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家乡特产作文(菏泽的特产作文400字左右)

菏泽家乡特产作文(菏泽的特产作文400字左右)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2-09-06 10:42:40
菏泽家乡特产作文(菏泽的特产作文400字左右)

菏泽家乡特产作文【一】

我的家乡在顺德,我爱她,因为她是生我养我的地方,这里有许多出名的小吃。例如:大良崩沙、牛乳、鱼皮角、鱼腐等等,其中还有我最爱吃的双皮奶。

昨天晚上,爸爸给我和妈妈带回来了两碗双皮奶,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盖子,一阵清甜的香味直扑进我的鼻孔,白白嫩嫩的奶皮,实在太诱人了。我连忙拿起那个小勺子,舀了一勺送进嘴里,啊,一种又香又滑的感觉充满了我的口腔。不一会儿,它就在我的嘴里融化了,我把它吞进肚子里,我的喉咙立即觉得甜丝丝的。我一边吃,一边问妈妈:“妈妈,你能告诉我,它为什么叫双皮奶吗?”妈妈边吃边说:“关于双皮奶有这样一个传说:旧时有一人将头天卖剩的奶搁置一旁,后来发现面上结了一层奶皮,他觉得有趣,第二天又在上面倒上一层奶,就这样“双皮奶”出世了。双皮奶第一层奶皮甘香,第二层香滑,配合得天衣无缝,它冷吃热食都可以,一样的美味无敌。喜欢的话还可以加入莲子、红豆一起蒸,更有营养。”

“哦,原来是这样,妈妈,我的已经吃完了,能不能把你的分一半给我呀?”我望着妈妈那只吃了一点的双皮奶说道。妈妈点着我的鼻尖说:“你这个贪吃的小鬼,拿去吧!”我接过妈妈递过来的双皮奶,津津有味的吃起来。

我爱你,又香又滑的双皮奶。

菏泽家乡特产作文【二】

我住在安溪的一个小农村里。在我们安溪有很多特产,比如:安溪铁观音、莲美豆干、湖山面线……很出名,然而在我们村最有名的是山珍豆签。

豆签主要是由比黄豆小的米豆所制成的,它营养丰富,不论是老人和小孩都合适。

山珍豆签历史悠久,是当代地群众招待客人的一不可缺的特色食品。它具有清凉可口、解暑祛热、四季皆宜等功效。

豆签它制作的过程很多,而且无法用机器来操作完成。

在我们村,一个手艺娴熟的师傅一天最多也只能制作十多公斤的豆签。

豆签的煮法它不像其他食品有那么多的做法它只有一种做法——做汤。

先将水烧开,然后依次放下豆签、虾米、或肉,芹菜、姜丝等调味品。熟了之后就可以食用了。

你如果哪天有空到我们村走走,我会请你尝尝我们的特产——豆签。

菏泽家乡特产作文【三】

我的家乡宜兴有四大美称,分别是“陶的故都”、“茶的绿洲”、“竹的海洋”、“洞的世界”,而宜兴最出名的就是紫砂壶。

紫砂壶是汉族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从明朝正德年间开始,宜兴便开始用紫砂泥制作紫砂壶。紫砂泥有紫泥、绿泥和红泥三种,所以统称紫砂泥。据专家介绍,一把紫砂壶准确地说共有钮、壶盖、壶腹、壶把、流嘴、足、气孔等七个部位。而从制作的工艺上细分,足有圈足、钉足、方足、平足之分;钮有珠钮、桥式、物象钮等三种。壶盖有嵌盖、压盖、截盖;把有单把、圈把、斜把、提梁把。紫砂壶按工艺可分五大类:光身壶、花果型、方壶、筋纹型、陶艺装饰壶。紫砂壶的形式真可谓纷繁多样啊!

宜兴紫砂壶推崇素面,内外不施釉。其装饰技艺主要有陶刻、镶嵌、彩釉、泥绘、绞泥、描金、浮雕、铺砂、印版等多种手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陶刻。紫砂陶刻以文字为主,也有花鸟、山水和人物刻画。陶刻融诗文、金石、书画篆刻艺术为一体,具有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

在众多紫砂名家制作的紫砂壶中,我最喜爱现代著名手工紫砂艺人花货派代表人物蒋蓉制作的牡丹壶。这只牡丹壶提璧如木根,壶口似绿叶,壶体像一朵完全绽放的牡丹。牡丹有着黄色的花蕊,红色的花瓣,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你眼前。壶盖是一只欲飞的蝴蝶,它停在牡丹花儿上,仿佛不舍与这美妙绝伦的繁花离别。

从古人的诗句中“一壶冲古意,千秋有同心。常论是非者,不作饮茶人。”中就可以看出,在古代,紫砂壶就有着多么大的魅力!

我爱家乡的山山水水,更爱家乡的紫砂壶!

菏泽家乡特产作文【四】

我的家乡在河南汝州,汝州的粉皮是最出名的。

每次也也回老家总带回好几箱粉皮。因此粉皮也成了我们家餐桌上的美食。

汝州粉皮薄如蝉翼,奶奶做菜时有时会放一些黄瓜、香菜淋上香油,浇上蒜汁,做成凉拌菜,吃上去清凉爽口。有时她会加上牛肉丝或鸡肉丝做成凉荤菜,一股令人无法抗拒的香味很快飘满了整个房间。这盘菜一上桌就被大家一扫而光,真是好吃极了!

一百多年来,汝州粉皮被作为传统的新三宝(粉皮、粉条、粉丝之冠,而闻名遐迩,并漂洋过海,登上了异国他乡的宴席,中国汝州的名字也深深地铭记在她们的心中。

这就是我家乡的特产粉皮,这儿的粉皮不仅好吃还有清肝明目的功效。

你一定忍受不了诱惑了吧!那就到我的家乡来品尝吧!一定让你吃个够!

菏泽家乡特产作文【五】

要说起徐州的特产,可真是数不胜数:又酥又脆的小儿酥糖;又圆又甜的红富士苹果;又香又大的新沂板栗……而沛县鼋汁狗肉也凭着它鲜亮的色泽,扑鼻的清香、柔韧的口感、原味的鼋汁和酥而不腻的狗肉而“跻身”徐州特产之列。素而有一句诗:狗肉出锅香满城,刘邦不吃不开张。

沛县狗肉可谓是历史悠久,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之久。要说它是如何的“出名”,就要归功于汉初沛县的两位名人——刘邦和樊哙。刘邦是沛县人,与樊哙是朋友,在未成事前刘邦是一个乞白赖之人,常到樊哙的摊喝酒吃狗肉,但每次吃喝完毕,不付分文。时间一长,樊哙难免心痛,为了避开刘邦。他将狗肉烹好,四更即乘船渡河至对岸夏镇去卖。刘邦追到河边,却无钱渡河。正在烦愁之际,恰巧从河中游来一只鼋,那鼋颇解人意,把刘邦送过了河。刘邦寻到樊哙的狗肉摊前,见狗肉尚无人问津,与樊哙寒喧了几句,便迫不及待地吃起了狗肉。樊哙搬到河东三天,因是新摊,狗肉卖不出去,刘邦这一吃,众人都抢着买。三天积存的狗肉很快就卖完了。其后,刘邦常乘龟过河吃樊哙的狗肉。樊哙见躲不过刘邦,恨了老鼋,就把它偷偷了,与狗肉一起烧煮解恨。谁料这一合烹,顿觉狗肉的滋味不比寻常,发出阵阵异香,尤为鲜美。随后樊哙总用这锅鼋汁烹狗肉,而且香味不减。不久,刘邦当了官,便借口樊哙脾气暴躁,把樊哙的切肉刀没收了。没有了刀,樊哙只好把狗肉烧得更烂,然后用手撕着卖给食客。谁知这酥烂的狗肉撕着吃更具风味。几年后,刘邦当上皇帝,衣锦还乡时想起家乡的狗肉,便以狗肉下酒。从此“鼋汁狗肉”就名扬四海,流传至今。

传说不可尽信,但沛县鼋汁狗肉自古闻名却是事实。做鼋汁狗肉的主料都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沛县的纯黄狗,祖传的鼋汁,微山湖的野生甲鱼,除了这三种主要的原料外,公丁香、草果、砂仁等20多种名贵佐料也起了不少作用。将狗肉入锅后用慢火焖煨,然后再脱汤上色,才有了今天餐桌上香喷喷的狗肉。沛县狗肉的味道鲜美除了用料讲究外,关键还是汤的炖煮,据说,炖汤的时日越久,煮出来的狗肉越香。狗肉酥烂腴香,甲鱼软嫩鲜美,一切工序都是那么恰到好处。

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鼋汁狗肉的包装也十分有历史意义,四个不规则的大字“鼋汁狗肉”潇洒的印在红色的包装袋上,下面是一幅古老的汉画像石,上面刻画着这样一个情景:秦末农民大起义之后刘邦当上皇帝,衣锦还乡时,想起家乡的狗肉,便召来父老乡亲,用大块狗肉下酒。酒酣耳热之时,踌躇满志的刘邦乘兴起舞,并高唱《大风歌》。

狗肉除了供人品尝外,还是一个治病的良药,出水痘的孩子吃了狗肉,病情一定会大有好转。因为水痘是热性的,而狗肉是凉性的,“水火不相容”,会促使病情得到好转。

俗话说“狗肉上不了台面”,可徐州的鼋汁狗肉却打破了这传统的说法,这也使那些为了体面而无法品尝这刁肴的人“大饱口福”。如果与徐州众多的特产做比较,沛县鼋汁狗肉似乎并不那么“出类拔萃”,但也颇有“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韵致。这似乎正是沛县鼋汁狗肉真正的“魅力”所在——不十分出众,却十分独特。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