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壁垒作文

数据壁垒作文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4-07-31 21:01:08
数据壁垒作文

数据壁垒作文【一】

[1]熊笃.古代文学教学现状及教改刍议[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4(2:77-78.

[2]刘鹤岩.关于高校古代文学教学的思考[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4(2:137-139.

[3]孙小力.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改革设想[J].中国大学教学,2007(6:43-46.

[4]戴建业.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学现状与反思[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52(4:84

数据壁垒作文【二】

传统的古代文学教学模式在讲授具体作家时,对其生平事迹往往按照时间顺序进行串讲,何年中举、何年入仕、何年升降,以及这一时期的文学思想与诗文创作等,这种平直的简介往往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关于作品的讲解,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不能对作品做详细的解读,只能走马观花粗略鉴赏;学生大体疏通文意,虽了诗文字面的含义,但常常是不求甚解,至于诗境、文心,因为缺乏对诗文创作背景、时代环境等的了解,难以有情感的体验,没有情感的浸润,也就难以有审美的体验。王兆鹏教授《唐宋文学编年系地信息平台》的建设,为古代文学教学中有关作家作品的讲解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王兆鹏教授与搜韵诗词共同打造的《唐宋文学编年系地信息平台》,通过将现有的唐宋作家作品编年信息录入数据库进行数字化处理后,与当代、历史地图进行整合,利用GIS技术开发了以地图为平台的信息系统。进入平台后,随意点击地图中的某一地名,就可以看到唐宋哪些文人曾在此停留并留下了哪些篇章;从平台的诗人列表中点击某一诗人的名字,其一生行迹路线图清晰可见。路线图和文字说明相结合,更便于人们直观地了解一个文人的生平轨迹和具体创作。这一信息平台很好地实现了时空维度的交融,而这正是我们在教学中经常忽视的问题。

以苏轼为例,按照现有古代文学史的教材来讲解,大多是先讲苏轼的生平、人生观、创作道路、创作思想,然后以分体的形式讲解其文、诗、词创作等。这样就把作家、作品一分为二地进行讲解,学生所接收的信息是颇为概念化的。由于模糊了时空的问题,给学生的印象就是苏轼其人很旷达、苏轼诗文风格豪迈,而忽视了苏轼文学创作中兼收并蓄的特点。鉴于大数据的丰富资料,在讲解苏轼时我们不妨换个思路,将其人生轨迹与文学创作历程同时进行考察。首先,借助于北宋行政区划图大致拟定其人生轨迹,嘉祐元年(1056年三月苏轼兄弟随父亲离家赶赴汴京参加进士考试,及第同年即丁忧家居。到嘉祐四年(1059年十月,父子三人再度赴京,三人一路唱和编成《南行集》,这是现存苏轼中最早的一批作品,可以看作是他诗歌创作的起点。其次,从嘉祐六年(1061年至嘉祐八年(1063年,以组诗《凤翔八观》为代表的古体诗,关心国事、反映民生疾苦,艺术上也渐趋成熟。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到达杭州,任通判(知州的助理官,杭州的秀丽山水给诗人带来了极大的创作热情,苏轼描写西湖的诗作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句。从苏轼词集来看,他也是从这一时期才开始填词的。再次,熙宁七年(1074年至熙宁九年(1076年,任密州知州,这一时期词的创作有重大发展,初步形成了豪放词风,代表作有《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在时空的交汇中梳理苏轼的文学创作,黄州、惠州、儋州时期的创作高峰,在京为官时的创作低潮,都清晰地展现了其诗文创作的动态变化。而通过这一变化,更利于学生深入认识、体会苏轼文学风格的特点及形成过程,这较之单纯地讲解、总结,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肯定会有所提升。在大数据背景下,借助众多数据和新媒体,这一教学方式得以轻松实现。

数据壁垒作文【三】

2.1数据库的学科特色只限于纸本文献的转换,学科、地域特色不够突出

表一显示,被调查特色库48,属于馆藏纸质文献的电子转换、原文献题录的数据库有28个占总数据库的53%,而体现学科特色的仅有15个,占总数的30%,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和地域经济的只有2个学校建立了地域特色数据库,占学校总数的18%,以建库总数算,体现地域特色的只有5个不到总数的10%,表明,目前数据库的选题还只停留在学位论文、科研成果、学科导航层面,没有把真正体现专业特色、地域特色作为选题的重点。除了齐齐哈尔大学和黑龙江商业大学建立地域经济、文化或抗日的数据库外,其他高校都没有涉猎。

2.2建库的标准化与规范化较差

通过对能够访问的4所高校调查,特色库建设中存在许多不标准、不规范的问题。经访问得知,建库的标准不够规范,高校自选软件,建库过程都是依据软件自身所带的标准建库,对数据采集、数据加工、数据检索、数据传递、数据交换以及数据维护等标准各异,没有采用的国际标准,建立兼容性强、标准高的数据库。在访问这些数据库时,我们遇到很多问题:由于文本格式不规范,数据下载困难或不能下载;由于检索令不规范,同一系统中出现有多个检索命令;由于标引不规范,文献信息检索经常出现误检、漏检现象等。

2.3数据的深层次加工与后续维护力度不够,数据更新慢

以齐齐哈尔大学为例,文献加工方面:该校的“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等只是纸质文献的数字化转换,数据库停留在一次性建设上,没有深入加工和提供增值服务。

数据更新方面:在被调查的11个数据库中,有7个数据库(有1个数据丢失从2007年11月30日到2008年5月30日数据没有更新,占64%。

后续维护维护与可否使用方面:在对该校11个数据库33次调查中,我们发现数据库没有技术维护、读者不能够点击访问的次数各有15次,占抽查次数的45%,音像数据库数据完全丢失,已无法访问。我们对黑龙江省另3个可访问的高校的抽查也得到近乎一样的结果,(另3个高校的访问登陆太慢,没有列出每次调查数据许多高校图书馆数据库搭建后,后续建工作停滞,数据更新停止,数据库的维护工作长期以来处于一种相对滞后和缓慢的状态,很多数据库的数据长期处于不可用或不更换的状态。

2.4检索点设置与检索系统不完善

数据库最大的功用在于检索,以齐齐哈尔大学为例,该校使用TPI检索技术,只提供初级检索和二次检索途径,途径单一,我们发现数据库设置的检索点和数据所做的标引并不一致,比如“野生经济植物图片数据库”,数据标引的“形态分布”在检索点上没有设置,没有设计高级检索功能,有个别的自建数据库就根本没有检索功能。

2.5重建轻用现象普遍、数据库联网使用率低

高校图书馆的特色数据库虽然发展的很快,但调查得知,11所高校图书馆上网率不到36%,而实际联通率还要更低,多数高校进行IP网段封锁,外单位用户应用搜索引擎检索很难查询到高校的自建数据库,即使检索得到,绝大多数数据库也没有权限访问,特色数据库仅供校园网用户内部使用。

2.6共享和市场化理念亟待提高

高校图书馆自建特色数据库,其目的是为不具备本地资源的用户提供研究资料,实现资源共享。这是建立特色库的宗旨所在。而大多数图书馆是重藏轻用或者把资源封闭起来,不是积极宣传自己推销自己,投入偌大的人力物力建起的`数据库,今供少数人使用,是违背建库初衷的,如何像清华大学的CNKI和中国人民大学的复印报刊资料那样,能够被98%的高校利用,走向市场化,是需要一定的促销手段。

数据壁垒作文【四】

上周把黄伟豪写的《数据分析思维:产品经理的成长笔记》一书看完了,虽然讲的是不同领域的数据分析思维,但也算是小有收获。

作者从事的是金融行业,具体来说是在四大行中的一家工作,从技术岗位到产品岗位,跨度较大,书中讲述了作者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数据分析案例,通过数据指导业务发展。其实很多时候并不需要用到很高大上的算法、模型,即使是使用最基础的分析方法,只要能解决问题,提供不同的思路,同样是可行的。除了提到工作中的案例,作者还介绍了他是如何走上数据分析之路,他的工作方法,对数据分析在工作中的应用,面面俱到。同时,作者也展望了,从IT时代到DT时代,银行业从业者该如何去迎接挑战,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是否切实可行,那就不是我这个外行人能评述的。

对我来说,感触最深的就是作者提到他自己也在运营一个公众号—萌大叔的数据哲学,因为要写文章,每天除了本职工作外,业务时间用来看书、思考、总结,最后写成文章,作者曾连续三个月每天更新一篇文章,提到这些,我是深有同感,当然我的`产量、质量肯定是不如人家,在做这件事的过程中,感觉就是有一只隐形的手在指引着我,促使我必须不断去思考这段我在工作中有没有新的收获,比如是否使用到新的工具,又或者说对工具中的某些功能的掌握是否更扎实,工作中是否有用到某种分析方法、工作思路又是如何形成的,把前述思考记录下来,一是对自我工作的总结,经验就是从一件件小事中摸索出来的。除了对现有工作的思考、总结外,必须把眼光放得更远,近期或远期有可能会用到的工具,现在是不是可以开始学习,学习的心得体会也可以记录下来,更能加深学习的效果,将来如果要用到,一时想不起来该如何操作,也有备份,这些事情都是当下及之后一段时间可以去做的。

习惯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即使刚开始写的质量不高,但必须坚持下来,不断改进,从量变到质变肯定是有一个过程,而且这也要求自己必须不断去学习,只有不断的输入,才会有更多的输出。读书也是,不必只限于与工作相关的书籍,或者是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涉猎不同类型的书,视野才会更开阔,多了解些东西,至少不是件坏事吧。

数据壁垒作文【五】

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就要做好自身的财务管理,充分抓住大数据时代的机遇,合理进行财务管理的优化和升级,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体制,推动企业更好地发展。同时,企业领导应当认识到大数据时代为企业发展带来的挑战,积极应对挑战,建立有效的应对策略,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与活力。

数据壁垒作文【六】

高校图书馆已全面启动特色数据库建设,在局部、个别馆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各高校能从多方面、多角度开发本馆的特色资源,建立形式多样的数据库,但是,据表一和表二统计数据看出存在的问题也比很多,特色不突出、很少把自己的突出的学科特色和地域特色作为建库的重点,70%以上学校自建的特色库还是处于自建自用的状态,不能被外网访问,没有实现资源共享,纸质文献的数字化没有深入加工,数据更新、维护停滞表现出特色库发展并不是沿着可持续发展势头进步,整体上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建设体系、共享体系和服务体系。

数据壁垒作文【七】

由近些年来,我国古籍数字化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常用的古诗词数据库,如由北京大学数据分析研究中心和北京欣诺格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全唐诗分析系统》与《全宋诗分析系统》、郑州大学《全唐诗库》、稻香居“全唐诗宋全词在线检索”等,这些数据库不仅仅提供检索功能,更重视数据的分析。如《全唐诗分析系统》与《全宋诗分析系统》在重出诗提取、格律诗标注、字及字组的频率分布统计等都带有智能化的特点,其多维的检索分析方式有利于可靠的数据发掘。王兆鹏教授与搜韵诗词共同打造的《唐宋文学编年系地信息平台》在这方面更是有了进一步发展。

显然,在大数据环境下资料的获得相对来说容易了很多,在具体的教学中,无论是作家作品的讲解、文学发展的梳理还是课程作业的设计,都可借助于巨量资料、数据分析的便利,真正实现以文学作品为本位的教学模式。仍以苏轼为例,通过众多的古诗词数据库,将其人生行迹与文学创作历程相联系,学生可以对其文学创作的动态变化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样苏轼文学风格的形成、文学成就的获得也就自然明了了。同样,借助于古诗词数据库,围绕苏轼对其同时代文人的创作进行梳理,那么,关于词中“以诗为词”“婉约派”“豪放派”等相关问题的探讨也就迎刃而解了。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程作业的设计,大数据环境下古代文学教学改革有了切实可行的路径。而且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以真正地调动起来。无论是带着问题对作品进行分析,还是在对作品的分析中发现问题,学生在探讨的过程中因为对作品了解的深入,也就不难获得情感的体验及审美的感受,这对提高其鉴赏能力和专业素养是大有裨益的。

综上所述,古籍数字化、古诗词数据库的研发不仅为学者的研究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为高校古代文学教学工作带来了更多的生机。首先,多种形式的古籍数据库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有利于调动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其次,众多的古诗词数据库为学生爬梳材料、探究问题带来了丰富的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科研能力。再次,大多数据库虽重数据分析,但对于古诗词数据库而言,分析结论的获得是建立在文学作品的基础上,这又有利于让古代文学的教学重回文学本位,以文学作品为本。

数据壁垒作文【八】

[1]赵琳.大数据背景下如何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探究[J].经管空间,2017(04:73-74.

[2]莆天银.大数据背景下财务管理工作探讨[J].同仁学院学报,2017(09:68-69.

[3]邱楚惠.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的挑战与变革[J].财会学习,2016:23-24.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