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陌生人的作文素材(赞美陌生人的作文素材)

拒绝陌生人的作文素材(赞美陌生人的作文素材)

首页抒情更新时间:2024-01-23 02:21:41
拒绝陌生人的作文素材(赞美陌生人的作文素材)

拒绝陌生人的作文素材【一】

看着题,不由得想起早上过来赶考时在路上看见的一家小餐馆,名为“风沙渡”。独这三字,意境全出,那杂乱的店面也仿佛不显粗陋,反而有一种粗犷渺远的豪情在胸中激荡了。

一个招牌,简单的三个字,却可以让这一家平凡的餐馆从众多的“某氏餐馆”、“某某小吃”中脱颖而出,这就是超越了平庸的力量。

我想起那群人,他们也曾坐在这考场,也曾为了理想而奋斗,而他们现在,叫做“蚁族”;他们的住所,叫“蜗居”。当社会的风霜吹凉了热抹平了棱角,当学过的知识没有用武之地丢弃在脑海尽头,他们早忘却了身为高学历人才的骄傲,沉寂了,平庸了。最可悲的不是身居不足盈尺的斗室,也不是食不果腹衣不保暖,而是丧失了理想和追求,只剩下忍让顺从。没有人生来就是任人践踏的草芥蝼蚁,但如果有一颗甘于平庸甘于卑贱的心,那唯一的归宿就只是蝼蚁。

要成为强者,必先有一颗强者之心;要俯瞰平庸的众生,先必有一股“登临意”。对,登临,是辛弃疾“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登临,是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登临。

要有一颗成为强者的心,必须要有一颗拒绝平庸的心。人只是会思想的苇草,最高贵的就是会思想。所以人的高贵来自灵魂,来自思想层面的高贵。有了一颗拒绝平庸的心,终有人会从你眼中的坚定,从你不俗的谈吐与紧握的双拳看出你的不凡。即使结果还是不尽如人意,即使会有“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诋毁,即使“零落成泥碾作尘”,仍会有“香如故”。

“蚁族”又如何?若心怀鸿鹄之志,俯视那有着优厚境况的燕雀,我坚信:终有一天,能“扶摇而上九万里”,“朝游北海暮苍梧”,携长风,浩荡而去。

相信“风沙渡”的主人不会是一个平庸的、世俗的商人。如果不是一个来自黄土高原的汉子,也必是腹藏诗书但不得不囿于世俗的文人。否则,怎会有如此豪情、如此透着古韵气息的招牌?

我必去“风沙渡”。酒菜已不重要。小酌后,与老板相视而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拒绝平庸,不甘平凡,世界有你而精彩。

拒绝陌生人的作文素材【二】

你相信吗?拒绝是一种智慧,是一种美丽。

稚嫩的小草拒绝与高大的乔木争高,却获得了独享大地母亲温暖怀抱的乐趣;寒冬的腊梅拒绝在阳光明媚的春天与百花争艳,却获得了与雪花共舞陪寒风呼啸的乐趣;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拒绝平坦,却获得看世间少有的旷达与高远,拥有了一份独特的美丽。

小草、梅花、青藏高原,它们共同向我们诠释了一个道理:拒绝是一种美丽的智慧,拒绝之后就是获得。

然而,贵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有时似乎并不懂得这样。人生来就有种。种不同的,只懂得获得,鲜知道放弃。大家只知道获得的越多越好,却不知道拒绝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智慧,拒绝更别有一番乐趣。

倘若我们出生时,上帝都给我们发一个背篓,背篓的容量是有限的,尽管我们有很多,人生之路我们所能装进去的只能是极少的一部分。这时候,便出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第一种人,他们希望把沿途遇到的能吸引他们的东西都装进背篓,装呀装呀,累得满头大汗,还要驮着沉甸甸的背篓,老牛拉车般到终点。第二种人,他清楚自己能力有限,因此,他知道量力而行。沿途他只捡拾属于自己的东西,不属于自己的,无论如何炫目,他也会不屑一顾。结果,他的背篓比较轻松,他也有心情欣赏沿途的风景,发现生活的美。当他们到上帝面前时,上帝褒扬了第二种人:你懂得拒绝与获得,拒绝不属于你的,获得了快乐,你已经明白了生命的意义。

朋友,你难道没有一些感慨吗?你愿意做哪一种人呢?

生命的意义在于快乐,为了一些生不带来不带去的莫名其妙的,放弃快乐,值得吗?

勾践放弃尊严,为夫差牵马,他赢得了灭吴德千古美谈;岳飞拒绝与秦桧妥协,他赢得了后人的敬仰;林则徐拒绝与外国人谈判,他成了民族英雄;小八路拒绝向敌人泄露秘密,他获得了人们的尊敬;中国人拒绝苏联的所谓“帮助”,自强不息,勇敢地站了起来。从古到今,无数史实,向我们证明:有拒绝就有收获。

真正拥有智慧的人,就是懂得拒绝的人。拒绝了不切实际的,却把握住了整个生命,获得了生命的.整个天空。

记住吧,有一种智慧叫拒绝!

拒绝陌生人的作文素材【三】

诚然,段子玲珑,资讯新鲜,图片醒目,视频抢眼。但在我看来,却只是下酒菜而已。才如洒,警句方如肉,然酒肉穿肠过,心中留的,惟有发于心、慑而慷的个人真情和思维火花。若忙于人云亦云,则落入俗套,辜负了微表本身为人们提供拒绝平庸的平台之妙用。

拒绝平庸,是不甘于平凡、不沦于庸常。少年时读《东坡题跋》,读到苏轼评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一文,写:“平生愿效此作一篇,每执笔辄罢,因自笑曰:‘不若且放,教退之独步。’”不禁抚掌而叹: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若苏轼真仿效退之写篇序,再出色恐怕也未必如韩文之精妙,湮没于千千万万的仿作中,未免落了下乘。不似今日,以“不若且放”之豁达留名千古,有力地评击了“文人相轻,自古而然”之定论,岂是凡俗能及!

拒绝平庸,是唯愿走出自我之路的缘故。姑且仍拿苏轼举个例子,虽放下仿韩文之举,但从未放弃过生意义的探索。其前后两篇《赤壁赋》,以人生代谢之深刻大问,展纵横古今之思辨大美。未必可称“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至少成一家之言矣。行文此处,我不禁想起那个弃传统而坦荡独行的林纾,以《韩柳文章研究法》而闻名,更以此诗而著名:“平生不入三王家,家法微微出苦瓜。我意独饶山水味,何须苦攻学名家!”走出自我之路,是坚信“宁有种乎”,是自信“英雄不问出身”,只问是否跳出俗套,立为民生,言为心声!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多在险远,而人迹之所罕到焉。”我深以为然。太多的前人,太多的远方,连风景也如嚼过千遍的鸡肋,愈发促使我们拿起自己的理性,拒绝平庸,踏出自我之路。

拒绝平庸而甘于平凡,这不是修辞的问题,而是生存还是亡的问题。

文章起笔不凡,切入巧妙,两用苏东坡不落俗套著美文,名士传千古的典型事件来阐明,要拒绝平庸,就要甘于平庸,不沦于庸常,以发自内心的真情和思考来踏出自己的路。杂文笔法运用娴熟,纵横捭阖之间颇现大气和灵气,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议论类文章如何说好真道理来认证命题的优秀样本。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