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三国演义有感作文300字左右(三国演义读后感300字左右三年级)

讲三国演义有感作文300字左右(三国演义读后感300字左右三年级)

首页说明文更新时间:2024-06-01 23:52:30
讲三国演义有感作文300字左右(三国演义读后感300字左右三年级)

讲三国演义有感作文300字左右【一】

东汉末年,朝廷昏暗、民不聊生,爆发了黄巾军起义,是一个天下大乱的时代,也是一个英雄辈出、建功立业的时代。

《桃园三结义》是全书的重要开篇,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著名故事。讲述了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相遇、相识、相知的过程,说明凡成大事者,既要有远大的抱负,还要有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

第二至四章主要描写了群雄与宦官及董卓之间的斗争,分别引出了老谋深算的曹操、心胸狭隘的袁绍、横行霸道的董卓、有勇无谋的吕布、忠诚朝廷的王允、热之士陈宫、勇猛威烈的孙坚、骄纵傲慢的袁术、软弱短视的刘表以及众多的谋臣武将,描绘岀一幅场面宏大的群雄争锋图,情节紧张、犬牙交错,十分复杂。通过这几章的阅读,让我懂得了在处理复杂问题时,既要有勇更要有谋,二者缺一不可。

第五至八章的重点是对曹操的描写。讲述了曹操依靠自己的实力,运用计谋进京诛了李傕和郭汜后胁迫汉献帝迁都许昌,掌握了天下大权,达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目的,刻画出他既有英雄的一面,也有奸诈的一面。《青梅煮酒论英雄》通过刘备与曹操的交锋,突出了刘备善于隐忍的性格,也揭露了曹操的图谋不轨和野心勃勃。《过五关斩六将》表现了曹操具有慧眼识英雄的能力,也衬托出关羽的重情重义和忠贞不二。《官渡之战》场面庞大,气势如虹。突出了曹操的雄谋大略和袁绍的目光短浅。

第九章描写刘备从襄阳逃出后巧遇水镜先生并得到指点,知道了被称为卧龙、凤雏的诸葛亮和庞统两位旷世奇才;同时他还得到了著名谋士徐庶的辅佐,大败曹军。为刘备“三顾茅庐”埋下了伏笔。第十章《三顾茅庐》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故事,通过刘备三次亲赴吾、卧龙岗拜会诸葛亮的曲折过程,描写了刘备求贤若渴的心情,也刻画出诸葛亮奇才大志、远见卓识、胸怀天下的形象。说明机会总是留给最有准备的人,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读来令人茅塞顿开。

讲三国演义有感作文300字左右【二】

三国中,有很多值得让人敬佩的人,最令我敬佩的,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人物,而是似乎不是很起眼的一个人——徐庶之母。

曹操很欣赏徐庶,但徐庶去辅佐刘备了,这让曹操十分生气郁闷。程昱给他出了个主意——去把徐庶的母亲“接”来。

从曹操的角度来讲,这的确不失是一个好主意,徐庶为人至孝,幼年丧父,弟弟徐康病故,老母无人侍养,用徐庶的母亲来要挟徐庶,似乎是可以行的通。

曹操手下的人办事效率很高啊,没几天就把徐母带来见曹操了。曹操先说刘备并非宗室,又说刘备不是好人,连蒙带忽悠地想让徐母写一封信给徐庶,让他来许都,不要跟着“逆臣”刘备“造反”。不过徐母可不吃这一套,先说刘备是宗室,又说刘备是好人;先极赞刘备,又大骂曹操。说完了还顺手捞过石砚冲曹操猛砸啊!简直快把曹操气了,但程昱明白,徐母不过是求以断徐庶后顾之忧,没让曹操了徐母。程昱又模仿了徐母的笔迹,伪造了家书一封,以徐母性命威胁徐庶。

徐庶星夜赶来,徐母大吃一惊。知道了徐庶来许都的前因后果后,徐母气得拍案大骂徐庶愚笨,上了曹操的当,有辱先祖,骂得徐庶拜服于地。前骂曹操可敬,后骂徐庶更可敬。骂完徐庶后,徐母回屋后就自了。

贤哉徐母,流芳千古!

讲三国演义有感作文300字左右【三】

十岁才上一年级,这似乎有些不可能。但在一座大山里的学校,使不可能变成了事实。这里的.孩子即使在冬天,也只穿着一双凉鞋,穿梭在寒风里。当慈善机构送来牙刷时。他们竟抓到手里,不知所措。我们这些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相比之下,显得特别幸福,有点儿让人自惭形秽。

我又看了一个边防解放军的故事。他们屹立在高山上、森林里。他们在那里坚守岗位,保卫祖国。面对恶劣的天气,他们竟用冷水洗脚。坚强的身躯背后,是一颗火红的心。更是我们祖国富强的代表。

通过看这期节目,我真是太震撼了。以后,我一定要学习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帮助每个人。

讲三国演义有感作文300字左右【四】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翻开了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一种境界。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以智和勇来依次展开的,但是我认为智永远是胜过勇的。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率领的十五万大军。此种例子举不胜数。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划谋,勇不当敌,文不拿笔,武不动枪”的。像汉室刘禅,整日饮酒作乐,不理朝政,心甘情愿的把蜀国献出,最后竟然上演了让天下人耻笑的事情,乐不思蜀。谁会想到一个国家的统治者能做出这样的时移俗易的事情来呢?

有勇无谋,大敌当前,只能拼征战。吕布,颜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吕布在白门楼听从谋士的计策,何必被曹操吊在城门上呢?如果颜良把刘备在河北的事情和关羽说清楚,哪儿至于被义气的关羽所砍呢?古人云:大勇无谋,祸福占其,祸居上,福临下,入阵必中计,无不目。

再谈谈国家,魏,曾经煊赫一时;蜀,曾经功成不居;吴,曾经名震江东。这么来看,从国家就可以反映出国君的性格。曹操,欺压百姓;刘备,爱民如子;孙权,称霸江东。

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伏龙诸葛亮。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吴,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经过一番刻苦的努力,终于当上了水军大都督,总统水兵。不过他太过于嫉妒,正中年时。从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关系着成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只要踏踏实实,仔仔细细地走好追求成功过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会不远的。

讲三国演义有感作文300字左右【五】

自从曹操葬了关羽,每夜一闭眼就能看到关羽,就像孙策了于吉一样。曹操就把原因归咎于住的宫殿上了,令人再建一座。建宫殿需要梁,曹操听说有棵大梨树,又大又直,顶呱呱啊,就命人去砍,结果砍不开,村民说这树上有仙人,不能砍伐。

曹操不信这个邪,亲自拿佩剑去砍,居然砍出了。曹操吓得赶紧窜了。半夜,“树神”就来“”曹操了。草木非人,尚能讨贼;人非草木,却多从贼。自此,曹操便头疼不可忍。

华歆荐华佗于曹操,说华佗简直就是仙人。我看得也迷迷糊糊的,感觉跟在看科幻小说一样。被医治之人有吐出蛇来的,有吐出虫来的,有瘤子里面有黄雀的,还有被狗咬了一口,长出两块肉来,里面还一个有十根针,一个有一黑一白两棋子的……

可惜华佗不一定能医曹操。

毒蛇,曹操腹中恐不止一条;毒虫,更多了;曹操事君如赘瘤,惜献帝之不能飞;曹操如针,可刺人;曹操如棋,能算人。

这般奸诈毒恶的人,华佗怕是难以医治吧?

可怜华佗,本着“医者父母心”的`想法去给曹操看病,曹操不让他治就算了,还把他打入了大牢,要了他。曹操说华佗是关羽的人,要替关羽报仇,可是华佗仅仅是给关羽刮骨疗毒了一次而已,这么说的话,华佗在医治关羽之前还治过吴国周泰呢,人家关羽也没说什么你们一伙的之类的。曹操啊,就是胆小,惜自己命如黄金,却视别人命如草根。

本章的最后出现了两个小人物,“吴押狱”和他的妻子。“吴押狱”在华佗生命的最后一刻给了他温暖,每日以酒肉供奉他——的确,华佗是一个十分值得我们敬佩的人,他不投靠任何势力,只是在其中游荡,救治有缘的病人。“吴押狱”一定也是个善良的人,他明白华佗的悲惨,所以尽了自己所能,给这个救了一辈子人的华佗最后一点温暖。

华佗感激“吴押狱”,甘愿将《青囊书》赠与这个几乎算是素不相识的人,尽管他知道将《青囊书》赠与“吴押狱”也许不是最好的选择,但他还是愿将它送给这个善良的人。“吴押狱”说,得此书后,他将“医治天下病人,以传先生之德”,但他若有此心,便可继华佗,不必此书也。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