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明节祭祀的作文300字三年级(三年级关于清明节的作文300左右)

关于清明节祭祀的作文300字三年级(三年级关于清明节的作文300左右)

首页抒情更新时间:2024-06-21 21:56:34
关于清明节祭祀的作文300字三年级(三年级关于清明节的作文300左右)

关于清明节祭祀的作文300字三年级【一】

4月5日,没错!就是清明节,清明节这一天,我们一家3口和表姐还有舅舅一起去乐清扫墓。

早上,当爸爸妈妈还在熟睡时,我早已无所事事的刷牙洗脸,穿衣服了,“唉!时间为什么过的这么慢呢?”我愁眉苦脸得躺在沙发上感叹道,“嘭!”的一声,原来是我最敬爱的爸爸妈妈啊!我在一旁默不作声,看着他们洗漱完毕,打了电话给姐姐和舅舅,便出发了!姐姐和舅舅上了我们的车,爸爸就开车使向了乐清,在车上我和姐姐边玩,边听歌:“moutaintop,就跟着一起来,没有什麽阻挡着未来。”车上回向起歌声。

不知不觉我们已经到了乐清,可交通不顺畅,一路上到处都是汽笛声,喊叫声。终于到了山脚下,我的.嘴角泛起了一丝微笑,可在烧纸钱时我可怜的眼睛,一眨就是一滴泪,现在回想起来,眼角又会有几滴泪珠。

扫完墓后姐姐邀请我去她家玩小狗。天生爱狗的我,怎么可以错过这个大好的机会。姐姐和我一起抱下了小狗,来到了公园与小狗一起追逐打闹,嬉戏玩耍,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我也抱着遗憾走了。

关于清明节祭祀的作文300字三年级【二】

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踏青早在唐代就已开始,历代承袭成为习惯。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还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增添生活情趣。

清明节流行扫墓,其实扫墓乃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明清时期,清明扫墓更为盛行。古时扫墓,孩子们还常要放风筝。有的风筝上安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筝的`声音,据说风筝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

清明节还有许多失传的风俗,如古代曾长期流传的戴柳、射柳、打秋千等,据载,辽代风俗最重清明节,上至朝廷下至庶民百姓都以打秋千为乐,仕女云集,踏青之风也极盛。

据说,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黄巢起义时规定,以“清明为期,戴柳为号”。起义失败后,戴柳的习俗渐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阴。 清明插柳戴柳还有一种说法:原来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人们为防止鬼的侵扰迫害,插柳戴柳。因为柳在人们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响,人们认为柳可以却鬼,而称之为“鬼怖木”,观世音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自然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汉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俗: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李白有词云:“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古代长安灞桥两岸,堤长十里,一步一柳,由长安东去的人多到此地惜别,折柳枝赠别亲人,因“柳”与“留”谐音,以表示挽留之意。这种习俗最早起源于《诗经.小雅.采薇》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离别赠柳来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天中摇曳的杨柳,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折柳赠别”就蕴含着“春常在”的祝愿。古人送行折柳相送,也喻意亲人离别去乡正如离枝的柳条,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很快地生根发芽,好像柳枝之随处可活。它是一种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古人的诗词中也大量提及折柳赠别之事。唐代权德舆诗:“新知折柳赠”,宋代姜白石诗:“别路恐无青柳枝”,明代郭登诗:“年年长自送行人,折尽边城路旁柳。”清代陈维崧词:“柳条今剩几?待折赠。”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曲,也会触动离绪。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其实,柳树可以有多方面的象征意义,古人又赋予柳树种种感情,于是借柳寄情便是情理中之事了。

寒食究竟在清明的前几日?有几种说法。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称寒食节,这样正好是清明节的前二天。唐代元稹的诗云:“初过寒食一百六”,认为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清明节与冬至本身所处的日期,就有一天的差异。因为寒食和清明的日子相近,而古人在寒食中的活动又往往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寒食和清明也就没有严格区分了。

清明前后流传着很多传统的风俗活动。如寒食赐火,清明扫墓,踏青郊游,打马球,放风筝,荡秋千,斗鸡,拔河等。这些活动随着岁月的赓续交替,社会的嬗递变化,有的习俗已被淘汰,有的仍遗留至今并赋予了新的内容。

关于清明节祭祀的作文300字三年级【三】

定义: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依据。

1、事实论据:(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地史实)

2、道理数据:读者比较熟悉的或为社会普遍承认的

关于清明节祭祀的作文300字三年级【四】

20xx年4月3日星期一晴转多云

终于等到清明节放假了,今天,我和爸爸、妈妈、外婆一起趁着放假的大好时机,去包公园玩。

我们这次没有走冤枉路,不一会儿就到了包公园。我看了一下地图,包公园分四大部分,分别是包公墓、浮庄、清风阁和包公祠。

妈妈买好票后,规划了一下游玩的顺序,从包公墓开始到浮庄,再到清风阁,最后是包公祠。

我们来到了包公墓,只见高大的碑壁上清晰的刻着五个字,“包孝肃公墓”。进去后,没想到第一件事情是磕头、烧香,然后去看附墓室,最后去墓室,墓室里冰凉冰凉的,越往里走就越冷,有点让人毛骨悚然,到了地下很深的地方才有点亮光,走进一看,是一块有一口井大的石头立起来的石盒,上面还刻着字,有点黑,看不清楚。

浮庄看着像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村庄,最好玩的是浮庄里的一座假山,山上还有一条瀑布,走到洞里可以看见那条瀑布,还可以沿着石阶爬到山顶看风景,山后面有一个亭子,爬累了可以进去休息。

清风阁是一座高塔,一共有五层,我们先乘电梯到了第五层,然后一层一层地往下完。包公祠里面有包公的塑像,还有一个蜡像馆,蜡像馆外面有一口很小的井。

今天来包公园,收获可真大呀!

关于清明节祭祀的作文300字三年级【五】

本年的清明节假日有四天的连假,更难得有专属咱们儿童自己的假日,加上爸妈也放假,咱们就早早规划和南边的亲属共同来一趟南边阳光之旅。

新闻媒体预估国道高速公路有爆塞的车潮,四月二日一大早咱们就开车出门无法咱们仍是遇到了塞车,比预订的时刻晚了近一小时,不过沿路上阳光普照、微风吹拂和北方湿凉的气候迴然不同,着实令我身心舒坦快活。

到了南边已近正午时分,亲属已准备好传统美食款待咱们,饥不择食的我大快朵颐在地小吃美食一番;下午咱们逛了许多名胜古迹,都是超越数百年的前史建筑物,十分有前史价值;晚餐姨丈款待咱们吃道地黄牛肉火锅,滋味也令人激赏不已。

隔一天咱们到游乐大世界去玩耍那里摩肩接踵、万头钻动好不热烈,惋惜每项设备都要大排长龙等一至两个小时有些败兴;之后咱们又去了许多当地,沿途的面貌景致和都市天壤之别、别具一番风味。

清明假日在咱们吃吃喝喝玩乐中渐渐完毕,除了放松心境凝集家人爱情外,还能够增广见闻,怪不得爸爸常说:“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

关于清明节祭祀的作文300字三年级【六】

每个人的童年总会有许许多多欢乐而有趣的事。这不,我突然想起了几年前,那件让我至今还笑破肚皮的事情。

那天是我家的祭祀,每年一次,外婆十分重视。天色刚刚暗了下来,外婆就把一桌子美味端上来。我与姐姐顺着香味,一路小跑,从院子里冲进来。

“哇~”看到这些冒着香气的美食,我与姐姐都瞬时愣住了,“好丰盛哦!”红烧鱼、鸡汤、炒胡萝卜等等。忽然,我眼前一亮,哇塞!我最爱的炸鸡腿!外壳被炸出了一层金黄,看上去香香脆脆的,有着“致命”的诱惑力,让人还没品尝就已流下口水。

我与姐姐飞似地去洗手,又以一个紧急“刹车”状奔向餐桌。“哎!先别吃!”外婆拿着汤勺,围着围裙,对着我们低声而急促地说。我们一下子停住了,十分奇怪地看着外婆。外婆放下汤勺,在围裙上粗粗擦了几下手,从抽屉里取出两支精美的红蜡烛,点着了,小心翼翼地立在桌子的一边,说:“先让太公太婆吃完,再让你们这两只小馋猫吃!”“太公太婆?在哪呀?”我指着空空如也的凳子问。“今天是祭祀,太公太婆一年才来一次。等等吧!”外婆微笑着轻声地说。姐姐凑过来,附在我耳边说:“太公太婆已经去世了,只有灵魂,灵魂在吃饭!”“哦!原来是这样!我知道的!”我装模做样的恍然大悟,可心里还有点稀里糊涂的`。

随着时间的一分一秒地推移,我们也有点等不及了,只感到肚子空空的,越来越饿。外婆经我们的强烈要求,出去买饮料了。我与姐姐皱着眉头,捂着肚子,盯着盘里的美味,围着桌子不停地绕着圈。我实在忍不住了,想出了一个妙招。我对着凳子说:“太公太婆,你们今天好精神哦!你们一点都不老!呵呵,太公太婆,我肚子太饿了,行行好,我就拿一个鸡腿!你们继续吃!继续继续!”说着,我迅速抓起三个鸡腿,笑眯眯地到一边独自享受去了。

我与姐姐按此方案“借东西吃”。外婆回来了,瞟了一眼餐桌,一愣。那原是满满一桌子的菜,好像被饿了八天八夜的人猛吃了一顿,只剩一些菜渣。外婆好像突然明白过来了,叫来一旁拿着书倒着看的我们,一脸满足地说:“你们看,太公太婆的胃口多好呀!”我与姐姐不好意思地笑了。

我从回忆中回过神来,望了望窗外,开心地笑了……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