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惜别的经历作文(生活中与人惜别经历的作文400字)

与人惜别的经历作文(生活中与人惜别经历的作文400字)

首页抒情更新时间:2022-05-27 05:36:39
与人惜别的经历作文(生活中与人惜别经历的作文400字)

与人惜别的经历作文【一】

生活中的待人处事就像照镜子一样,你对它微笑,它会反射你温暖;你对它愤怒,它就回应你拳头;只有你以友善待人,别人才会友善待你。

友善在生活中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我也曾真切的感受过。记得一次和爸爸骑车到家附近的一家超市买东西,从超市出来买了满满两大袋东西放在车筐里及挂在车把上,由于存车处出口是下坡,加上我在后面用力一推,车把一歪就冲下去了,只听“啊”的一声,我定眼一看,一位老大爷被撞了个趔趄差点摔倒,鞋子也甩到了一边,我深知闯了祸,害怕的躲在爸爸的身后,爸爸也赶快去扶老爷爷,并直说对不起,只见老爷爷回头看了看我,单只脚蹦到几步外的鞋边,穿上鞋,他并没有我想象的发火或者责备与责骂,反而微笑着说:“看来我还不是太老,身体依旧灵活”,并走过来摸摸我的头说:“小朋友没事。”说完笑呵呵地走了。老爷爷友善的微笑印在了我的心里,给我温暖。

记得一次周六上午,我约好和同学到楼下玩,一个小朋友刚出楼梯就往外跑,结果一不小心被安全门槛绊倒了,可能是由于很痛,小朋友当时哭了起来,我赶快走过去扶起他,并问他有没有伤着,小朋友抬起头,看着我说:“没事。”这时小朋友的奶奶走过来,扶着他并对我说:“谢谢小哥哥!”我和小朋友对视的笑了笑,我感觉一种快乐充满心中。

由于爸妈工作一直很忙,所以我从小就一直跟随奶奶长大,从幼儿园到小学也一直由奶奶接送放学,我知道她很辛苦。现在我渐渐地长大长高了,放学时我的书包都是自己背,在公交车上有座位我也会让奶奶来坐。有一次在放学的路上,我和奶奶顺路到超市去买了些菜,出来时我争着去拿,奶奶看我背着书包、手里提着、怀里抱着好多东西东倒西歪地走着,高兴地说:“褚童真的长大了,也懂事了。”说着说着眼睛里也充满了高兴的泪花。

友善就是这样在我们的生活中满满皆是,友善帮助别人是我最大的快乐,愿我们都做友善的使者,生活会更充满阳光与幸福。

与人惜别的经历作文【二】

与人为善是一种高尚的品德,是智者心灵深处的一种沟通,是仁者个人内心世界一片广阔的视野。

与人为善有利于增进团结。地球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还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此刻,在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正因不团结,形不成发展的合力,贻误了发展的时机;正因不团结,造成了一些工作难以推进、许多问题久拖不决,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党的形象;正因不团结,出现了许多不正常的现象,影响了一些同志的成长和进步。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些人甚至是个别的领导不能做到与人为善,不能以宽广的胸怀去善待别人。因此,我们要大力提倡与人为善,使人与人之间少一点轻蔑与猜忌,多一份尊重和信任;少一分挑剔和苛求,多一份明白和宽容;少一分掩饰与冷漠,多一份坦诚和关心。

与人为善有利于促进和谐。实现社会和谐,共建完美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和谐社会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的身心之间的和谐、社会诸要素之间的和谐等等,其中最基本的方面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要做到这些就务必做到用与人为善的态度来处理人际关联。这样才能构成良好的人际关联,从而促进社会和谐。

与人为善有利于推进发展。坚持与人为善,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社会和谐,有利于社会发展。工作是人干出来的,如果人与人之间能够做到相互明白、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合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能构成推进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俗话说的好,家和万事兴,人和事业兴。事实证明,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一个社会与人为善蔚然成风时,同事之间、邻里之间、成员之间关联就会更融洽,大家都来干事创业,就必须会出现事业兴旺发达、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反之,如果人与人损人利己、以邻为壑,那就必然会带来纷争不断、内耗严重、离心离德,进而导致工作难有起色,事业难以发展。

与人为善有利于使自己生活得更快乐。与人为善其实极易做到,它并不需要你刻意做作,只要有一颗平常心就行了。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做了一个实验,他早晨上班来到办公室的时候,对周围的同事笑了一下,没想到,却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他的上司看到他时对他也笑了一下,他的上司但是从来没笑过的人呀。这个人这一天的情绪个性好,平时那种冷冰冰的感觉没有了,周围的人都很亲切。而原因据说就是正因早晨他那无意的一个笑。与人为善使你有一种充实感,能够为自己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人际关联,使自己有一个发展个性与创造力的自由天地,并享受到一种施恩与人的快乐,从而更有利于个人的身心健康。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不讨人喜爱,甚至四面楚歌,主要原因不是大家故意和他们过不去,而是他们在与别人相处时,总是自以为是,对别人百般挑剔,随意指责,人为的制造矛盾。只有处处与人为善,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才能建立与人和睦相处的基础。在很多的时候,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待你。这就教育我们要学着待人如待己。

“良好的人际关联不单单是行动上做出来的,更是从心底流出来的。”这句富有哲理的话告诉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要与人为善,就要用心去和他人交往。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任何人都离不开与他人的合作,尤其是在现代社会里,如果你想获得成功,就就应想方设法获得周围人的支持和帮忙。而这一切获得的前提就是融洽的人际关联,良好的工作状态。与人为善是善于合作的人共有的秉性,学会尊重、学会分享、学会诚信、学会宽容,就会在生活中收获到明白和成功。

生活就是这样:对别人多一份明白和宽容,其实就是对自己的支持和帮忙,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授人玫瑰,手留余香”。在生活中还是让我们从与人为善做起吧!

与人惜别的经历作文【三】

让座新安县新城实验学校五四班李丹辅导教师王晓兵每当我坐在公交车时,便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那令我难忘的一幕……

那是一个星期天,妈妈带我乘坐公交车去外婆家。到了一个站点,车缓缓地停了下来,卖票的阿姨把一位老爷爷搀扶上了车。她一边扶老爷爷,一边说:“谁愿意给这位老人让一个座位?”车上的人有意识的打量了一下老人,可都无动于衷,没有人愿意起来让座。妈妈拽拽我的衣服,示意我给老爷爷让座,可我却不耐烦地说:“凭什么要我让座?我是买了票的!再说车上又不止我一个人!”车上的乘客看了我一眼。这时,一位小女孩站了起来,说:“老爷爷,你坐这儿吧!我要下车了!”她那清脆的声音仿佛在给我警告。车上的人对他送去赞许的目光。我惭愧地无地自容,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永远不要出来。

下车后,妈妈对我说:“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你要像那个小女孩学习啊!”是呀!戴维?德克尔曾经说过:“对老年人的尊敬是自然和正常的,尊敬不仅表现于口头上,而且应体现于实际中。”“尊老爱幼这常常挂在嘴边的词怎么就记不住呢?我们不能只说不做,应该把尊老爱幼体现在现实生活中。在我记忆的天空中,有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他如一颗璀璨的星,闪耀在我的脑海中。

记得那是我上三年级的一个夏天,妈妈给我买了一双新皮鞋,虽然很漂亮,可是不耐穿。才穿了一周,鞋上的一只“金蝴蝶”就掉了下来,于是妈妈只好带我去修鞋。来到菜市场,有好几位已经上了年纪的老人在修鞋。我们在其中一个小摊前坐了下来。“大爷,这鞋子上的蝴蝶掉了,请你把它粘一下好吗?”“好!好!”老人热情回答着,并接过了鞋子。老人手脚麻利地从工具箱里取出一瓶胶水,涂在“蝴蝶”的背面,并仔仔细细地粘好。“这叫‘一秒奇’,可粘了,你们就放心吧!”老人和蔼地对我们说。“那就谢谢您了!”妈妈边说便准备付钱。妈妈的钱包里没有了零钱,只好拿了一张一百元递给那位修鞋的老人,谁知那位老人却笑着说:“算了吧,不要你的钱了!”“什么?不要钱了?”我疑心是自己听错了。“哟,真对不起,我没带零钱,只好明天再付了。”说完,我和妈妈连声道谢,走在路上,我不住地回头望望,因为我的内心深处涌出一份深深的感动。

第二天,我和妈妈再次路过菜市场时,我和妈妈早商量好一定要把修鞋的钱还上,可令我们失望的是,那位老人却没在那个摊位上。我焦急地问旁边修鞋的人,他们只是摇了摇头。后来,我就再没看到过那位老人的影子。我猜想,老人一定是生病了。我的心里也曾无数次念叨还钱的事,但我的心愿始终未遂。事情已过去几年了,那位修鞋老人饱经沧桑的面容,和蔼亲切的话语依然在我心间萦绕……我在心底里默默为他祝福,希望他幸福安康!

每当想起这位老人,我便告诉自己,我也要做一个与人为善的人。因为我从老人的身上明白了方便别人,快乐自己!

与人惜别的经历作文【四】

善,是做人之本。生活中如果没有善心,就如同缺少鱼的水塘,冷冷清清,没有活力;生活中如果没有善心,就如同失去鸟儿的树林,空空荡荡,没有生机;生活中如果没有善心,就如同丢失乐谱的琴章,平平淡淡,没有乐趣……与人为善,不仅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美德之一,也是人际交往成功的最有力的证明。

“善心”在字面意思上还可以理解为“爱心”、“善待”。要知道,在地球上每年都会发生许许多多的天灾,光是地震就有几百万次。在强大的天灾面前,过去的人们总是畏惧和恐慌。但是现在不一样了,人们在危急时刻都可以手拉手,肩并肩,共同渡过难关。是什么力量使人们都团结在了一起?就是那永不磨灭的善心啊!在赈灾现场,一批批救援物资被运送过来;在红十字会,一个个捐款箱被装满;在贫困山区,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这些,不都是人们的善举最真实的写照吗?在这现实而又残酷的世界里,如果我们不与人为善的话,哪里还有祖国辉煌的未来,哪里还有祖国灿烂的明天?

人们的善心无处不在,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就可以看出。记得有一次,我上学快要迟到了。急匆匆地抓起书包便往外冲,上了车才发现自己居然没带钱!这时的我眼泪都快出来了,这坐也不是,下车也不是。怎么办呢?慌乱的我急忙向车里看,渴望得到一丝帮助。倏地,我捕捉到了一丝迷人的微笑!那笑容徐徐地向我走来,把手给我,掌心是一枚闪闪发亮的硬币。此时的我,除了感谢,实在找不出什么词可以形容现在的心情。是啊!善心是美好的,它能让失落的人看到一丝希望。

社会需要善心,每个人都需要。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但是,善心也不能过于泛滥,否则,将会自食其果,后患无穷。

相信大家都听过《农夫与蛇》这则寓言故事吧!故事中的农夫在冬天经过田地时,碰到了一只冻僵的蛇。善良的农夫将蛇捡起,并将其放在胸前的衣服里,想暖暖蛇。谁知蛇被农夫焐醒后,还咬了农夫一口。可怜的农夫至也不明白为何自己的善心却遭到蛇的如此对待。这则寓言故事它启示我们,对会伤害自己的人也要持一颗善心去善待他(她),但不能过分地施加善心。不然,就会像故事中的农夫那样,弄巧成拙,自己反而得不偿失。

我们该爱的,早已经不止是我们身边的人了。同样,我们该善待的,也已经不止是亲人和朋友。去与人为善吧,让我们串起一条又一条的善心之链,整个世界都会因为充满了善心而变得美好起来。

与人惜别的经历作文【五】

世间很美,朝赏花开花落,暮看云卷云舒,也许一个真诚的微笑便温暖了人心,可是现在的美好都已消失殆尽,人与人之间早已没有了信任,何来真善美呢?

这个时代已没有了管鲍之交的真诚;没有了黛玉葬花的善良;没有了貂蝉为报养育之恩的毅然决然这个世间的真善美到底是怎样的?

每个人心中对真善美都有不同的理解。

我认为管仲与鲍叔牙相交,定是看准了鲍叔牙不猜疑,不计较得失地性格,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鲍叔牙定是用这样真诚地交友态度打动了管仲,即使管仲地做法在别人眼里不可取,但鲍叔牙“想他人所想”为自己博得了一位挚友。

“人之初,性本善。”说地是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地,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地不同变化与影响,每个人地习性就会产生差异。且我认为善良是做人不可缺少地美德。善良是一种不可或缺地人格魅力。我们坐看庭前花开花落,仅在欣赏花,却忘记了“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地无奈与离别之苦。唯有黛玉懂得花之殇,懂得落去地无奈,懂得离别地愁苦,于是黛玉葬花,她是爱花地,但她更是善,更是善待那已逝去地花,即使它们没有生命,但这是她地善,是善心使她对于植物地生愈发看重即使是花在她地眼中那便如人地生,即使是微不足道地人亦在生命地轮回中有着重要地地位。

美是一个形容词,但在我眼中美是一种道德精神地展现,是一种由内而外地气质,一个人地美丑不是由外表来决定地,而是由内心地善恶来区分地,自古以来地美人中有哪位没有高尚地品德?西施为越王勾践地一统天下做出了贡献;昭君不愿常伴青灯而毅然出塞,貂蝉……

而鱼玄机纵使芳华绝代却也只为绿翘地一句“人老珠黄”便这么仓促武断地将其灭口,却也真真折了自己地好名声。毁了自己地锦绣前尘,鱼玄机便是那一张白纸,上面有了污点,即使掩盖住了,却也不完美了…

我们正处于勃发的青春,正是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年龄,我们必定心存真善美,让真善美的品质与我们携手共进,让真诚,善良,纯真,质朴…的美德伴我们同行。

与人惜别的经历作文【六】

我们生活的世界绚丽多彩、生动美好,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缺陷。这些缺陷往往不利于善良人的生存,因而善良人要活下去,经常需要依靠他人的关爱。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需要感情的理解、安全的庇护、精神的安慰、生活的照顾、行为的支持。苦恼的时候,希望别人能接受自己的倾诉;成功的时候,希望别人能赞赏自己的成绩;危难的时候,希望别人能伸出援助之手;困惑的时候,希望别人能予指点……

然而,慢慢地你会发现人对关爱的寻求不能无度,无度的会给你带来麻烦,甚至使你受到惩罚。因为,当你需要他人关爱的同时,他人也需要你的关爱。如果你只想掠夺别人的关爱而不愿付出,你会发现到人们会渐渐离你而去,把你孤立起来。于是,在你的周围危机四伏、险象环生,而你,却孓然一身,无依无靠,跌入孤独的深渊。

人不能总想着自己,也要多想想别人。应该以开朗豁达的心境、热情友好的态度,去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关爱他人,帮助他人。

请不要一味地指责别人的自私、冷漠别人的友情、拒绝别人的规劝、忽视别人的指点;请不要挑剔别人的毛病、拨弄别人的是非、猜疑别人的好意、妒嫉别人的成绩。不良的心态是极端自私的表现,会把自己与人群隔开来,而人是群居的高级动物,离开人群会处处碰壁,寸步难行。

你必须懂得:友谊需要以忠诚去播种、热情去浇灌、原则去培育、谅解去护理。你必须懂得:三人行,必有吾师,而名誉是鞭策、才华是力量、奉献是责任。你必须懂得:朋友困难时,你热情帮助,当你患难时,会遇到更多的朋友。你必须懂得:吃亏是福,而斤斤计较则适得其反。

与人惜别的经历作文【七】

此时,老师的态度对他来说是多么地重要:不予理睬、继续上课;或者横加指责、批评,都将严重的伤害他的自尊心,使其产生自卑心理,挫伤其学习积极性,不仅不利于他现在的学习,甚至会影响到他日后的成长。于是,我立即用眼神制止了学生们的嘲笑,真诚地说:“这位同学的表现非常好,值得全班同学学习。”我顿了一下,望着学生们不解的神情,继续说:“第一:他能积极主动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这种态度是获得成功的前提条件;第二,他能够面对个别同学的'嘲笑,勇敢地陈述完自己的观点,而没有半途而废,这种坚持到底的精神,是成功必不可少的要素。虽然,也许因为是第一次面对大家,他显的紧张,导致答案有误,但他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态度、勇敢精神却是我们应该具备的良好的心理品质。”真诚的赞许,犹如一缕春日的阳光,照进他的心田。他的脸上了露出了轻松的、自信的笑容,大家也向他投以敬佩的目光。从此后,他自信了许多,经常会落落大方的回答问题,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一些胆怯的、成绩较差的学生深受鼓舞,也开始主动学习,求进步了。我知道,短短的几分钟,平常而真诚的几句话,已经对我的这些纯洁可爱而可塑性强的少年学生们产生了良性影响……

也许,这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普通的几乎所有的教师都曾遇到过。但是,它让我再一次真正体验到了教师这个职业的平凡中的伟大、清贫中的富有、卑微中的豪迈、奉献中的回报。我觉得没有什么比我的学生们的进步、成长、成功,更让我感到快乐和幸福的了。它也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我觉得,对待后进生,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不是只“后”不“进”,同样也有自尊心、上进心,但因为“后”,更具有深深的自卑感。他们渴望得到老师的重视、肯定,期盼如阳光一般的鼓励、赞许。所以,作为教师,对他们要给与特别的呵护,善于发现其闪光点,应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多一些尊重、少一些歧视;多一些关注、少一些冷眼,引导和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战胜自己,然后战胜困难,求得进步,获得成功。关爱后进生,哪怕只是一两句真诚的赞许,都能让他们改变许多。那么,作为辛勤的“园丁”,如果我们给那些“弱苗”以的阳光雨露,回报我们的将会是春色满园啊!

有时,引导学生具备健全的心理素质,比单纯地依靠智力因素更能有益于他们的学习。我想,这也应该是今天我们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和任务吧。

与人惜别的经历作文【八】

我的母亲,其实并不是贤妻良母型的女人,但在父亲的上班时间调整后,却不得不尝试着做起饭来。

于是我那只会煮泡面的母亲便开始在绮丽的黄昏中,独自守着袅袅的炊烟,为我煲着各式米粥。母亲学做米粥的过程并不漫长,在烧焦了几次米饭,烫了几个水泡之后,也可以像模像样地为每天披着一身夜色、风尘仆仆赶回来的我端上一碗乳白的、热气腾腾的米粥了。也就是这时起,母亲身上沉睡多年的女人的天赋被这浓浓的米香唤醒,频频出现在菜市场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家里的电锅也像京剧脸谱一般每天变幻着各式花样。而我则心安理得地享受着母亲每天带给我的惊喜。

米粥清香温暖,尤其是在冬季。还记得那个冬天我提早回家,本想和母亲打个招呼,却在看到眼前的一幕时保持了沉默。我看到了天下最美的女人。她一手拿着大汤勺在锅中来回搅拌,一手拿着本菜谱慢慢研究着,她时不时用手臂拭去欲滴的汗水,用小拇指勾起遮眼的碎发,围裙系带在风扇的吹动下不安分地鼓动着。落日金色的余晖映着她,窗棂把她的影子分割成不规则的几块,映在地上,更映进了我的心里,在心底无限放大……

上了初三,总是在兵荒马乱的复习之夜,在一堆堆耀武扬威的习题试卷缝隙中,一手撑着深不可测的夜,一手写下无尽的题海。而这时,总会有那熟悉的温感,那熟悉的味道来唤醒我濒临窒息般钝重的脑袋——母亲端着一碗核桃杏仁粥进来。我接过粥,细品它散出的热流、溢出的暗香,陶醉于这无与伦比的米粥。可当我看到母亲指甲上因剥核桃留下的斑驳痕迹,我却哽咽,沉默了。

“妈,你为什么喜欢煲米粥?”

“米粥有营养,对身体好哩!”妈妈回答道,却神情突转,顿了一顿,“再说了,你最近压力也大,放学后又不往家里跑……班主任找我谈过,说你不在状态……我很担心,又不敢对你说过激的话……只能煲好粥,等你回家……”

我捧着这碗米粥,突然感到无比的重量。我低头,埋进碗里,盈眶的热泪一下子就被热气蒸发。咬牙颤抖着,极力掩饰着自己的情绪。而母亲却拍拍我的背,一把把我搂入怀中。

原来母亲并不喜欢煲粥,而是把她那颗对儿子关爱担忧的心放在锅中慢慢的煎熬。当我在外面挥霍青春,却不知母亲在家守着锅粥焦急等待,而母亲唯一能做的,就是将对儿子的爱渗入浓浓的米粥中。

米粥,这特别的米粥,映着夕阳下母亲忙碌的身影,在袅袅的炊烟中,轰然沉入我记忆的余晖中。

薏米粥、杏仁粥、银耳粥,慈母粥……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