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期末语文作文常考题(三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作文必考题)

三年级下期末语文作文常考题(三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作文必考题)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4-07-23 05:20:36
三年级下期末语文作文常考题(三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作文必考题)

三年级下期末语文作文常考题【一】

如果就 虽然但是 不但而且

只要就 因为所以 一就

1、它( 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 拼命往高处飞。

2、天气( 很冷,( 月季花仍然开得那么鲜艳。

3、( 太阳离地球太远了,( 我们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4、我不用箭,( 拉一下弓,这只大雁( 能掉下来。

5、( 没有太阳,地球上( 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

6、森林( 是一座大水库,( 是一个巨大的空调器。

三年级下期末语文作文常考题【二】

1、猪八戒偷吃了大西瓜。

2、拾麦穗时,麦杆儿扎破了我的手。

3、黑暗吞没了天边最后的一丝亮光。

4、海风吹得小船动摇西摆。

三年级下期末语文作文常考题【三】

1.星期天,我和妈妈来到江油西山公园。我们看到了五颜六色的菊花。合成一句话:

2.下课铃响了,同学们有序地跑出教室。同学们来到操场上做操。

合成一句话:

3.妈妈和我去书店。妈妈和我买了很多书。

合成一句话:

(三)

三年级下期末语文作文常考题【四】

1、( 橡树( 挺立在路旁。

2、( 天空挂着一轮( 月亮。

3、翠鸟( 注视着( 水面。

4、腹部的羽毛像( 。

5、( 太阳( 东山了。

三年级下期末语文作文常考题【五】

我最敬佩的人是我的外公。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在扬州,我最喜爱的遥控车坏了。当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的时候,外公走了过来。他仔细看了看车,拿起螺丝刀,三下五除二就修好了。从那时起,我就对外公十分佩服。 外公已经七十多岁了,他满头银丝,脸上有着岁月留下的一道道痕迹。

他的眼睛总是弯弯的满含笑意,看上去就是一个普通的慈祥的老爷爷。从妈妈那我才知道,外公可不是普通人。他可是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专家,是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省劳模。 我佩服外公的聪明勤奋。小时候外公家里条件很不好,他自学所有的高中课程,与此同时,他还到初中去做代课老师。没上过一天高中的外公竟然考上了南京农业大学。外公不仅在逆境中勤奋学习,在工作中更是刻苦专研。以前索尼公司有两种录像机,低带机不能放高带机的磁带,而高带机的价格十分昂贵。外公埋头研究,终于设计出新的电路,让低带机具有与高带机一样的性能。

为此,索尼公司工作人员特地来中国拜会外公,表达他们的敬佩之情。如果他们知道外公大学学的是农业,电子只是他最大的兴趣爱好,估计他们一定会更加崇拜外公。 从农业转行到电子业的外公几十年如一日的钻研,他的工作已经达到忘我的境界。他整天忙碌在自己的办公室了,津津有味地和一堆冷冰冰的机器打交道。经常吃饭的时间到了,他还乐此不疲地维修机器。外婆三番五次打电话催促,他也不管不顾,等到终于修好了机器,到家第一件事他不是忙着吃饭,而是依然沉浸在修好机器的喜悦中,根本不管外婆的脸色有多难看,拉着我们眉飞色舞地讲解他是如何发现故障,又是如何手到病除的。 偶尔一次,我参观了外公的办公室。那真是一个“科学怪人”实验室呀!看似破铜烂铁的零件到处都是,机器基本都是开肠破肚地躺在工作台上。

办公室的中间还有一张怪模怪样的桌子,妈妈说那是爷爷为了维修摄像机的镜头自己设计的可调节的桌子。外公通过多年实践琢磨出很多实用的技术,他都毫无保留地地传授给了自己的学生,他真的是桃李满天下。 外公是一个刻苦钻研,又无私奉献的人!我打心底里敬佩他!

三年级下期末语文作文常考题【六】

“人类语言之所以能够‘随机应变’,在于一方面能够把语音分成若干音素,又把这些音素组合成音节,再把音节连缀起来。所以才能用变化无穷的语音,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这是任何其他动物都办不到的。”

此段话出自吕叔湘先生《语文常谈》中“语言和文字”章节。这段话讲述了人类能够作为高等动物存在的特征之一。在此之前,我并不清楚语言的种种,甚至迷惑过,因为一个问题——我为什么会说话?这个问题在这个章节里给出了答案。

人类语言采用声音作为手段,而不采用手势或画画,也不是偶然为之,其原因有四:1.声音不受白天或夜晚的光线好坏限制,都可以发挥作用;2.声音传播的有效距离比手势要大得多;3.用嘴说话可以解放双手,可以一边说话,一边劳动;4.说话的速度比手势要快得多。

我们都知道达尔文的进化论,自然选择论。我认为这就是自然选择让我们人类诞生了语言。语言是美好的。否则,若是人类世界全是静默的世界,那该是多么无聊无趣!

吕叔湘先生是中国语言学家。近代汉语学的拓荒者和奠基人。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中国语言学会会长。《语文常谈》是本很有分量的普及读物,其中收录的七篇读书札记有实用价值,知识性也很强,这些文章既生动幽默,又可见学者的修养与识见。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语言。世界上还没有发现过任何一个民族或者部落是没有语言的。至于文字,那就不同了。文字是在人类的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才出现的,一般是在具有国家的雏形的时候。直到现在,世界上还有很多语言是没有文字的,也可以说,没有文字的语言比有文字的语言还要多些。最早的文字也只有几千年的历史,而且就是在有文字的地方,直到不久以前,使用文字的也还是限于少数人。

文字代表着人类智慧的结晶。同时,文字与语言关系又极为紧密,正如作者所说:“需要强调的是,文字不能和语音分割,所以文字不能超越语言,不通过语言而能够学会文字的方法是没有的。但是文字和语言又不完全一致,表现为书面语和口头语的差异。”

一个字为什么是这个意思,而不是那个意思?相信很多人都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就书中所言,这基本上是遵循“约定俗成”的原则,只不过这个约定俗成不是大家开会定的,而是在实践中自然形成的一致。

“在人们的语言活动中出现的意义是很复杂的。有语言本身的意义,有环境给予语言的意义;在语言本身的意义之中,有字句显示的意义,有字句暗示的意义;在字句显示的意义中,有单字、单词的意义,有语法结构的意义。说话的人,尤其是写文章的人,要处处为听者和读者着想,竭力把话说清楚,不要让人家反复推敲。在听者和读者这方面,要用心体会,不要望文生义,不要断章取义”——意内而言外也。

“语言在不断地变化,文字自然也要跟着变化,可事实上文字的变化总是落后于语言,主要的原因有二:1.人们学习文字是对着书本学的,念的书往往是些经典,宗教的、历史的和文学的经典,它们的权威给文字很大的影响,使它趋于保守。2.文字是读书识字的人的交际工具,这种人古时候占极少数。所以,历史上甚至曾多次出现过脱离口语的\'书面语,例如梵文。”——古今言殊。

“说到结构,必须先有大大小小的单位,没有不同的单位就谈不上什么结构。而对于语句的单位,一般人脑子里大概只有‘字’‘句’”,但其实古时候还有一个单位叫‘言’。但就现代汉语来说,最常见的单位还是字、词、句。

“‘字’这个字,在古时候除了别的意义之外,用在语文方面,主要指文字的形体。其实它有三层意思:专门指形体的时候,叫‘汉字’;专门指声音的时候,叫‘音节’;专门指音义结合体的时候,叫‘语素’。汉字、音节和语素形成三位一体的‘字’。

“对于‘句’,《文心雕龙》里说:‘句者,局也。局言者,联字以分疆’,意思是说,把整段话分成若干片段,叫做句,句一方面是‘联字’,一方面又彼此‘分疆’。

“古时候所谓的‘词’是虚字的意思。用作语言的单位,却有争议,语法学家一直在寻找词的规定,但是一直没有找着。现在比较通行的标准是:

“1.可以独立运用。用来区别词和不成为词的语素。

“2.不能扩展。也就是中间不能插入别的成分,用来区别词和词组。”

这段文字出自“饶有趣味的字、词、句”一章。读来的确是既有严谨的学术性,又有生动活泼的趣味性。

吕叔湘先生《语文常谈》让我明白了自己以往对于语文的了解是多么的浅薄,让我明白了语文是多么的博大精深。

我相信,语文是值得终身学习的。这是母语文化带给我们的天生印记。

三年级下期末语文作文常考题【七】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