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竹子写一篇借物喻人的作文600字(借竹子喻人的作文700字左右)

以竹子写一篇借物喻人的作文600字(借竹子喻人的作文700字左右)

首页抒情更新时间:2024-05-29 02:13:05
以竹子写一篇借物喻人的作文600字(借竹子喻人的作文700字左右)

以竹子写一篇借物喻人的作文600字【一】

我的家乡在兴山。这里漫山遍野都是青翠的竹林,走近竹林,只见一杆杆长满绿叶的竹子活象一个个顾不得梳头的姑娘,它们头挨着头,肩并着肩,仿佛一对对亲密的朋友。

春天到了,春雨飘飘。青幽幽的竹林里一片生机,一颗颗鲜笋响应着春姑娘的召唤,争先恐后地破土而出。几天,满山满坡都是亭亭玉立的竹笋。

炎热的夏天,竹林显得美丽可爱,阳光透过茂密的竹叶缝隙,照在地上,从远处看,象一片片碎银铺在地上,那就是竹子成林的时候。

秋风送爽,到了收获的季节,人们用竹扁担挑着竹筐去地里收割,提着竹篮到山间采柿子、板粟,他们收获着丰收的果实,也收获着沉甸甸的希望。

冬天来临,家乡的人们利用家闲,用他们那灵巧的双手将竹子制成箩筐、枇杷筐……,运往外地的是竹器,带回来的是喜悦。

啊!我爱家乡的竹林,受他们无私的奉献,更爱家乡的家民,爱他们的勤劳朴实。

以竹子写一篇借物喻人的作文600字【二】

我爱婀娜多姿的柳树,冰清玉洁的水仙花,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不怕寒冷的腊梅……但我更爱那四季常青、自强不息的竹子。

春回大地,绵绵的春雨下个不停,鹅黄色的新笋从土壤里钻了出来,不管它身上压的东西有多大,有多重,它都会默默地承担着。过了一个月后,新笋又换上了一套墨绿色的外衣。接下来的日子,它由墨绿色逐渐变成了嫩绿的新竹。

到了盛夏,早晨,当明亮的曙光照射在竹林时,竹子显得格外秀丽,阵阵薄雾笼罩在竹林上,像是一个劲地眨着亮丽的眼睛。中午,阳光透过竹叶,照在大地上,从远处看,像碎银一样铺在地上。

到了秋高气爽的季节,那竹叶密密麻麻,像一顶庞大的绿色的伞。秋风吹来,校园的竹林仿佛波涛汹涌的大海,一浪盖过一浪……

严寒的冬季,寒风劲吹,雪花飞舞。大地上的植物大多被风雪肆虐摧残,而竹子却是那样坦然、安详,毫不动摇,深绿的叶子被风吹得沙沙响,好像在说:“我是不会怕你们的,想把我压垮,门都没有!”这使我想起了许多赞美竹子的诗句。如,“千磨万击还坚韧,任你东西南北风。”

啊!我爱你,竹子!你是那么执着,那么勇敢,那么坚强!

以竹子写一篇借物喻人的作文600字【三】

Hi!大家好,我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熊猫。

我属于猫科动物,四肢很短,个儿挺大,身长约1.5米,体重可达100~180千克,长得十分憨厚,再加上小小的眼睛周围长着一圈大大的黑眼圈,显得更加可爱。我喜欢生活在长着鲜嫩竹子的山林里,因为,竹子是我的最爱,我特别喜欢晒太阳,也常常因为季节的变化而搬家。

春天一般待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竹林里,夏天迁到阴坡处,秋天搬到2500米左右的温暖向阳山坡上,准备度过漫长的冬天。我通常在四五月份繁殖。刚出生的我只有150克左右,相当于妈妈体重的千分之一。可是,小熊猫长的速度飞快,一个月后体重就有2千克了。

妈妈经常陪我一起玩耍,外出时要么把我衔在嘴里,要么把我驮在背上,形影不离。我到五六个月大时,妈妈就教我爬树、洗澡和剥竹子等本领,两岁时我就要离开妈妈,开始独立生活,寿命一般为20~30年。

我特别能睡,一天睡十个小时,睡觉时,我的腹部朝天,会突然翻了个身,那时你不要以为我醒了,其实,我还在做梦呢!如果我醒了,用手揉了揉惺忪的眼睛,还要再美美地睡上一顿呢!

这就是憨态可掬的我,你想来和我交朋友吗?

以竹子写一篇借物喻人的作文600字【四】

搬新家的那天,妈妈的朋友送给我们一盆竹子。竹子有一人之高,摆放在客厅里,给房间增添一道风景。当时盆里仅有四根竹竿而已,但叶子绿得像翡翠,好看得很。

我最爱竹子了,因为它站得非常挺拔,而且还可以净化空气呢!所以每天放学回家,我总是要到花盆前看一下,或用手摸花盆里的土。干了,就浇点水;湿了,就放在阳光下照晒。就这样,竹子过了一段日子,已高出大人的一个头了,它生长速度很快,我心里美滋滋的。

在一个凉爽的夜晚,我放学回家写完作业,突然看到竹先竿上掉了一枝竹叶,我不舍得扔,就顺手插到花盆的土里,没想到过了两天,发现插进土里的叶子居然长成了一小半节短竹,还有两片叶子。颜色浅绿,一棵活生生的生命诞生了!竹子的生命像小草一样顽强,只需有土就可以生长。几年后,原本的四根竹竿,不可思意的长成了十六根!

它不像花,可以绽放美丽的花朵;也不像爬山虎,可以走遍四方。它总是默默无闻的竖立在那儿,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竹子还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熊猫的美食。它对人类的作用太多了,值得称赞。

啊,竹子,我爱你!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