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小孩读什么作文书(四年级孩子适合看什么作文书)

三年级小孩读什么作文书(四年级孩子适合看什么作文书)

首页抒情更新时间:2024-04-29 04:05:33
三年级小孩读什么作文书(四年级孩子适合看什么作文书)

三年级小孩读什么作文书【一】

国庆节的大街上很热闹,到处都是人。

我们来到一个十字路口,被堵住了。这时过来一位交警叔叔,他手中拿着红白的指挥棒,只见他一会儿指西,一会儿指南,来来往往的车辆都按他指挥的方向有条不紊地通过十字路口。我仔细一看,这位叔叔额脸上挂满了汗珠,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亮,像珍珠一样美丽动人。他好像一点也不感觉到热,被太阳晒成浅灰色的双手指挥起交通来就像音乐会上的指挥家,帅极了。

不一会儿我们也顺利地通过了路口,感谢交警叔叔休息天也在为人民服务,向交警叔叔致敬。

三年级小孩读什么作文书【二】

今天晚上,我观看了《开学第一课》这个栏目,主题是“美就在身边”,主要是通过各个行业一些代表人物的亲历和感受,来告诉我们美时时处处都在我们身边。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开学第一堂课,我听完了深有感触、很受启发。

成功的人身上充满了美。像栏目中的我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为我们讲述了太空之美、地球之美;陈一冰、焦刘洋、叶诗文等伦敦奥运冠军,也告诉了我们奋斗的意义和团队合作的价值;姚明、林书豪等体育明星,也表现出了他们勇敢追求自己梦想的不懈努力;还有著名学者于丹和谭晶等多位知名歌手,也给大家带来了美的祝福、美的希望。他们都完成了自己伟大的梦想,为祖国赢得了一份荣誉,他们的身上充满着美。

平凡的岗位上也到处是美。栏目中有很多美都发生在平凡的人身上,比如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最美战士高铁成等等,他们都是在平凡的岗位,表现出来的不平凡的美。在我们身边,也到处是这种平凡而伟大的美:在公共汽车上,看到老人、孕妇没有座位,起来给他们让个座;在上学的路上,看到低年级的同学摔倒了,把他扶起来;在大街上,把自己手中和落在地上的垃圾扔进垃圾箱……做这些事都是举手之劳,但同样值得敬重。著名雕塑大师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其实,美就存在于我们身边,美也是平凡的。

美更要从自己做起。生活中到处都是美,美不仅仅是用眼睛欣赏的,不仅仅是用嘴巴去诉说的,不仅仅是用文字写出来的,更重要的自己要去学习美的品质,多做美的事情。这也许就是2012年《开学第一课》想教给我们的东西吧!

三年级小孩读什么作文书【三】

月儿如同一个追逐着工作的人,很早地挂在了枝头上。时间就像一阵最清凉的微风,产生了新的起点,新学期,新的开学第一课。

开学第一课中叙述了很多的爱与美,可是要我最打动的是最美丽乡村女教师与她的学员们的小故事。在海拔高度1800米的一个不值一提的小山村,有一所高原农村院校。从那边摆脱了一位最美的乡村女老师邓丽。她是一名资教老师,自打她赶到高原中小学,这儿的一切都更改了,刚开始拥有英文,歌曲,工艺美术和形体课。之前一些没有过山、胆怯的小朋友们如今居然都胆大地对路人跳翩翩起舞来。邓老师的资教快告一段落,学生们十分恋恋不舍。她们干了二张精致的生日卡:内在美和微笑甜,还赠给邓老师一首歌。邓老师听着学生们的歌唱,禁不住流下来了泪水,她决策留到高原中小学。邓老师说:我在这找寻来到归属于自身的开心和幸福快乐。

以前有一首歌是那样唱的:爱是正大无私的奉献,爱是人们最美丽的语言。邓老师的爱就这样漂亮。仅有发自肺腑的爱才算是真实的美。

全世界的爱无处不在。在新萌用心培育的所有花儿中我喜欢在街上环卫工人在流汗爱是老师在教室黑板上放铅笔写的所有笔,爱是边防战士手中的枪生活处处幸福,爱在每个人身边。大家一定要为生活造就大量的爱,让全球越来越更为幸福!

三年级小孩读什么作文书【四】

今天是9月1号,是开学的第一天,我放学回家后看了《开学第一课》,真是受益非浅!

今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幸福。在第一堂课上,《烽火家书》告诉我们战争年代,幸福的含义就是和平,那些在战争时候的孩子们多么渴望和平,多么渴望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如今的生活是无数的战士用鲜换来的,我们怎能不好好珍惜呢?10岁的盲童刘浩对幸福的理解又不同了,他认为幸福就是能弹钢琴。成龙。李娜。邓亚萍老师告诉我们要学会发现幸福,幸福其实是无处不在的。我们要学会自信。乐观。努力。超越,学会对压力说没关系,这样就会感受到幸福。

第二堂课上,千年等一回的王老师把自己的青春无私的奉献给了那些山区的孩子们,他的幸福则是看着那群可爱的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健康快乐的成长。于丹老师告诉我们要学会传递幸福,在幸福的世界里要珍惜身边人。身边事,懂得对生活说感恩,用宽容的心待人,让自己更快乐,就好比“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第三堂课上“最美女孩”最令我感动,十五岁的孟佩杰姐姐在4000多个日日夜夜中扛起了一个成年人都可能无法承担的重担,但是她并没感到委屈。不满,因为她对养母充满了感恩,养母虽然只养育了她三年,而她愿意照顾瘫痪在床的养母一辈子,她的幸福就是回报养母。杨利伟老师也告诉我们给予越多,得到越多;分享越多,快乐越多!

看到这么多的幸福,我不禁想到了自己,现在的我们生活在幸福的社会里,我们学校为了给学生们带来舒适的学习环境,把学校装修的格外美丽,崭新的座椅,明亮的教室……这就是我们的幸福!

让我们学会成长。乐观。自信。超越。感恩。分享。宽容。沟通。关爱。赞美。努力。奉献,就会感受到幸福!

三年级小孩读什么作文书【五】

盼望着,盼望着,《开学第一课》的脚步终于来到了。今年的主题是“乘着梦想的翅膀”,主讲老师既有大红大紫的明星,也有来自各行各业的普通人,他们用自己的追梦故事告诉我们,成功,就是坚持梦想的结果。

或许是自己喜欢钢琴的缘故,在这些追梦人中,我最欣赏的是钢琴家郎朗和“加油”妈妈。郎朗说,“机会是留给准备好的人的”。他15岁出国学习钢琴,作为一名替补,演出的机会非常渺茫。但是,他不灰心,甘愿做“替补”,并争做最勤快的一名替补,一有空就弹琴,时刻为演出做好准备。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在一次面试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名真正演奏家,还一举成名。

如果说,郎朗的成功让我敬佩,然么,“加油”妈妈郑亚波的故事,更能从内心打动我,让我折服。

郑亚波是一名加油站的工人,作为一名单亲母亲,她不仅要独自承担起整个家庭的重担,还要照顾患有自闭症的儿子。为了帮助孩子开发智力,找到生活的自信,XX年来,她看视频学习弹钢琴,自己学会后再手把手交给孩子。她的努力没有白费,9岁还不能开口说话的儿子如今已经可以自弹自唱,和别的孩子没什么不一样。

看着他们的追梦故事,我不禁想到了自己。小时候,我在电视里看到别人弹钢琴的样子很迷人,也就萌发了学习钢琴的想法。我的妈妈很支持我的梦想,还给我请了专业的钢琴教师。可学习了一段时间后,我才发现,原来看似“迷人”的外表下,学习竟然是这般的枯燥和乏味。于是,我慢慢学会了偷懒,学会了敷衍……就这样,我的钢琴梦就离我远去。

一想到郎朗的“甘做替补”,郑亚波的“不抛弃,不放弃”,一种惭愧之感立即流遍我的全身。他们让我懂得,成功就是坚持梦想的结果。不经历风雨,又怎能见彩虹呢?

三年级小孩读什么作文书【六】

在2018年9月1日的晚上,我和家人守候在电视前,等待的新一年的必看节目——《开学第一课》的到来。

节目里有着成龙的深情演讲,解海龙爷爷为了帮助那些贫困孩子的过程,还是有着王桐晶姐姐为了让自己达成梦想而开始努力以及吴光辉叔叔为了让中国脱离向外国买飞机的无底洞而奋身研究几十年,终于成为了c919总设计师的故事。但其中最让我眼前一亮的还是成龙爷爷和解海龙爷爷了。

成龙爷爷,他从小进了戏剧班,是因为他想要为了梦想而努力。长大以后他终于演了戏,但却是“尸”,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越来越努力,终于在戏里时间越来越长,后来他就主演了第一部电影,虽然没人看,但他还是继续奋斗,成就了世界功夫巨星的称号,他在这一路上受的伤也许比我写的文章还多,也许比我看的书还多。他用他的行动证明了一句话——“只有努力才能成功”。

解海龙爷爷,他一开始并没有照相的兴趣,直到朋友送了他一台相机,他才真正爱上了兴趣。之后便拿到了许多奖,可他却迷茫了。直到他去乡下,见到一群想要读书却没有钱的孩子。包括,大眼睛、大鼻涕、小光头。等孩子后,他才明白拍照的真正意义——用照片来帮助这些孩子。他走过每一间教室往里看,每个孩子眼里都只有4个字:“我要读书,我想读书!”

想一想自己,再想一想别人。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小时候,磨破点皮,都要哇哇大哭,而成龙爷爷却跟没事一样,我把拍照当兴趣,而解海龙爷爷当作使命,用照片帮助他们,真是让我感叹。

开学第一课中有许多正能量,却有许多让人误解的地方,比如为了让我们尊敬生命的无壳蛋,却了许多“小鸡”。但所有内容都证明了——只有奋斗才能成功,只有为梦想奋斗才能成功!

三年级小孩读什么作文书【七】

我们不要以为这是中国的旧方法,和今天西方的新方法相比早已落伍了。我曾经比较过朱子读书法和今天西方所谓“诠释学”的异同,发现彼此相通之处甚多。“诠释学”所分析的各种层次,大致都可以在朱子的《语类》和《文集》中找得到。

古今中外论读书,大致都不外专精和博览两途。

“专精”是指对古代经典之作必须下基础工夫。古代经典很多,今天已不能人人尽读。像清代戴震,不但十三经本文全能背诵,而且“注”也能背涌,只有“疏”不尽记得,这种工夫今天已不可能。因为我们的知识范围扩大了无数倍,无法集中在几部经、史上面。但是我们若有志治中国学问,还是要选几部经典,反复阅读,虽不必记诵,至少要熟。近人余嘉锡在他的《四库提要辨证》的序录中说:“董遏谓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固是不易之论。百遍纵或未能,三复必不可少。”至少我们必须在自己想进行专门研究的范围之内,作这样的努力。经典作品大致都已经过古人和今人的一再整理,我们早已比古人占许多便宜了。不但中国传统如此,西方现代的人文研究也还是如此。从前芝加哥大学有“伟大的典籍”(GreatBooks)的课程,也是要学生精熟若干经典。近来虽稍松弛,但仍有人提倡精读柏拉图的《理想国》之类的作品。

精读的书给我们建立了作学问的基地;有了基地,我们才能扩展,这就是博览了。博览也须要有重点,不是漫无目的的乱翻。现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古人所谓“一物不知,儒者之耻”,已不合时宜了。所以我们必须配合着自己专业去逐步扩大知识的范围。这里需要训练自己的判断能力:哪些学科和自己的专业相关?在相关各科之中,我们又怎样建立一个循序发展的计划?各相关学科之中又有哪些书是属于“必读”的一类?这些问题我们可请教师友,也可以从现代人的著作中找到线索。这是现代大学制度给我们的特殊便利。博览之书虽不必“三复”,但也还是要择其精者作有系统的阅读,至少要一字不遗细读一遍。稍稍熟悉之后,才能“快读”、“跳读”。朱子曾说过:读书先要花十分气力才能毕一书,第二本书只用花七八分功夫便可完成了,以后越来越省力,也越来越快。这是从“十目一行”到“一目十行”的过程,无论专精和博览都无例外。

读书要“虚心”,这是中国自古相传的不二法门。

朱子说得好:“读书别无法,只管看,便是法。正如呆人相似,厓来厓去,自己却未先要立意见,且虚心,只管看。看来看去,自然晓得。”这似乎是最笨的方法,但其实是最聪明的方法。我劝青年朋友们暂且不要信今天从西方搬来的许多意见,说什么我们的脑子已不是一张白纸,我们必然带着许多“先入之见”来读古人的书,“客观”是不可能的等等昏话。正因为我们有主观,我们读书时才必须尽最大的可能来求”客观的了解”。事实证明:不同主观的人,只要“虚心”读书,则也未尝不能彼此印证而相悦以解。如果“虚心”是不可能的,读书的结果只不过各人加强已有的“主观”,那又何必读书呢?

“虚”和“谦”是分不开的。我们读经典之作,甚至一般有学术价值的今人之作,总要先存一点谦逊的心理,不能一开始便狂妄自大。这是今天许多中国读书人常犯的一种通病,尤以治中国学问的人为甚。他们往往“尊西人若帝天,视西籍如神圣”(这是邓实在1904年说的话),凭着平时所得的一点西方观念,对中国古籍横加“批判”,他们不是读书,而是像高高在上的法宫,把中国书籍当作囚犯一样来审问、逼供。如果有人认为这是“创造”的表现,我想他大可不必浪费时间去读中国书。倒不如像鲁迅所说的“中国书一本也不必读,要读便读外国书”,反而更干脆。不过读外国书也还是要谦逊,也还是不能狂妄自大。

古人当然是可以“批判”的,古书也不是没有漏洞。朱子说:“看文字,且信本句,不添字,那里原有缺缝,如合子相似,自家去抉开,不是浑沦底物,硬去凿。亦不可先立说,拿古人意来凑。”读书得见书中的“缺缝”,已是有相当程度以后的事,不是初学便能达得到的境界。“硬去凿”、“先立说,拿古人意来凑”却恰恰是今天中国知识界最常见的病状。有志治中国学问的人应该好好记取朱子这几句话。

今天读中国古书确有一层新的困难,是古人没有的:我们从小受教育,已浸润在现代(主要是西方)的概念之中。例如原有的经、史、子、集的旧分类(可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为标准)早已为新的(也就是西方的)学科分类所取代。人类的文化和思想在大端上本多相通的地方(否则文化之间的互相了解便不可能了),因此有些西方概念可以很自然地引入中国学术传统之中,化旧成新。但有些则是西方文化传统中特有的概念,在中国找不到相当的`东西;更有许多中国文化中的特殊的观念,在西方也完全不见踪迹。我们今天读中国书最怕的是把西方的观念来穿凿附会,其结果是非驴非马,制造笑柄。

我希望青年朋友有志于读古书的,最好是尽量先从中国旧传统中去求了解,不要急于用西方观念作新解。中西会通是成学之后,有了把握,才能尝试的事。即使你同时读《论语》和柏拉图的对话,也只能分别去了解其在原有文化系统中的相传旧义,不能马上想、“合二为一”。

我可以负责地说一句:20世纪以来,中国学人有关中国学术的著作,其最有价值的都是最少以西方观念作比附的。如果治中国史者先有外国框框,则势必不能细心中国史籍的“本意”,而是把它当报纸一样的翻检,从字面上找自己所需要的东西(你们千万不要误信有些浅人的话,以为“本意”是找不到的,理由在此无法详说)。

“好学深思,心知其意”是每一个真正读书人所必须力求达到的最高阶段。读书的第一义是尽量求得客观的认识,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创造力”,能“发前人所未发”。其实今天中文世界里的有些“新见解“,戳穿了不过是捡来一两个外国新名词在那里乱翻花样,不但在中国书中缺乏根据,而且也不合西方原文的脉络。

中国自唐代韩愈以来,便主张“读书必先识字”。中国文字表面上古今不异,但两三千年演变下来,同一名词已有各时代的不同涵义,所以没有训话的基础知识,是看不懂古书的。西方书也是一样。不精通德文、法文而从第二手的英文著作中得来的有关欧洲大陆的思想观念,是完全不可靠的。

中国知识界似乎还没有完全摆脱殖民地的心态,一切以西方的观念为最后依据。甚至“反西方”的思想也还是来自西方,如“依赖理论”、如“批判学说”、如“解构”之类。所以特别是这十几年来,只要西方思想界稍有风吹草动(主要还是从美国转贩的),便有一批中国知识分子兴风作浪一番,而且立即用之于中国书的解读上面,这不是中西会通,而是随着外国调子起舞,像被人牵着线的傀儡一样,青年朋友们如果不幸而入此魔道,则从此便断送了自己的学问前途。

美国是一个市场取向的社会,不变点新花样、新产品,便没有销路。学术界受此影响,因此也往往在旧东西上动点手脚,当作新创造品来推销,尤以人文社会科学为然。不过大体而言,美国学术界还能维持一种实学的传统,不为新推销术所动。今年5月底,我到哈佛大学参加了一次审查中国现代史长期聘任的专案会议。其中有一位候选者首先被历史系除名,不加考虑。因为据昕过演讲的教授报告,这位候选者在一小时之内用了一百二十次以上“discourse”这个流行名词。哈佛历史系的人断定这位学人太过浅薄,是不能指导研究生作切实的文献研究的。我昕了这番话,感触很深,觉得西方史学界毕竟还有严格的水准。他们还是要求研究生平平实实地去读书的。

这其实也是中国自古相传的读书传统,一直到30年代都保持未变。据我所知,日本汉学界大致也还维持着这一朴实的作风。我在美国三十多年中,曾看见了无数次所谓“新思潮”的兴起和衰灭,真是“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我希望中国知识界至少有少数“读书种子”,能维持着认真读中国书的传统,彻底克服殖民地的心理。至于大多数人将为时代风气席卷而去,大概已是无可奈何的事。

但是我决不是要提倡任何狭隘的“中国本土”的观点,盲目排外和盲目崇外都是不正常的心态。只有温故才能知新,只有推陈才能出新,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是颠扑不破的关于读书的道理。

三年级小孩读什么作文书【八】

9月1日晚九点准时观看了开学第一课,本次开学第一课的主题为“中华骄傲”。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孕育了许多博大精深的文化,这些独一无二的文化,再一次让我们领略了中华民族的风采。

第一课讲述的是中国的汉字,汉语为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之一,那汉字的文化也是源远流长,汉字是“因义而造型”,著名的汉语老师也向我们介绍了“正直”两字的历史。“正”中的“止”脚不走了也就停止了,“直”只有眼睛的目光是最直的,所以,”正直”的意思就为目不斜视正向目标,之前我们只是在学读学写,却不知道汉字的来源原来如此有意思。

接着是一位英国的汉字爱好者理查德 西尔斯给我们带来的演讲,当听他讲述自己的经历的时候,我情不自禁的掉下了眼泪,他为汉字而疯狂,他曾经制作了15000张卡片来记汉字,他花费了自己全部的积蓄来制作网站宣传汉字,虽然遇到了许多困难,但他从未放弃过。他说“中国是我的家乡,我不想离开中国”。一个外国人都可以对中国对汉字有这样深厚的感情,作为中国的我们是不是更应该热爱祖国热爱文化呢?

“琴棋书画”是从古到今中国传统的艺术,其中的“棋”最为一门深奥的学问,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有10的25次方的沙子,而围棋却有10的808个变化。在今年的人机大战中,柯洁虽然输给了“阿尔法围棋”,但并没有输给自己,因为人有鲜活的情感和灵动的思想,就算是“阿尔法围棋”赢了,可它却没有任何情感上的变化,但这一切又可以告诉我们人工智能和科技发展有多么迅速,值得我们期待!

开学第一课,关于中国博大精神文化的一课。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