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我有关的故事的作文(与我有关的故事小学生作文)

与我有关的故事的作文(与我有关的故事小学生作文)

首页抒情更新时间:2023-04-08 04:27:12
与我有关的故事的作文(与我有关的故事小学生作文)

与我有关的故事的作文【一】

管仲,名夷吾,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史称管子,因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而闻名。管仲辅佐齐桓公进行了政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改革,后人称他为“华夏第一相”。

管仲少年丧父,和母亲相依为命。为维持生计,管仲先是与好朋友鲍叔牙合伙经商,来后从军,来到了齐国。管仲做了齐国公子纠的师傅,鲍叔牙做了公子小白的师傅。

管仲的第一件重要功绩,就是成功护送公子纠回到鲁国。

当时襄公时期,齐国政局动荡,为保护两位公子,管仲和鲍叔牙分别带着公子到国外避难。

公元前686年,齐国爆发了内乱,齐襄公的叔伯兄弟——公孙无知,了齐襄公,自己登基继位。但是不该他得到的,到手了也会失去。不久后,公孙无知被齐国的贵族们,齐国又陷入了没有国军君的混乱局面。

两位公子得知情况,都想尽快回国继承王位。公子小白先行一步,登上了国君的宝座。公子纠被害于鲁国,管仲与另一位大臣被发送回齐国。

管仲的最大功绩,就是受齐桓公重用,君臣携手,同心共创霸业。

管仲的才干是非凡的,经知己鲍叔牙力荐,齐桓公,就是曾经被管仲射过一箭的公子小白,终于听了鲍叔牙的建议,任用管仲。正是小白的帝王胸襟容纳了管仲,才成就了后来的齐国的霸业。

管仲是来源于生活的底层,经历了生活的各种艰辛,又格外聪慧好学,所以他对历史和现实都有极为深刻的观察与体味。管仲的改革,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等诸多方面,最核心的一点,就是他打造了齐国万众一心的精神,凝聚人心和力量,并推行了适合战争的国家体制。

“定民之居,成民之事”。齐国当时四民杂处,士农工商杂居,不利于专业的发展。管仲提出按职业归属居住,士和士居住在一起,商和商居住在一起,以此类推,同一个领域的人生活在一起,以“定民之居”。这样他们各自的后代也都在家业传承中成长。这种熏陶对各行业的后代的成长是很非常有利的,他们把祖上的技术传承并发扬光大,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这就叫以“成民之事”。民众有固定的居所,有世代相传的产业,国之根本就解决了。

稳定了民心之后,管仲推行“叁其乡伍其鄙”的行政规划。

之前西周推行封建制,提倡皇亲国戚带领族人开荒拓土,建立自己的“国”和军事据点,齐国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

保护“国”的军队,最初都是各自的族人组成,他们也成为齐国最早的贵族。国之外叫野。管仲把国之内的人划分成三部分,齐桓公亲自率领五个乡,另外两个大夫各率领五个乡,这就是“叁其乡”;“伍其鄙”就是把在野的人分成五个属,用各个大夫来统领这五属。每个乡和每个属抽调两千人组成军队,总共是三万人的军队。这些都是成为齐国的精锐部队。古代规定,只有贵族才能参加战争,有利于激发这些人的荣誉感。管仲打造了齐国的军事精神,这其实是强兵思想。随后齐桓公陆续打败周边的一些小国,开始强大起来。

管仲“贵轻重,慎权衡,宰相肚里能撑船”。《史记》记载,管仲“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就是说,管仲善于把不利的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善于把灾难性事件转化为对齐国有利的事件。

《史记》中记载,齐鲁会盟的时候,鲁国大臣曹刿抓住齐桓公,拿着匕首指向齐桓公,说:“你们一个大国欺侮我们一个小国,侵占我们土地太多了。”

齐桓公只好答应归还鲁国一些土地,曹刿才作罢。后来齐桓公想反悔,管仲劝说:“我们齐国现在正在称霸,要拉拢一些国家才能达成霸业。”

凡是对齐桓公不利的事情,经过管仲的转化,都变成了对齐国有利的事。

春秋时期,齐国人特别喜欢豪华的葬礼,而且喜欢互相攀比。齐国布匹很缺乏,木材也很缺乏,他们都把有限的布匹与木材用于葬礼了。齐桓公对此很忧虑,问管仲怎么样才能制止这种行为呢?管仲说,那些喜欢豪华葬礼的人是爱图名利,那就从这个方面入手。管仲的方法抓住了问题的关键。齐桓公下命令:以后如果棺材超过规定的标准,就露天暴晒者的尸体,而且还要惩罚那些主持丧事者,齐国的葬礼攀比之风被遏制住了。

管仲还在经济、选拔人才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打破了井田制的限制,采取了“相地而衰征”的措施,按照土地的好坏分等级征税。规定国家经营盐铁事业,设立盐官,设立铁官掌管制造农具,鼓励鱼盐贸易。

在改革内政的同时,管仲还协助齐桓公适时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帜,以诸侯长的`身份,挟天子以伐周边不服者。

公元前651年,葵丘会盟,周王室正式封齐桓公为诸侯长。同时,齐桓公还对游牧于长城外的戎、狄和南方楚国对中原诸侯的侵扰进行抵御,保护了中原诸国。在管仲的辅佐下,齐桓公成为春秋时代第一个霸主。

公元前645年,管仲患了重病,齐桓公去探望他,询问他谁可以接替他担任相位。齐桓公欲任鲍叔牙,管仲诚恳地说:“鲍叔牙是我的好朋友,我对他最了解。他是个真君子。但他善恶过于分明,见人之一恶,终身不忘,这样的性格是不可以为政的。”

齐桓公又问:“易牙怎么样?” 管仲说:“易牙为了满足国君的要求,可以不惜烹了自己的儿子讨好国君,这是没有人性,更不宜为相。” 齐桓公再问:“开方如何?”

管仲答道:“卫公子开方,舍弃了做千乘之国太子的机会,屈奉于国君15年,父亲去世都不回去奔丧,如此无情无义,没有父子情谊的人,如何能真心忠于国君?况且千乘之封地是人梦寐以求的,他放弃千乘之封地,俯就于国君,他心中所求的必定过于千乘之封。国君应疏远这种人,更不能任其为相了。”

齐桓公于是问:“那么竖刁怎样?他宁愿自残身肢来侍奉寡人,这样的人难道还会对我不忠吗?”

管仲摇摇头,说:“不爱惜自己的身体,是违反人情的,这样的人又怎么能真心忠于您呢?请国君务必疏远这三个人,宠信他们,国家必乱。”

管仲说罢,见齐桓公面露难色,便向他推荐了为人忠厚,不耻下问、居家不忘公事的隰朋,说隰朋可以帮助管理国政,是可以信赖可以倚重的。

遗憾的是,齐桓公最终并没有听进管仲的话。管仲后,齐桓公任用了易牙等三人,最终酿成齐国的内乱,导致齐国的霸业由盛转衰。

与我有关的故事的作文【二】

适应了被阳光哺育着的舒服感觉。它开始伸展自己的身体,甚至开始站起来走路。

有一只螃蟹,一直活在它的壳子里面自娱自乐,永远不敢探出头来示人。因为它很怕,怕和别人接触,怕遇到坏人,怕受到伤害。可是它又很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有一天,它实在耐不住性子,把自己的头,一点点地,唯唯诺诺的探出来。“哇!外面的世界好美呀!太漂亮了,这就是‘世界’,啊!原来‘世界’是那么的色彩斑斓,美不胜收。”螃蟹感慨地说。它试着把自己的脖子伸得更长,想看到更远的地方。就在这时,从天而降,一块儿小小的石子,砸到了它的头上。“我的妈呀!吓我了,呜呜…………”螃蟹一边哭一边把自己的头迅速的缩到了自己的壳子里面。“我说不出去吧!我说外面很可怕吧!我说只有我自己的壳是最安全的吧!”它对自己说着。就从那天起,这只螃蟹再也没有探出头来,它在自己的壳里,勾画这美梦,用它一瞬间看到的狭小的.“世界”来编织一个个美丽的梦。日子一天天的就这么过着。

“咚!……咚!……咚!………”“什么声音?怎么回事?怎么回事?”螃蟹感到自己的壳在被什么东西敲打着。好像马上就要裂开了。“怎么办?怎么办呀!谁来救救我。哦!我的壳儿,我那坚硬的壳儿。你要挺住呀!没有你,我要怎么活下去。没有你,我在哪里遮风挡雨,没有你我的世界就不存在了。没有你…………”螃蟹越来越害怕,越来越焦虑。但,敲打声好像在和它唱反调一样敲得越来越厉害。“哐当”壳儿终于裂开了,散落了一地的碎片。那单薄的小身子被曝光了,大太阳晒着它的身体让它既温暖,又有种疼痛感,阳光如此的强烈,让它睁不开眼睛。也让它更加害怕了,“没有了壳儿,我该怎么活呀!”螃蟹无助的嘟囔着。在这同时,它的身边围了很多人,有用看笑话的眼神望着它的,也有同情的眼光,关怀的目光望着它的。可在这只螃蟹眼里,大家都是在笑话它的,越是被别人盯着,它就越把自己绻起来。看的人越来越多,时间过得也越来越久。而不变的就只有一动不动的螃蟹躺在那里。也许是没有什么新鲜的了,人群慢慢的散开了。只留下螃蟹自己爨在那里。

一天,两天,三天……没有人再望那只螃蟹了,大家已经习惯了它的存在。慢慢的,螃蟹也适应了外界的环境。适应了被阳光哺育着的舒服感觉。它开始伸展自己的身体,甚至开始站起来走路。又过了一段时间,它可以正视别人,和别人交谈。可以融入这个真正的世界。它变得乐观了,向上了。不再怕这怕那的了。也不再用那扭曲的心里去揣测别人的心理。这回,这只螃蟹真正的脱掉了它的壳儿,彻彻底底的去掉了。相反,它得到了快乐,得到了自由,得到了满足。这是在壳儿里永远也感受不到的。

与我有关的故事的作文【三】

北魏的皇族中,有个名叫可悉陵的人,生得身材高大、魁梧强壮,性格勇敢坚毅,又练得一身好武艺,实在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因而很受皇室器重。

在可悉陵17岁的那一年,北魏皇帝拓跋焘带着他一块儿到山林里去打猎。

他们一行人个个都本领高强,善使弓箭,勇猛无比,打起猎来更是不在话下。没过多半天,他们便捕获了许多野兔、鹿、山鸡之类的野味。大家带着猎物一边大声谈笑,夸耀自己打猎的成果,一边准备踏上返回的路。

人们一路走一路说,正在兴头上,忽然有人察觉旁边的树在微微颤抖,传出一阵草叶的“沙沙”声,好像有什么动物在快速行走。就在犹疑间,说时迟,那时快,丛林中突然蹿出一只吊睛白额猛虎。它大吼了一声,直吼得地动山摇。

人们惊出了一身冷汗,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只听得一个人大喊道:“保护皇上,看我的!”说话间,人已到了老虎跟前。大家定睛一看:原来说话的是可悉陵。

可悉陵什么武器也没拿,赤手空拳地和老虎搏斗起来。老虎的尾巴用力一掀,眼看要扫到可悉陵身上,可悉陵灵巧地一闪躲开了。大家回过神来,弯弓搭箭想要帮可悉陵的忙,可悉陵却喊道:“请大家别插手,我一个人就可以了!”大伙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可悉陵和老虎周旋,心里暗暗为他捏一把汗。

可悉陵躲过了老虎凶猛的一扑一掀一剪,瞅准机会跳到老虎背上,揪着虎皮按住虎头,抬起铁拳拼命朝老虎的天灵盖砸下去。也不知打了多少拳,可悉陵累得不行了,才发现老虎已经七窍流,了。于是可悉陵把这头老虎献给了拓跋焘。

拓跋焘没有过分称赞他,说道:“我们本来很有机会逃走,不跟老虎纠缠,实在走不了,大家一起上,也可以轻而易举地置老虎于地,你偏要徒手和老虎单打独斗,你的勇敢和谋略确实超人一等,但应该用来造福国家,而不要再浪费在这种不必要的搏斗上了。要是万一出了点事,不是太可惜了吗?”

拓跋焘的话很有道理,可悉陵的行为表面上看勇猛无比,其实不过是逞匹夫之勇。我们的才能,不应该徒费在不值得的事上。

与我有关的故事的作文【四】

传说中,有往来于天上人间的木筏,驾驭木筏的人是真正勇敢无畏的人。

西汉时期,有个隐士叫罗君平。据说,他知道往来于天上和人间的木筏从人间到天上的时间,因此,凡是要到天上去的人,临出发之前都要先到罗君平这里来。

这一天,木筏出发的时间快要到了,罗君平家聚满了将要乘筏上天的人。这时候,一个驾木筏的人从罗君平家中走了出来。上天的人中有一个赶紧上前,拉住他问道:“上天要经过曲折的河水,而天又是那么高那么大,一路上还有神怪精灵,木筏在行驶中有时还会颠倒过来。你经常驾着木筏漂浮在这样的环境中,为什么你连手都不抖一下、一点也不害怕呢?”

驾木筏的人回答说:“我用了多年时间来学习驾驭木筏的本领,又用了三年时间来亲自驾驭木筏,往来于天上人问。”

那人又问:“仅仅靠本领和实践,就可以了吗?”

驾木筏的人说:“当然不是。在每次驾木筏上天的时候,我忧虑的只是不知道自己到底能活多少年,而根本就不考虑木筏是否能够返回人问。我驾驭着木筏,一路上波浪翻腾,气候千变万化,反复无常。有时阳光灿烂,云蒸霞蔚,一下子又突然变得暗淡无光,明亮的白天刹时变成黑夜。有时候,木筏和波浪互相撞击,猛然震荡起来像脱缰的野马急驰狂奔,一会儿沉到波谷浪底,一会儿又像格斗一般冲向高高的浪尖,恍恍惚惚的样子,使我感到似乎有无数人在驾驭这木筏。每当这时,我的心情都非常镇定,一点儿也不慌张。如果此刻心里一慌,手脚就会不听使唤了。只要心里不慌乱,怎么也不会跌倒,直至平安地到达目的地。”

那个问话的人深有感触地说:“我想,你说的这些道理不仅适用于驾驭木筏,其实许多事情也都要这样才行啊!”

我们从驾驭木筏中可以领悟到:不管干什么事,遇到什么情况,都应该专心致志,毫不动摇,无所畏惧,勇往直前,这样才能克服困难,争取胜利。

与我有关的故事的作文【五】

东汉年间,班超帮助哥哥班固一起撰写《汉书》,但他认为一个男子汉的抱负不应只在纸笔上,于是弃文从武,参加了对匈奴的战斗。他坚毅果敢的性格使他在战场上屡建功勋。后来,东汉王朝为了联合西域各国共同抗御匈奴的侵扰,就派遣班超作为使节出使到西域去。

班超手持汉朝的节杖,带领着由36人组成的使团出发了。他们首先来到了鄯(shan善国。班超晋见了鄯善国王,说:“尊敬的国王陛下,我们汉朝的皇帝派我来,是希望联合贵国共同对付匈奴。我们吃过很多匈奴入侵的苦,应该携起手来,同仇敌忾,匈奴才不敢再猖狂肆虐呀!”鄯善国王早就知道汉朝是一个泱泱大国,国力强盛,人口众多,不容小视,现在又见汉朝的使者庄重威仪,颇有大国之风,果然名不虚传,就连连点头称是道:“说得太对了,请您先在鄙国住几天,联合抵抗匈奴之事,容过两天再具体商议吧。”

于是班超他们就住下了。头几天,鄯善国王待他们还挺热情,可是没过多久,班超便察觉国王对他们越来越冷淡,不但常找借口避开他们不见,就是好不容易见上了,也绝口不提联合抗击匈奴之事了。

班超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他召集使团的人分析说:“鄯善国王对我们的态度越来越不友好了,我估计是匈奴也派了人来游说他,我们必须去探察一番,搞清事情的真相。”夜里,班超派人潜进王宫,果然发现国王正陪着匈奴的使者喝酒谈笑,看样子很是投机,就马上回来将这个消息报告给班超。接下来的几天,班超又设法从接待他们的人那里打听到,匈奴不但派来了使节,而且还带了100多个全副武装的随从和护卫。他立刻意识到了事态已经发展到很严重的地步,就马上召集使团研究对策。

班超对大家说:“匈奴果然已经派来了使者,说动了鄯善国王,现在我们已处于极度危险之中,如果再不采取有效措施,等鄯善国王被说服,我们就会成为他和匈奴结盟的牺牲品。到时候,我们自身难保是小事,国家交给的使命也就完不成了。大家说该怎么办?”大家齐声答应:“我们服从您的命令!”班超猛击了一下桌子,果断他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现在我们只有下决心消灭匈奴,才能完成我们的使命!”当夜,班超就带人冲进匈奴所驻的营垒,趁他们没有防备,以少胜多,终于把100多个匈奴人全部消灭了。

第二天,班超提着匈奴使者的头去见鄯善国王,当面指责他的善变说:“您太不像话了,既答应和我们结盟,又背地里和匈奴接触。现在匈奴使者已全被我们了,您自己看着办吧。”鄯善国王又吃惊又害怕,很快就和汉朝签订了同盟协议。

班超的举动震动了西域,其他国家也纷纷和汉朝签订同盟,很多小国也表示和汉朝永久友好。班超终于圆满地完成了使命。

在危急的情境之下,就应当像班超一样果断,敢于冒必要的危险,才能够获得成功。如果这时还犹犹豫豫畏缩不前,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