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以奠基 生以创新的作文(创新作文全文)

熟以奠基 生以创新的作文(创新作文全文)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4-08-01 18:07:32
熟以奠基 生以创新的作文(创新作文全文)

熟以奠基 生以创新的作文【一】

??看《奠基》有感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观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观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看《奠基》有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今天,我观看了中央电视10台11.45分播出的节目《奠基》。这个节目向我们介绍了10位优秀教师代表的感人事迹。其中,令我记忆犹新的是那位老师——蓝继红。

蓝继红是从市中心的一所小学调去城郊的一所草堂小学当校长的。在草堂小学读书的孩子们,有的说蓝校长像小兔,有的说蓝校长像天使,有的说蓝校长像水,还有的说蓝校长像森林之王……当一名校长,真的不容易啊!每天晚上,回家后顾不上休息而是拿着笔写好学校报告,教好老师如何教学。回到学校后,对于一些不听话的同学,要采取特别措施……

其实,买一个老师都想蓝校长这样——为了耕耘,默默无私地付出,接下来我给大家介绍的老师也莫过于此。

他就是冯志远老师。他的一生是贫困的,却是光荣的。冯老师从50岁开始就得了夜盲症,以及因为长期的备课使视力减退视觉模糊。55岁就因长期不治疗以致失明,但是他仍坚持当了5年的盲人教师这5年来他凭着自己的记忆,给同学们讲课。直至60岁才正式退休,退休后的他仍住在学校宿舍里,方便给同学们讲故事。过了不久才会到宁夏,后来有回到了老家长春。今年是20xx年现在冯老师已经达到77岁的高龄了。在他辉煌的一生中。他曾获得“宁夏十大杰出人物”“吉林十大杰出人物”等殊荣。

不仅是冯老师,还有制作流动教室的王老师,无私奉献的付老师以及洪水患难中不顾生的`黄老师等等。

看了一个有一个这样感人的故事,我不禁留下了热泪。他们有的为了学生呕心沥,有的为了学生连儿女也不顾,有的甚至献出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老师一个崇高的职业,一个起得早回家晚的职业,我们向您致以崇高的敬意,老师谢谢您。

“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耀,老师您窗前彻夜明亮,每当我轻轻走过您窗前明亮的灯光照耀我心房……”“老师您辛苦了!”一首动听的歌曲,一句感人的话语,以致我对您的敬意,老师谢谢您!

熟以奠基 生以创新的作文【二】

严东生院士主要从事材料科学研究,在高温材料制备科学与机理,多元氮化物与氧化物体系的热力学与动力学研究,高性能材料设计与微观调控以及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等诸方面作出了开创性的工作,他参与了制订中国第一套冶金工业用耐火材料标准、1956年的十二年科技发展规划和1962年的十年科技发展规划。20世纪80年代初,他研制出应用于中国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中关键部件的陶瓷基复合材料。20世纪90年代初,他及时把握了国际材料科学新动向,提出要迅速开展纳米技术的研究,并任“纳米材料科学”首批攀登计划首席科学家,在纳米介孔有序结构及其复合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成果。

严东生:曾任中科院冶金陶瓷所研究员、研究室主任,上海硅酸盐所副所长、所长,中科院上海分院副院长,中科院党组书记、副院长等职。中国无机材料科学技术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

熟以奠基 生以创新的作文【三】

睿智的蓝继红校长用短短的两年时间,用“植养人文气韵,基奠诗化人生”的办学理念把草堂小学变成了有口皆碑的品牌学校。名牌大学毕业主动到宁夏回族自治区支教的冯志远老师,他生活清苦却从来不抱怨,从教47年桃李满园。岛上教师王守奇既当老师,又当父亲,改变着山里孩子的生活和命运。还有“自强不息、知恩图报”的优秀资教老师陈敬道、“扎根乡村、无怨无悔”的优秀资教老师杨青、、、、、、他们是优秀师德的集中体现,感受这样闪光的师魂,我感到骄傲,更感到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

不错,教师就是这样一个无私的职业。虽是一烛微火,却燃尽自己,照亮别人;虽是普通的园丁,默默耕耘之后,满园的桃李芬芳就是收获。每一位教师都在走着一条艰苦的道路,而他们这样执着是为了让学生走一条平坦的路。希望自己的努力与付出可以让学生的一生有所改变。

夜阑人静,耳边又传来那熟悉的歌声: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气,说上一句话也惊天动地。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个讲台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

或许,这只是一支普通的小曲,并不能诠释出为人师者的全部内涵,但至少能从中感受到一种无私奉献的圣洁。是的,我们甘为铺路的石子,用瘦弱的身躯承载着辉煌的事业,面对大千世界,我们淡泊名利,宁静致远。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青春和热描绘着无怨无悔的人生,虽然平凡,但我们的脊梁却支撑着祖国的未来;虽然清贫,但我们的双手却托举着明天的太阳。

当清晨走进校园,面对一个个标准的队礼,一声声清脆的“老师早”;当走上圣洁的讲台,看到一双双渴求甘霖的双眸,一颗颗等待雕琢的无邪的心灵;当课间跟孩子们泡在一起,看到一个个生龙活虎的身影,一张张天真烂漫的.笑脸;当和孩子们一起唱起那童年的歌谣、做起那儿时的游戏。一个走上讲台9个年头的我依然是那么激动,那么满足。我一直在想,我没有艰苦的环境,困难重重的经历,我只是千万人民教师中的平凡一员,但我们有着共同的就是可爱的学生,我拿什么奉献给我的学生呢?

我想让数学课上那些美妙的字符都化成涓涓溪流,去浇灌孩子们稚嫩的心田,让那些闪光的思想都变成五彩画笔,去绘制孩子们美好的明天!是的,我喜欢和孩子们一同欢笑,那一串串回忆里回荡着孩子们银铃般的笑声、歌声……

我还要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学生和数学之间架起一座金色的桥,让他们感到数学课本不是很高的雪山,每爬一步都那么艰难,而是一片宽阔的海洋,里面的一切都是鲜活可感的,他们可以在海边快活地嬉戏,也可以坐船去贴近它倾听一下它的脉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寻觅到真正的快乐!可以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自在地遨游。让自己陶醉于数学之中。

我终而丢不下九月的承诺,我选择,我无悔。责字当头,爱在心中是我人生的一大信念,也许这就是我要奉献给我的学生最好的礼物。

熟以奠基 生以创新的作文【四】

严东生,1918年2月10日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杭州,我国著名材料科学家。1935年考入清华大学,1941年毕业于燕京大学获硕士学位,1949年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获陶瓷学博士学位,1950年回国。曾任中科院冶金陶瓷所研究员、研究室主任,上海硅酸盐所副所长、所长,中科院党组书记、副院长等职。我国无机材料科学技术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作为我国无机材料科学技术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严东生被誉为“出将入相”式的人物——作为“将才”,他带领团队解决了我国重大国防工程项目的材料难题,为大型粒子对撞机提供了闪烁晶体;作为“良相”,他曾担任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副院长,为中国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国际合作关系作出了重大贡献。

如今,虽已近百岁,严东生仍念念不忘材料科学的未来发展方向,念念不忘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念念不忘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

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飞船在酒泉发射成功,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再次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在这艘飞船上,有一个名为“天线窗”的部件,它具有优越的防热性能,确保了宇航员与地面指挥控制中心的通讯。

而“神舟”系列飞船天线窗所用的耐高温烧蚀材料,则是由我国著名材料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严东生主持研制的。这种独创的高温复相耐烧蚀复合材料,获1981年度国家重大发明奖一等奖。

严东生院士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也是我国科技界享有崇高声望的。上世纪80年代,他担任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副院长,在改革开放初期领导了中国科学院的改革,并推动中科院与国外众多知名科学团体建立了合作关系,使一大批中国的年轻科研人员走出国门,到发达国家深造。

如今,已96岁高龄的严先生,依然关心着中国材料科学的发展。

熟以奠基 生以创新的作文【五】

这不光是只写给五一人的书,在我的浅薄理解中,这是一位热爱教育理解教育和从事教育多年的老前辈为我们、为教育的未来添的砖加的瓦!也是为教育这条路默默的奉献着自己的能量和全部。她也许就是一块默默无闻的石子,把自己的毕生精力扑在了这条教育之路的一段上,但正是因为有这些善于总结、勤于总结的前辈们的付出,我们的教育才少走了无数次的弯路,才使我们一批又一批的孩子在阳光下茁壮的成长,成为四化的建设者、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书中的部分思想我很受启发,就比如解放思想,坚定信念吧,解放我们固守的和我们接受的思想,那是几代人传承下来的教育模式,任何的形式都会被时代的进步改变。只有完善现在的教育,与现在的社会接轨,从中找到最好的切入点,把当下的社会现象融进我们的教育教学,该是老师吸收消化的老师吸收,该是让学生理解明白的等老师消化理解后,用更科学的教育形式传达和输入到学生的脑袋里,让学生理解和明白他们该明白理解的很多当下存在的社会问题,虽然教育的形式会有所改变,但教育者对教育坚定的信念是永远无法改变和动摇的,解放思想不等同于改变观点,坚定改变的思路,也是延续在坚定的教育信念下进行。

书中的部分策略我很受鼓舞,“业精于勤,勇于创新”培养人才为动力,吸引人才为活力,不拘一格用人才为凝聚力!从书中我感觉这是给我们年轻人多好的机会与时机呀!学校为我们提供了发挥自由式的教学课堂,使我们的特点能够最大化的发挥和运用,我知道学校是在做一种改变或是一种创新,特色课的出台和实施调动了一部分有特长的老师的.积极性,也在提高身体素质,完善教学大纲的同时,增添了学生更广泛的体育知识,和充分施展了部分老师的多才多艺。学生学而不腻,老师教而不烦,共同的兴趣点,点燃了一堂堂红火的特色课。

书中的部分观点我很是认同,整合资源,打造品牌。我校资源就是我们的硬件设施,和所谓的软件人才。明亮的教学环境,完善的教学设施,宽阔的操场,安静的图书馆和一间间整齐亮堂的专业课教室。这些我想确实是我校的宝贵资源。

我们有着55年的教育根基,这里不仅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学生,也孕育出了一批有一批的优秀教师,我们现在这支艺术教育事业,责任感强、团队意识强、业务过硬的教师队伍就是我们的闪光点,我们还有一只为我们支招、解决困难、同舟共济的家委会。

熟以奠基 生以创新的作文【六】

严东生先生走了。他的生命定格在2016年9月18日5时56分,享年98岁。

身边的人难以相信他已经走了。就在去世前几天,他还在用英文开玩笑,思维敏捷的他叮嘱家人如果病危不做任何创伤性治疗。

严先生仿佛没有走。他足下的科学印记后人清晰可见,他胸中的科技宏图已然成了现实,他身上的人格魅力正被口口相传。

60岁开始最好科研时光

2012年7月4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宣布,他们观测到“类似‘上帝粒子’特性的一颗新粒子”。探测器上的钨酸铅闪烁晶体是严先生带领团队研制的,正是这种晶体,捕捉到了“上帝粒子”的踪迹。

早在1982年,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就找到了严先生。当时,丁肇中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主持建造大型正负电子对撞机中的L3探测器,准备采用新型锗酸铋(BGO闪烁晶体做探测器中的电磁量能器。然而丁肇中的要求非常“苛刻”,BGO晶体必须长达30厘米,此前从未有人实现。与此同时,美、法、日的科研机构也参与竞争。

当时,严先生领导的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在闪烁晶体领域已有一定积累。他立即组织团队攻关,最终拿下了12000根BGO晶体的供应合同。1985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对各国的BGO产品进行评比,上海硅酸盐所的产品得到唯一的一个满分。因此,当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决定建造大型强子对撞机寻找希格斯玻色子,需要数以万计新型钨酸铅(PWO闪烁晶体来制造核心部件时,自然第一个想到严先生。2003年底,双方正式合作,这一回条件更加“苛刻”,在4年多时间里就要拿出全部晶体。严先生没有“讨价还价”,再次挂帅。已经85岁高龄的他,不仅可以脱口而出一连串PWO晶体的性能测试数据,还亲自到位于江苏昆山的原料生产车间查看晶体质量。没有拖延一天工期,2008年3月,上海硅酸盐所成功交付了约5000根高质量的大尺寸PWO闪烁晶体,那一年严先生已是90岁高龄。

在70多年的科研生涯中,严先生始终保持着创新精神,当他50岁首创了新型陶瓷基复合材料时,没有人想到他会在90岁时站在更高的科学高峰上。严先生曾经说过,他最好的科研时光是从60岁开始的,直到90岁。

展现“科学外交家”风范

严先生曾参与1956年我国第一个科学技术长远发展规划的制定,为我国材料科学的发展拟定了方向。当时制定规划的科研人员大多是德高望重的老科学家,年仅38岁的严东生也在受邀之列。

1978年6月,严先生开始担任上海硅酸盐所所长。他前瞻性地部署了所里的五大研究方向,直到今天该所依然保持这个架构。

上世纪80年代,严先生担任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副院长。他花两三年时间跑遍了全国各省市的15个中科院化学学科研究所。每到一个所,都要住上五六天,一个个实验室去看,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情况。在院党组领导下,他主持制定了中科院第一个科技体制改革方案,启动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引擎。他主持或参与几项重点工作,如创建开放研究所和开放实验室,破除部门所有制,把科研设施供科学家共同使用,接受流动研究人员,打破近亲繁殖。在他的倡导下,一个以上海硅酸盐所为依托,面向全国的中科院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开放实验室于1988年成立。再如建立博士后制度试点,中科院的博士后出站后,半数以上留在了设站单位工作,补充了一批有潜力的青年人才。

严先生还展现了“科学外交家”的风范,推动中科院与国外众多知名科学团体建立了合作关系,使一大批中国的年轻科研人员走出国门去发达国家深造。

毕生坚持“科学救国”梦

“严先生领导了那么多项目,但在获奖名单里他的名字要么不出现,要么就放在了最后。”上海硅酸盐所研究员施剑林说,先生一直淡泊名利,甘为人梯。

研究员陈航榕至今都保留着严先生10多年来写给她的工作信件和便笺纸,上面都是严先生提出的一些学术建议。她到上海硅酸盐所读博士研究生时,严先生已经80岁了,但他基本上每周都把学生叫到他的办公室,了解实验进展。他对学生的论文审阅非常严谨,甚至参考文献的标点符号,都会一一改正。他自费订阅了许多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电子版,经常细致地做好,再拿给学生看。

“严先生是一位有情有义的大科学家。”上海硅酸盐所副所长杨建华说,两年前,严先生的夫人在医院里住了3个多月,他每天下午都去医院陪她说话,一直到晚上被医院“劝”回家。严先生和夫人感情非常好,两人经常手搀着手,一起散步一起听音乐。其实,自夫人两年前去世后,严先生就状态不怎么好,没什么胃口。

时间回溯到1935年,严先生中学毕业,他的家人希望他报考税务学校,可以捧个“金饭碗”,但他的第一志愿却填了清华大学化学系,因为积贫积弱的祖国催生了他的.梦想,那就是“科学救国”。他做到了。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