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资考数学要写作文吗(教资考试小学语文数学都要复习吗)

小学教资考数学要写作文吗(教资考试小学语文数学都要复习吗)

首页抒情更新时间:2024-06-04 01:54:17
小学教资考数学要写作文吗(教资考试小学语文数学都要复习吗)

小学教资考数学要写作文吗【一】

教师理清教学层次,找准教学难点,确定教学重点是关键所在。

1.亲近文本,找准难点。叶圣陶先生有诗云:“作者有思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景,入境始与亲。”教师只有准确的把握课文的内在层次,辨清作者思路的轨迹,真切深入的理解课文,才有可能设计好讲析层次。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引领学生去关注能够震撼心灵的文本内容,激发学生深层次的解读,让学生在深层次阅读中感悟到文本的意义,真正领悟文本的魅力。

2.确定课堂教学的重点。确定课堂教学的重点应该依据具体课文而定,这是毫无疑义的。但如果墨守成规,一味扣课本,甚至唯教参是从,那便有缘木求鱼之嫌了。课堂教学重点的确定必须考虑教学的主题,考虑学生的认知程度,做到因人而异,适时而化。

所以,我们备课,教学设计也应做到因文、因人而异,因时因地而异,多角度,全方位的考虑。

小学教资考数学要写作文吗【二】

最近,一看到《小学数学教师》中“应用题教学研究”这篇报告感触良多。

1、在小学教学应用题时采用目前流行的“分类型、给结语、给解题模式”的教法所产生的弊端和给学生造成的损害。这种损害在小学阶段虽然不十分明显,但是已经看到一些,到了中学就更清楚地显示出来。因而问题也就更为严重。这说明采用目前流行的教法,在小学没有真正给中学学习打好数学基础,相反地给进一步学习造成了障碍。学生没有掌握数学基础知识,靠记硬套公式,是无法进一步学好数学的。这一点很值得我们深思,并加以改进。

2、紧密联系乘法的意义,加强用方程解应用题,不仅有利于掌握乘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而且有利于中小学的衔接。从而也进一步说明,按照现行教材中对应用题教学的处理方法进行教学,基本上是可行的,不需要另外补充什么结语和解题公式。关键在于紧密联系分数乘法的意义,加强应用题之间的联系,指导学生具体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根据已知未知的不同确定解法。实际上有不少教师是按教材的精神教的,收到较好的效果。当然现行教材也还有值得改进的地方,进一步加强应用题之间的联系,加强方程解法。

3、引人深思的是,在肯定十几年来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有很大提高的同时,也要看到确实还存在不少教法板的问题,乘除法应用题只是其中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应用题教法板的问题很早就提出来了,《小学数学教师》连续几年讨论了数学教学要灵活的问题。但是应用题教学中的教法板的问题依然存在。这正说明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还需要深入开展。万里同志指出如果不彻底改变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就不能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出大量的适应新时代需要的新型人才。要提高民族素质,一方面是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另一方面是提高科学文化素质。而提高科学文化素质,不仅是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还应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具有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就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我们要完成小学数学教学的任务,必须不断改革教学方法,特别要加强能力的培养,做有利于提高民族素质的工作。

总之:我们作为教育的一线工作者更是应该多研究一些教学心得,把自己的教学感觉写出来,同大家共同探讨教材的有效的教学方法。

小学教资考数学要写作文吗【三】

在我的心目中,《小学数学教师》就是我的良师。它风格十分朴素平实。她的百家讲坛特吸引人,教学点评忠恳,教案设计新颖,教学随笔精致。她贴近教改前沿,是小学数学教改的冲锋号。在轰轰烈烈的教改之风中,《小学数学教师》宣扬对学生做为“人”的尊重;宣扬对学生生命的唤醒与赏识;宣扬人格平等基础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们用心灵感受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智慧开启智慧。所以,每当我竭尽所能地传授知识给学生却看到学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时,我都能从《小学数学教师》中再次找寻到信心的起点;每当遇到教学中我自我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识时,《小学数学教师》为我解决了燃眉之急;每当我想在教学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时,都是《小学数学教师》为我导航,让我有所创想,寻到教学的“亮点”……

做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更加期望能在教学方面得到一些切实具体的帮忙,《小学数学教师》将怎样处理教材难点,怎样设计创造性教学方案等都为我们想到了。《小学数学教师》不仅仅有吸引人的故事,闪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艺术,还让我认识和了解到教育界的精英人物及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从他们的教学中学习先进的教育手段,慢慢运用到自我的教学工作中。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一向坚信多读一些好书,必须会有许多意外收获,在这人生的黄金时间,我想我会一如继往地多读好书,在书的海洋中扬帆远航。

小学教资考数学要写作文吗【四】

一打开《小学数学》这本书,我就被它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它把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分成几个专题,在每一个专题中,通过“案例呈现”使困惑、迷惘、问题、难点逐一浮出水面,引导读者深入地思考,然后专家又亮出自己的观点,深入浅出娓娓道来,让读者心中的谜团渐渐释然。

“核心词”、“教育价值”、“内涵”等词在每个专题开始都会映入眼帘,迫使读者进行一阵强烈地头脑风暴。渐渐地,我也认识到无论教学什么内容我们都要考虑它的价值,考虑我们究竟要教给学生什么?是能力?是方法?是习惯?亦或是意识?而这一点我在平时的教学中考虑的还很不够。

比如:关于平均数教学。他的核心词是什么呢?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从没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只是简单的认为重点就是教给学生求平均数的方法,而把意识的培养放到了次要位置。在学习了书中的观点分享,尤其是看了吴正宪老师的教学实录以后,我的感受尤为深刻:作为平均数教学应该把理解平均数的概念,了解平均数的特点和作用放在重要位置,在此基础上掌握求简单平均数的方法。首先,选择合适的情景,让学生产生对平均数的需求。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有它的必然性。数学也是这样,需要用到平均数才会产生平均数。我们需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平均数的产生,加深对平均数的理解。如果只是简单地出示一组踢毽子的数据,让学生来评判哪个小组的同学踢的好?学生想到的`只是方法。如何感受平均数产生的需求?吴正宪老师让学生进行拍球比赛,在一次次矛盾中对平均数产生了需求,从而自己提出了平均数。其次,联系实际,进一步来感受、理解平均数。记得以前在教学平均数时,当学完方法之后,多数是机械练习,虽然有时也让学生分析数据,谈感受,但是都只是粗略地带过。而吴老师竟然选了五个不同的例子进行分析,有先估算再谈想法的;有结合实际比赛(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求平均数的;有通过对比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结合辩论,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还有在游戏中学会分析问题要全面的,可以说囊括了平均数的方方面面,使我清晰地认识到——理解和感受平均数的意义、特点和作用才是我们教学的重点。

又比如关于统计,原来我的教学中总是把统计的方法作为教学的重点,看了《小学数学》以后,我也认识到了自己的浅薄。如今我认识到了对于统计和概率的教学,最重要的是与生活相联系,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进行统计,在生活中统计有什么用处,使学生意识到统计有用,自觉进行统计,从而培养统计意识。让学生感受统计的作用必须提出好的问题。例如:全球水资源的匮乏、塑料袋带来的白色污染、中国的人口增长与人口控制、以及对学生身边他们感兴趣的事情展开调查等。统计课还应该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如果只是教学生填写统计表,计算数据,而不去感受统计的作用,学生怎么会对统计感兴趣呢?又怎么会产生统计观念呢?同时还应该引领学生多了解统计的作用,通过具体实例使学生体会到统计可以对相关事件做出决策、对随机事件做出预测、对出现的现象做出分析。

《小学数学》让我从更宽的视角来看教材看课程改革,使我对新课程的理念、新教材的编排意图有了更正确地理解。看完了《小学数学》,觉得还意犹未尽,于是打开新思考网,仔细阅读老师们的帖子和论文,我被她们的文采深深吸引,更被他们的敬业精神所感动。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体会到充电的重要性。原来束之高阁的新课标放在了床头柜上,成了我每晚必看的书;原来只会囫囵吞枣地浏览一些杂志,现在它们成了我细细品尝的一道道香茗;原来只在教育教学论坛上作旁观者的我,现在也能参与其中,让自己的思想在与他人的碰撞中升华。我发现,学习正在渐渐地成为我的一种习惯。

感谢《小学数学》,因为它让我感受到自己的不断转变和进步,这种向上的感觉真好。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