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的情与理作文例子(疫情作文议论文中考)

疫情中的情与理作文例子(疫情作文议论文中考)

首页抒情更新时间:2023-06-19 14:30:00
疫情中的情与理作文例子(疫情作文议论文中考)

疫情中的情与理作文例子【一】

理与情看似抽象,映照进现实社会,便是人情社会与法治社会,人情社会虽然能让人与人更温暖,但法治社会却能够让社会更有秩序,人情社会温暖小家,法治社会温暖大家,虽理与情皆有可取之处,然理重于情。

现代社会,情是为人生增色的颜料,而理则是安身立命之本。中国历来是对氏族缘较为看重的国家,人际关系讲求和谐统一,互帮互助,但在父母教育孩子时,时常提到“明是非,辨对错”,遇事要讲道理,而不是什么都用情感去判断,意欲让孩子从小树立“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的观念。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在法律的天平上,法官不能因感情用事而使裁决偏颇,公平的维持正是靠理的绝对指引而得以延续。因此,理是维护人们正当权益的工具,也是人们行走于社会的“拐杖”。

情与理的区别还体现在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上,理性认识问题能够有助于妥善地解决问题,而感性认识问题则具有主观性,“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所站的角度不同,代表的立场不同,经历不同,认识问题的`层次和深浅都不一样。理性的标准能够让我们最大程度地走出认知局限,以尽量统一而又合理的标准认识问题,从而做出准确判断,找出最为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理性认识也常常让人发现生活中被忽略的细节,牛顿被掉落的苹果砸中,他用理性认识问题,去探究掉落的原因,从而发现万有引力。理性认识会推动社会的进步,有益于发现真理,因此理应重于情。

理虽重于情,但却并非无情。如私家车因避让载有患者的救护车而触犯交通法规,可以提出申请,由相关部门核查后斟酌是否免除惩处。这就是理中有情,社会因特殊情况而进行理外容情的变通表现。理应长存心中,可心中也要留有温度,在理性的“钢筋水泥上”构建温馨的人情家园。

情与理不可分割,理的存在使社会有序运转,情的呼唤使人心温暖如春,两者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因素。但无论从维持社会治安还是个人选择判断,理都应在情之上,这样才能最大限度保证社会与人际关系的稳定,希望未来社会能够继续在理性的导引下长治久安,在人情之中和谐发展。

疫情中的情与理作文例子【二】

情与理究竟孰轻孰重?每个人或许都会给出不同的答案。我认为情与理关系深厚,但情是理的先导,情于理先,从某种角度看,情比理更重要。

情于理先,情让理蒙上温情的色彩。人类情感,大到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小到爱护一草一木。法律虽严苛,但也是有温度的。法律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样看似“无情”的法律,其实也是深情的,它是要维护社会正常、健康地运转,要保障广大群众过上安宁舒适的日子,它最终是要维系社会的公正和温情。

情在理先,可铸就熠熠人生。有位诗人,郁郁不得志时,他悲愤地呼喊:“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当自以为能实现伟大抱负时,他满怀激情地唱道:“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在饮酒时放歌:“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他对未来曾出豪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就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试想,假如李白始终充满理性,总是一副思索模样,便不会有要贵妃磨墨、力士脱靴的豪迈,更不会有诸多佳作流传于世。

披发行吟泽畔的屈原亦是如此。“长太息以掩涕今,哀民生之多艰”,对国家对人民饱含深情的屈原,最终魂归汨罗江。这纵身一跃虽非明智之举,但其精神传唱千古,其作品中激越深沉的情感更是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后人。

袁隆平,在获得杂交水稻科研的至高成就后,仍坚持把对祖国博大的爱、对人民深挚的情都熔铸于实现“杂交水稻覆盖全球”的梦想中,耄耋之年的他依然在实验基地专心于科研工作,即使重病住院,最关心的依旧是水稻的生长状况,袁隆平,他始终都是以博大无私的情怀耕耘着他的梦想。

伟大的人物,因他们充沛的情感更令人仰慕。而在实际生活中,人们感受到的美好,一定也是先源于温暖的情感。父母之爱、兄弟之情、朋友之谊,都是我们幸福人生不可或缺的重要砝码。哈佛大学经过75年的研究发现,幸福的人生就是从良好的人际关系开始。而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一定是充满温情的。

总而言之,情是理的基础、情是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俗话说“合情合理”,即要让情感在理想认知的路上成为强大的推动力和支撑力,让人们可以更好地发挥智慧,谱写出精彩的人生篇章。

疫情中的情与理作文例子【三】

尊敬的白衣天使般的叔叔阿姨们:

你们好!

不知道此时此刻,对抗新冠状病毒的工作可还顺利?

2020年,这本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消除贫困关键的一年,谁知新年伊始竟然爆发了一场新型瘟疫。在这场瘟疫中,有人饱受疾病的折磨,有人被隔离终日惶惶,前段时间甚至有个日本官员因为与新型冠状病毒有关的事自了,但我认为在这场浩劫中要牺牲最多的还要数你们,给患者带去生的希望的人。

先不说第一个发现疫情并及时隔离患者的女医生,也不说为了不污染防护服而全天24小时不脱下来的前线工作者们,就说说我身边的事吧!我姑姑和你们一样,也是一位医生,学的是中医。她在兄妹三个中排行第三,年纪最小,学历最高,我们全家都很喜欢她,奶奶也格外关照自己唯一的宝贝闺女。就在大年三十那天晚上,她坚定又有点怕别人知道地和妈妈商量说:“嫂子,我想去一线。”要知道19年,姑姑的情感和事业都遭到了很大的打击,在本该和家人一起毫无顾虑、快快乐乐地谈天欢笑之时,她还在想着要为抗击新冠病毒作贡献,而且还是去危险的一线!我听了之后在愕然的同时,不禁由衷地感到钦佩。

而离我更远的地方的那些白衣战士们也一样可敬。据说某个小医院因为物资紧缺,医生们不得不把一套防护服穿好长时间,没有消毒液就只能用开水给防护服消毒。仅仅是这么一个例子,已经足以体现医生们的忘我贡献了!

现如今形势严峻,很多地方的医疗条件和物资都跟不上,但是请放心,在广袤的中国土地上,已经有人们在发起一次次募捐活动,而我们这些学生虽然尚未经济独立,但是也在后方为你们加油,请一定要放心地工作,整个中国都在后方支持着你们!

我想,你们医者都是这么想的吧:自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去治病救人;或许在这种紧要关头,就连家人对自己的关心和善意的劝阻也微不足道了,摆在你们面前的真正重要的是天下人的安危。又或者,这是你们在学医之路上逐渐养成的一种思维模式:既然是医生,那么无论怎么样都要尽最大努力去探索治病的方法吧?在这种想法面前,自己又算得了什么呢!这两种想法,无论哪一种都是极为值得尊敬的啊!你们医生,就是献出自己的白衣天使啊!

最后,我想说一句发自内心的话:“加油啊,白衣天使们!”

此致

敬礼!

______

2020年_____月_____日

疫情中的情与理作文例子【四】

亲爱的白衣天使们:

在这个注定不平凡的2020年的春节,我代表我的家人向你们发出一声真挚的问候,你们好吗?

2020年2月2日,代表着长长久久,也正是正月初九,我们正与家人团聚,享受着合家团圆的快乐。而你们却身穿厚重的防护服,为了我们的生命与健康,奋战在抗“疫”的“战场”上,为了责任与使命,注定要打下一片江山。你们在央视上宣传最多的'是“少出门,多洗手,远离病毒”,可此时,你们与病毒零距离作战。我相信,你们必定会将我们的敌人——新型冠状病毒,统统消灭。

你们真勇敢!

疫情突发,有多少位白衣天使偷偷退掉返乡的车票、机票,不顾家人的反对,冲向战场;有多少位白衣天使含泪却坚毅的挂掉一个又一个亲人的劝说电话;又有多少位白衣天使像我们的母亲一样爱自己的孩子,却无奈而又不舍的吻别!“我愿意,我报名,我请战,我带头”这短短的几个字却充满了对家人的不舍与对责任义无反顾的承担。因为你们相信,全国人民需要你们,你们义不容辞。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完成使命,平安归来。

你们真坚强!

疫情急迫,你们没有丝毫的害怕与退缩,穿上防护服就成了与病魔神斗争的天使。我们心里一直为你们打气:“白衣天使,加油!”你们为了方便,把长发及腰的黑发剪短了;你们为了方便,把成人纸尿裤穿在自己身上,原因却如此简单——节约一件防护服。面对疫情,你们比谁都坚强,比谁都坚忍。戴了多日的防护镜,把漂亮的脸庞压出一道道深深的痕迹;紧紧戴着的口罩在你们脸上无情的涂鸦。

你们真美丽!

此时此刻,我想对你们说:你们是最美丽的,最可爱的,也是最坚强的。你们的坚强,让我们泪流满面;你们的坚强,给了无数人与病魔斗争的勇气和力量。正因为有你们,我们才放心。

在“战场”上,你们总是义无反顾冲在前线保护我们,也许我们并不相识,也许至今我还不知道你们的名字,但只要看到你们就仿佛看到了希望。让这场带来巨大灾难的“战斗”早日结束吧!中国,加油!

此致

敬礼!

______

2020年_____月_____日

疫情中的情与理作文例子【五】

曾经,我和妹妹聊到孩子的教育问题时,我信誓旦旦地说,一定要努力,把孩子们都送出去,送到资源优越的香港、美国、德国,让他们接受最好的教育。

我妹妹却惊讶地说:“那怎么可以?我的孩子绝对不可以独自到那么远的地方,省内读书就够了,毕业后一定要回到我身边工作、生活!”

我一度陷入沉思,不知道该如何回应。我总觉得,把孩子“栓在身边”的做法不妥,却不知道该如何去反驳。我总觉得,“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却从未意识到,我的深远之计也存在诸多问题。

直到我读了《中国式的情与爱:把爱活出来》,我才知道,我的“为之计深远”并不单纯,我是把自己未完成的梦想,强加在了孩子身上。

《中国式的情与爱》是我读的第一本与心理学有关的书籍,它让我重新认识了亲子关系、夫妻关系以及婆媳关系,我甚至开始重新思考如何去做一个独立的人。这本书唤醒了我心底一直沉睡的声音:我要做自己。

说实话,从没有一本书,让我读得如此胆战心惊。捧着《中国式的情与爱》,我如坐针毡。因为书中很多地方,我情不自禁地就对号入座了。比如怕被伤害而不敢去爱,比如缺乏安全感而拘谨不敢说爱,又比如要面子为难自己……

疫情中的情与理作文例子【六】

婚姻不是两个人的事,而是两个家族的事。

我没有考证过这句名言是谁说的,但我好像在十几前就听说过。最初听到这话的时候,我想的是:当事人还是不够勇敢,于是才会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这类悲剧。

我不认为婚姻是两个家族的事情,婚姻和爱情一样,都是两个人的事情,懦夫才会无法抵挡家族的压力。什么门当户对,什么父母之命?都是借口。只要两个人真心相爱,一定可以过得很幸福。

后来,我结婚了,我发现我太幼稚了。婚姻绝不只是两个人的事情,两个人再真心相爱,他们的婚姻,都还是不可避免要面对双方家族所带来的困扰。

我说的双方家族对婚姻的困扰,不仅有看得见的,比如什么妈宝男、扶弟魔等小家庭和原生家庭的利益冲突等;更有无形的困扰,因为你面前站着的人,虽然拥有他独立的一面,但他的性格、思维和习惯,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传承自他的家族的。双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冲突。这些无形的障碍,才最为致命。

因此,即便如我们这样的夫妻二人都是彼此的初恋,婚后也单独生活,远离双方的家人,但双方身上也都还带着无数的各自家族的烙印。

所以,婚姻,不只是两个人的融合,更是两个家族的融合,冲突是难免的……

资深心理咨询师武志红和青音的《中国式的情与爱:把爱活出来》这本书,对此有更深的解读。

读完该书,我最大感慨就是:中国式的婚姻,真是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啊!想要把爱活出来,真是不容易,绝不是只凭一个“真爱”就能逢凶化吉了。我们还需要注意很多东西。

为什么说中国式的婚姻,是先天不足呢?

武志红在书中剖析地淋漓尽致,他说:

一个人对爱情的信心,就是对整个世界的信心。

我觉得还可以续一句:一个人对爱情的信心,也是对自己的信心。

我们对世界、对自己,有多少信心呢?

从小,父母给的教育,大都是外界是靠不住的,外人是靠不住的,我们是无能的……我们对这些外界、对自己,都没有多少信心,我们又能对爱情有多少信心?

青音在序言开头,列出了三句话:

“如果不是为了让你有个完整的家,我早就跟你爸离婚了!”

“我和你妈现在只剩下亲情了,婚姻到最后就是亲情和责任,谁不是呢?”

“所谓婚姻嘛,将错就错喽!”

这些就是我们父母辈的很普遍的婚姻的状况。特别是第一句话,无数人都在小时候听母亲说过;一直到现在,都还有无数人常常听到。

我们每个人,都受家族,特别是父母的巨大影响,父母的爱情和婚姻都这么乏善可陈,不是好的婚姻榜样,因此,我们也不知道怎样做个好妻子、怎样做个好丈夫,耳濡目染的多是破坏性地争吵和冷战,这便是先天不足。

更有无数婚姻,虽然不幸福,但并没有解体,而是凑合着过;或者是名存实亡,徒留婚姻的形式,但就是不离婚。这样的婚姻下的子女,又能够对爱情和婚姻有多少正确的理解和信心呢?

我不少朋友,就是因为父母的极度不幸福的婚姻,而导致对婚姻恐惧和厌恶,才不愿进入任何亲密关系。

后天失养,是指我们在婚姻里都如同巨婴,无法给出滋养对方的爱,反而是在索爱,抱怨对方不给我们爱。婚姻如同牢狱,彼此痛苦。

记得我和老婆结婚的前三年,我们经常发生争吵,彼此都非常痛苦,都觉得我付出了这么多,你为何不爱我?后来,老婆说:

我觉得我们俩就像两个嗷嗷待哺的婴儿,都在渴望对方给我们爱。但是我们俩都没有能力给对方爱。

这话让我非常震惊,因为我一直认为,是老婆不能给我爱,而我一直在给老婆爱啊。但听了老婆那句话,我才明白,我给出的,并不是老婆想要的爱。

因为我爱老婆的方式,是从我父母那里学来的;但我老婆认可的爱,是从她父母那里学来的。同样的事情,我认为是爱,她认为不是。反之,她认为是爱的表现,我可能会认为这根本就不算。

如果不能理解和接纳对方对爱的设定,我们就会陷入混乱,陷入徒劳无功的付出和索取中。

武志红认为,婚姻里,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很重要。

但是,这个太难了。《无问西东》里有句话很经典:

你怪她不对你真实,那你给她对你真实的力量了吗?

这句反问非常好。反思我的婚姻,起初阶段,我们都没有给对方这种表达真实的力量。

比如,曾经有一段时间,老婆工作不顺,常向我倾诉她在工作中的负面感受。我每次都会喋喋不休地让她不要在意别人的眼光,让她积极乐观一点,让她大不了换个工作,或者给她讲个笑话,试图让她变得开心一点……渐渐的,她就不在我面前抱怨了,但神情更落寞了。她不再向我倾诉,因为她认为,说出来也没用,我无法给她她想要的安慰……

老婆同样也无法给我让我对她真实的力量。比如,如果她的某些言行让我感到难过或愤怒,我表达出来,她就会直接说:

你觉得我不好,那我们离婚吧!

就是这样,她对我发脾气没关系,但是我不能说她一点“不好”。虽然我说她的缺点,是提醒,但她却根本听不得一点,但凡我露出一点对她的不满,她就会干脆地说出让我非常憋屈的话:“你觉得我不好,那我们就离婚吧。……”我还得忍辱负重去哄她。

武志红在书中强调:

真实的活力,是带有一点儿攻击性的,这个活力在亲密关系这个容器里流动的时候,我们希望容器是稳定的,它能够承受的住情绪在这儿流动,不会有破裂的危险。一旦情绪流动过了,彼此都好感觉很亲密,被信赖、被包容,链接也就更紧密了。

武志红所说的包容,不是指你来攻击我,我不生气。而是指,虽然我因你的攻击很生气,但是我不会因此就宣布我们的关系破裂了,就要离婚了。

很可惜,我无法包容老婆的负面的情绪,总是试图让情绪低落的她开心起来。她也无法包容我的攻击,会因为一点批评就开口要离婚。我们俩的负面情绪,都卡在自己的身体里,无法流动,很伤感情和身体。

如果我们能早点看到这些理论,就可以避免很多无谓的痛苦,我也不用久病成良医,硬生生把自己熬成心理咨询师了。

武志红也强调,表达攻击性很重要。但表达攻击性,不是指拐着弯对对方进行人格上的攻击,而是要勇敢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愤怒和不满等感受。这也是《非暴力沟通》的作者所着力强调的沟通观念。

如果双方都可以这样直抒胸臆,表达自己的感受,并且可以被对方包容,那么双方的感情就会越来越好!彼此都活在真实中,不需要压抑自己,想想就觉得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关于沟通,武志红有个说法很新颖有趣,他说:

男人要培养跟自己沟通的能力,而女性刚好相反,女性要好好培养与对方沟通的能力。

我想这句话是说,男人太忽视自己的内心感受;而女人又太忽视对方的逻辑吧。一个太理性的人和一个太感性的人,沟通起来,会是鸡同鸭讲一般。

沟通困难,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也是武志红在后面提到的,我们和自己的父母沟通就很困难,很难流畅地表达我们的情感,所以,我们就习惯性地压抑自己的情感,自然也很难和别人表达。

想要夫妻之间表达顺畅,就必须要包容对方,给对方表达真实的力量,允许对方表达攻击和愤怒,这样沟通渠道才会畅通,爱才会畅通无阻。

武志红认为:

真正健康的爱,是努力去做,给自己爱,然后把内心丰富的滋养分享给对方,而不是让内心空空洞洞的,非常努力地为对方“付出”。“你欠我的”和牺牲感,都不是爱。

这与被誉为我们这个时代最杰出的心理医生、《少有人走的路》的作者斯科特·派克对爱的定义也非常一致,派克认为:爱是行动,是做出有助于对方和自己扩展自我界限的行动。

美好的婚姻里的妻子,绝不是刘慧芳式的贤妻良母,而是活出攻击性的真实的女人。丈夫同样如此。美好的婚姻,也都是能维护自己小家的界限。虽然我们小时候受到的教育都是“娶了媳妇,不要忘了娘”,但武志红强调:好的婚姻,夫妻关系必须是家庭第一顺位的,如果母子关系是第一位,这个家庭的关系就错乱了,谁也无法好过。

中国式的婚姻,往往都是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先天不足已经是过去的事实,我们没有办法逆转时空,但我们可以通过修行,经营好婚姻,给孩子做个好榜样,避免我们的子女在爱情和婚姻里先天不足。

后天失养的问题,是可以通过用心学习,去逐渐深入了解、接纳和理解自己与爱人,去了解双方的家族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有好的影响,也有负面影响,也有无关好坏但给人独特做事风格的影响)。

如果我们不先了解这些,只单纯盯在爱人身上,对爱人的言行的背后的含义进行猜测,或者试图去改造爱人的言谈举止的习惯,让爱人变成我们希望的样子,我们就会做很多无用功。因为爱人呈现到我们面前的状态只是长期以来受到的家庭熏陶的结果,只有先了解前因,才好认识后果,才好真正理解爱人。

同样,如果我们不先了解我们的家族给我们的影响,不了解我们自己的思维模式、感情基调、行为习惯和沟通模式,那我们也会无法真正理解自己,也就难以改善自己。我的自传写作群的一大作用,就是这个。

做到这些,我们才能做到真正地爱对方、爱自己,从而把爱活出来,并分享给对方,互相促进,生活会越来越美好!

该书探讨了婚姻里会面临的各种问题,比如婚姻与爱情的关系、妈宝男、晒娃现象、独生子女、真实与包容、第三者、面子、公主病、剩女、性、中国式好人、婆媳关系、催婚等各种现象,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活出真自我!

十二年前,通过天涯的帖子开始关注武志红,我和很多人一样,从武志红这里(书、微博、视频、专栏),学到了很多心理学方面的东西,甚至可以说,影响了整个人生。

如果你是一个准备进入恋爱状态的年轻人,或者是一个在婚姻中有苦恼的人,如果你还没看过这本书,强烈推荐给你。相信该书有很多地方会让你共鸣,你能从中发现很多你曾迷惑不解的问题的答案,并具备活出真实的自己的勇气!

疫情中的情与理作文例子【七】

《中国式的情与爱》是武志红和青音的合著作品。武志红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是知名的心理专栏作家、资深心理咨询师,也是一位心理学畅销书作家。

青音是著名情感主播,是中国大陆唯一一位在心理咨询和节目主持两个领域跨界的自媒体人,是“绵羊热线”的创始人,也是一位家庭治疗学派心理专家。

第一次听说武志红老师,是源于朋友圈里免费分享课的宣传海报,大致题目就是“跟北大名师学心理”。因为对心理学浓厚的兴趣,我就加入了。只是,后来才知道,那是其他公众号的宣传方式,课程内容都是武志红之前节目的录制音频。

源于那张宣传海报,我开始在豆瓣搜武志红的书籍。多达二十多本的书单,让我有些眼花缭乱,我一度不知道先看哪一本。机缘巧合下,《中国式的情与爱》第一个走进我的视线。

武志红老师和青音老师将《中国式的情与爱》分为六个篇章,分别是:中国式家庭、解剖亲密关系、如今的中国女人、如今的中国男人、不肯放手的父母和成为你自己。

从“做自己”的'宗旨出发,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梳理当今社会背景下中国家庭存在的诸多问题,为单身男女和已婚夫妻提供心理学建议。

在我看来,这是按照一层一层递进的方式进行的,也是按照每一个中国人的思想轨迹来开展的。

通常,当我们有觉醒意识的时候,我们已经活在“中国式”家庭里,我们所经历的亲情、爱情、友情,都被刻以“中国式”的标签。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的时候,我们的思想逐渐地意识到:这或许是“中国式”带来的影响。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