相对处于一段瓶颈期。

随着欧洲大陆社会的发展进步、欧洲大陆与伊斯兰文明的交流碰撞、十字军东征所带来的希腊哲学典籍、欧洲大陆人民反抗封建贵族与教会势力斗争的加剧等因素均是文艺复兴的重要前提。

文艺复兴时期,哲学与科学逐渐脱离教会的神学,使得宗教生活与理性思考之间的\'关系变得比较自由。在漫长的中世纪里,生命中的一切都是从神的观点来解释,但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一切又重新回到以人为中心。

摆脱了精神的束缚、心灵的枷锁,西方哲学从此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诸如文艺复兴时期的诸位人文主义者的文学艺术作品、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的“日心说”、伽利略的实验科学、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巴洛克时期思想的碰撞冲突、现代哲学之父笛卡尔、斯宾诺莎的理想主义、启蒙运动时期的诸位社会学家、浪漫主义、黑格尔的辩证主义、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祁克果的个人主义、马克思的共产主义、达尔文的进化论、心理学家佛洛依德等诸多哲学派系都是那个时期的产物。

故事讲到这里差不多也就该结束了。故事的最后苏菲和艾勃特逃离出了艾伯特和席德所生活的世界,可不知他俩是否知道尽管逃离了一个世界,但他俩依然还存留在乔斯坦·贾德的《苏菲的世界》这本书里,并且被笔者所阅读他俩之间所发生的故事。那么作者乔斯坦·贾德和笔者所在的世界是否又是真实的呢,我们会不会也生活在一本书中,只是这本书太过浩瀚完全没有边际。

这本书就是宇宙。自古以来人类就有着诸多的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近代科学不断取得发展进步。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可知宇宙的范围逐渐在扩大,生命科学领域不断有着新的突破,原子理论在德谟克利特斯的基础上有了新的进展,自然地理学可以科学的解释古时候人们所无法理解的那些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

一部哲学史就是一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愿我们这一代人可以站在前辈的肩膀上看得更远。常怀一颗好奇心,勇于探索未知的领域。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