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议论文800字高中作文(鸿门宴认识和思考作文800字)

鸿门宴议论文800字高中作文(鸿门宴认识和思考作文800字)

首页叙事更新时间:2022-07-12 07:25:28
鸿门宴议论文800字高中作文(鸿门宴认识和思考作文800字)

鸿门宴议论文800字高中作文【一】

众人皆知,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善带兵打仗,乃一代枭雄。他身上无处不透露着慑人心魂的威严、虎虎生风的气势和与生俱来的英雄魅力。他一出现,似乎其他人立刻变得渺小了。而刘邦,出身寒微,举止粗俗,为(是公认的地痞无赖。想当初,西楚霸王项羽无敌于天下,有谁能想到刘邦会这么快地战胜他呢?但这就是活生生的现实。如同一盘棋局,项羽善于勇往直前,大砍大,当他把刘邦逼得就要满盘皆输的时候,刘邦突然妙手转动,最后竟反败为胜。

鸿门宴被认为是楚汉战争的转折点。正如宴后范增碎玉所言:无知短视之辈,不足共谋大事。天下,终归要落入刘邦手中。天意,这是天意!正所谓“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古往今来,多少人感叹:如若鸿门宴上项羽狠下心来置刘邦于地,哪里还会再有后顾之忧;如若战败时项羽横渡乌江东山再起,哪里还会落得如此下场;如若……可我想说的是,如若这一切统统实现的话,那他就不是项羽了,而是另一个“刘邦”。没错,比起戎马一生的大英雄项羽,刘邦是个十足的小人,阴谋家。但他却有着精明的.政治头脑和笼络人心的技巧,这恰恰是项羽所不具备的,而这又恰恰是在乱世争雄中独占鳌头的锐利武器。

所以,刘邦最终获得了胜利,用他自己的方式,不是礼义廉耻,不是道德说教,而是阴谋诡计、权术厚黑。这也正诠释了马基雅维里在《君主论》中最为著名的一句话:“只要目的正确,可以不择手段。”即使是这样的结果,后人还是一味地敬佩项羽的一身正气,而将刘邦视为阴险狡诈的反面典型,但是,作为开创西汉王朝二百多年霸业的帝王,令人敬佩不如令人畏惧。

再看这最后的失败对于项羽未尝不是一种公平。以他的性格,注定不会成为真正的王者。然而踏上了这条不归路,项羽必须为自己的妇人之仁和自大狂妄埋单,就算代价是亡。可怜项羽和虞姬的生离别,也不过是其悲壮结局的序曲!而项羽的傲骨和正气必将流芳百世,只不过,是以一种失败者的姿态。

这就是历史。

成王败寇,刘邦与项羽也无法例外。

鸿门宴议论文800字高中作文【二】

孤山苍凉,残阳如……

楚王的军队被汉军团团围困,夜深人静,四面楚歌。帐中的项王眼中满是深沉,面色凝重,或许他想到少年时满怀壮志,欲取秦始皇帝而代之;或许他想到盛年时叱咤风云,疆场飞扬;也或许他想到了江东的父老乡亲,更或许他心怀天下,想到了苍生百姓……

楚歌环绕,孤寂悲凉。项王端坐,美人相伴。多情善良的项王,该如何处置虞姬?

张爱玲的《霸王别姬》中,虞姬劝说项王独自离去,项王拒绝了,他对虞姬说:“你留在这里等汉军抓了你献给刘邦吧!”虞姬泣之,从容赴。项羽为了虞姬,想让她活,虞姬为了项羽,却自尽了。即使只是一个遥远的故事,他们的感情和大义却近在眼前!

失去了虞姬的项羽,或许更将生看淡了,但他突出重围,到了乌江边,又或许他是想活下来的!该怎么选择?生还是?正如莎士比亚说的:“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重大的问题,这个问题摆在项羽面前时,我不禁倒吸一口冷气,他到底是打算英勇赴,伴随着他的虞姬而去,还是屈辱偷生,东山再起?生当作人杰,亦为鬼雄!他选择了!轰轰烈烈的。

“人要活着,但有时为了更好的活着,却不得不去!”

结束了,终于结束了,他是一个悲剧,更是一个英雄!

他不知道,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他不知道,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他不知道,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但是,他知道自己是一个威武不能屈的人,是一个视尊严重于生命的人。他无法面对寄予他厚望的江东父老,无法面对爱他、一直陪伴着他不离不弃的虞姬,于是,他选择了从容就义。

项羽啊项羽,你鸿门宴放走了刘邦,体现你的仁;临也要保护你的马,体现你的不忍;最后还给了一个背叛自己的人好处而不他,体现你的善。你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本应胜利却失败的悲剧英雄。你手握重兵却失去了天下。但或许你是一个本应失败却胜利的人。因为你的性格注定你会失败,但你又是作为一个英雄而名垂千古。

瑟瑟的秋风如悲凉的号角刮过同样透着一丝瑟瑟和哀伤的江。它是苍老的,风雨的冲刷已经洗去了当年的辉煌,在寂静之中,甚至有些苍白,但刀光剑影的战场和金戈铁马的岁月将永远存在于我们的心里,如同你——永远的项王!

平平淡淡的生,轰轰烈烈的,这便是你的气质!

鸿门宴议论文800字高中作文【三】

大家对“鸿门宴”这个故事比较熟悉吧!今天,我就要通过这个脍炙人口的故事来了解分析故事中的两个大人物——刘邦和项羽的性格特点。故事中刘邦机智脱逃,就已注定了他的结局不再模糊,而项羽最终自刎的原因也一清二楚!

曹无伤这一根引火线,引出了一场巨大的战争——项羽发怒了要刘邦,范增也在一旁添油加醋。当时,刘邦只有十万人马,而项羽却有四十万人马!两方交战,刘邦必败无疑。命运无常,就在此时,来了个大人物,改变了沛公的命运——项伯!

项伯,就是项羽的叔叔。因为他和刘备的谋士张良有交情,当天就把项羽第二天准备攻打刘邦的消息告诉了张良,但他没有想过张良知道后会是什么样的后果。一阵密谋后,刘邦决定先迷惑项伯,先是表白自己进关并无野心,又承诺和他结为亲家,并请他在项羽面前说好话,然后自己在第二日早上去项羽的驻扎地新丰鸿门谢罪,于是就有了那个千古传唱的故事——鸿门宴!从此,他们的一生都得到改写。

刘邦这个人能分清好坏,听从好的建议。而项羽却恰恰相反,分不清正与反,有时就因为“分不清”才做出了错误的判断,造成了千古恨。鸿门宴,就是千古恨的典型:刘邦没有相信“鲰生”们的话,而是果断的相信了张良;项羽就没有听范增的忠告,而听进了项伯的蜜语……

刘邦这个人有心眼。刘邦就是因为心眼多,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西楚霸王”项羽就是因为没心眼,才听进了项伯的谎言;就是因为没心眼,才放走了刘邦;就是因为没心眼,才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里……一代天骄,西楚霸王,因为没心眼结局很惨。回过头看,有心眼的人物还是刘邦。刘邦有心眼,使他觉察出了“卧底”曹无伤,使他“结交”了傻乎乎的项伯,使他逃过了差点灭顶之灾的鸿门宴,使他成为了汉朝的开国皇帝,再显新的篇章!

刘邦这个人相对而言,比项羽谦虚多了。正是项羽太有才,就听不进别人的劝告,所以才不理会范增击玦的吧。刘邦虽然有点骄傲,但他能听进建议,所以他又比项羽技高一筹了。骄傲的人一般自尊心也很强,项羽就是自尊心作怪,令他“无颜再见江东父老”而拔剑自刎。

另外,刘邦比较果断,而项羽却总是犹犹豫豫的。比如说他要攻打刘邦也要第二天打,如果当天就攻打的话,历史就可以改写了!范增一直要项羽刘邦免除后患,但他犹豫不决,错失良机。要是换成刘邦的话,他是决不会心慈手软的!刘邦就果断了:一不做,二不休。他答应第二天去参加鸿门宴,一早就去了;说了要对项伯好点,就真的对他好点;说逃就逃,说走就走,真果断!

虽然当时刘邦的军事力量远不如项羽,但他为人、性格等方面都比项羽强。所以两人最终的命运也截然不同。性格即命运啊!

鸿门宴议论文800字高中作文【四】

项羽,一个所有中国人都熟悉的名字。他以他传奇的一生,悲壮的结局在史书上被记载流传,他用他的霸气与柔情打动了人心。

历史上,项羽似乎是一个败者,他败给了刘邦,最后含恨自刎于乌江。但他又似乎是一个赢家,他赢得了后人的尊重,他让世人为他叹惋,为他可惜,为他难过。的确,在读完《鸿门宴》这一篇史文之后,我虽为项羽的妇人之仁、沽名钓誉而愤恨,认为他以后被刘邦打败的事完全是自作自受,也忍不住嘲笑过项羽的愚蠢,但我依然喜欢项羽多于刘邦。

为何如此?他只不过是一个输家罢了。我似乎也难以解释自己的心意。若论帝王,的确,刘邦比项羽有资格多了。虽是小混混出身,但心机谋算却一样不少。当然,他身上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心够狠。只有心肠够狠的人才能在那个空荡荡的位子上呆得长久一点,就像后来的李世民,李世民虽然创造出了一个贞观之治,但他他的兄弟时我可没看出他有一点手软。若项羽当初能狠毒一点,或许现世一切都将会被改变。可惜,世上偏偏却缺少了一种药——后悔药,我不知项羽在自刎前是否有为往事后悔、后悔什么。是后悔自己当初没听范增的劝告,后悔自己当初的心慈手软,还是后悔上天让自己出生于乱世之中?老师之前发了一张卷子,上面都是一些当代作家对项羽的看法与评价。有一篇文章的作者认为,若项羽到了现代,会生活的更好。坦白说,我不太这样认为,项羽是一个胸无城府的人,甚至还带着点儿童般的天真,若他来到了现代社会,打仗或玩政治,我猜他绝对会的很惨。若按我们90后的说法,他分分钟会被人“秒”或者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因为这两样东西最需要心机与心狠,要能想出办法,还要手脚够快够利索,而项羽当初就已在这两点上输给了刘邦。

要我说,他更适合于江湖,若他人在江湖,或许还能混个大侠什么的,郭靖比项羽更傻,但他就混得比项羽还好。

我想了想,似乎有点明白他为什么受人欢迎了。孰能不喜欢一个坦率而真诚的人呢?男人喜欢他,是因为他的霸气;女人喜欢他,是因为他的柔情;而我喜欢他,是因为他身上的那一股天真。身处在现代社会,体验着城市里节奏飞快的步调,科技高速的发展,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却似乎随着GDP的增长而不断扩大。曾经社会上的淳朴风气,似乎变得越来越稀薄了,而拜金主义却变得盛行起来,人们似乎能为了钱而放弃一切。当然,我不是指社会上的所有人,事实上,我也承认,钱的确很好使,想当年我就是为了能获得对钱的自由使用权才毅然背景离乡到外面读书住宿。但我们需要承认的是,现代人的心思越来越复杂了,政治家之间的勾心斗角,公司与公司之间的恶性竞争,甚至同事与同事之间也斗得去活来,他们可能是因为误会,但更可能是为了争夺利益。虽然我未走出社会,但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环境里,多多少少还是能懂得一点。比如说,在这个社会上一切讲求实力,有个人实力,但产生更大作用的是家庭实力,有一句话或许能论证这个观点,现在不是有人常讲“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吗?谁的心里都似乎有个小算盘,每时每刻都在那噼噼啪啪地运算着,这样才能在社会上飞黄腾达,至少能够生存下来。因此,人与人也才会比以往有了更多的提防。

而项羽身上就有现代社会缺乏的元素,坦率真诚、胸无城府,试问有谁能防备一个有着儿童般天真的人呢?难听点说,项羽只是一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人罢了,在我们这些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眼里,不足为惧。电影《夜宴》里有一句话,世上最毒的毒药是人心。因为能生出无数恶念的正是人心。一个心存善念的人,怎么样也不会叫人讨厌的。

项羽,似乎便是这样的一个人。

鸿门宴议论文800字高中作文【五】

秦始皇赢政吞并六国后,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执敲扑而鞭笞四海,天下已定。始皇便到处巡逻。所到一处,百官前呼后拥,车马相连,浩浩荡荡,其威风可想而知。一次途中,老百姓挤满了街道,争着瞻仰这位兼并诸侯统一中原的大皇帝。人群中一位浓眉大眼、气腾腾的少年说道:"大丈夫就该如此!"还有一位年龄略长的庄稼汉说道:"日后我也要这样!"这两位瞧不起秦始皇的人物:一位是西楚霸王项羽,另一位便是汉高祖刘邦。

项羽拔山盖世之雄,咽呜叱咤,千人皆废。最后却身东城,为天下笑!刘邦为一地痞无赖式的亭长,却平荡群雄,建立汉室江山。二人在鸿门宴上的较量便可知一二。

鸿门之宴,项羽和刘邦同坐一席。项庄已经把剑取出来了。只要在刘邦的颈上一划,‘太高皇帝’的招牌,立刻可以摆出。项羽偏偏徘徊不迟,让刘邦逃走。枉费了亚父范增的一片苦心,无奈之下骂之"竖子不足与谋,夺天下者沛公也!"垓下之败,横渡乌江便可卷土重来!尚未知鹿谁手的项羽偏说:"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我念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于是乎,拔剑自刎,遗恨乌江!失败原因,韩信所说,"匹夫之勇,妇人之仁"!

相比之下,刘邦则高明得多。他口若悬河般地笼络项伯。向项伯解释时,将自己的政治意图掩饰得丝毫不见。后来连自己的父亲身在俎下,都要分取一杯羹,更何况至军之后立诛曹无伤……

不管结局如何,我们不以成败论英雄!

世间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鸿门宴议论文800字高中作文【六】

众人皆知,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善带兵打仗,乃一代枭雄。他身上无处不透露着慑人心魂的威严、虎虎生风的气势和与生俱来的英雄魅力。他一出现,似乎其他人立刻变得渺小了。而刘邦,出身寒微,举止粗俗,为(是公认的地痞无赖。想当初,西楚霸王项羽无敌于天下,有谁能想到刘邦会这么快地战胜他呢?但这就是活生生的现实。如同一盘棋局,项羽善于勇往直前,大砍大,当他把刘邦逼得就要满盘皆输的时候,刘邦突然妙手转动,最后竟反败为胜。

鸿门宴被认为是楚汉战争的转折点。正如宴后范增碎玉所言:无知短视之辈,不足共谋大事。天下,终归要落入刘邦手中。天意,这是天意!正所谓“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古往今来,多少人感叹:如若鸿门宴上项羽狠下心来置刘邦于地,哪里还会再有后顾之忧;如若战败时项羽横渡乌江东山再起,哪里还会落得如此下场;如若……可我想说的是,如若这一切统统实现的话,那他就不是项羽了,而是另一个“刘邦”。没错,比起戎马一生的大英雄项羽,刘邦是个十足的小人,阴谋家。但他却有着精明的政治头脑和笼络人心的技巧,这恰恰是项羽所不具备的`,而这又恰恰是在乱世争雄中独占鳌头的锐利武器。

所以,刘邦最终获得了胜利,用他自己的方式,不是礼义廉耻,不是道德说教,而是阴谋诡计、权术厚黑。这也正诠释了马基雅维里在《君主论》中最为著名的一句话:“只要目的正确,可以不择手段。”即使是这样的结果,后人还是一味地敬佩项羽的一身正气,而将刘邦视为阴险狡诈的反面典型,但是,作为开创西汉王朝二百多年霸业的帝王,令人敬佩不如令人畏惧。

再看这最后的失败对于项羽未尝不是一种公平。以他的性格,注定不会成为真正的王者。然而踏上了这条不归路,项羽必须为自己的妇人之仁和自大狂妄埋单,就算代价是亡。可怜项羽和虞姬的生离别,也不过是其悲壮结局的序曲!而项羽的傲骨和正气必将流芳百世,只不过,是以一种失败者的姿态。

鸿门宴议论文800字高中作文【七】

今人读《鸿门宴》,往往抑项扬刘,说项羽有勇无谋,女人心肠,不该放走刘邦,以致后来败走垓下,皇帝没做上,连命也丢了,真是大傻一个!其鄙夷不屑之情,溢于言表。而对刘邦则赞美有加,说他有头脑,会办事,能屈能伸,皇帝本该他做。英雄被视为傻瓜,小人倒成了崇拜的对象,美丑错位,善恶颠倒,实令人匪夷所思,不胜感慨。

项羽本是一个英雄,这是古之定论。但项羽又不是一般的英雄。且不说巨鹿之战破釜沉舟的勇敢,垓下之围以一当百的豪气,自刎乌江笑迎神的从容,单说他在鸿门宴上的表现,就令人心曳神摇,感佩万分。项羽闻听刘邦欲王关中,勃然大怒,着即发兵击之,这是他的率直而非霸道。二人虽有怀王之约,但刘邦侥幸入关破秦,未建大功而欲私自称王,毫无愧疚之心,实非正人君子所为。刘邦前来道歉,项羽不仅予以原谅,而且当即说出了告密者,这是他的磊落而非卤莽。过能改之,善莫大焉,焉能斤斤计较之?只有以诚相见,才能尽弃前嫌,和好如初。大敌当前,岂容内讧?樊哙私闯军帐,恶言相向,项羽不仅不计较,反而酒肉款待,这是他的大度而非愚钝。

樊哙为救其主,敢做敢当,可见其忠;生吃彘肩,可见其勇。忠勇皆备,堪称好汉。项羽壮之,可谓好汉惜好汉。刘邦不辞而别,实属无礼,项羽不仅不在意,还网开一面,助其逃脱,这是他的仁义而非不智。刘邦毕竟是义军主将,劳苦而功高,如若之,实属不仁不义,与秦始皇的暴虐又有什么两样?勇敢,豪放,从容,率直,磊落,大度,仁义,这就是历项羽,一个集世间伟大人格于一身的人杰。这些伟大人格如日月经天,光华四射,令人眩目,使人心仪。这是他为人的大人格,作为一个英雄的大人格。也正因如此,他才成了一个出类拔萃的英雄,一个具有帝王气质、君子风范的英雄。

项羽的人性美还在于它的本真和纯朴。项羽是一个大人格的英雄,但仍然是一凡夫俗子,具有人之常情。兵败垓下,退守乌江,走投无路之际,一句“无颜见江东父老”,让我们窥见了他心底最真实的一面,这里有他的自责,有他的反省,更有他对江东父老的深深歉疚。他宁不肯回江东,源于他的自尊,也是他心地善良的诠释。他爱江山更爱美人,而且爱的轰轰烈烈,荡气回肠。他是一个硬汉子,但也有软弱无助孤寂难奈的时候,也需要女人纤纤细手的抚慰,也需要爱情的滋润。一幕“霸王别姬”,把一个男人爱的情怀爱的无奈展露无遗,让人心碎。

他一把火烧了阿房宫,大火三月而不灭,虽然有些过分,但我们可以理解。秦的'暴政,已经天怒人怨,彻底埋葬这个罪恶的政权,是人心所向。熊熊燃烧的大火,无宁是他心中的怒火,他在宣泄对暴秦的愤怒。分封诸侯,他不做王侯,不做皇帝,做了个徒有虚名的“西楚霸王”。别人都忙着抢地盘,而他却衣锦还乡,陶醉在乡亲们赞美的旋涡里。他在乎的不是实惠,而是名声,如同小孩做游戏,要的就是名分。他敢爱敢恨,心地透亮,活的本真而洒脱。这是项羽的小人格,一个平凡人所具有的善良纯朴的本性。项羽,一个洋溢着人性美的英雄形象!

项羽本来应该创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泽被后世,名垂青史。但他生不逢时!他的优秀品质,没有帮助他成就大业,反而成了他的致命弱点,被他的对手利用,以致功败垂成,遗恨千古。鸿门宴上,除掉刘邦还不容易?一个手势,一个眼神而已,但项羽愣是没这样做,他相信了刘邦的花言巧语。在卑鄙奸诈的小人面前,高尚者鲜有不失败的。这并不值得奇怪,因为这是一场不对称的战斗,如同一个职业拳击手面对一个不守规则的市井无赖,二者的道德水准差距太大,根本无法对决。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历代的皇帝老儿,无不心狠手辣,奸诈多端,刘邦原本不就是一个乡里无赖么?我们往往把项羽的悲剧看成其性格的悲剧,这是对英雄的蔑视和侮辱。项羽的失败不是他个人的过错,而是源于社会的黑暗无序、百姓的愚昧无知、道德的粗糙低劣。他的大人格过于美好了,以致不能被那个时代所接受。他的诞生,实是时代的错误!我们不能以成败论英雄。成者为王败者为寇,是统治的人的欺世盗名,是庸俗小人的势利偏见。项羽虽然失败了,但他仍然是一个英雄,一个光彩夺目的英雄。刘邦虽然胜利了,但他仍然是一个小人,一个十足的小人!

黄钟被毁,瓦釜雷鸣。好人受欺,小人得志。这是人性的异化,审美的错位。

今天,刘邦一类的奸诈虚伪之徒仍然大行其道,被顶礼膜拜,项羽这样没有城府心地善良的英雄,仍然被揶揄,被歧视。历史的脚步已踏入了二十一世纪的门槛,但人类的思想还停留在公元前的蒙昧时期!这无疑是社会的悲哀,这说明社会的无序,道德的低下,较两千年前,并未得到根本的改观。道德文明的重建,任重道远!

鸿门宴议论文800字高中作文【八】

刚刚学完了《鸿门宴》一课,感受颇深,在此浅谈几句。

“鸿门宴”是个众所周知的故事,也被作为日常用语,广为流传。在这个故事中,不只是描述了发生在刘邦、项羽间的一个故事,更是楚汉之争的分水岭,表现出刘邦、项羽的种种特点。“鸿门宴”上项羽的失败令无数人惋惜,却在其中有更多的历史必然。

(一项羽与刘邦的性格特点

项羽的军事实力比刘邦强得多,却没有在最佳时期干掉刘邦,后患无穷,这与他们的性格特点密切相关。

项羽不愧为中国历史上的军事奇才,他带领士兵们进入“反秦”的浪潮,“破釜沉舟”,九战九捷,成就了奇迹。但也正因为这些,才使得他骄傲自大、草率鲁莽。当和刘邦会面时没有清醒的头脑,被花言巧语所蒙蔽,竟然供出了自己在刘邦内部的奸细曹无伤;更是在宴会上没有听从范增的劝谏果断的下达掉刘邦的命令,使其逃脱,成为后患。

而刘邦恰好与项羽相反,他不但能虚心纳谏、随机应变,更重要的是善于用人。他好像有一种魔力一样,能让朋友与之同生共,为人忠诚。他对项伯就是一个再好但是的例子,能将项羽的叔父收买,他的“魔力”真是不小,这也使项庄刺刘邦的计划不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二相伯在“鸿门宴”中的作用与分析

项伯是项羽的叔父,就应站在项羽一边,而今却与刘邦“约为婚姻”,其中自有刘邦拉拢相伯之意,但相伯怎样就不假思索的同意了呢?这不得不让人怀疑。

但与历史联系起来,这个事情就不难解释了。相伯是项家仅存的元老之一,是与项羽竞争最有利的对手。而项羽胜利后,权力的分配出现了问题,使项伯感到不公,而刘邦未尝不是一个强大的外援,那么投靠刘邦也就不见怪了。

总之,“鸿门宴”的失败不是某一方面的问题,而是连环性的,值得我们细细研究。但项羽这个杯具对我们是个告诫。

真是“生当做人杰,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啊!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