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国的作文300字左右(三国征文300字)

关于三国的作文300字左右(三国征文300字)

首页说明文更新时间:2022-03-07 06:55:51
关于三国的作文300字左右(三国征文300字)

关于三国的作文300字左右【一】

任何一个逆臣贼子想造反,都要先废立。

当然,董卓也不例外,虽然他有些过于明目张胆,逆反二子都要写在脸上了。丁原虽是一介无名小辈,至少正义,有胆量。在董卓的压迫下,在百官皆不敢出声时,能挺身而出的人不多。丁原这次算是被吕布救了,虽然吕布什么也没说,却镇住了李儒,镇住了董卓。

丁原走后,卢植也站出来了,以伊尹、霍光比之,“有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篡也”,正论侃侃不愧为玄德之师。可是丁原惹了董卓,有吕布护身,卢植却没有武将保护。多亏了他“海内人望”,影响力大,才得以幸免。董卓也并非莽夫,他懂得听人的建议,知道适时地收敛自己的脾气怒火。

这时候的气氛已非常紧张了,就差剑拔弩张了。王允不失时机地提出“废立之事,不可酒后相商,改日再议”,百官皆散。人家不愧是做到了司徒的职位,说活就是厉害,知道什么时候说什么。

次日丁原将董卓打得后退三十余里下寨。董卓就开始琢磨,怎么才能把吕布这把宝刀,牢牢地握在手里呢?这时候,关键的人物出现了——吕布的同乡李肃。

“勇而无谋,见利忘义”,两语说尽奉先。董卓为了他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或是说狼子野心,不仅拿出了千里马赤兔,还拿了黄金千两、明珠数十枚、玉带一条,让李肃去说服吕布。这个大方啊!说起来李肃也是个忠心之人,换个人说不定拿着这些东西就跑了呢,只可惜他却不是个正义之人啊。

李肃说服吕布的一段很值得让人深思,就是今日的辩论家、外交家,怕是也不如他啊!

李肃不先说明他的目的,用同乡的老友的身份来拜访。李肃一直在试探。他在试探吕布是否是真心,在试探他的心里话。他也是在给吕布一个缓冲的时间,循序渐进,不那么突兀,以至于吕布一怒之下了他,那就得不偿失了。

毕竟武将爱马,李肃先将赤兔赠于吕布,不提马是董卓的,只说为义气而来,助他扶持汉室。李肃打了一场漂亮的心理战,成功地引出了吕布的心声。于是李肃从一个求人的被动方,成了牢牢拿捏住吕布心理的有力方。就这样,李肃将吕布所有的心声引出,然后慢慢引导着他按照预设的轨道行走——了丁原,投靠董卓。这样优秀的心理专家,实在是让人自叹不如啊,只可惜,帮的却是个乱臣贼子啊。

关于三国的作文300字左右【二】

读了《三国演义》,我又见识了三国时代的诸葛亮等一大批足智多谋人物。

《三国演义》通过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错综复杂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演绎了三国时期各种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其中,忠义与奸佞的冲突、豪杰与奸雄的较量、谋略与武力的斗争??一场场刀光剑影的生悲欢,一幅幅风云变幻的历史画卷,留下了数不胜数、品味不尽的美谈佳话!而“桃园结义”、“三顾茅庐”、“草船借箭”、“借东风”、“空城计”等精彩生动的故事,更是让我爱不释手。

《三国演义》让我领略了足智多谋的无尽魅力,也让我进一步懂得了了智慧来源于知识、知识来源于勤奋的道理。在任何时代,只有掌握了知识,才能掌握话语权,也才能掌握未来。尤其是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更是如此。 我深知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从现在开始,我一定努力学习各种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成就大事,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关于三国的作文300字左右【三】

《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周瑜览毕,长叹一声,唤左右取纸笔作书上吴侯。乃聚众将曰:"吾非不欲尽忠报国,奈天命已绝矣。汝等善事吴侯,共成大业。"言讫,昏绝。徐徐又醒,仰天长叹曰:"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寿三十六岁。

后人有诗叹曰:

赤壁遗雄烈,青年有俊声。

弦歌知雅意,杯酒谢良朋,

曾谒三千斛,常驱十万兵。

巴丘终命处,凭吊欲伤情。

为突出诸葛亮的形象而虚构的一句话"既生瑜,何生亮",使得千百年来人们对周瑜产生错误的看法(心胸狭窄,眼光短浅,常怀妒贤嫉能之心)。

东晋,这个偏安江左,只不过拥有半壁江山的封建王朝为维护自身的统治,从正史中大做文章。他们巧妙地认定蜀汉为正统,而曹魏、孙刘自然而然的就成了“小人”。(可借鉴《汉晋春秋》)

“出师未捷身先,长使英雄泪满襟”唐代大诗人对诸葛亮的倍加推崇恰恰又与“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对周瑜的调侃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思想最为开放的两宋,占统治思想的是宋明理学。帝蜀寇魏、尊刘贬曹贬孙已成定局。

《三国演义》的从出版到现在的传唱度,已将周瑜的形象彻底扭曲了。

在政治上,他鼠目寸光,为一己私利而制国家不顾;军事上颇有才华却处处被诸葛亮压制;在人格修养上,他好大喜功,心胸狭隘。

但事实并非如此,演义中的周瑜并不符合史实。

正史上的周郎德才兼备、文武双全,并且完全是一副少年英雄的形象。

“曲有误,周郎顾”可见其在音律上的造诣;“雅量高致,气度恢弘”可见其人格魅力;“江左美丈夫”可见其雄姿英发;“文韬武略万人之英”可见其智勇双全。

年仅24岁的周瑜就被孙策任命为建威中郎将,吴中呼为周郎。

34岁与赤壁大败曹操(可能会有人说赤壁之战功劳最大的是诸葛亮,但当时诸葛亮仅是作为刘备的使节),如不是他英年早逝,历史的进程就会因周公瑾而变。

关于三国的作文300字左右【四】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的开头这首《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诗,说出了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的这个含义。可是看完三国,我却觉得,很多英雄在我的心中着没有消逝,而是通过三国让在我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烙印,而书中的故事,更是随着三国,千古流传。 三国是一段包含着七分历史的名著,一个刻画了如此多的让人印象深刻人物的书。合上书本,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曹操的奸,刘备的仁,关羽的忠义,诸葛亮的智,张飞的勇猛,赵云的有勇有谋,周瑜的英年早逝,鲁肃的忠厚诚实,黄忠的老当益壮,黄盖的苦肉计等,再如夏侯兄弟,五虎上将,“槽中三马”(马家三人和司马家三人),留下印象的人竟然是如此之多。 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更是一段段堪称经典。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是三国的开始,这一拜,报国安邦志慷慨,建功立业展雄才,患难相随誓不分开。应该说是至今都影响很多男人之间关系的故事。而且他们也真的做到了。

王允的美人计,除了让貂婵的美貌被读者感慨外,更体现了吕布的好色,及反复无常,对自已的义父也能下的了手。不忠不义,当然这方面在以后的王允被,及刘备的徐州被夺也被作者反复呈现出来。也难怪最后的白门楼殒命。 关羽的温酒斩华雄,所展示出关羽的傲。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展出的忠义,加上斩颜良,诛文丑等展其勇猛。华容道放曹操展现的知恩图报。而和庞德对战时,用计水淹七军展现了关羽的智等。使他成为一个被作者神化的人,至今被很多人拜祭的关二哥。

曹操的误吕伯奢一家,“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是对曹操的真实写照。挟天子以令诸侯,使曹操占在正义的一面,对别的诸候都在言论上占有优势,体现了曹操的智。对关羽的封赏,招贤,长坂坡对赵云不许放冷箭等,展现了他的爱才之心。他胸怀大志,目标明确,他手下猛将及智将都是最多的,最后司马也是因为他的班底,才能最后一统天下。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体现出的爱才,礼贤下士。对刘表的荆州,一直都没有动手,败退时百姓的跟从用自己很少的部队博望、长坂坡阻击曹军等,体现了刘备的仁义。长坂坡后怒摔阿斗,体现出对赵云的惜才之心,及政治手段。而举国之兵伐吴,虽然有些不理智,而更让我看到他对关羽及张飞的兄弟情谊。而白帝城托孤,能看出对人的信任,尤其是对诸葛亮。

博望火攻,是诸葛亮出山后,第一战,就展示出这个人物的智。如书中做的诗所说:“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而在整个小说中的高潮赤壁之战里,更是将诸葛亮的智展现的淋漓尽致,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巧借东风,使曹操败走华容道。三国中,诸葛亮的故事是最多的,三气周瑜,使吴国陪了夫人又折兵,用八阵图困陆逊,用木牛流马运粮草,六出祁山,智取汉中,七擒孟获,用空城计等等,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他在,好像就有数不清的办法,就能指挥如意笑谈中,就能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甚至后,都能把所有的事情安排好。他的智已经超越常人,书中说的是“卧龙凤雏得一者就可得天下”。凤雏庞统在落凤坡被乱箭射,除了连环计外,未能展示出多少才能。而这个被神化的卧龙,才是三国中的智者,虽然出师未捷身先,最终没有统一天下,但也不防碍他成为三国中给读者留下最深印象的人。 三国演义通过一个个故事去刻画了一个个人物的形象,而这些人物,又因为自己的性格形象去做了一件件事,或成功,或失败,为所有的读者演义了一个历史故事。他们所做的事,很多就是我们现在的很多人的真实的生活写照。如吕布哪种见钱,见色就眼开,不顾道义,反复无常的人,会被所有的人所唾弃;而关羽这样智勇、忠义的人,所有的'人都会去喜欢等等。这些人及所做的事,就如同我们现在身边的一些人和事一样。有的义薄云天,有的反复无常,有的忠肝义胆,而有的奸诈狡猾。

三国演义中也教了人很多的谋略。三十六计中基本上所有的计在三国中都有体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考虑周全的人,才能得到最后的胜利。就如下棋一样,同样的力量,拼命三郎式的人,可以逞一时之勇,可能有短暂的胜利,却不能笑到最后,只有考虑更多的人,才能赢得胜利。现在生活中做事也是一样的,如果做事什么不想,不计后果,只为一时痛快,得到的结果很多只会是很苦涩的。 读完三国演义,让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以史为鉴,让我以后会更好的安排自己的生活。

关于三国的作文300字左右【五】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主要内容写的是东汉末年,天下大乱,魏、蜀、吴三国之间相互纷争、逐鹿中原的故事。书里我非常喜欢的英雄人物有许多,比如诸葛亮、关羽、周瑜、孙权等等,但我更喜欢里面许多精彩绝伦的妙计故事,比如火烧赤壁、华容道、草船借箭、空城计、单刀赴会、七擒孟获……其中我最喜欢的一个计策就得数诸葛亮的“空城计”了。

这个故事主要是说蜀国把南方安定之后,诸葛亮终于可以开始伐魏大业了。吃了几场败战下来,曹操生气极了,便派出司马懿为平西都督,一举便攻下了要塞街亭,接着大军又直逼西城。当时,诸葛亮不巧已将一半兵马调遣在外去抢运粮草了,整个城里只剩下了2500名士兵,而司马懿却拥有15万兵力,所有人都吓得脸色惨白,诸葛亮却不慌不忙,亲自登上了城门远眺,一条妙计便在他脑海里浮现而出了。他依据司马懿生性多疑的心理,下令:1、收起所有军旗;2、所有士兵回到营里,不许出声;3、四面城门全部打开,每个城门前只留20个军士扮成百姓模样,清扫大街。一切都安排好后,他便走上城楼,神情自若地弹琴、品茶起来。当司马懿率领军队来到城下时,大吃一惊,觉得里面肯定有重兵埋伏,便不战而退了。就这样,诸葛亮用妙计以少胜多,用2500名的兵马战胜了司马懿的15万大军。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危险和困难时不要一味的害怕和紧张,要静下心来,鼓足勇气,认真思考,仔细分析,抓住事物的弱点,以奇制胜。

有时候看着看着,还会脑洞大开,诸葛亮的草船借箭的故事不用我复述想必大家也都非常熟悉吧。假如当时曹操射的是带火的箭呢?哈哈,这应该是他在危急时刻想出来的应急之策吧,弄不好又变成一个火烧赤壁的故事了……

看完这本书后,让我受益匪浅。我对三国那段历史有了比较充分的了解,还知道了不少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并从中学会了要分析思考问题,有多角度不同思维方法去解决问题。

关于三国的作文300字左右【六】

这个周末,我第五次把《三国演义》看了一遍。三国演义里有好多的人物,如: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义气深重的关羽,勇武过人的赵云,奸诈阴险的曹操,仁义爱民的刘备,无不叫人称奇。

我印象最深的是孔明,因为他领蜀军打过很多胜仗。其中最让人称奇的就是空城计。马谡丢了街亭,诸葛亮听说司马懿领雄兵十五万向西城来,但是诸葛亮却泰然自若,在城上抚琴,司马懿不敢前进,撤退。

诸葛亮有着很高的外交才能,刘备兵败时,是他说服了孙权: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据有江东。刘豫洲赤收众江南,与曹操并争天下。今操……愿将军量力饿而处之!同时指出在这紧要关头孙权"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孙权立刻反唇相讥:“苟如君言,刘豫洲何不事曹乎?”对孙权有意的讽刺,孔明采用激将法:“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洲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人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世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谈吐之间就说服了孙权联刘抗曹。

虽然诸葛亮很有才能,但是他也犯过两个错误:第一个是在赤壁之战后期,曹操连环船被火攻,大败。曹操逃亡华容道,孔明却派关羽去堵曹操。可是呢,关羽接受过曹操的恩惠,关羽念旧情,义放曹操。这对魏国灭蜀国创立了根。

第二个错误是司马懿来取街亭,诸葛亮让马谡出战,可是马谡只会生搬硬套,在街亭一战中失败。

亲爱的同学,你们也来欣赏《三国演义》吧

关于三国的作文300字左右【七】

自从曹操葬了关羽,每夜一闭眼就能看到关羽,就像孙策了于吉一样。曹操就把原因归咎于住的宫殿上了,令人再建一座。建宫殿需要梁,曹操听说有棵大梨树,又大又直,顶呱呱啊,就命人去砍,结果砍不开,村民说这树上有仙人,不能砍伐。

曹操不信这个邪,亲自拿佩剑去砍,居然砍出了。曹操吓得赶紧窜了。半夜,“树神”就来“”曹操了。草木非人,尚能讨贼;人非草木,却多从贼。自此,曹操便头疼不可忍。

华歆荐华佗于曹操,说华佗简直就是仙人。我看得也迷迷糊糊的,感觉跟在看科幻小说一样。被医治之人有吐出蛇来的,有吐出虫来的,有瘤子里面有黄雀的,还有被狗咬了一口,长出两块肉来,里面还一个有十根针,一个有一黑一白两棋子的……

可惜华佗不一定能医曹操。

毒蛇,曹操腹中恐不止一条;毒虫,更多了;曹操事君如赘瘤,惜献帝之不能飞;曹操如针,可刺人;曹操如棋,能算人。

这般奸诈毒恶的人,华佗怕是难以医治吧?

可怜华佗,本着“医者父母心”的`想法去给曹操看病,曹操不让他治就算了,还把他打入了大牢,要了他。曹操说华佗是关羽的人,要替关羽报仇,可是华佗仅仅是给关羽刮骨疗毒了一次而已,这么说的话,华佗在医治关羽之前还治过吴国周泰呢,人家关羽也没说什么你们一伙的之类的。曹操啊,就是胆小,惜自己命如黄金,却视别人命如草根。

本章的最后出现了两个小人物,“吴押狱”和他的妻子。“吴押狱”在华佗生命的最后一刻给了他温暖,每日以酒肉供奉他——的确,华佗是一个十分值得我们敬佩的人,他不投靠任何势力,只是在其中游荡,救治有缘的病人。“吴押狱”一定也是个善良的人,他明白华佗的悲惨,所以尽了自己所能,给这个救了一辈子人的华佗最后一点温暖。

华佗感激“吴押狱”,甘愿将《青囊书》赠与这个几乎算是素不相识的人,尽管他知道将《青囊书》赠与“吴押狱”也许不是最好的选择,但他还是愿将它送给这个善良的人。“吴押狱”说,得此书后,他将“医治天下病人,以传先生之德”,但他若有此心,便可继华佗,不必此书也。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