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作文竹子借物喻人450字左右

五年级作文竹子借物喻人450字左右

首页抒情更新时间:2023-11-17 20:51:01
五年级作文竹子借物喻人450字左右

五年级作文竹子借物喻人450字左右【一】

竹子是一种奇特的植物,他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形状还千姿百态。

它是一个拥有1700多种的庞大生物,在全世界的范围内广泛分布,光中国就有900多种,连气温极不适合竹子生长的欧洲也能见到130多种竹子的身影,就拿世界中最著名的竹海蜀南竹海来举例吧,就存在300多种,甚至于在这片竹海里,看一眼就能看见十几乃至于几十种竹子。

竹子喜爱成群生活,一片一片地聚在一起,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与他的根和繁殖方式有关;拨开竹林下的泥土,你会发现,竹子的根是连在一起的,等于说,竹子是用根繁殖的,所以竹子每几十或上百年才开一次花,因此看到竹子开花的人就算万幸了。

竹子的用途广泛。能用来编竹篮,斗笠,竹筏,竹桶。还能做竹楼,用它做出来的厨具做的饭充满大自然的味道,发酵的酒饱含着大自然的精华。无论如何,它凝聚了大自然的精华,汇聚了万物之灵气,让人使用。

它是无私的,他为人们送去一片荫凉,自己却永远屹立在墙头。

五年级作文竹子借物喻人450字左右【二】

搬新家的那天,妈妈的朋友送给我们一盆竹子。竹子有一人之高,摆放在客厅里,给房间增添一道风景。当时盆里仅有四根竹竿而已,但叶子绿得像翡翠,好看得很。

我最爱竹子了,因为它站得非常挺拔,而且还可以净化空气呢!所以每天放学回家,我总是要到花盆前看一下,或用手摸花盆里的土。干了,就浇点水;湿了,就放在阳光下照晒。就这样,竹子过了一段日子,已高出大人的一个头了,它生长速度很快,我心里美滋滋的。

在一个凉爽的夜晚,我放学回家写完作业,突然看到竹先竿上掉了一枝竹叶,我不舍得扔,就顺手插到花盆的土里,没想到过了两天,发现插进土里的叶子居然长成了一小半节短竹,还有两片叶子。颜色浅绿,一棵活生生的生命诞生了!竹子的生命像小草一样顽强,只需有土就可以生长。几年后,原本的四根竹竿,不可思意的长成了十六根!

它不像花,可以绽放美丽的花朵;也不像爬山虎,可以走遍四方。它总是默默无闻的竖立在那儿,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竹子还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熊猫的美食。它对人类的作用太多了,值得称赞。

啊,竹子,我爱你!

五年级作文竹子借物喻人450字左右【三】

乡下老家的人多爱竹,房前屋后,总会种上那么几株。村南头的河边,更是有一大片竹子。风吹过,水波粼粼,竹叶娑娑。

夏天,这里是避暑纳凉的好地方,年逾古稀的老人们总爱拎着小凳子,在中午饭后过来,吸一口新鲜的空气,与老伙计在一张老石桌上喝茶、下象棋,不时还聊聊自己的往事。一张石桌,一壶清茗,几个老翁,衬着一片竹林,成为了一道赏心悦目的风景。竹子,给淳朴的人们带来了快乐与闲适。

其实,竹与竹在不同环境中,景色也是有区别的。比如,竹子的数量不同,给人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竹子在只有一株或几株的时候,能让人把目光锁定,凸显出竹子的苍劲有力,棱角分明,或弯或直,姿态各异,是一种坚韧遒劲的美。而大片的竹子,则有一种深邃的感觉,尤其是在夏天,与炙热的太阳正好相反,竹林向四周溢着清凉,进了竹林,仿佛被一片阴影中的暗绿吸了进去,无处不感受到清幽恬静的美。

竹子的美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他们以不同方式来赞颂它。从文与可画竹时的“胸有成竹”到王维的“独坐幽篁里”,再到郑燮的“咬定青山不放松”,这些耳熟能详的典故与诗句透露出了古人对竹的喜爱与崇敬。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竹与梅、兰、菊并列为“花中四君子”,更是“岁寒三友”之一,代表的是谦虚、气节、坚韧不拔,更代表了我们整个中华民族重要的高贵品质。

可是当今,随着生活现代化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竹,正在渐渐地被人们淡忘,我们不能就这样让竹在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人们不如多找些闲暇时间,将忙碌、烦躁的心平静下来,端上一杯茶,细细地品味一棵竹,试着与竹交朋友,甚至成为一株竹子。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天气,总会有不同的体味。说不定什么时候,你就能真正悟出;竹子为什么能在岩石中扎根,在风雪中挺立。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应记住:不论怎样,竹的品质都应该在我们心里,永远不能丢。这,就是做人的本分吧。

五年级作文竹子借物喻人450字左右【四】

大文学家苏东波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从苏氏诗中,我们可领悟到,竹子不是俗物,它具有许多人格化的高贵精神与品格。热爱竹子,可使人变得精神和高尚起来。所以,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对竹子情有独钟,将松竹梅誉为“岁寒三友”,对竹子的精神和品格赞不绝口。那么,竹子到底有哪些高贵的精神与品格呢?  竹子有奋发向上的精神品格。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竹子不论生长环境多么恶劣,只要给它一抔泥土、一滴雨露、一缕春风、一丝阳光,它或刺头于深草荆棘之中,或吐露锋芒于破岩石隙之间,以“箨落长杆削玉开”,“更容一夜扦千尺”之势勃发向上。  竹子有坚韧不拨、刚正不阿的坚贞气节。竹子“不学蒲质柳,贞心常自保”。不屈服于雪压枝头,不屈服于狂飙折腰,任尔东西南北风,千磨万击还坚劲。纵使一时被摧眉折腰,但它“身临屈处有骨节”,只要“一朝红日起,依旧与天齐”。

竹子有永不变色的英雄本色。“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竹叶青青不肯黄,枝条楚楚耐严霜”。无论是酷暑之烈日炙烤,还是严寒之雪染霜侵,经春历夏又秋冬,始终是郁郁葱葱,绿叶素荣,“不改清阴待我归”。  竹子有虚心谦逊的品格。“未出土时尚有节,入云霄处仍虚心”。竹子不因地位卑微而自暴自弃,也不因枝叶凌云而骄傲自满、盛气凌人,而是始终虚心向上。对此,白居易在他的《池上竹下作》写道:“水能性淡为我友,竹解心虚是我师。何必悠悠人世上,劳心费目觅亲知”。白居易把竹子当成了自已最好的老师和亲知。不仅如此,竹子还有乐于扶持新竹成长的谦逊美德,郑板桥在他的《题竹画》诗中写道:“新竹高于老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来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竹子有无私奉献精神。竹子不单能在炎热的夏天给人们带来阴凉,在寒冷的冬天为人们遮挡风寒,而且竹子一身都是宝,并以此奉献社会和人类。宋代苏轼曾云:“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竹子不单在过去有如此广泛用途,随着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进步,竹子的价值由过去一般的食用和使用价值渐渐地向艺术价值、观赏价值、生态价值等方向提升和发展。竹工艺品、竹文化品、竹园林等不断推陈出新,并以竹文化、竹文明的丰富内涵在不断地丰富和美化着人们的生活,陶冶着人们的精神情操。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