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的故事作文(那个不为人知的故事的作文)

那些年的故事作文(那个不为人知的故事的作文)

首页抒情更新时间:2023-11-18 13:52:58
那些年的故事作文(那个不为人知的故事的作文)

那些年的故事作文【一】

我的小学、初中都是在老家上的,那时上学,最怕过冬天,因为冬天天冷,手冻得都伸不展,写字都写不好,脚也是冷的不行,每堂课课间大家都会到院子里跑跑,以便让身子暖和一些。记得是二年级的冬天,老师们自己动手给班里砌了煤火灶,点火的那天虽然弄的班里烟雾笼罩的,呛得流眼泪,但是大家都挺高兴,因为这样冬天就再也不用受冻了。那时的火炉是烧煤,由于我们年纪小不会看火,就只能帮着老师抬煤土和煤,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好后,老师再把煤和好,每个课间老师还需要看一下火,适当的添些煤,以免其熄灭。而下课后第一件事,大家也由以前的跑出去转变成抢灶台,因为占了灶台可以烤一下手,还可以暖暖身子,这样上下一节课时注意力会更集中。但是,毕竟灶台面积有限,学生又多,每次下课为了占灶台大家都挤成一团,有几次还把灶台的砖都挤掉了,害得老师训了我们一通,从此后有了分组轮流占灶台的规定,秩序才好了起来。煤火灶在为我们供暖的同时,也给我们增添了新的任务,每隔一两天,值日生在打扫卫生时,还需要掏一下炉灰,然后把它们倒出去,虽然那个年纪干这些活儿有些累,但是想着烤火的快乐,大家还是乐意干的。

到了初中,灶火改成了煤球火,以前的添煤改成了烧煤球。每到冬季,学校就会拉些煤和煤土,在院子里掺和好,然后每个班级分上一堆,大家就开始脱煤球,等到煤球晒干后,每个班级再平均分配。煤球火相比于以前的灶火要好照看多了,下午放学时,只要多添几个煤球,然后把风门堵上就没事了。第二天只要打开风门,一会儿火就会烧起来,这省了我们许多事。但是煤球火的煤气太浓,有时煤和煤土没有配好比例,或者教室窗户关的'太严实了,会弄的人晕乎乎的。

上了高中,学习紧张多了,印象中教室虽然有煤球火,但是生的较晚,而且由于大家多忙于学习,很少有人照看,多数时间火是熄灭的。但这并不代表大家不怕冷,记得那时下晚自习后有好几位同学都要到操场上去跑步,然后趁着身子还热乎赶紧洗洗钻进被窝,以度过那漫长又冷酷的冬天,估计那也是我们自创的一种取暖方式吧!

就这样,我们在煤火灶的陪伴下,度过了艰苦又快乐的学生时代。那种苦与乐的感受,估计经历过的每个人都不会忘记。

大概是三、四年前,当教师的妻子告诉我,国家今年给拨了专项资金,学校要安装暖气了,孩子们再也不用发愁冬天挨冻了。听到这个消息,我也替他们高兴,更为国家重视教育投入感到欣慰。

如今,农村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一样,冬天也都坐在了有暖气的教室里上课,再也不会因为手冷而写不好字。这些,都是我们得益于国家的好政策,也彰显了国家的经济实力。从煤火灶到煤球火,再到暖气,虽然只是取暖方式的变化,但是却折射了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对孩子的重视,更是逐步实现“中国梦”的具体体现!从这小小的变化,我们能感受到祖国更加繁荣富强了,我们更相信,伟大的中华民族复兴伟业一定会实现!

那些年的故事作文【二】

时间是不会让我就这样闲下去的,到了上学的时候啦,父母为了让我早点适应学习,就每天把我给锁在家中让我认字,先从认识汉语拼音开始,可是,那时的我天性爱玩,从来坐在椅子上不会超过5分钟,既然在外面玩不了,就在家中跟父母玩起躲猫猫来。让父母每次都要把家翻个遍才能找到我,原本最多2天可以学完的,硬是用来一个星期。接下来就是认字,所谓的认字就是把字写在纸片上,让我每天认几个,有一次,我无意间翻到来所有的卡片,为了不认字,我把它们藏到我认为最安全的地方“床底”,于是满怀信心的认为父母找不到纸片,到时候第二天不用认字啦!结果第二天老妈任然拿着卡片让我认字,我那时我就怀疑老妈是超人,要不然他怎么第二天找到我藏在床底下卡片。于是,我本着对“超人”老妈的敬佩和畏惧,认认真真的完成了“认字”的任务。

那时的事,确实很苦,但其中还是有好处的,那时在班里我是认识字最多的一个,每天的早读都带领全班朗读课文,每当别人读错时,我总是语重心长的说:“谁让你那时贪玩,不好好学习,知道错了吧,还是让我来教教你吧。”

那些年的故事作文【三】

童年时代,我最喜欢崇拜别人,经常会羡慕别人的过人之处。在我的童年伙伴中,也有我崇拜的“名人”。

“那时候的我十分怕狗,一次在路上遇到一只龇牙咧嘴的野狗,我十分惧怕,吓得我腿都软啦,想跑又不敢跑。正当我万般无奈的时候,我的一个玩伴看到后立马帮我赶走那只狗,着对于我来说是相当的了不起的事,于是,他便成为我崇拜的人之一。

那些年的故事作文【四】

在太古时期,有一只凶猛的野兽,它居住在深山密林之中,人们管它叫“年”。

“年”长得硕大无比,而且生性凶残。只要谁惹恼了它,它一定会张开那张盆大口,一口把他给吃掉。同时,“年”也很懒,它喜欢睡大觉,一睡就是三百六十五天,当它从睡梦中醒来的时候,总是感觉肚子咕噜咕噜地叫个不停。这时候,它就下山来到村子里,见到什么就吃什么,就连那些住在村子里的老人和孩子都不放过,等肚子填饱以后,它才会满意地一摇一摆地走回家去继续睡大觉,然后在下一个三百六十五天后醒来,继续下山找东西吃。

就这样,这只“年”兽,年复一年地来到村子里吃人,弄得大家人心惶惶。

阿宝住的村子年年都被“年”兽袭击,他的爸爸、妈妈和妹妹就在上一次“年”下山的时候全被吃掉了,所以阿宝特别痛恨这只凶残的野兽。

这年除夕,阿宝村里的人们扶老携幼上山躲避“年”兽。这时,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他手拄拐杖,肩搭袋囊,银白色的胡须一直拖到了地上。这个时候,大家都忙着封窗锁门,收拾行装,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的景象,谁还有心思去关照这位可怜的乞讨老人呢?人们只是匆忙地看那老人一眼,就赶紧离开了。

当老人走到阿宝家的时候,阿宝从屋子里走出来,给了这位可怜的乞讨老人一些食物,并劝他快跟随大家上山躲避“年”兽。没想到乞讨老人听后,捋着他的胡须,笑眯眯地说:“小兄弟,你能让我这个孤苦无依的老人借宿一晚吗?”

阿宝吃惊地望着这位乞讨老人,说:“老人家,难道你不知道今天晚上可怕的‘年’兽要来吗?现在大家都携老带小,打点好行装到深山里避难去了,你也应该跟着他们一起去。”

那位乞讨的老人听后,只是微笑,什么也不说。

“好吧,既然如此,那你就进来吧。”阿宝对老人说道。

“谢谢你,好心的年轻人,有我在,今晚你什么都不用怕了。”说着,老人从肩上放下袋囊,又从里边抽出两张长长的红纸,“来,你把这两张红纸贴在门上。”

阿宝不知道这两张红纸有什么用,于是就问:“贴这两张红纸做什么呀?”

乞讨老人捏着胡子,微微笑了一笑,回答说:“你只管贴上去就行了,照我说的话去做吧。”

阿宝按照老人的吩咐将两张红纸对称地贴在了门的两边,然后搀扶着那位乞讨老人进了屋子。

“我这里还有两支蜡烛,一会儿天黑了你就把它们点燃吧。”老人递给阿宝的`是两支红色的蜡烛。

阿宝接过那两支红色的蜡烛,又问:“我家里也有蜡烛,可不是红色的,为什么你要我今晚点它们呢?”

乞讨老人微笑着又指了指院子里堆放的那些竹子:“好心的年轻人,我感觉有些冷,不如把那些竹子烧起来给我取个暖吧。”

老实的阿宝这次并没有多想,他立刻就动手生起火来。

天色渐渐黑下来,“年”从深山里蹿了出来,它大摇大摆地走进村子,东看看,西瞧瞧,只见家家户户宅门紧闭,门前只堆着一些芝麻秆,街上一个人影儿也没有。

“怎么今年这村子连一个人也没有?”“年”皱起了眉头。

在村子里转悠了大半个晚上,“年”一无所获,于是只好去啃那些芝麻秆充饥。它大口地嚼着那些干巴巴的芝麻秆,心里一点也不高兴。这时,它突然闻到了风中夹杂着的一股鲜美的人肉味:“哇,真香!嘿嘿,看来今晚我还可以尝尝鲜,现在我要找到这个人,然后好好地饱餐一顿。”想着那些鲜美的人肉,“年”的口水就滴答滴答地流个不停,人肉可比那些芝麻秆可口多了。

馋嘴的“年”在村子里东闻闻、西嗅嗅,最后,它惊喜地发现味道是从阿宝家里飘出来的。于是它飞奔着朝阿宝家扑去,但它才刚蹿到门口,就突然停了下来。

“这户人家可真奇怪,他家门上贴的那两张红红的东西是什么呀,看得我头晕晕的。”“年”向后倒退了一步。

接着,它透过院墙看见屋子里闪烁着两点红光,那红光一跳一跳的,就像一只怪兽的眼睛,“年”浑身一颤,发出一声怪叫:“哎呀,那是什么怪物呀!眼睛发着红光一眨一眨的,个头比我还大呢!”原来“年”错把点着红蜡烛的房子看成了比它还大的怪兽。

就在这个时候,院内又传来了“噼噼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起来,再也不敢往前凑了。它转身撒腿就跑,边跑边喊:“妈呀,怪兽发怒了,太可怕了!怪兽来啦,怪兽来啦!”不一会儿,“年”就跑得无影无踪了。

乞讨老人和阿宝看见“年”惊慌失色逃跑的模样,顿时哈哈大笑起来。

“没想到这只吃人的野兽竟然会害怕红色和炸响声。不过,老人家,你是怎么知道它的这个弱点的呢?”阿宝问乞讨老人。

“年轻人,”老人乐呵呵地笑着,“我是天上的神仙,这次我是专门下凡来帮助你们对付‘年’的。现在这只野兽已经被吓跑了,你们以后每年都用这个方法来驱赶它,然后开开心心地过个快乐除夕吧!”说完,老人化做一股青烟,不见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阿宝从自己的家里走出来,向大家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话。大家一齐拥向阿宝家,只见他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噼啪”炸响,屋内两支红蜡烛还发着余光……

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那些年的故事作文【五】

那时候我才六岁,正值“六七岁,讨人嫌”的年龄。可不是吗,我每天不是把鸡追得满村跑,就是帮大人赶跳圈的猪,结果反而弄得一团乱。我啊,就没有一刻闲着的时候,连奶奶都说我是吃“猴子肉”长大的。这不,这天中午我又有鬼点子了。

“12:30,呵呵,爷爷奶奶睡得可真准时啊!”我边小声点说,边蹑手蹑脚的下床,再“偷偷摸摸”的来到院子里。逃出来的我像小燕子一样飞了一阵就坐在门前飞不动了。“玩什么呢?”我叼着从院子里拔下的葱叶想啊想,一抬头看见天上乌云密布,好像要下雨的.样子。突然有一只蜻蜓一下子飞到我的葱叶上又飞走了,这可着实下了我一跳,不过我已经有一个好“计划”——捉蜻蜓

我从墙角拿起爷爷那把平时用来扫院子的大扫帚,吃劲的举了起来,冲着天空挥来挥去,可这些小蜻蜓却个个凭着矫健的身体从我的扫帚下逃走了,还一个个都冲着我做“鬼脸”。气我了,我冲着天空乱挥一阵,总会打到一只吧!我这样想着,可是结果一个也没有打到。我沮丧的把扫帚一扔,坐在地上不起来了。休息了一会儿,我的目光落在一只趴在葱叶上的蜻蜓,他正用爪子在那梳妆臭美呢!我拿起扫帚悄悄走过去用力挥了下去。啊,我捉到了。我一声惊呼,可我找遍整个扫帚也没用找到他的踪影,葱倒是被我****了好几排。我不甘心,有扫帚追着蜻蜓跑,却一不小心摔了个四脚朝天,吃了一嘴的土。最后终于我捉到了一只小蜻蜓。

我从他肚子上系上一根绳子,再把绳子的另一头系在凳子上,看他惊慌失措的样子。我还来不及笑,奶奶已经醒了,等待我的自是一顿臭骂,因为奶奶种的葱被我****了一大片。等我回头再找那一只蜻蜓时,早已舍弃肚皮,逃之夭夭了。

一眨眼,我已经十四岁了,童年的日子也一去不复返了,可那些年的美好回忆却一直隐藏在我记忆的最深处,因为我明白它是我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