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老人捐款作文(国外抗击疫情捐款事例作文)

新冠疫情老人捐款作文(国外抗击疫情捐款事例作文)

首页抒情更新时间:2024-05-24 15:58:59
新冠疫情老人捐款作文(国外抗击疫情捐款事例作文)

新冠疫情老人捐款作文【一】

短短两天的其中考试结束了,随之而来的翘首企盼的成绩也揭晓了。这成绩给我留下的则是深深的思索。总结经验教训,我觉得自己太马虎大意了,还有就是平时努力程度不够。痛定思痛,我觉得只有发扬“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精神,才能真正的掌握知识,丰富自己,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中国有句古语说得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觉得这也是一句学习上的至理名言。兴有在是常的学习上一点点积累认真努力、坚持不懈的面对学习上的困难,发扬锲而不舍的精神去攻克它,我们才能真正成为学习上的强者,才能骄傲而又自信的面对挑战,路漫漫其修远矣,吾将上下而求索。

滴水可以穿石也是锲而不舍精神的'体现。我们航行在没有边际的学习海洋上,只有凭借这种精神,才可能到达知识的彼岸,学习是一件苦差事,它既不生动又不有趣,既不是立体的又不是鲜活的事物,只有我们明白它的重要性,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才能羸得鲜花和掌声。记住,没有不劳而获的美事。

幼年的李白因为看到一位老婆婆用铁棒磨绣花针而醒悟,从而发奋读书,终于成为一代诗仙。前有古人可鉴,我们这些新世纪的青年该怎样去做呢?这是一个时代留给我们的课题。朋友,请坚信“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绣花针”,让我们鼓足勇气,锲而不舍的锁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奋勇前进吧!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是战国先秦儒家代表人物荀子的《劝学》一文中的句子。它充分的说明了在学习上,只有锲而不舍地学习,才能达到金石可镂的地步。同学们,让我们发扬这种精神,在学海上扬帆,奋勇前进吧!

新冠疫情老人捐款作文【二】

中船重装各位同事们: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自2002年开始对口帮扶云南省鹤庆县以来,持之以恒地对鹤庆县实施了一系列精准扶贫项目,不断推进着鹤庆经济社会发展和扶贫开发工作。为支持鹤庆县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集团公司精准扶贫目标,展现中船人担当的精神品质,集团公司号召全体中船人为鹤庆送一份温暖,献一份爱心,发起为鹤庆脱贫攻坚的爱心捐款活动。

中船重装全体员工积极响应集团公司号召,纷纷为鹤庆脱贫攻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经公司领导、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共为鹤庆脱贫攻坚筹得爱心捐款13358.8元。

在此,感谢全体中船重装人为鹤庆县脱贫攻坚做出的努力和奉献。

附:公司各部门爱心捐款数:

公司领导:1700(元

技术中心:3600(元

制造车间:2266(元

综合管理部:1795(元

广州分公司:1443(元

生产管理部:1324.8(元

财务部:600(元

质量安全部:450(元

市场部:180(元

合计:13358.8(元

综合管理部

2016年8月29日

新冠疫情老人捐款作文【三】

在大家喜迎2020年,张灯结彩的时候,迎来的不是过年的欢声笑语,而是冠状肺炎病毒的蔓延。触目惊心的数字与日俱增,四千、五千、一万,每增一点都牵动着国人的心。

磨难压不垮、奋起正当时。在举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特殊时刻。

灾情就是命令,防疫就是责任。“白衣天使”是战“疫”一线“最美逆行者”,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义无反顾地奔赴疫情防控一线,用专业的医疗技术与病毒抢时间,用强大的责任心守护着每一个病人的生命安全。

总有一种力量激励我们前行,总有一种精神让我们泪流满面,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亿万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战“疫”路上的一个个“好人”,一件件“好事”走进我们的视野,他们的事迹,他们的名字……感动着我们,凝聚起社会正能量,号召着我们必有信心和决心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普通人虽不能亲临主战场,但我们能坚持在大战中坚定信心、明确了理想,今后的岁月定将不负韶华。

虽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来势汹汹,给我们的生活蒙上了厚厚的阴影。但是作为学生的我们,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要把这次的疫情当作学习的机会,去学习前辈们这种处变不惊,舍己为人的精神,我们要利用好这个机会,静下心来想一想自己的人生规划,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是我们每个人的使命。

另外,还要学会如何做好防护措施:

第一、尽量不出门,如果必须要去公共场所记得佩戴口罩。

第二、要勤洗手。

第三、不要过度疲劳,这样会降低免疫力。

不能吃野味,从自己做起,从每一个家庭做起,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最后为逆行的勇士祈福,愿平安归来!中国加油!

新冠疫情老人捐款作文【四】

四川汶川大地震,是对四川同胞的一次灾难,也是对我们大家的考验。

听到这个消息,同学们都非常震惊和难过,纷纷表示愿意捐出自己的零花钱,以解灾民的燃眉之急。就在今天的班会上,陈老师组织我们捐款。我们都怀着激动无比的心情一个一个走到捐款箱前,就连我们班的贫困生王明明也捐了5元钱。只见他怯生生地走到捐款箱前,从裤兜里掏出一些皱巴巴的钱,还有几枚硬币,然后庄重地投进捐款箱。这下我可纳闷了!别看我们捐10元、20元,还有捐100元的,那都是父母给的零花钱,而王明明的爸爸有病,妈妈下岗,一年到头不见他穿新衣服,夏天连根冰棒也没看他买过,这回他怎么舍得捐5元钱呢?

放学后,我跟在王明明身后,刚想上前问个明白,见他从兜里掏出一个塑料袋来,还边走边四下观望。这下我更加糊涂了:他为什么不回家?莫非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密秘?我可要探个究竟。只见他走走停停,时时蹲下捡起丢弃在路上的废纸、废塑料瓶子一类的东西。我恍然大悟,终于明白他的5元钱是怎么来的。看着王明明瘦弱的身影,我的眼睛渐渐模糊了。

爱是什么?爱是妈妈怕你着凉,给你盖上被子;爱是向有困难的同学伸出双手;爱是全世界善良的人们为四川汶川爱很深很大,有时也很渺小,有一首歌唱的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新冠疫情老人捐款作文【五】

各位爱心捐款人士:

你们好!我是房燕燕,衷心感谢你们对我们一家人的的关爱和慷慨解囊,是你们给了我们希望和信心,也给了我们这个家庭生活下去的勇气。同时感谢“华展基金会”的捐助以及微信平台捐助的好心人!谢谢你们,谨在此祝愿好人一生平安。

新冠疫情老人捐款作文【六】

他,叫张金鑫;他是我们学校5年级的一个小哥哥;他是老师们喜欢的小男孩。可是,就在今年暑假,他不幸得了脑癌。

今日早上的升旗仪式,有点特殊,学校大队部举行了为张金鑫同学捐款献爱心活动。

踏着红色环形跑道,听着《隐形的翅膀》。我们来到了学校操场。今日的操场没有了往日的`欢笑,所有人的心情都十分沉重。操场的正前方摆了三张课桌,桌上各放了三个爱心捐款箱。在大队辅导员高老师的倡议下,老师们自觉地排成了三排,毫不犹豫地献出了自己的爱心,他们神色凝重,似乎在默默地为张金鑫祈祷。

这种气氛也感染着我们,同学们手中紧紧攥着钱,唯恐钱要跑了似的,井然有序地走到了捐款箱前,有的把自己全部的零花钱都拿来了,有1元,5元,10元;有的甚至把储蓄罐捧来了,还有的还捎来了家人的爱心……排在我前面的是一位三年级同学,只见她许久站在捐款箱前,在往带来的储蓄罐里使劲掏钱,掏不出,她索性倒,里面的硬币像一股清泉哗哗哗地流了出来。这哪是钱啊,这分明是一份浓浓的爱啊!更出乎我意料的是,她又从口袋里摸出一张红的一百元,往捐款箱里塞。听旁边的同学说,储蓄罐里的钱是她自己积攒的,一百元是她的妈妈对张金鑫的关爱。看到这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轮到我捐款了,我摸出那张准备好的50元,双手拿着钞票,恭恭敬敬地塞进了捐款箱。心想:虽然钱不多,但是也尽了我的一点绵薄之力。

“人间处处有真情,真情时时暖人心。”希望张金鑫小哥哥能早日康复,早日回到学校来,早日回到我们的身边。

新冠疫情老人捐款作文【七】

“5·12”大地震吞噬了汶川美好的家园,让许多人丧失了宝贵的生命,很多孩子成了无家可归的孤儿。俗话说,“地震无情人有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这次地震救援中,让我深深地感到了中国大家庭兄弟姐妹之间的浓浓深情。

地震发生后不久,我们学校立即组织给灾区捐款献爱心活动。在动员会上,老师播放了灾区的视频,看到成片倒下的房屋,哭喊声充满了废墟,余震还不断地发生。救援队伍冒着生命危险,紧张地搜寻幸存者。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暗下决心,一定要为灾区捐款。

回到家,我跟妈妈说了我的想法。妈妈拿钱给我捐款,我想了一下,没有接受,决定要用更好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爱心。我数了数储蓄罐里的钱,只有30元,我皱了皱眉头,太少了!怎么办?这时我又想到了上次参加的捡垃圾环保活动,灵机一动,打算卖废品赚钱来捐款。我翻箱倒柜,把家里所有可以卖的废品一件件地挑了出来,有旧报纸、废纸箱、空塑料瓶等。第二日,正好是星期六,一大早,我就来到附近的公园里,捡废品。一个,两个,……,每捡到一个,我都如获至宝。渐渐地,手中装废品的塑料袋原来越重,我的脚步也越来越沉。这时,已经是中午,太阳像火球一样烤着大地,我像在蒸笼里似的,热得满头大汗,用手不停地擦着头上豆大的汗珠,身上的衣服已经湿透了。真想买根冰棍解解暑,可我脑子里浮现出灾区的样子,顿时打消了念头。我要把买冰棍的钱节约下来,让受灾的人们喝上一杯甘甜的矿泉水。于是,我忍住了炎热和干渴,继续捡废品。下午,我提着满满一大袋废品来到废品收购站,妈妈也把家里的废品搬过来。一共卖了23元!妈妈看着我红扑扑的脸和黑乎乎的手,会心的笑了。

到了捐款的那一日,我郑重地把53元钱投进了捐款箱。我深知,这对灾区来说只是杯水车薪,但代表了我的一片爱心。只要大家都献出一份爱心,汇集起来就是爱的海洋,就能战胜一切困难,建设地震灾区的美好家园。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