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资科一作文基础多少分(教资科一作文一般能给几分)

教资科一作文基础多少分(教资科一作文一般能给几分)

首页抒情更新时间:2024-06-06 15:15:54
教资科一作文基础多少分(教资科一作文一般能给几分)

教资科一作文基础多少分【一】

早晨醒来,突然想起这段有名的禅宗公案。“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听起来很空灵美好,却是一种虚妄,就象来生的幸福一样。慧能自己也做不到,终他一生也许临一刹那能够可以。“放下执着”说来简单,但你想着放下的时候亦是一种执着。慧能这样心心念念传法的人满心都是执着,怎么可能无物无染呢。“时时勤拂拭”倒是一种我们可以企及的高度,不染尘埃就是神仙境界了。

读书时第一名和最后一名同样有压力。父母、上司、配偶、同事、子女、朋友,我们的世界元素越丰富,我们的抱怨越多。黑色的怨气与不甘,黄色的迷茫逃避,灰色的绝望放弃,红色的名利野望……喋喋不休抱怨的时候,为什么不想想怎会这样,怎样改变?觉得空虚寂寞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努力的方向对不对?

我觉得抱怨不休的人老的很快,跟红顶白的人很累,汲汲以求却分不清想要与需要区别的人会永远焦渴,我不想这样。

教资科一作文基础多少分【二】

看了这本书,第一个感受是纠正了我对一些心理学原理的认识。具体地讲,以前关于教学方面的心理学理论自己是知道一点的,但是看书之后发现,有些理论不是自己以前认识的那样,以前的认识是片面的,有些甚至是错误的。

比如关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我自己在写文章的时候好多次用到这个心理学原理。在看杂志上的文章之时,偶尔也能看到作者引用这个心理学原理。然而,殊不知,艾宾浩斯是利用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材料来得出这个遗忘规律的。后来的研究证明,如果学习材料是有意义的概念和原理,一旦学生理解之后,就很难遗忘。这个时候,显然不能用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来描绘概念和原理的学习与遗忘。这段论述对我的冲击是很大的。站在“心理学”面前,我感觉自己真得太渺小了。同时,这段论述也让我联想到了我们平时教学中要多多增加有意义的学习。对此,书中也有类似的论述,例如根据加涅对学习的分类,可知学习有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之分。在言语信息的一个亚类——符号学习中,因为符号学习属于机械学习,故学习者可以在无意义材料中人为地赋予某些意义,使机械学习易于记忆。这种改进记忆的方法被称为记忆术。那么我们可否作这样的推论,对于艾宾浩斯的无意义音节材料,如果记忆者采取记忆术来记忆,那么其遗忘规律就不在是“先快后慢”了。

再如,当前在讨论教学问题时,经常听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说法。那么,到底什么才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一般的说法是“以学生为中心”就是尊重学生,跟着学生的思维走,等等。这些当然是对的,但显然是不具体的。当今建构主义学习观告诉我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指教学时应仔细考虑学生带到教学情境中的已有知识、技能、态度和信念。同时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并不意味着教师放弃教学责任。在“规则学习的过程和条件”一节中更是明确指出:在课堂教学情境中,完全由学生独立发现规则的情况较少,更多的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发现。这样的观点让我联想到,学生虽然是学习的主人,学习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但这个“过程”的发起者是教师,同时教师也是确保这个“过程”得以顺利通畅的关键因素。

类似地情况还有很多,比如我们常说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一直以为这种教学论是具有一定科学依据的,然而事实是这些教学论就是哲学取向的教学论。科学取向的教学论在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兴起。还有,如看了“学习心理”部分就会发现,机械学习在学习心理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强化刺激这些手段具有正统的心理学意义。

看了这本书,第二个感受是让我看清了我们平时一些看似“不太好”的做法,其实具有重要的心理学原理。具体地说,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有一些教学方法被“素质教育”或者“新课程”套着一些“帽子”,殊不知,在这些“帽子”下面,隐藏着重要的心理学原理。

比如桑代克根据迷箱实验,提出可以把学习看做是刺激与反应的联接,并在这个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三大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这三个定律反应了学习动机、练习、强化和反馈在这类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学习的实质是条件反应形成和巩固的过程,其中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条件是动机和强化。虽然这些研究成果与当今建构主义心理学具有一定的差距,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习的本质。据此我不得不联想到朱国荣老师在杭州的那堂《长方形面积》:课中,在学生已经发现“长乘宽”就是“每行几个乘几行”之后,朱老师安排了一系列的关于“每行几个,有几行”的强化练习。当时我觉得这个过程有点板,或者说给予学生再次去体悟的成分少了一点,感觉“不太好”。但从今天学习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待这个过程,才发现那是符合心理学规律的。

看了这本书,第三个感受是增加了我对教学与心理学关系的理解。具体地说,以前只知道该这么做,但为什么这么做,有没有什么理论依据,是不知道了,而在看书之后,我找到了教学与心理学的联接。

看了这本书,第四个感受是增加了我做好教学研究的信心。(具体地说,以前总认为教学研究是一件非常深奥的事情,是那些非常聪明的人才能有实力去完成的事情,但是现在,我想我也可以去尝试。

比如,国内外心理学家、学者通过长期的调查研究发现,教学效果同教师的智力水平并无显着的相关,教师的知识水平同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无显着相关。

再如,调查显示,不经过大量的课堂教学实践就成为专家教师几乎是不可能的,要成为专家教师,就必须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

我们都身在教学一线,正在进行着大量的教学实践,我们都有成为教学专家的可能性,因为我们具备这样的条件。

教资科一作文基础多少分【三】

武志红的两本书《心灵的七种武器》《人生的七个寓言》还是很好看的。有案例,有分析,有联系自我,有好书介绍,对第一次接触心理学的人来说实在是个很好的引子。寓言又好于武器,讲的相对深入,讲其然,讲其所以然。

第一次接触心理学,悚然而惊——我居然就这样生活了这么久!豁然开朗——原来我还可以那么做。十分欣喜——原来我还可以更幸福。非常庆幸——我现在遇到了它。

生平第一次,抬头张望自己的人生穹顶,在高处俯瞰自己的心。虽然那些轨迹还看不真切,那些网线还断断续续,但至少,无限可能就此展开。

教资科一作文基础多少分【四】

一号难处

在大人眼里,小孩永远长不大,什么也不懂。所以,每当大人在一起高谈阔论时,我们也忍不住加入讨论,发表几句言论,他们总是一脸不耐烦地说:“去、去、去,小孩懂什么?”其实,我们懂的他们还不一定懂。比如:新潮幽默的网络名词,丰富的游戏术语……此乃一号难处也。

二号难处

大人们可以自由自在地做想做的事,而我们只能乖乖地听话,有时他们做错了什么或者说错什么,我们也不能指出。说不定他们认为你让他丢面子,一场“暴风雨”自然免不了。

此乃二号难处。

三号难处

俗话说“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小孩在学校里必须考高分,不然要为老师们严厉的眼神所胆颤,为家长失望的神态而伤心,为同学的嘲笑而恼火。

四号难处

每天我们都有数不清的心里话想对父母倾诉,将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但又怕哪句话说得不对。让他们听了不快,他们的.脸马上就拉长了。此乃四号难处

五号难处

玩,是孩子的天性。可是,每当我们提出这个要求时,家长们总会说:“又去哪儿玩?语数英,样样稀疏;玩,倒是样样精通。”话都说到这个份上,谁还好意思玩呀?

这五种难处,如同五只妖怪,让我们本应快乐的童年变得忧郁起来,欢乐少了不少。让我们联合家长和老师,一起来消灭这五只妖怪。

作文点评:

这篇作文与你前面那篇《我的自画像》一样,失之全面却又简单。其实,文中的一、二、三、四、五,可以合并为一点,就是不被信任。因为年幼,很难得到成年人的信任,总被当作孩子看待。如果作文围绕这一点谈,说说小学生应该怎样通过自身努力,使大人建立起对自己的信任,作文的立意会加深,内容也会集中。

教资科一作文基础多少分【五】

中考临近,我和同窗好友被派到新加坡去体验生活,一周后,便要!厚厚的资料夹,翻烂的日记本,250毫升盒装纯牛奶,这些点点滴滴构筑了一周的色彩。临走前一晚,隔壁的好友走出来,门把手有了轻微的转动,一阵脚步声、门、开了。风扇还在咔咔作响。可能是怕风扇声影响到我吧,好友轻轻地把它关掉。一声咯吱,我抬起头,眼神里充满了疑惑。“我复习的差不多了,来看看你。”她莞尔一笑,慢慢地走过来,顺手拿起一把蒲扇,一下、两下、轻轻地、为我扇了起来。微风拂面,一阵惬意,吹进了心中。仿佛一股蓄势已久的浪潮,翻涌开来!

多少同窗旧事,只因那把轻轻扇动的蒲扇,笑面困境!

花开花落,一朵丁香,让我懂得同窗情谊的真谛;微风阵阵,一把蒲扇,让我因同窗而不再孤独!

追忆一把似水流年,疾笔间,体味往事的香甜;享受一次同窗旧事,忙碌中,回味友情的余香。不是只有两件,才能打动人心,只要细心品读,旧事也很美好!

梦里花落知多少,同窗旧事知多少。回忆一种、满满温情!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