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手机偷走了梦想作文(莫让手机误青春作文)

别让手机偷走了梦想作文(莫让手机误青春作文)

首页抒情更新时间:2023-05-31 04:43:37
别让手机偷走了梦想作文(莫让手机误青春作文)

别让手机偷走了梦想作文【一】

网上一直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之前陪伴着一个人,长长久久的是夫妻,现在陪伴着一个人,长长久久的是手机!手机好像已经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论是吃饭的时候还是坐车的时候,甚至是上班的时候,我们每个人好像都离不开手机!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手机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有一天你出门忘了带钱,你不会觉得有什么?因为你会在微信里边让好多人给你转钱,但是如果有一天你出门忘了带手机,哪怕你带着钱包,带着所有的一切,你都会感觉魂不守神。

好像不带手机,你就感觉你就会错失了好多。做生意的,你会感觉没有了手机,你会错失一个亿,正在谈恋爱呢,你会感觉一天没有手机,你们的感情就不可能继续,总之如果一天你没带手机,你就会感觉你的生活真的是失去了任何的乐趣!

每天早晨睁开眼睛,你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手机,你伸手摸出来的也是手机,一直到晚上你睡觉的时候,你最后放下的还是手机,并且会放在自己的头顶,放在自己的枕边,方便,第二天早晨起来看!

有的时候自己也会想,小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没有手机,但是我们每个人也过得很开心,不会觉得孤单什么的!可是现在如果不让你玩手机,你会感觉你不知道该做点什,你会感觉你特别的孤单,你还感觉你特别的无聊!

好像我们都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手机奴,如果让你丢失你的钱包,你可以,如果让你丢失你的手机,那是坚决不行!如果是有一天让你彻底的放弃手机,不玩,大概你会疯掉吧!

记得一开始老年机上来的时候,好像人们也没有什么太多的对手机的依赖,毕竟只能接电话,打电话!到后来智能机完全取代老年机的时候,他会给你太多的娱乐,然后再慢慢的玩手机的过程中,你就发现你越来越离不开手!

如果有一天没有了手机,真不知道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或者说我们人类会变成什么样子?

别让手机偷走了梦想作文【二】

??让世俗束缚了自己的想法

聪明的人会避开世俗而回归自己,愚蠢的人会迎合世俗而迷失自己。

——题记

我们生活在世俗中,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想法。有些人会逆流而走,有些人则追求世俗直到被淹没。也许我们从小到大都会被名誉,职位,世俗眼光等套子一层层包裹住,当我们试图把世俗的套子挣开后,可能会发现反倒被世俗的眼光当做异类。但那又如何,与其天天戴着面具强颜欢笑,那不如挣脱它站在世俗的逆流,活出想活的自己。以淡泊的眼光,以乐观的心态,在世俗中出淤泥而不染。

古今中外,许多名人志士在历史的篇章中为我们展现了什么叫做聪明的人,什么叫做愚蠢的人,什么是高雅,什么是粗俗。

陶渊明,他深居简出我们都明白是因为什么,当时的社会处处笼罩着黑暗与腐朽,官场上弥漫着的铜臭味令人连连作呕,这就是世俗。人人想尽一切办法买官,行贿为的只是过上“安逸”的生活,这就是愚人。陶渊明真的是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拥有一种高尚的品性和节操才能让他安心地守着那一亩三分地却依旧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心境。

不得不说他是一位时代的智者,世俗束缚不了他的`想法,世俗的暗流也冲不走他的淡泊名利与静享自由。

俗话说“流芳百世,遗臭万年。”如果说陶渊明是流芳百世的最佳代言人,那么指鹿为马的事件便是遗臭万年的最好代表作。

天气晴朗的那天,大臣们疑惑的望着眼前那只所谓的“马”,在听完赵高的描述之后,纷纷鼓掌附和道:“真的一匹百年难遇的千里马啊,好马,果然是好马啊!”一群被世俗蒙蔽双眼的人还在庆幸自己躲过了一场大劫,乐滋滋的他们没想到那么用心地去迎合赵高却在不久后的阴天也了,也许他们临前还傻傻地不知道是为什么。

一群人,一群黑暗的人,一群虚伪的人,一群颠倒是非的人。这不正是在昭告天下,迎合世俗与权力,不会是很好的下场。

世俗是一个坏东西,它会束缚我们的思想行为,让我们变成在社会行走的木偶。每个人的高尚都会被自己藏在心里,我们每个人都有向世俗逆流走去的权利。我们是独一无二的,并不是世俗的复制品。自己的想法最重要,跟着自己的心走,做一个有想法的人,作用一个只属于自己的人。

别让世俗束缚了自己的想法。

别让手机偷走了梦想作文【三】

春节,这对于亿万华人而言最为浓墨重彩的节日终于到来。似乎是让人们期盼了一年,这样周而复始,不知过了几千年。

而年究竟是什么呢?是那头传说中的吃人怪兽,还是谷穗下垂的形象?到了今天,恐怕都不是了,年成了一个代名词,成为了一种符号,成了我们中国人的一个标记。然而,年味似乎正在慢慢地、渐渐地消隐,或是消逝!连我自己都感到了可怖。在记忆里,依稀还记得年长的姐姐说她不喜欢过年。那时,真的隐隐地刺痛了我的心,只是年少啊!尚未察觉。在回忆里,我又真的感受到了那种痛,不知为什么。

而现在呢?人们真的似乎都淡漠了,我甚至还听到过有的孩子说不喜欢过年。啊!原来不只姐呀!年究竟是什么?我无法解释,但就我个人的`理解,我认为年是一种回归的象征。每个人无论到得何地,过年时总要回家的,或者至少都想着回家――那是心灵的一种回归的渴望。家,可是一个多么温暖的词呀!

现在,姐在北方的一个城市里工作,据说北方的年味儿很浓。那儿的人们都很朴实、和善,特别重视这样一个重大的特殊的节日。因而她才可以早早地回来与家人团聚。又不必担心归期过急了。还好不在南方,据说有的城市只放三天假,那根本就不可能回家了。

而我们中国人又这么重视家;家,不仅只是我们住的地方,那更是一份寄托,一份温馨,更是我们心灵的归宿、灵魂的休憩处。任凭风雨多大,只要有家就不怕。如果过年了,家人还不能团聚,真的难以想象!而年味的消逝,在我们这个小城里却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孩提时代的依稀而模糊的记忆里,我还可以看到一些过年的欢乐景象。伙伴们争着放鞭炮,嬉戏玩闹,最高兴的是领到红包,不论压岁钱有多少。火热的大红色就是过年的颜色,中国的红真的包含了太多、太多,而现在似乎都已不再了,鞭炮声显得单调而刺耳,全无热闹欢腾的景象,孩子们似乎也不大在乎压岁钱了。压“祟”,保一年平安,这层意义,我现在才明白,孩子们应是不知道的。现在的过年,就好象是一个卸了红衣浓妆的老成持重的姑娘了。还记得,寒假前,一位寄宿的乡下朋友问我:“你们城里是怎样过年的?”我竟一时愣住了,答不上来。“是啊!我们现在究竟是怎样过年的?我应该好好想想了。”便随口告诉他一些时下正时兴的过年方式。例如:团年饭去宾馆吃,全家一起外出旅游等。他感到很吃惊,也很不解,说:“那是哪来什么年味啊!我们村里的过年,那才叫热闹呢!只有回家的,没有向外跑的,团年饭都自己做,那才有年味儿嘛,就像吃年糕那样。”

我又向他解释,“现在城里人们工作都很忙,没有时间。像‘五一’、‘十一’这样的法定假期才能有些休息时间。一到过年,恰好一家人都有时间,便趁隙旅游了,偷个闲;上饭店吃团年饭,那样也方便,省时一些。”

其实,我也同他想的一样啊!小城里的年过的单调而乏味了,年味似乎在这儿消逝了。只记忆里还依稀有些模糊的影子。这样的生活究竟好不好呢?

我无法替别人下定论。但至少我还不习惯这样的趋于冷淡的春节,我还不适应。我倒宁愿看到一个热闹的春节氛围。即使是那热闹不属于我也好啊。

这个节日本该是如一位活泼俏丽的红妆少女那样盛装打扮的。像北方人那样,把喜庆传到每一个角落。

几千年来的辞旧迎新史当如何延续?

我想,我们这一代应该做些什么,不要让中华文化里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我们手中渐次消逝。到以后的孩子问我们时,不要只说“那只是一段陈旧的历史。”

现代社会进步飞速,但还是留下一些古朴的风俗要好一些。传统的节日风俗都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新年赠橘(吉,压岁(祟钱……还记得苏辙有:“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那又是怎样的一派合家融融、一派祥和。我想,我们都不希望中国的红变淡、年味消逝吧!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