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随笔小作文150字(描写雪的小作文三百字)

雪随笔小作文150字(描写雪的小作文三百字)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3-11-13 08:58:18
雪随笔小作文150字(描写雪的小作文三百字)

雪随笔小作文150字【一】

快要过年了。老人们都按照习俗操办一些年货。今天,我和妈妈去帮姥姥,姥爷做麻花。

做麻花主要就是搓和炸。姥爷让姥姥搓,自己去炸。可姥姥去不同意。原因是怕姥爷炸糊或是不熟。最后,姥爷同意了。于是,我,妈妈,姥爷三人负责搓麻花。姥姥自己负责炸麻花,姥姥给我们端来一盆面。姥爷把它们切成了一条一条的,妈妈和姥爷开始搓麻花了。我看着她们搓出来的麻花心里真是急啊。我边看边问姥爷怎么做。姥姥耐心地说:“把小块面搓成细长条,握住面的两头,向相反的方向搓。然后,提起两头面条会自然卷到一起,形成麻花拧劲状。”我边做边看姥爷做。姥爷也一次次耐心的教我。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次的实验。我终于成功学会了。我把搓好的麻花小心的放在手心里给姥爷看。姥爷乐呵呵的表扬我:“哦,哦,真不错,有点传统麻花的意思了。我外孙真聪明啊!”妈妈也复合“是啊,是啊,真不错啊!”终于学会了,我兴奋拿着自己搓的小麻花坐在沙发上。开始漫不经心的为自己的小麻花编了首歌谣:“都说麻花儿香,香里带着甜,都说麻花甜,甜里透着香……”我的歌声引来姥爷的赞许声和笑声。

我忽然感觉姥姥一个人在厨房挺孤单的。就拿着搓好的麻花。去找姥姥了。看着姥姥熟练的把麻花放油锅里,那小麻花在油锅里上下翻滚。一会就变成金黄色。我心里痒痒的。就问姥姥能不能让我也炸上一根姥姥开始说不行。因为怕我被油烫,说要过年了。可姥姥哪能经起我的软磨硬泡,最后,姥姥教我:“要贴着锅边慢慢的放进去,一定不要往里用力扔。那样会溅起油花的。”我按着姥姥的方法。慢慢的将一根麻花放进油里。我继续往里放。放了几根之后,姥姥叫我停下了。说不能放一子放太多。一会我放的麻花就飘了起来。一会就变黄了。等它一出锅。我就拿出姥爷和妈妈尝尝。看着姥爷和妈妈都十分高兴。我也特别高兴。我看搓成长条的面。真的像长胡子,就将它贴在了鼻子下面。做成了白胡子。大家被我的幼稚举动笑的前仰后合。连平时沉默寡言的姥爷,此时也荡漾着无尽的笑容。最后,连我自己都被逗乐了……

这次帮姥姥炸麻花。我学会了好多东西。我决定去建意奶奶也炸麻花。因为,这麻花炸出了欢乐。炸出了知识。炸出了团圆。

雪随笔小作文150字【二】

新年年即将临近,每天的早上我都会翻着日历数离新年还有多少日子。一天、两天、三天、四。新年新计划,老妈说要带我去我的老家——安昌旅游一番,体验一下江南人家是怎样过新年的'。

市区到安昌的路很远,所以我们很早就出发啦。当太阳像是一个红脸的醉汉从天那边慢慢爬起来的时候,我们已经坐上了前往安昌的车。一路上,到处都是热热闹闹、喜气洋洋的,还不时传来噼里啪啦的鞭炮声。

“安昌古镇到啦!”司机打开车门。我一骨碌爬出汽车,一阵新年的气息扑鼻而来。河这边,热气腾腾的,每一户人家都张灯结彩,沿河的柱子上有用绳子穿好的腊肠,有用细细的竹条撑起的酱鸭,也有洁白如雪的扯白糖。“笃、笃、笃。”还有一些人正在用木锤打年糕,有些人扯着扯白糖,好不热闹呀!有些人,一手提着腊肠,另一提着酱鸭,脸上露出了收获的喜悦。

我走上石桥,踮起脚尖,伸着脖子睁大眼睛眺望着河的尽头。突然,一支浩浩荡荡的船队出现在我的眼前。领头的船上站着一对身着红装的新人“那是干什么呀?”我疑惑不解的问妈妈,“哦,那是迎亲船队呀!”妈妈自豪地说,“这是我们这里的一绝!”只见一只只小船井然有序地行驶着,缓缓地从桥洞下驶过,锣鼓声不绝于耳。

送走了迎亲队伍,我和妈妈到了河对岸,那儿又是一副新的景致:一条条的青石小路穿梭在粉墙黛瓦的老房子之间,只要你钻进这小弄里,便会看见一副热闹的情景:每户人家的门前都是挂着红灯笼,门上贴着对联,孩子们在小弄里玩游戏,你追我赶。说不定你还会听见有“月腊肠、扯白糖”的吆喝在耳边响着。

最美的是桥,它在碧波荡漾的河地衬托下,更显得美轮美奂,安昌古镇是著名的桥乡,其中以最著名的是名为福禄、万安、如意这三座桥,古镇人家嫁女儿时,都是要走全三桥。还有河边那沿河而筑的长街,一路铺陈的廊棚,传统特色的店铺作房,古老凝重的台门,逼仄幽深的小弄,三五相间的河埠,错落有致的翻轩骑楼,真可谓:“碧水贯街千万居,彩虹跨河十七桥”。

落日余晖洒落在老街旁的河水中,沿河人家的窗前都挂起了大红灯笼,在家家的欢笑声中,安昌古镇又沉浸在夜幕中……

雪随笔小作文150字【三】

一直以来,身边就不缺朋友,不缺爱,虽然我知道那些都是些狐朋狗的朋友,但还是很假的和他们谈明星,谈时事。

因为成绩好,所以,我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但当我成绩落下时,身边的`人,迫不得马上和我绝交,所以,我学会了隐藏,隐藏真正的自己,隐藏一个自己从未见过的自己。

当无助来临,我身边只有如山的作业,没有安慰,没有朋友亲昵的呵护,所有的这一切,只因为自己无法再接受假装的自己。

夜幕来临,月亮与星星似乎在悄悄话,我抬头望着天空,想起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小,便不是一个喜欢说话的人,因为自卑,一是因为自己的外貌,再来是成绩,我舅舅曾对我说过:长得丑,就要多读书。是的,小学时我因为有舅舅时常在耳边督促我,我才得以取得年段第一·的好成绩,可自从舅舅结婚搬出去后,父母不管我,在悲伤时无人谈心,无人安慰,渐渐养成孤寂的性格。

习惯了一个人过,习惯了没有任何人的参与,我的世界只有黑白两种颜色,无人陪伴,看似是一种很潇洒·的事情,但谁又知真正的我孤寂到冷漠,又到惶恐无助的过程呢?

雪随笔小作文150字【四】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过新年了,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老老少少都品味着年的味道,那么,年的味道是什么呢?

爸爸妈妈说:“年的味道是轻轻松松的。”因为他们都是高中老师,平时还要备课,上课,辅导学生,自己也要学习、考试、写论文,每天他们都是很晚回到家,回家之后还不能休息,常常忙到深夜。每当我起来上厕所时,总会发现他们房间里的灯还亮着,平时节假日的时候,他们也会把时间都使用在学习上。过年,他们才会放松身体,放松心情,不像平时那样忙忙碌碌,匆匆忙忙。我喜欢这样的年味,轻松,温馨。

奶奶说:“年的味道是忙忙碌碌的。”因为临近春节,家家户户的厨房都弥漫着饭菜的香味,奶奶自然也不会闲着,无论是炒菜还是大扫除,样样都安排的井井有条。听,厨房里传来她“笃笃笃”的切菜声,汤“嘟嘟嘟”的沸腾声,还有油烟机发出的“嗡嗡嗡”的机器声,构成了大年夜的《厨房交响曲》。她的分身术,看的我们眼花缭乱。

饭菜好了之后,奶奶又“转战”客厅和卧室,先是用吸尘器把各个房间都打扫了一遍,再用拖把把家里拖了个遍,然后用抹布把窗户上擦干净,干完这些后,她又马不停蹄地奔向阳台晾衣服。

我们喊她吃饭,她总是应答:“你们先吃,我一会儿就来。”虽然奶奶累得腰酸背疼,但是她一点也不抱怨,总是笑吟吟地说:“我忙得起劲儿,忙得开心。”

我说:“年味儿是鞭炮发出的烟味。”春节最快乐的当然数小朋友啦,我和大多数孩子一样,喜爱放鞭炮,我最喜欢的是摔炮。这种鞭炮有圆圆的“脑袋”,又长又细的“尾巴”,外形酷似蝌蚪,把它扔在地上,就会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

夜晚,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都摆放着几箱大大小小的烟花,我家也不例外,胆大的表哥用木棍挑着鞭炮,噼里啪啦地放了起来,而我胆子小,只能捂住耳朵,在一旁观看着飞溅的鞭炮。“嘭!”烟花表演开始了,它发出的声音响彻云霄,此时彼伏,无数个姹紫嫣红的礼花组成一个个大花团,把院子装点得犹如五彩缤纷的大花园。霎时间,天空被烟花覆盖住了,人们不再厌恶烟花造成的雾霾,不再厌恶它呛人的浓烟,人们被千姿百态的礼花吸引住了。那礼花发出的亮光照亮了人们的眼球,更照亮了人们的心。

过年的味道是什么呢?哦,是轻轻松松的,忙忙碌碌的,是鞭炮发出的烟味儿,年味儿有很多很多。不过它都让人开心快乐,都象征着来年兴旺发达,福气满满。我家的幸福年,幸福连年!

雪随笔小作文150字【五】

来了,来了!“她”来了!又是365个日日夜夜,我们迎来了红红火火的中国“年”,她带着满街的“中国红”、一身品牌的“精神人”、一车车的“年货礼”,姗姗地走进了各个角落、各个家庭。

这几天爸爸妈妈的电话多了起来,根据我的所听,他们讨论的主题都只有一个,那就是哪一天到哪里团年,经过他们反复争论、协商,最后确定了一家一天,这样大家都满意。从他们争论中,我发现他们都希望年夜饭在自己家,我想,是都希望来年生活都能越来越好吧。不过,凭着我爸的“三寸不烂之舌”,最后还是选定年三十在我家,我从中仿佛已经闻到了浓浓的年味。

为了更好地迎客,我们准备了丰富的年货。过年要吃糖,我们就会买很多糖,酥心糖、水果糖、软糖……几乎都有,巧克力也是必不可少。剩下的则是一些零食,饼干,瓜子都是最佳选择。水果在大家心中的分量很重,像苹果、葡萄、砂糖桔,这些几乎都是成箱成箱的买。有吃的,当然也有喝的,小孩饮料,大人白酒,葡萄酒,啤酒,应有尽有,几趟搬到家,我都累的瘫坐不起了,不过内心却是兴奋的。

过年时,家家户户都喜欢贴春联,因此,对联就成为我们必买的一件物品。“内外平安好运来,合家欢乐财源进”七字的、九字的、十二字的……那一幅幅红底金字、飞舞狂草,让办年货的人们目不接暇,认真选对自己所需的。一路路置办年货的人们在选对联时,同时围着一摞“福”字精心挑选,听着他们的笑语,我明白了,过年除了贴对联,还要贴“福”,并且是倒着贴一个“福”字,寓意“福倒福到”。我们也同样买了一个“福”,精心挑选了一幅“辞旧岁喜看江山更美,迎新春展望前程似锦”的书法对联,爸爸告诉我,祈愿我们祖国越来越好,家庭越来越幸福。

为了使团圆饭更加丰盛,我们家都会准备腊制品、卤制品、酥肉、春卷,藕夹这一类的。为了团圆饭,妈妈老早就开始把肉腌制,风干形成腊制品。卤制品的食物就多了,卤牛肉、猪耳朵、猪肝等。酥肉则是用面和肉炸出来的,制作程序我偷看几次都还没有学会。还有的家庭会灌些香肠,风干了吃,我们家的香肠都是妈妈自己弄好半成品在街上做的。团圆饭桌的菜也很有讲究,汤圆必须有,寓意着团团圆圆。最后还要上一道鱼,不管是鲫鱼、鲤鱼,制作方法不管是红烧、清蒸,都不能吃完,这叫做“年年有余”。它绝对是团圆饭桌上一道亮丽的风景,想到这里,我都忍不住流口水了。

这浓浓的年味,让我尝到了幸福的味道,它是五彩缤纷的,是幸福美满的。

雪随笔小作文150字【六】

今天都腊月十八了,一大早就传来猪叫声,那种高贝分的嘶鸣,惊醒了沉睡的山村,年关的大门就在这种竭斯底里中叩开了。这算是新年的前序吧。

在农村,一进腊月,就开始猪了,几乎家家都。大的能三百多斤,小的也有一百多斤。小时候,看猪是最高兴的事了,一听到猪叫声,就知道要猪了,听起来是那样的悦耳、令人振奋,天籁之音足足能绕梁三日,其实,猪叫声并不好听,只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罢了。猪就意味着要过年了,就能吃肉了,还有新衣服穿,想到这里,兴奋的在被窝里躺不住了,一大早就屁颠屁颠的跟在大人屁股后面,从猪、烧水、褪毛、到开膛,眼睛不离屠夫左右,走哪跟哪,最后,一直目送大人们把肉扛回家了,还意犹未尽。接着就是漫长的等待,好不容易等到要煮肉了,巴巴的守在锅台边,目光随着大人的动作一会儿转到灶膛,一会儿钻进锅里,不住的咽口水,肚子里像是猫爪子在抓挠,咋还不熟呢?

那时候一头猪,基本上全卖了,只留下猪头、猪腿什么的,不然,过年的新衣服就没有着落,这可是一年的全部收入。哪舍得吃啊。

现在呢,一头猪,也不全吃了,并不是在乎那几个钱,舍不得吃,而是肉吃多了不好,压高,咱也得讲究营养搭配不是?不管怎么说,家家都会腌制半瓮腌猪肉,这个时候做的腌猪肉醇香、味美,刚出锅的肉,又焦又红,看着都馋人,和你吃的那个红烧肉是截然不同的,如果你有幸吃到我们这里的一碗腌肉面,会让你一辈子回味无穷。

一过二十,随便走进一家,不是在煮肉,就是在篜年糕,你看吧,红红的火舌欢快的舔着灶膛,锅里的肉,咕嘟咕嘟的冒着油花,肉香溢满小屋,再顺着门口跑到院子里,最后,耐不住寂寞,又悄悄地溜到街上,和哪家的甜甜的年糕味纠缠在一起,那倒不失为完美的结合,香香甜甜的味道,久久的萦绕在村子的上空,徘徊、缠绵,翘首以待,是在等远在千里之外的游子吧?

村边公路上,每隔二十分钟,就有一辆客车停下来,不紧不慢的吐出大包小包,然后再徐徐的启动,奔向下一站。匆匆归来的游子,迫不及待的为父母捧上一颗拳拳之心,那大包小包里装的是满满的爱。

谁家的顽皮小子,冷不丁爆出一声炮仗,炸开了一张张疲惫的笑脸,爆出了一缕缕诱人的年味。

雪随笔小作文150字【七】

本来,在记忆中春节是这样的。

老屋里很是热闹,尽管没有各种霓虹灯点缀,但足够多的福字也是令老屋喜气洋洋。门前的竹竿挂满了鞭炮,孩子们在井口旁边玩耍。到了除夕上午,各路宗亲便从外地,从城里赶回来参加祭祖,没有礼炮,没有奏乐,只为了团聚。在我记忆中除夕或者过年的八九点钟,便会有各种杂技表演,但也许这只是我记得的很小一部分,其它都但淡忘了。

如今的我已然将要成人,我眼前所看到的已经不一样了。祭祖的人看不出比以往多,但他们神色匆匆,点燃香烛,长者引领晚辈三鞠躬,少了些纸钱,放了鞭炮,于是便走了,不复以往之香火袅绕,人声鼎沸。

除夕夜,人是团圆了,但吃完了团圆饭,人们便各自活动,大人们打扑克,孩子们奔向网络,以往家人围坐看春晚的日子不复存在。大年初一,传统上是要一起床就去拜年的,但是本该如此的我还是像机械般起床,过我的学习生活。我不禁在想:是年味淡了,还是我长大了?

或许年味根本没有淡,因为除了我看到的祭祖的简化、焰火的渐少,还有我看到的各种新奇的过年方式。人们开始习惯了过年旅游、过年学习、过年运动,牌桌上的人是越来越少了,电视前的人也是越来越少了。从此来看,年味真的没有淡。我当初下结论说年味淡了,也许是我一时寂寞看到了片影便妄下结论。

的确,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年龄是大了不少。我已不如儿时天真,当时的我可以拿着鞭炮于各家各户间串门,在想点燃的时候点燃。现在的我如果这么做却一定被说幼稚。的确,我必须为这长大作出牺牲。但是如果仅从年龄上看我是长大了,如今我是高中生,压力令我身不由己,我无力去管得了传统这些东西。相对于长期漂泊在外的游子,我也难体会其万里归家只为一聚的艰辛,我没有像他们一样的阅历,从心底认识到家的温暖,那么我其实是还没有长大的孩子,我只能在团圆之时感受到过年的温暖,却没有为之付出辛酸。

我一直有感于各种传统的变迁,但也不像老人般怀古伤今似的,过年对于我来说,我认识到的是传承的力量,是华夏民族千百年来维系团结的力量,这是我无法否定的。仅仅从我的微薄阅历来看,年味没有淡,是我没有真正长大。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