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师德的作文主题(新颖的师德征文内容)

关于师德的作文主题(新颖的师德征文内容)

首页抒情更新时间:2023-06-27 11:06:00
关于师德的作文主题(新颖的师德征文内容)

关于师德的作文主题【一】

相传在唐代,大理地区的六诏之主皮罗阁早有并吞其他五诏之心。于是,在某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皮罗阁命人用松木造了一幢楼,叫松明楼,并相邀五诏前来观赏。

其实,他的用心是恶毒的。他乘着五诏主在松明楼开怀畅饮酩酊大醉时,狠心地叫人一把火烧了松明楼,五诏主全部于大火当中。

五诏主中的邓赕诏的妻子慈善夫人早就识破了皮罗阁的险恶用心,但她又无法劝阻丈夫不去赴宴。于是,她把自己的金镯戴在丈夫的手臂上,祈祷丈夫平安归来。她一得知丈夫被害得消息后,匆忙赶来寻找丈夫的尸体。她用手刨开焦炭和灰烬,十指磨破,鲜淋漓,染红手指。她凭借那只烧不化的金镯子,终于找到了自己丈夫的尸首。后来在火把节这天,为纪念慈善夫人对丈夫的忠贞,妇女们就有了染红手指甲的习俗。

慈善夫人的丈夫被害后,皮罗阁又要霸占慈善夫人。慈善夫人坚决不从,并率领精兵据守邓郯城。然而终究寡不敌众,敌人攻进了邓郯诏城,慈善夫人因此投井自尽。后来人们每到慈善夫人的忌日,就要燃起千万枝火把来悼念这位坚强的夫人。

这便是火把节的传说,反映出彝族、白族等少数民族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

火把节一般历时三天三夜,场面极其壮观,喜气浓厚。

第一天称为“都载”,意为祭火。这一天人人穿着心爱的衣裳。村村寨寨宰羊牛,大摆宴席。五花八门的肉,又香又甜的酒,这香味芬芳四溢,令人垂延不已。夜幕降临,人们会在老人们提前选好的地方搭建祭台,并请“毕摩”——彝族民间祭司诵经祭火。

第二天是整个火把节的高潮,称为“都格”,意为传火。这一天天刚蒙蒙亮,人们就早已梳妆打扮好前往祭台聚集。成千上万的人聚集在一起,组织赛马、摔跤、射箭、斗牛等传统节日活动。小伙子骑马奔腾,骏马在草原上飞奔,小伙子英姿飒爽……姑娘们则穿着漂亮的舞裙,跳起优美的“朵洛荷”舞蹈。这一天最重要的要数彝族人民的选美了。老人们要根据传说中的黑体拉巴勤劳勇敢、英俊潇洒的形象选出美男子。根据传说的阿诗玛美丽大方、聪明机智的形象选出美女。这一天夜晚,老人还要点燃火把让子孙接过,意为传火。这一天晚上,人们围着大篝火唱啊跳啊,一直闹到深夜。

第三天意为送火。这一天是整个火把节的尾声。当晚吃毕晚饭祭过火神,人们便在相约好的地方相聚。由“毕摩”诵经,祈祷火神、先人和菩萨保佑子孙平安,给人间带来欢乐和丰收。人们还要将火堆、鸡毛等东西用大石头压住,喻为压住魔怪,保全家人丁兴旺。最后,山上山下的人举着火把相聚,千千万万的火把像点点繁星,组成一条庞大绵长的火龙。所有的火把都堆成一个巨大的大篝火,喻为万众一心,共同抵御自然灾害。

彝族的火把节展现了彝族人民对火的崇拜,火的向往——火把节!

关于师德的作文主题【二】

萧萧蝶音,飞蛾扑火的顽强;落叶归根,凋零枯黄的执着;腊梅傲雪,怒放严冬的坚韧。筚路蓝缕,宇宙洪荒,提笔犹记,只为所谓精神呓语。

-------题记

漫步在繁花似锦的园子里,芍药的香夹杂着岁月的轮廓,夕阳收敛的光辉和冥冥中愈演愈烈的歌,将苍白的我慢慢吞噬.真正属于我的精神啊,它去哪了?是回到千年以前了吗?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楚末边疆,伯牙抚琴而坐,拨开锦瑟之弦,一曲《高山流水》吹醒一园芍药;别绪纷飞,沁入子期一杯浊酒,伴着巍峨与长流,生命挚友醉在其中。然而子期一去,终而不返,天气未变,却换来伯牙千年一叹,叹旧时亭台无人以对,叹有生之年挚友难觅无奈与悲伤,随着爱琴一怔,彻响万里,拭泪而去,去留下千古流传的佳话。所谓精神,不正是痛失挚友的悲怆,友谊长存的豪放!

夕阳西下几时回

夕阳下勾勒的古铜色的皮肤,映照在斑驳的古道上,临近家门,望见茅檐低小下新婚爱妻守望空门,屋内星星烛火好像也在盼着他的叩门声。可他长吁一声,垂下的眸,渐行渐远,无声无息地躲开微亮的烛火,他便是大禹,明知泪以沾衣却独步前行的大禹。治水之余,三过家门而不入。不是他不爱家不爱妻,只因他更爱国更爱民!所谓精神,不正是过门难扣的遗憾,犹爱国民的坚强!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一曲陈曲荡开愁结,昭君怀抱琵琶,奏出哀怨《萧曲》,散去的歌使无数娇花悄然落去,使无数归雁含泪低吟。凤冠下不解的眉心,望着故土消失在茫茫的无垠中,涌出的泪汇成去时的河,却在不能回首。低吟浅唱中,她仿佛看到了比漫长更漫长的昨天,比永远更永远的离别。但,她明白,只有这样,国家才能安定,社会才能和谐。于是放下浮果与姑射,摩涯与沧澜,在另一方水土追寻生命的光荣。所谓精神,不正是心系于国的慷慨,情系于生的缅怀!

《高山流水》洗礼的芍药,落在夕阳洒下的倩影上,仿佛又听见了昭君的哀怨。哦,那真正属于我的精神啊,它回来了,从千年以前回来了,带着古人亘古不变的伟岸回来了!小园香径独徘徊的我,感悟精神的伟大,坚守精神的家园!

关于师德的作文主题【三】

一个平凡的国度,平凡的省城,平凡的小镇子,出了一位不平凡的老人。

群山巅峰之中,有一所去年才翻修的砖瓦房,白色的瓷砖,红色的瓦,青绿色的大门焕然一新。这里,住着一位91岁的老人,白发苍苍,皱纹满布,一双骨瘦如柴的手仿佛有使不完的劲儿。脊背挺得笔直,永远都是那么和蔼可亲。

青山绿水,景色宜人。群山中的小院则显得孤寂悲凉。91岁的杨老独自一人生活在这里,已经四十多年了。48岁那年,他相依为命的妻子离开了他,他成了一个鳏夫。他也没有孩子,于是一个人从城镇搬进了大山,在这里一住就是将近半个世纪。在唯一侄子的帮助下,去年翻修了陪伴他半个世纪风风雨雨的旧房子。

杨老的屋子很简朴,只有一张板床,一个碗橱,一张桌子和几把椅子,还有常年用来喝茶的土炉子。小院里种着一些常见的蔬菜,一切都显得恬静惬意。

然而在杨老的心目中,最重要的还是大山,大山一直像母亲一样供养着他,陪伴着他,是他唯一的依靠,也是值得他用生命去守护的亲人。

从住进大山的第一天开始,杨老决定植树造林,并鼓动山脚下的人们退耕还林。

每天早晨天不亮,杨老就会带着馍馍,一壶水和一把铁锹进入深山老林,跟着一把手电筒微弱的光亮摸索前行。到了目的地,老人用铁锹在地上挖出一个小坑,然后小心翼翼地放进一颗种子,再仔细地盖上泥土。40多年来一直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如既往,坚持不懈,用植树万亩的成果守卫大山!

现如今,遥望大山,郁郁葱葱的树木仿佛绿色的海洋,又仿佛是一幅悠远的水墨画。似笼罩着一层轻纱,影影绰绰,在缥缈的云烟中忽远忽近,若隐若现。

杨老认为大山就是他的归宿,他和那座大山,那片树林已经融为一体了,大山就是他的亲人,他的家园,他的依靠,他的支柱,他必须用生命去守护它。

从当初的茫茫戈壁到如今郁郁葱葱的大山,从当初的人烟稀少到如今大批大批定居的人们,这一切翻天覆地的变化都见证了杨老这40多年来的辛勤劳作和无私奉献,也见证了他对大山的呵护和敬畏。

是啊,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这里既是动植物的天堂,也是人们安居的乐园。而杨老创造的精神财富,远大于他创造的物质财富。

但愿青山不老,绿水长流。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