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里的坚守作文(疫情中的生活的作文)

疫情里的坚守作文(疫情中的生活的作文)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2-11-14 20:19:43
疫情里的坚守作文(疫情中的生活的作文)

疫情里的坚守作文【一】

严冬的腊梅在坚守着飘香万里的志气,展示着傲骨的风姿。夏日的荷花在坚守着高洁清雅的品格,展示着“出淤泥而不染”的风节。石缝的松子坚守着要变得高大入云天的信念,展示着苍翠挺拔的骨干。在漫漫的人生长路中,坚守着自我的人,才是真正的活出了人生的本色。曾以为古代文人墨客都是出将入相,娶妻养子,默默凡俗。但总有些人,坚守着心中的净土,为人生另辟蹊径而永垂青史。

是谁在吟着“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是那落日楼头,断鸿声里的江南游子——辛弃疾。你在彷徨“倩何人唤取,红巾梁袖,揾英雄泪”,你在期待“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在那人人都崇尚享乐的年代,也许人们更喜欢你凭栏吟一首,卖弄诗文。你却偏偏要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你坚守着自我,在壮志难酬的苦闷中,挥洒着自己的豪情恢弘志气。怪不得郭沫若说,“铁板铜琶,继东坡高歌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随鸿雁南飞。”

在黄沙漫天,北风吹雁中骑驴高歌的你,在孤寂的夜晚,举杯邀明月的你——李白,是否在孤独的吟唱。在那个烟花三月的时代,人们竟相歌功颂德,取悦帝王,得高官厚禄,而你偏要拒绝世俗。在朝要高力士脱靴,在野“且放白鹿青崖间”,于是你无觅知音,却傲然“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你坚守着自我,于是在“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啸成剑气,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回望盛唐时,你成了那个最耀眼的存在。

我看到他,在菊花开遍的山中,将功名利禄埋进山坡,在悠然恬淡间吟道“不为五斗米折腰”,他拒绝了世俗的诱惑,拒绝了封官加爵,在山中享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美好,想象着心中的世外桃源。他坚守着自己高洁的灵魂,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只留下一抹淡淡的菊花香。

那个左牵黄犬,右擎仓鹰的你,那个高吟“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你——苏轼,有着满腔的报国热,然而却被一贬再贬,却时时挂念天下苍生,坚守着内心的信念,用坦荡的胸怀,向世人展示着你的豪情壮志,不为蝇头微利所惑,只愿沧海寄余生。

你们坚守着自我,从远古走来,走向现实的高峰。在黑暗中,守护着内心的精神家园,坚守着自我的情操,坚守着历史的期许。所以我们应该如你们一样,坚持自己的内心,坚守着自我,塑造自己人生的脊梁,支起自己成功的起点,挺起自己辉煌的腰杆,即使不能为后世留下千古传唱的赞许,也要为抛开世俗的污浊而奋斗。从而使心灵纯正高尚,使人生彰显光芒。

疫情里的坚守作文【二】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所谓义,重在一个守字,所以我们应当要坚守我们心中的义。纵观千古,古有关云长“千里走单骑”的气魄,“温酒斩华雄”的威武,“过五关,斩六将”敌立功却不为自己的忠义,压倒了多少奸佞之臣,“华容道义释曹操”的雄浑,成为了千古的佳音。他捍卫了一个武将的气节,坚守了一个臣子的忠义,试问:比忠,比义,谁敢与之?品读历史,近代有刘胡兰面对铡刀忘乎生的不屈,临前受尽折磨绝不妥协的无畏,前割断声带没有吼出最后一声的痛苦,他用鲜书写了一个国家的未来,她用生命诠释了一个名族的尊严。

试问:比忠,比贞,谁敢与之?走出历史,现有白礼芳老人踏着三轮车的背影,年过花甲,他却坚持捐助贫困儿童上学,脸上布满皱纹,却从来不曾忘记那个最初的决定。他用行动坚守了自己的初心,用汗水重新定义了“真,善,美”,虽然自己贫穷,却依然不忘帮助别人。成为人人赞颂的对象,并非一朝一夕。

试问:那种无私,那种忘我,谁敢比之?坚守是一种气节,陆游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坚守了一份爱国情怀;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坚守了一份傲气,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坚守了一份谦虚谨慎,正如巴金所说,“人生就像一场演绎,演绎着自己的主角,别人的配角”。可是,要如何演好,要看你是否坚守了那一份执着。

疫情里的坚守作文【三】

教育的重点不是“教”而是“育”,这是我们学过教育学的人都明白的道理,可是在我们从事教育工作之后,面对外界诸多因素,又有谁坚守住了这份本心呢?

前段时间,我将学生的一篇教育博客分享到了一个微信群里,群里的一位朋友就对学生的作文提出了质疑,说这明显不是学生的作品,让他写他都写不出来,把这样的作文分享出来又有什么意义,只会让他们觉得现在的老师……

面对这样的质疑,我只能把学生的原版作文用照片的形式呈现出来,让他对比。本想着他将会无话可说,可是他却转移了话题,跟我谈起教育,面对他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质疑,我很是气愤也很无奈,只是简单的回复了几个字——“夏虫不可语冰”。

现在的社会任何人都可以对教育评头论足,加之站在风口,造就出来的一批“有钱人”,让某些人对教育的不满更有了底气。诚然,今天的教育确实出现了一些问题——造成这样的结果全是我们教育者的过错吗?

细想之下,我们还真是脱不了关系。“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教育是用来化民成俗引领社会风气的。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现在的社会风气是我们以前的教育工作者埋下了种子,我们也算是自食其果。

教育的目的是育人,是化民成俗,可是当我们面对升学,面对大众的不同需求,面对自身的职称评定等个人问题,我们大多数人选择了迎合社会,“育人”也就成了“教人”。这样的结果也不是我们教育实施者想要看到了,我们也想坚守住教育的“本心”,只是有时候真的是很无奈。

在古代,教育是统治者的工具,而在现在,教育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利器。面对社会的错综复杂,面对“任何人”的指手划脚,我们迷失了自己,于是政府接手了我们的工作。他们花费大量的金钱用于文明城市建设,用于公民道德教育,可是收获却不怎么明显,像在各大城市“共享单车私用”这样的事件还是屡见不鲜。

教育变成了不受欢迎的职业,不受欢迎的职业自然也不会受到足够的尊重。一个不受尊重的职业,一个任何人都可以说三道四的职业,需要多大的勇气才能坚守初衷。

可是话说回来,解铃还需系铃人。不管我们需要多大的勇气,这样的社会风气,本就是我们教育者促成的,就像高中老师埋怨中学老师,中学老师埋怨小学老师是一样的。社会风气在将来会是什么样子,还是要看我们现在是如何引领学生的。 “发虑宪,求善良”可以做到 “謏闻”,却不足以动众。不管我们要面对什么样的问题,我们还是必须坚守“本心”,真正在“育”字上下功夫,去着力培养学生的品格、能力,而不单单是追求一个好的考试成绩。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