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抱怨改变自己作文(从调整自己的心态开始作文)

停止抱怨改变自己作文(从调整自己的心态开始作文)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3-11-28 11:21:01
停止抱怨改变自己作文(从调整自己的心态开始作文)

停止抱怨改变自己作文【一】

苏轼看了一下,便不假思索地说:“这个问题不是很简单吗?那站着的是个福建人,他在喊‘六’。盆中已经有五个骰子,站立的那人再喊出一个‘六’不就是‘满堂红’吗?”“你凭什么说站着的那个是福建人呢?”秦观满腹疑惑地问。“其他地方的人喊‘六’都是合着嘴的,只有福建人喊‘六’是张开嘴的,所以我判断他是福建人。”苏轼细心地解释说。黄庭坚、秦观听了苏轼的分析佩服得五体投地,对李公麟的画作更是推崇备至。

李公麟的画作被称赞为“天下绝艺”是因为他在绘画技艺上下足了功夫,而东坡先生能参透其画中玄机则让我们更加感佩其画外的硬功夫。苏轼自小便是少有的聪明人,文坛领袖欧阳修读到他的文章,都不由惊叹说:“吾当避此人一头地。”但他能有后来的成就,绝非自恃聪颖,而是着实下了一番苦功的。

苏轼小时候很贪玩,那时候读书,绝非出自自愿,而是父亲逼出来的。他曾经写过一首诗:“夜梦嬉戏童子如,父师检责惊走书。计功当毕春秋余,今乃沮及桓庄初。坦然悸悟心不舒,起坐有如挂钩鱼。”意思是,他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回到了童年,父亲监督着他读书。有一天,父亲要出去办事,给他布置了一道家庭作业,就是把《春秋》这部史书读完。

结果他因为贪玩,一看时间,父亲快回来了,可《春秋》读了还不到三分之一,那个着急啊,感觉胸口好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嘴上就好像那鱼咬了钩一样难受。这首诗写自什么时候呢?是被贬在海南时写下的,那时苏轼已经六十多岁。这么大的年纪想起幼年读书时的情景还心有余悸,当年他父亲的严厉程度可见一斑。

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市)为团练副使,他在黄州城东的.一块坡地上建起了一个小屋,取名“雪堂”,自号“东坡居士”,开始用读书驱散人生的阴霾。司农朱载是苏轼来黄州后结识的一个文友。有一天,朱载来拜访苏轼,通报进去之后,很长时间也不见苏轼出来。朱载走也不是,留也不是,很是尴尬。

过了足足有一个时辰,苏轼才走了出来,他向朱载道歉说,自己正在做功课,所以不能马上出来,非常失敬。朱载便问他做什么功课,苏轼回答说:“抄《汉书》。”朱载大为奇怪,说:“以先生的才华,开卷一览,就能够终身难忘,怎么还亲自抄书呢?”苏轼回答说:“不是这样的。我抄《汉书》已有三遍了,边抄边背。

开始抄第一遍时,每段专抄三个字做题目,第二遍每段专抄两个字做题目,现在只抄一个字做题目,只要提起这个字,我就能接着往下背诵下去。”朱载非常惊奇,施礼说:“您能将所抄的东西让我看看吗?”苏轼拿出一册抄写的汉书,朱载随口念了一个字,苏轼应声背诵题下文字,没有一字差错。

回到家后,朱载感慨地对他的儿子们说:“像苏轼这样天分很高的人,读书还这样勤奋,天资一般的人应更加努力才对啊!”儿子们听了,吓得直吐舌头,要知道,一部《汉书》将近75万字啊,抄写三遍,倒背如流,这等苦功,几人能为?

不要总抱怨自己的天分不够,与其纠结于此,不如扪心自问,“我的功夫下到了吗?”当你敢给出自己一个肯定的答案时,相信你已成功,所有的设问已毫无意义。

停止抱怨改变自己作文【二】

那是上学期的第一天,我被安排与班里最捣乱的同学坐同桌。当我得知他前几个同桌的遭遇后,不禁有几分害怕。

起初,我友好地对他。有问题时,必以微笑的方式与他沟通;上课他说话、唱歌时,必以礼貌的方式提醒他注意课堂纪律。然而,他非但不接受我的友好之举,反而对我进行恶意的攻击。他开始在课堂上、自习课上肆意地说话、唱歌……他的行为令我惊讶、心烦意乱,甚至因为自己的不幸遭遇而失眠。

每天去学校对我而言成了一种煎熬。而他丝毫没有感受到自己的过错,依然我行我素。

直到那一日,我改变了对他的看法。上课期间,我的眼镜被前面的同学不小心从课桌上碰到地上,眼镜片从框中掉了出来,他轻轻地从地上捡起。我正准备从他手中夺回来时,他说:“我帮你弄好吧!”。他发现眼镜上的螺丝已经丢失,便拿出自己的钉书针,绕在眼镜框上,将眼镜片慢慢地安上。当他递给我时,我不由地说了声谢谢。也许,是这一句谢谢开启了我们化敌为友的同桌时代,因为从那天起,我开始重新了解他,重新认识他。

他是一个普通的男生,与其他男生的差别就是,他胖胖的,总是爱穿的光鲜亮丽。但他的.眼神中隐约流露着一丝伤心与自卑。只是他极力用光鲜亮丽和我行我素来掩盖这一切。

我不去询问他的痛,只是在课间偶尔和他交谈。有一次,他问我:“你午饭一般是在家吃吗?”“是啊,我妈妈每天都会在家做饭,可香啦!”他的表情一下子变得很不自然,我意识到我可能说错了什么,就不多说了。他低着头说:“真羡慕你!我妈总在外面忙,如果能吃上她做的一顿饭,那该多好呀!”。

慢慢地我对他的看法也改变了许多,他也逐渐在课堂上不说话、不唱歌了,也逐渐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成绩也有大的改变。

其实,我们绝大多数的人都有这样类似的经历。一件事或一个人在某个时期令我们长时间地烦恼,有时甚至令我们沉浸在懊恼与悲伤中无法自拔。特别是,令我们烦恼的人不体谅别人,不懂得领情,不自省的时候,情况会更加糟糕。

我们必须学会保持清醒,不能让别人制造的麻烦成为我们的烦恼。如果因为别人的过错使我们陷入无尽的烦闷悲伤之中,我们自己便成为唯一受到伤害的人。

抱怨不如改变,这才是走出烦恼的最佳途径。

停止抱怨改变自己作文【三】

《抱怨世界不如改变自己》一书给我印象较深刻的是:任何人和团队要想成功就永远不要抱怨,因为抱怨不如改变。

事实上有些时候我们总是在抱怨,生活中几乎没有什么不是我们抱怨的对象。我们总喜欢躲在后面无休止的抱怨,从中获得一种自我膨胀的优越感。我想,很多时候,并非意识不到这一点,但就是不愿意直面现实,并且积极做出改变,有时候,随着心理的惯性,也不知道如何改变。看书时,头脑中总是浮现某些人某些事,想着自己其实就是在抱怨,不知不觉地在抱怨。很多不好的事都是因为说出了抱怨,很多时间也都浪费在无谓的抱怨中。抱怨只会让自己更烦躁,更没安全感,没自信,而这些我们却一直都没发觉。当你呆在其他抱怨者身边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的抱怨也更多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就是把注意力放在我们想要的东西上,而不是不要的东西上。抱怨就是把焦点放在我们不想要的东西上头,所谈论的是负面的,出错的事情。

我想不抱怨对于目前的我们而言来的恰是时候,它正是现代人所需要的,是这个时代所需要的。对于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在生活上,工作中遇到不顺心,不随意的事,所以我们习惯了发发小牢,吐吐苦水,总觉得这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事实上,我们在说负面和不快乐的事的时候,就会接收到很多负面和不快乐的事,有时甚至影响到身边的人。现实生活中,值得我们抱怨的事情确实是太多了,遭逢天灾,逆境,贫富差距,不公平的待遇等等。我们抱怨是为了获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以及避免做我们不敢做的事,我们总是把它当作借口,以逃避自己向往的却没有完成的目标,我们会抱怨,其实是自觉不配得到我们想要的东西,往往是我们自已让自己变成受害者,受害者永远不会成为胜利者。我们总是用抱怨来为自己的缺点、害怕成长和改进找借口。抱怨从表面上看,是会带来暂时性的“好处”,但它最终将我们的人生拖入绝望和混乱,抱怨困难并不能让它得以解决,也不会减轻我们内心的痛苦。我们要习惯的去接受它,且永远都不去抱怨,我们有必要相信世界上唯一能做到的建设性永久改变,是自我的改变,我们有权利得到我们想要得到的,但不是靠抱怨。放下抱怨,却并不等于在困境面前不作为,或者放弃对社会不公正的言说权。带有负面情绪的抱怨,恰恰才是不具建设性的消极。而源于生命的热爱,并由此生发的感恩、宽容和同理心,才是最难能可贵的东西。

抱怨是容易的,正如心理专家所言,“抱怨带来轻松和快感,犹如乘舟顺流而下,那是因为我们是在顺应自己负面思考的天性,而停止抱怨,改而用积极的态度去欣赏事物美好光明的一面,却需要意志力。”

人生不可能总走上坡路,情绪也会有高峰和低谷,那么当身边的人都在抱怨时,我们该怎么办?其实,觉得别人经常在抱怨,是因为我们自己也一样。我们注意到另一个人有这样缺点,是因为我们自己也有。如果想指出别人的负面特质,就先挖掘看看,自己是否也有同样的倾向,然后要心怀感恩,庆幸自己有机会,能觉察这个缺点,并进行疗愈。

读了这本书后,我认识到人生是不公平的,同时生命是一个连续不断的选择过程,在每一个选择的关头都有前进与后退的冲突。在遇到挫折时我们要从容的面对,不抱怨,不放弃,永不抱怨的人生态度才是第一位的。只要继续努力,就一定会成功。每个人都面临着挫折和失败的可能,这是我们每个人人生经历的一部分。抱怨自己的人,应该试着学习接纳自己;抱怨他人的人,应该试着把抱怨转成请求;抱怨老天的人,请试着用祈祷的方式来诉求你的愿望,我们必须活出想要其他人效仿的样子,让自己的世界充满平静喜乐、活力四射的正面能量,人生也会更加美好,圆满。如果我们对自己坦诚,就会发现生命中足以让我们正当抱怨的事情,其实寥寥可数。我们的抱怨多半都只是一堆“污听觉染”,有害于幸福与美满。

最后我想引用 甘地先生的一段话:“我们必须活出想要让其他人效法的样子。如果你想要其他人改变,你自己就必须先改变。我相信你有着最崇高的理由,才希望他们改变,既然你也是这段关系里的参与者,就代表某种程度而言,你在这沸沸扬扬的抱怨中也参了一脚。你若想引导某人改变,就要记住:领袖应该站在最前线。迎向边界,开拓疆土,让其他人追随其后。”

停止抱怨改变自己作文【四】

最近读了贾容韬老师写的《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一书,经过第一遍的阅读,就有了比较多的感触,还有就是思想上的转变,确实是一本值得父母一读的好书。

对于教育,一般的人都认为是学校教育,而对于家庭教育,很多人应该都是比较陌生而棘手的。我自己也是进入了这样一个误区,认为教育,应该是学校的事情,作为父母就是拼命挣钱,给孩子往好的学校送,给孩子准备好的物质生活。然而,读了这本书后,思想上发生了转变,结合自己孩子的情况,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都让我感到原来的我是多么浅薄,多么寡闻,完全没有把家庭教育当回事,没有把家庭教育当成一个事业来对待。

好的是,自己不会也没有装会,现在社会发展太快,很多不学习就会跟不上的,我也在加强学习,加强家庭教育方面的学习。家庭是给孩子培养好习惯的地方,是给孩子温暖的地方,是塑造人生品格的地方。很多时候,自己用现有的眼光,主观的去要求孩子,却没有更多的考虑孩子的感受,没有站在孩子的高度去思考问题。原来,家庭教育是需要大智慧的,包括批评的方式和时机,合理的运用赞赏和鼓励,学会倾听,学会调整心态等等,有很多都是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去学习提高的。

孩子出现问题了,更多的时候是盯着这个问题去找孩子的原因,就像盯着锁着的门找钥匙一样,没有跳出这个思维,就找不到钥匙,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孩子刚出生的时候本来就是一张白纸,是被动来到了这个世界,后面出了问题,肯定是家庭的原来,是父母的原因。因此孩子出了问题,一定是家庭出了问题,父母出了问题,所以要找准病因,才能因病施救。纵观现实中大部分问题孩子,多数多是家庭不和谐的,单亲家庭,离异家庭,家庭矛盾比较恶化的等等。正是因为家庭没有成为孩子温暖的港湾,孩子才会被外部不良思想侵袭,不良作风影响,心理产生了扭曲,才会导致恶性循环,造成问题孩子。此时,唯有先认识清楚自己的问题,从自己的病因出发,找到解决办法,改正方法,进而潜移默化的去改变孩子,把孩子引导在正轨上。

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是很多时候言语或者行动不当,却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对于孩子,更多的是包容、理解、信任,而不应该在孩子犯错了大发雷霆、挖苦、指责。更多需要做的是,调整好心态,控制好情绪,加强相互的沟通交流,走进孩子的心里去。言传身教真的很适用,孩子也是想进步想提高的,看到父母都在进步,在改变,在学习,他肯定也会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这恰好是我们所希望的,共同成长,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摩西奶奶说,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关键是要开始行动。对于家庭教育来说,孩子越小越是有利时机。愿你我都能及时醒悟,把这份事业做好,行动起来。

停止抱怨改变自己作文【五】

??怨是你自己选的

导语:有人说这个世界不公平,由于出生环境不同;但快乐是可以随时随地发生的,它与你的环境无关,看你有没有选择它。很多时候你只是习惯了抱怨,冥冥中选择了不快乐而已。

崔万志,蝶恋服饰、雀之恋旗袍CEO,浙江大学客座讲师,阿里巴巴NCC宣讲专家。2013年被评为CCTV中国创业新生代榜样。

我不喜欢看残障人士和生活斗争的故事,太沉重了。

前几天在朋友圈里看人分享的综艺节目片段,是《超级演说家》,演讲的人是雀之恋旗袍的CEO崔万志。他因为出生的时候脚先出来,留下了身体残疾。

他说,小时候他去上学,一个沟坎别人都能轻易迈过去,他就是不行,可他又不愿意让父母背着去上学。所以,他慢慢地爬下去,再爬上去。高中时,他成绩优异,考取了县里重点高中,交了学费进了宿舍,被校长发现后,立马就把他的行李踢出了校门,说就算他考上大学,也没有学校要他。他爸爸为此一跪就是两个小时。当时崔万志心里充满了恨,可父亲问他要不要继续读书,要就不要抱怨,回家,一切靠自己。

后来崔万志选择了偏远的大学,毕业后没有一家公司愿意录用他。他开始摆地摊,后来开书店、开超市、开网吧、做网店,做网店的`时候亏掉了仅有的20万元,开电子商务公司时,欠下了400万元外债。可他没有放弃,也没有抱怨,把所有的情绪和压力默默扛着。

终于,他做的旗袍成为天猫上的旗袍销量第一。

他说,世界是一面镜子,你抱怨,那么你的世界就充满了灰暗,但你感恩,你看到的就是温暖、阳光和爱。

是啊,一个残疾人尚且如此,健全的人又有什么资格抱怨生活呢?

世界是一面镜子,你看到的灰暗,不过是你内心的样子。有时候,或许我们只是习惯了抱怨、习惯了那些压力,好像抱怨的时候,我们才终于找到了存在感。分明我们讨厌那样的生活,可我们不能很好地安静下来,面对它,找到解决的办法。

希腊神话里有个故事,受惩罚的西西弗斯被要求推石头上山,每次他推上去,石头滚下来,再推上去再滚下来,如此循环往复,推石头成为他永恒的使命。这个故事看你怎么解,有人说,它象征了不懈努力的坚持,也有人说它是惩罚与救赎。

君特·格拉斯理解的西西弗斯却是这样的,如果你拿掉西西弗斯的石头,他会不高兴的。石头是压力,可它也是动力。生活中的困苦,就是西西弗斯推动的石头,你愿意把它当作生活的重担,那它将永远压迫你;如果你把它当作挑战和动力,就算生活再艰难,你都可以找到迈出下一步的理由。

抱怨再多,也解不开生活的谜题。这个世界从来没有偏袒谁,你的不快乐不过是你非要不快乐而已。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