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成长录优秀作文(小学学生成长记作文)

少年成长录优秀作文(小学学生成长记作文)

首页抒情更新时间:2024-04-27 18:19:34
少年成长录优秀作文(小学学生成长记作文)

少年成长录优秀作文【一】

前两天读了《培根随笔》后,我发现了一个培根。他有着对哲学的执着,对政治的热衷,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与对困难决不轻言放弃、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态度。

在《论求知》中,培根说道:”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可见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在我们的一生中是相当重要的。

在《论友谊》中,培根说道:”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说明了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在《论猜疑》中,培根说道:“当你产生了猜疑时,你最好还是有所警惕,但又不要表露于外。 这样,当这种猜疑有道理时,你已经预先作了准备而不爱其害。当这种猜测疑无道理时,你又可避免因此而误会了好人。可见在人生中猜疑,是人的思想在做乱。

在这数十篇随笔中,《论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一篇关于“美”的经典之作。它着重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问题展开评述。“善犹如宝石,以镶嵌自然为美;而善附于美者无疑最美,不过这美者倒不必相貌俊秀,只须气度端庄,仪态宜人。”不错,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因此我想,人的外表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内涵,光有外表,只是一个躯壳,行尸走肉,又怎么能算得上是美丽呢?所以,人是因为可爱而美丽,而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

《论嫉妒》中,我也领会不少 彼此越了解,嫉妒心将占据越高。人可以允许一个陌生人的发迹,却绝不能容下让身边人的种种上升的趋势。一个循序渐进地高升的人也不会招来嫉妒。因为这种人的提升被看作是正当的。

嫉妒在人的生涯中是毕竟的道路, 同情心总是医治嫉妒的一味良药。但有多少人能明白文中的道理呢。

一本好书可以使人明白一个道理,一本好书可以为人建造一条捷径,一本好书甚至可以改变人一生的命运!如同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不得不肯定,从某一方面来说,这是一本使人上进的好书!

少年成长录优秀作文【二】

《培根随笔》为英国17世纪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主义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所著。本书分为《论求知》、《论美》、《论善》、《论真理》、《论健康》、《论家庭》、《论友谊》等多篇随笔。在《论求知》中,培根说道:“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可见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在我们的一生中是相当重要的。在《论友谊》中,培根说道:“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说明了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在这数十篇随笔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论美》。这是一篇关于“美”的经典之作,语言简洁,内涵深刻,充满哲理。“美”本身是个很广泛的话题,本文着重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问题。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内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美德重于美貌,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能真正发出光辉。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形体是一个人的整体形象,体形、颜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脸部,是局部的。而行为之美,指举手投足的动作神态,是后天的,是内在美的折射表现,在三者中最高。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丽,而忽略了内在,他们虽然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所以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美才会绽放出真正的光辉。

少年成长录优秀作文【三】

培根写道:“如果问:在人生中最重要的才能是什么?那么回答是:笫一、无所畏惧,笫二、无所畏惧,第三、还是无所畏惧。”我觉得,在我们小学教师身上,似乎缺少这种无所畏惧的精神。我们怕的东西太多,工作中好容易产生了一点新思想,比如一个教学改革方案,“怕”就来了,怕领导批评指责,怕同行评头品足,怕学生纪律不稳,怕家长议论纷纷,怕一塌糊涂……总之,怕出娄子。我们总是以为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别人称赞我们的“谦虚”,其实正是我们的自卑。教宵的现代化需要有勇气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小学教师很应该有一点勇气^

如果以为自己不行,便只好去迷信权威。《培根随笔录》中就有不少这方面的论述。我们小学教师有时就喜欢迷信别人、否定自己,常常心悦诚服地让别人替我们去思想。所以,我们小学教师很缺少点个性^有许多人,教了十几年、二十几年、或更长时间的书,竟没有一点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真有点枉做教师一场。而只有小学教师都发挥了主动性、创造性,才会有小学教育的现代化。

缺少创新,就意味着因循守旧。正如培根所说:“既成的.习惯,即使并不优良,也会因习惯而使人适应。而新事物,即使更优良也会因不习惯而受到非议。”我们/j、学教师做工作似乎有点过于讲究有根据,对新事物不那么敏感,工作以不出“事”为上乘。这就使我们失去了最可宝贵的东西一思考和开拓创新。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议论:“现在的学生比过去的学生差远了。”“这些新教师哪象我们参加工作的时候。”而一旦都符合了“过去”的样子,大家便相安无事了。

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颇有影响的苏联教育家。在我国,还没有出现这样的教育家。这其中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我们教师缺乏勇气、自信和开拓创新不够,实在是主观方面的重要原因。’

教育改革,不能不硏究教师,而硏究教师就不能讳言我们自己的弱点。如果我们对教师的硏究取得重大学术成果,那么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无疑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培根随笔录》尽管不是专门谈教育的书,但对教育工作者却极有帮助。我读后就获益不浅。如果我们小学教师能深刻认识并加以克服自己的弱点,树立起勇敢、自信、独立思考和大胆开拓创新的品质,那么我们的小学教育就一定能充满活力,欣欣向荣。

少年成长录优秀作文【四】

很多人都喜欢这个伟大的哲学家——培根,但我却不!我讨厌这个站在贵族立场与男权视角的培根,我讨厌这个工于心计、老于世故的培根,我讨厌这个拥有着功利主义思想、深谙于官场运作的培根!

不过,前两天读了《培根随笔》后,我才发现了另一个与我想法完全不同的培根。我看到他对哲学的执着,对政治的热衷,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与对困难决不轻言放弃、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态度。

我恍然明白:“噢!原来还有这样一个培根!”

在这数十篇随笔中,《论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避开这文章中写的都是美、德兼备的男性帝王不说,这则是一篇关于"美"的经典之作。它着重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问题展开评述。"善犹如宝石,以镶嵌自然为美;而善附于美者无疑最美,不过这美者倒不必相貌俊秀,只须气度端庄,仪态宜人。"不错,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因此我想,人的外表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内涵,光有外表,只是一个躯壳,行尸走肉,又怎么能算得上是美丽呢?所以,人是因为可爱而美丽,而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

读完这书后,我忽然想起,人是没有十全十美的,而且每个人的理想与信念不同,当然,所追求的事物和追逐的梦想也各不相同,不可把自己的喜好强加在别人身上,也不能依照自己的'喜好来评判他人。况且人是有两面的嘛!应多看看别人的优点,吸取精华之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为将来漫漫人生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少年成长录优秀作文【五】

培根是英国杰出的哲学家和文学家,他1561出生在伦敦一个官僚家庭。培根一生追求知识且集哲学家、文学家、法官和政治家于一身。语言简洁又十分富有哲理,让我不得不从这本薄薄的《随笔集》中,读出种种味道。

从“论真理”、“论亡”、“论人的天性”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热爱哲学的培根。从“论高官”、“论王权”、“论野心”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热衷于政治,深谙官场运作的培根。从“论爱情”、“论友情”、“论婚姻与独身”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培根。从“论逆境”、“论幸运”、“论残疾”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自强不息的培根。

在《论求知》中,培根说道:“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可见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在我们的一生中是相当重要的。

但是在这数十篇随笔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两篇,就是《论友谊》和《论美》。他在这篇随笔中写到了一句话:“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说明在我们的生活中,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角色,他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一份色彩。

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朋友是一个可靠的支柱,让我们可以得到依赖;当我们跌倒时,朋友是一枝拐杖,扶助我们站起来;当我们做事想半途而废时,朋友是一本备忘录,提醒我们一定要坚持到底;当我们获得成功时,朋友是一本字典,教我们下一步应该怎样做,并且时刻告诫我们“胜不骄,败不馁”。朋友是可以倾诉、可以依赖、可以寻求帮助的人,我们应该珍惜身边所有的朋友,他们不仅是一个角色,还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对,真正的朋友总能原谅你的错误,还会支持那个“原汁原味”的你;他会帮助你,并在需要的时候把真话告诉你。如果你转身走开,真正的朋友会紧紧相随……

在《论美》中,培根先生的文章告诉我:“美”本身是个很广泛的问题,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内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美德重于美貌,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能真正发出光辉。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

形体是一个人的整体形象,体形。颜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脸部,是局部的。而行为之美,指举手投足的动作神态,是后天的,是内在美的折射表现,在三者中最高。本文着重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问题,语言简洁,内涵深刻,且充满哲理。

仔细想想,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丽,而忽略了内在,他们虽然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所以一个打扮十分华贵却表面轻浮而没有美德没有教养的'人是令人厌烦和看不起的。

因此,只有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少年成长录优秀作文【六】

这个游戏玩儿完还是蛮有感触的吧。在女主身上好像看到自己一样(虽然本人游戏很渣)

三次中的自己就像女主一般,班级里的小透明,很多事情都不会去展现出来,在二次中才会发泄自我。

最先开始攻略的是狮虎啦~单纯因为被他游戏中的立绘吸引,喜欢他对我展现的温柔,喜欢他现实中的完美。当他和校花在一起后,真的会有一丝失落闪过,但看到校花心中对他的不满时,我心里也在想,我是喜欢他什么呢?完美形象?可是我真的懂他吗?那时候我有点迷茫吧,看到他第一次对我表白,我是吃惊大于惊喜,惊讶过后还是果断选择了拒绝,大概是因为我心里不愿意接受一个不是真心爱我的人吧。从那之后,我才开始真正了解他内心的想法,才懂他的无奈,也开始由最开始盲目的崇拜变成了喜欢。最后看他要出国,其实心里很希望他留下来,但却很难做出让他放弃的决定,幸好,他回来了。也算是这么多年的喜欢有了一个圆满。

第二个刷的是陈默,其实最开始我对一个经常撩我的人毫无好感,而第一次线下赛时他给我印象更是差到一种境界,当时的我隐约知道他现实中应该是个人如其名的人,可我不懂他这种都不喜欢就直接撩的心思,不太尊重别人的感觉。但是后来故事慢慢发展,发现他真的是一个很没有安全感的人。他其实内心深处渴望有个人能陪他,可他是自卑的,他觉得自己配不上她,他觉得自己就是要永远活在黑夜的人,他甚至希望用那种方式把她拉到他的世界,也开始有点理解他,更多的是心疼他,希望自己能把他拉出来。女主做到了。

后面两位男主,其实我对楼主没有太大兴趣,他的性格,身份和女主差距太大了。而且现实中的我如果遇到楼主这种性格的人,不会去追求,也不会同意他的追求,觉得成为哥们儿也算一个不错的相处模式。游戏中虽然攻略了,但是还是想弱弱的吐槽两句,女主几年后回来原谅他也太容易了,其实人家心里还是想虐他一把的,不过看他这几年守身如玉,也算他有良心还记着女主。

最后一位青梅竹马,我感觉一切都是顺理成章,多年的守护陪伴,都给人很温暖的感觉,喜欢他也是理所应当的吧。喜欢看他是大神时霸气侧漏的样子,也喜欢他看女主时手足无措的窘迫,一切都很美好。如果换我自己的话,可能也会愿意和这样一个温暖的人在一起吧。

最后,其实我真的很羡慕女主,她的父母是开明的,愿意放手让他去追寻想要的一切,而我的.人生却只能让父母做主不满时只能用沉默代替,可是根本不会改变他们的态度。也很羡慕女主可以和喜欢的人在一起,说真的,我真的不反对网恋,因为自己也经历过,我们喜欢同样的东西,有共同的爱好,甚至聪开始到结束都没有过冷场和吵架,可是现实永远不是游戏,我们都是执拗的人,不愿意放弃自己的追求,也不愿意看到对方的牺牲。其实现在也是明白的,喜欢不一定会在一起。但在女主身上,在这部游戏身上,我看到他们的圆满,感觉是另一种形式圆了自己的梦吧。

2

第一次长评,献给带给我感触良多的异世录。

喜欢这个游戏!网游和现实的穿插很明朗,代入感超级优秀的!这种类型的游戏也是我本人表示非常爱的。

独立线我并没有去走,因为我想着连个男主都泡不到那给多难受!!!

最初和许多人一样,非常非常非常喜欢师傅?也下定决心去攻略他,可是当我遇见陈默的时候,我犹豫了。在网游里的他,倜傥,能让几百号人为他卖命,一出现就让万千迷妹为之惊叹……可是现实的他呢?就如他的名字一般,沉默寡言,融不进

人群之中,孤独寂寞……他一直都在等待,等待一个能从漫漫无际的黑夜中救赎他的天使,等待他生命中代表希望的光芒……

这样不完美的他,又如何不让我为之心动呢?于是我毫不犹豫的就改了线,主攻陈默[当然我也不是说我不喜欢安然师傅~]。越是了解他,就越是为他而心疼……虽然他为了目的不择手段是很傻气,但是我却生不出半点怪他的心思,最后我选择成为他的光芒,拿到了陈默线he救赎。

其实对陈默有好感并不是偶然,而是因为自己也曾遇到过跟他很像的一个男生……一样的游戏大神,话连天,可现实中又是孤独的一个人,和游戏里的他判若两人……甚至,连抑郁症都跟他一样,发病的时候异常的暴躁,不认人,谁都不相信。除了年龄和身世和陈默不同之外,其他的简直就是一模一样。

曾经我也跟他网恋过一场,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相处两年后跟他和平分手了,我不能够成为他的救赎,在这里希望他能像陈默一般,找到属于自己的救赎。

再次表明立场,钟爱这个游戏,也爱小陈默,更爱作者大大~感谢作者大大能够写出这么优秀的游戏,剧情棒棒哒。

少年成长录优秀作文【七】

培根是英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他所提出的下些理论,十分超前,能给人以拔开云雾见日出之感。作者阅历丰富,眼界开阔,思想敏锐,因而写出的东西具有振聋发聩的力量。

翻开《培根随笔》,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短小精悍,作者以最短的篇幅摆明事实,讲清道理,拼弃空洞、肤浅的毛病,注重文字的深刻老练,沉稳有力,几乎篇篇都充满了格言警句,如:

德行犹如宝石,镶嵌在素净处最佳。(《谈美》)

成人惧怕亡恰如儿童怕进黑暗。(《谈亡》)

美德如同名贵的香料,焚烧碾碎时最显芬芳;因为幸运最能揭露厄行,而厄运则最能发现美德(《谈厄运》)

这样的至理随处都是。放在开头,具有雄奇有力,引人入胜的作用;放在结尾,则显概括全文、余味无穷的效应。

《培根随笔》的短段并不散漫随意,而呈现出诗一般的疑练圆满,小说那样的布局谨严。如同在《谈园林》、《谈建筑》里描绘的园林和建筑一样,给你提供一幅井然有序,层次分明的图画。共五十八篇随笔直,篇篇结构严密,行文紧奏。

《培根随笔》不是文人的闲适小品和游戏笔墨,其目的是改造社会,所以内容都讲求实用。作者用客观冷静的笔调写些短小精悍的说教文章,不追求抒情效果,不卖弄幽默风趣,不谈自己。正因如此,《培根随笔》为培根在世界文坛上奠定了伟大散文家的地位。

少年成长录优秀作文【八】

《画坛点将录》在西安出售时,已经是第二次印刷了。文化古 都在接受文化信息的节奏上,还是因为地域的原因显得迟缓。但 这却可证明,该书是一本比较畅销的书八卦类的书总是有市场, 聪明的陈传席并没有将自己的思考罗列成论文,这是我所喜欢的。

多少次,一看见 《画坛点将录》在西安出售时,已经是第二次印刷了。文化古 都在接受文化信息的节奏上,还是因为地域的原因显得迟缓。但 这却可证明,该书是一本比较畅销的书——八卦类的书总是有市 场,聪明的陈传席并没有将自己的思考罗列成论文,这是我所喜 欢的。多少次,一看见期刊网上无穷无尽的“构建”“叙 事”“解读”,我就感到困惑,感到“深入浅出”真是一种境界, 现在的规则只能制造故弄玄虚。

扯的远了,还是回来看看陈传席是怎么“点将”的吧。“点 将”意取梁山泊英雄按照星宿排座次。在这本书里,陈传席分别 介绍了李瑞清、吴昌硕、徐悲鸿、齐白石、黄宾虹、林风眠、潘 天寿、刘海粟、傅抱石、李可染、李苦禅、吴冠中、张大千等等 大家,他说他们的画风与性格、成功与不足,他结合当时的历史、 社会,把我们崇仰的大家分析得真实具体。散文化的笔法写得酣 畅淋漓,让普通的读者也能从中获益。

读陈氏读作品,震动不在于某个画家地位、名声和市场, 而在个别画家的精神和行为。比如“清道人”李瑞清知道离开南 京后,在上海生活将穷困潦倒,但他依然将数十万金交付敌手, 不取分文;比如吴昌硕在51岁时的1894年,毅然携剑出关, 准备抵御倭寇;比如吕凤子拒绝接受孙中山授予高官,倾心艺术 教育;比如一生沉重的陶博吾筑庐彭泽,怀思故妻……在这里, 犀利的陈传席给我们传达的依然是亘古不变的规理:文,贵乎情; 人,贵乎真。

人在画外,并不在画本身;正如许多名人的字画有好的行情, 却并不是因为字画本身的艺术含量。陈氏评的是“名家”“大 家”,他评的不是“名画”“大画”,所以他非常注重画家的品 行、性格、逸趣、磨砺。这在他别具一格的《自序一》中就显露无 疑。本来是一本写关于画家的书,他却阐述了半天“什么是知识 分子”,看来是颇费苦心的,他的锋利藏在机智之中,他的深刻 藏在正文之外。他说,知识分子应该具备四个基本条件:以创造 或传播文化为职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人类的命运;批判精神; 独立人格。他认为,是否具有“批判精神”,是衡量知识分子的. 一个重要标准;“独立人格”乃是知识分子最基本的品质。他断 定,“一身之弱在乎元气,天下之兴衰在乎士气。一个国家的制 度也是依托于一代文化而成立。所以,一代知识分子之强弱也关 系到国家的强弱、天下的兴衰”。在这里,陈传席思考得深刻, 表达得忧郁。

但陈传席又是诙谐的,机敏与情趣洋溢着睿智。他在《自序二》中说,自己发表的文章引起轩然大波,但并不会影响“安定团 结”,也不影响地球速度的运转,科学家考证地球运动是加速了, 但“他们并没有说地球运动速度加快是我文章影响的结果。所有 的科学家都没有这样讲过”。这样的文风,怎不让人欢欣?当然, 陈氏不是给你说笑的,他的文字的精髓散见在对多个画家的评论 中。他没有给你讲理论,但你还是可以将那些零碎的言论的拼接 起来,形成相对完整的思想。比如他说古今第一流大画家没有不 通美术史的,因为非如是,便不能登高望远、知前解后,有所突 破。他说,好的画家应该首先也是一个好的书法家,因为对线条 的敏锐是成就大家的必要条件。他还讲到,好的画家应该多易其 居,获取不同地域文化的滋养;应该有较好的文化积淀;应该历 经一定的磨难等等。他说,“画面上那一点‘气’,十分难得。 清气、逸气、狂气、霸气、文气、野气、不食人间烟火气,往往 和无‘气’的画只差一点点,实际上已是天壤之别”。

在零散的理论之外,陈传席也有自己的归纳,比如他对“大 师”的界定:就作品而言“包前孕后”;就作用而言,树立一代 楷模;就影响而言,开启一代新风。比如他认为“优秀”作品应 该具备的特征:时代的、民族的、个人的。时代的即具有鲜明的 时代特色,不管是内容题材,还是风格特点,都要与前人拉开距 离;民族的,即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一看就知是中国的,或西 洋的,而不是“中西合璧”;个人的,即作品具有画家个人的鲜 明的风格特色。

当然陈传席还讲了许多内行话,我这个外行就不能多说了。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