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强求自己的作文题目(接纳自己超越自己的作文题目)

不强求自己的作文题目(接纳自己超越自己的作文题目)

首页抒情更新时间:2024-03-12 23:22:53
不强求自己的作文题目(接纳自己超越自己的作文题目)

不强求自己的作文题目【一】

心理治疗不仅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文化,这是它与其它医学专业的不同所在。好的心理治疗师不应仅是技师或匠人,也应该是懂得一些文化并且善于思考的人。曾奇峰就是国内精神分析领域中的优秀文化人,他的文章既能够让普通人看懂,也可以使教授学者们受益,但这还不仅仅是简单的雅俗共赏。他的文章可以让你有一种说不大清楚的收获,那大概是因为他说出了,我们都知道但却没有像他那样去思考,去提炼,去开启智慧和扰动情怀的东西,那是一种接近力量的东西。

曾奇峰在简洁的力量一文中写到:简洁是一种非凡的能力,而他自己就具有这样一种非凡的能力。他的文章深刻之处正是因为他用最简洁、最通俗的语言说出了最复杂的事情和道理,把不可言说的东西清晰地展现给了我们。

如果说,深刻是思考的产物,而深刻的`最高境界就是把深刻变为简单,那么这本集子就是一个代表。

虽然足够多的人都知道,要想做成事,须先学做人,但做人做的好的人,特别是做出境界来的人真是为数不多。这大抵是因为做一个成事之人的最难之处就是既厚道,又聪明。

读读这本书,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学习怎样理解人性和生活,学习怎样理解我们以为都知道了、但其实还有很多不知道的自己,学习试着做一个厚道的聪明人。

然而,聪明经常是一柄双刃剑,可以给自己带来好处,也可能给自己制造麻烦;可以让别人愉快,也可能使别人难受。我们应如何去做一个让人快乐的聪明人呢?

一位16岁的少年去拜访一位年长的智者。他问:"我如何才能变成一个自己愉快,也能够给别人愉快的人呢?"智者笑着望着他说:"孩子,在你这个年龄有这样的愿望,已经很难得了。很多比你年长很多的人,从他们问的问题本身就可以看出,不管给他们多少解释,都不可能让他们明白真正重要的道理,就只好让他们那样好了。"少年满怀虔诚地听着,脸上没有流露出丝毫得意之色。

智者接着说:"我送给你四句话。第一句话是,把自己当成别人。你能说说这句话的含义吗?"少年回答说:"是不是说,在我感到痛苦忧伤的时候,就把自己当成是别人,这样痛苦就自然减轻了;当我欣喜若狂之时,把自己当成别人,那些狂喜也会变得平和中正一些?"智者微微点头,接着说:"第二句话,把别人当成自己。"少年沉思一会儿,说:"这样就可以真正同情别人的不幸,理解别人的需求,而且在别人需要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帮助?"智者两眼发光,继续说道:"第三句话,把别人当成别人。"少年说"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是说,要充分地尊重每个人的独立性,在任何情形下都不可侵犯他人的核心领地?"智者哈哈大笑"很好,孺子可教也。第四句话是,把自己当成自己。这句话理解起来太难了,留着你以后慢慢品味吧。"后来少年变成了壮年人,又变成了老人。再后来在他离开这个世界很久以后,人们都还时时提到他的名字。人们都说他是一位智者,因为他是一个愉快的人,而且也给每一个见到过他的人带来了愉快。

无论你是专业人员,还是心理学爱好者,或是对心理学不甚感兴趣的普通读者,相信这本书都能给你不少启迪,它一定会帮助你更清楚地认识你不知道的自己。

读了《你不知道的自己》这本书,在对待性格、情绪、家人关系、男女、女人、感情、婚姻等很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启发,让自己更认识自己,同时也更理解别人!

不强求自己的作文题目【二】

无意间,在妈妈的枕边发现一本《感谢自己的不完美》的书。这是一本心理自助书籍,作者武志红是一位资深心理学专家。这本书以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向告诉我们:负面情绪等等不完美的一面,在成长中的积极作用。阻碍我们成长的,不是因为自身不完美,而是自己不肯承认自身的完美。只有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才能使得自己越来越强大,离梦想越来越近。

扪心自问,父母、老师在讲道理时,我也觉得父母、老师讲的道理都正确,也明白,但是为什么对我却起不了作用呢?在《感谢自己的不完美》这本书里,我找到了答案:那是我没有,也从未真正的接纳过不完美自己,骄傲、自满、畏难、不坚强、毅力不坚定,这样的“我”,是我一直都不想面对的,一直在逃避,排斥。

然而,这本书教会了我,如何去拥抱不完美的自己。别抱怨自己的不完美,一个充满自信、向着美好的未来走去的人,是不会抱怨自己的缺点的,而是应该感谢它,拥抱它。因为成功之路是靠自己的不完美迎来的。

比如,两个人去采矿,他们用的工具是一样破,可当挖到特别硬的石头,其中一个人抱怨工具太烂而放弃了,而另一个人没有抱怨,而是克服困难,一点一滴地用工具将石头打破了,从而得到了钻石。

曾经有这么一个人,因为自己总觉得自己是“高智商”,可他什么也不是,没有任何作为。他找了许多心理医生,都没用,他一直还是觉得自己智商高,别人都不如自己,因此跟周围的人都相处得不愉快。这样过了十多年,他又找到了一位著名的心理医生,那医生什么也没说,只是让他看电视,可当他听到电视里的一句话:“你骗得了别人,但你骗不了你自己!”这时的他恍然大悟,开始相信事实,不再想着自己是是虚伪的“高智商”,而是真实的自己——一位普通人。他激动地对那位医生说:“谢谢你,是您让我找到了真实的自己。”而医生却说:“不,你不应该感谢我,而是应该感谢那句话。”

曾经有同学叫我“屈神”,因为在思维训练的题型上,我常以做题速度和正确率“著名”,因此,曾经的我也以为自己是“高智商”,常常喜欢挑难度高的题目来做,却不重视基础题的训练。于是,一份答卷,基础题的分数是扣得最多的,卷面分数拿不了高分。现在我明白了,自己什么都不是,只是一名普通的学生。我应该做到的中踏踏实实地学好每一个知识点,认认真真地对待每一次的作业和考试,一点一滴地凿开坚硬的石头,做真实的自己,做自己心灵的王者,不做“高智商”和“神”。

读完这本书,让我记忆深刻的,就是这八个字:接纳自己,悦纳真我。书中告诉我们:人之所以不完美,才有足够的空间进步,才能体会到努力后达到成功的喜悦。好的心态,有助于我们健康的成长,才能在成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不强求自己的作文题目【三】

我是一枚小公主,爸爸妈妈希望我天天笑口常开,所以给我取名唐笑,小名又叫笑笑。

我留着长长的头发,要么扎个马尾辫,要么梳个丸子头。脸蛋红扑扑的,弯弯的眉毛下面嵌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

我开心的时候,小嘴咧得好大,惹得妈妈老说女孩笑的.时候要淑女一点,不要把嘴巴张得太大;我伤心的时候,嘴巴嘟得老高,像个嘟嘴的小鸭子。我的小嘴可厉害了,说出的话,有时让人气得火冒三丈、七窍生烟,有时又让人喜笑颜开、大笑不已。

我是我们班竞聘上岗的班长。在老师眼里,我是得力的小帮手,能把老师交待的任务做得井井有条;在同学眼里,我是乐于助人的好同学,只要别人有困难,我都会及时伸出热情之手。

有一次,我们班的罗欣妍同学一个人静静地趴在桌子上。我轻轻地走过去问她:“欣妍,你怎么了?”“我肚子有点疼。”她皱着眉头说。于是,我领着她来到班主任刘老师办公室。刘老师问了情况后,让我从抽屉中拿出清凉油,用棉签取了一点抹在她的肚脐眼上,贴上创口贴。刘老师的办法真神奇!不一会儿,她的肚子竟然不疼了。

我酷爱相声表演。有一次“元旦”晚会中,我和我的老搭档吴天洋表演了个相声,名叫《大姆指与食指》。当我摇头晃脑地讲道:“不行啊,食指又来了。你这孩子,真是懒驴上磨屎尿多,快写作业!”同学们听了笑成一团,有的捧腹大笑,有的哈哈大笑,有的开怀大笑,就连家长也对我们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

这就是不一样的我。你喜欢这样的我吗?

不强求自己的作文题目【四】

年年岁岁相似,岁岁年年不同。听妈妈说,生我的时候没开刀,是活活的“生”出来的,所以本人来到世上那宝贵的一瞬都与众不同。生龙活虎的我,风风火火地豪迈的走过了十二个春秋。

对了,还没介绍自己姓什么呢!本人姓唐,名彦嘉。我还没出生时,尊敬的老爸就为这个名字想了大半个月。最后从《辞海》中挑出了这两个来之不易的字。表示让我人长的帅,各个方面都好,做一个与众不同的男子汉。

虽然我没有岳飞那样驰骋在激烈的战场之上的英勇身姿;也没有雷锋那样宝贵的“钉子精神”;更没有那统一江山,创立新中国的惊人壮举。但我仍是与众不同的自己。俗话说得好:“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我高高的一米六七的大个子,喜欢打篮球,我喜欢手握篮球,奔跑在篮球场上的感觉,喜欢在篮下盖别人“火锅”(盖帽。球场上霸气的我,在生活中也有着“老大风范”。有一次我指挥小组搞卫生,“你扫地!”“你拖地!”“你……看你个子矮给我擦讲台!”,“那你呢?”同学们异口同声,“我是组长,我休息。”看,这就是令人苦笑不得的我。

我比较喜欢闯荡江湖“五湖四海”,今天去奶奶家,明天去外婆家。只要别人不叫,我可以去非洲大草原上住一年。

我有时候喜欢在书房中“啃”书“啃”上一下午。爸爸也和我一样,有其父必有其子。老妈常叫我们“两只书猪”别人是“书虫”,我们是“书猪”。这就与众不同了,我们一本书一天就可以看完,像猪一样“快”,食量和猪也一样多,一个月读五本,是名不虚传的。

我也喜欢看电视,只要一开始就不会停。因此电视坏了好几次,妈妈下了禁令:只能看四十分钟。我是有苦说不出啊!此外,我还十分马虎,从小到大“己”“已”不分。还有一次,我做饭误把“糖”当“盐”放了,老妈吃着亲手做的菜笑了:“甜到了心里”!令人哭笑不得。

这就是我,一个与众不同的人,过着与众不同的生活,有着与众不同的人生!

不强求自己的作文题目【五】

武志红的又一本书,这本书有个多么自恋的名字,所以春节前后我读完了,过了这么久才来写读书笔记,所以刚刚忍不住又翻了一遍。

发觉这本书是典型的案例书籍,就是通过武志红的咨询案例、社会热点案例来输出心理学常识和分析问题。这个也是我相当长时间比较推崇的一种说法,“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之前有很多人遇到过,有很多人研究过,有些人把结果写成了书”。这个就是书籍的作用。它帮助我们少走弯路。

“坏习惯不是你的敌人”、“带着心理问题积极生活”:这个估计是我们应该有的态度。

“悲伤是完结悲剧的.力量”、“愤怒是对愤怒者的保护”、“不要内疚,这世界没有绝对的清白”:情绪有它的来处,这些都是人这个生灵自带的属性。不论悲伤、愤怒、内疚等等的情绪,都是能量流动的正常形式,我们要接纳这些情绪,就像接纳自己一样。他们就想吃饭、喝水一样必要,像呼吸一样必不可少。

恐惧告诉你什么对你更重要:如上所说,恐惧也是一种正常流动的情感。这个反向论证,让我们知道孰轻孰重。这未尝不是一种好的方法。

只有在人群中,才能认识自己:所有的关系,甚至是冲突,都是照镜子,在镜子中看到自己。有的时候是看到自己的想要和不想要,进一步的审视自己、理解自己。

说出"我接受",让心灵回归自由,学会接受自己、宽容自己和宽以待人。给自己一个接受的仪式,开始更懂自己、开始一段更为不同的人生。

不强求自己的作文题目【六】

白色的粉笔末,充溢着鼻腔。扬起的飞尘,可为尘埃蔽天,对面不见人。欢呼声,吵闹声,斥责声...... 趴在课桌上,望着窗外那花花绿绿的世界,学校好似一个巨大的囚笼将我这只雏鸟牢牢地困住,只能眼巴巴的望着,却始终无法触及。望着我那凌乱不堪的书桌,一点想收拾的心情都没有。有时候,我总在静静地思考人生,我来到这个世上是为什么?有什么意义?最终还不是化作一纸烟云。我曾写过一篇作文《生与》,递到老师面前的时候,老师看了看,“噗呲”一声笑了出来,接着就说:“像你们这个花一样的`年纪,应该多写些积极乐观的作文。不要谈论生,这个问题对你们来说还太深奥。” 我佯装的像个乖孩子一样,每天都在练习微笑,每天都会遵纪守法。可我又何曾不想做一个坏孩子,不用每天活得那么累,至少那是真实的自己。我写的作文,白色的粉笔末,充溢着鼻腔。扬起的飞尘,可为尘埃蔽天,对面不见人。欢呼声,吵闹声,斥责声……

趴在课桌上,望着窗外那花花绿绿的世界,学校好似一个巨大的囚笼将我这只雏鸟牢牢地困住,只能眼巴巴的望着,却始终无法触及。望着我那凌乱不堪的书桌,一点想收拾的心情都没有。有时候,我总在静静地思考人生,我来到这个世上是为什么?有什么意义?最终还不是化作一纸烟云。我曾写过一篇作文《生与》,递到老师面前的时候,老师看了看,“噗呲”一声笑了出来,接着就说:“像你们这个花一样的年纪,应该多写些积极乐观的作文。不要谈论生,这个问题对你们来说还太深奥。”

我佯装的像个乖孩子一样,每天都在练习微笑,每天都会遵纪守法。可我又何曾不想做一个坏孩子,不用每天活得那么累,至少那是真实的自己。我写的作文,被我撕了一篇又一篇,总是写不好,总是没灵感,这点够让我烦躁的。“好学生”你以为是那么好当的吗?他们每天背负的压力比山还大,他们的肩上挑着老师的期望,家长的希冀,同学们的赞扬。赞扬又何曾不是一种压力呢?这次考好了,会得到很多赞扬。但赞扬的同时,心里就会想我下一次要是没考这么好怎么办?那就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了。

我呐喊,我彷徨,我咆哮,我哭泣,最后歇斯底里。

十月的天气,十二月的心情。你看到的世界充满希冀,你看不到的世界,阴冷灰暗。

乌云散去,天空昼放澄明,我踏上了新的旅途,开始了一个新的自己。

黑板上的粉笔依旧在进行着火热的0°亲吻,而我换上新装,拎起背包,踏向一条辉煌之路!被我撕了一篇又一篇,总是写不好,总是没灵感,这点够让我烦躁的。“好学生”你以为是那么好当的吗?他们每天背负的压力比山还大,他们的肩上挑着老师的期望,家长的希冀,同学们的赞扬。赞扬又何曾不是一种压力呢?这次考好了,会得到很多赞扬。但赞扬的同时,心里就会想我下一次要是没考这么好怎么办?那就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了。 我呐喊,我彷徨,我咆哮,我哭泣,最后歇斯底里。 十月的天气,十二月的心情。你看到的世界充满希冀,你看不到的世界,阴冷灰暗。 乌云散去,天空昼放澄明,我踏上了新的旅途,开始了一个新的自己。 黑板上的粉笔依旧在进行着火热的0°亲吻,而我换上新装,拎起背包,踏向一条辉煌之路!

不强求自己的作文题目【七】

我一直觉得这本书的标题修改为《感谢不完美的自己》更好一些,因为我想可能是首先要感谢自己,其次是表达不完美。但读完这本书后才明白作者的苦心——先感谢不完美,再来感谢自己。这样的顺序到并无什么其他意思,就是给人不一样的感觉。自己的不完美和不完美的自己,听起来没有太大差别,但喜欢玩味文字的人总是能感受到不同。

书中讲述了很多个细小、平凡而不太具有代表性的心理治疗的案例,这些案例或许你不做心理医生完全无法接受和理解。在我读《疯子在右》的时候,就被那各种各样的“有问题、不正常”的人所折服,读完之后我还在想,为什么有这样的人存在?过去这么多年,我还记得书中的故事和人,我还想不明白他们到底是天才还是疯子,这么一本书感动我这么多年,唯一的理由是这本书扩充了我对“人”这个种类的认知基础知识!而这本《感谢自己的不完美》则给了我一种心理学入门的基础知识的感觉。书中没有太多的专业词汇,也没有那么多难记且生僻的外国名字,有的是一个个普通而平凡的小故事,通过显而易见的道理告诉你很多个心理学的伟大道理。

在《感谢自己的不完美》中比较震撼我的是这样一个观点:不是去消除、压抑或克制人性中的恶,而是要转化这样的恶为一种善的动力和哲学。这个观点比较震撼我的是因为一般的心理学、成功学都会告诉你如何去避免失败、或在失败后如何走出压抑而悲伤的氛围…,这是个思路的转变。人的情绪和行为很多时候是非常特别而脆弱的,所以如果强力去压制某一种,站在整个人生的角度来观察,这种压制并不是有利的。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从小家里穷吃不起饺子,现在自己参加工作了可以无限制的吃饺子了,于是很多山沟沟里出来的人有了一个特殊的爱好“吃饺子”,甚至遇到节假日都要以吃饺子为庆祝方式(因为穷人家是每年才吃一次饺子的。这就是因为“吃饺子”这样的一个不是被释放了,而是一直存在心理被压抑、压制了很多年,当你有能力去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一定会是过量而且不当的。这也能很好的解释贪官的问题:因为从小穷怕了、三十几岁还穷的没有钱取媳妇,于是等到五十多岁突然有了很多钱、权,谁一下子有能力控制得住这个被压抑多年的呢?所以,这个的压抑、释放与转换不仅仅是一个心理学问题,也很有可能是一个社会学的难题。

在我读这本书之前还知道一点心理学常识,就是挖掘你产生这样的心理、行为的根源,才能解决你这个心理问题。一些书上把这个解决问题的方法叫做“找到心桥”,就是在你心里面架起一座桥,让你走过桥的对岸,去看一看真实的你自己及发生事故的现场,从而找到解决的办法。这样的思路,其实还是在想办法完全解决你心里的问题,而很多时候压抑多年的心病通常不会在短时间内完全释放(当然,很多时候就是在一瞬之间释放的。在《感谢自己的不完美》则提出了一个思路,通过转换(把愤怒转变成诉说,把诉说转变成倾诉,再把倾诉转变为交谈,把交谈转变为找寻问题,这样,找到问题接能解决问题从而解决心理的一些问题。这个思路非常不错,是因为很多时候一些压抑的事情无法释放,但大部分人都是有最喜欢和最讨厌的事情,这两者之间一定能互相转换的介质和可能。

国外很多研究心理学和行为学的某杂志说,长期被某一件事情或者人压抑的话,一定会产生非常强烈的报复心理。而如何解决一个人根深蒂固的报复心理,通过这个转换的思路,是一个不错的方向。

这是一本心理学手册,很多小品文讲述了很多感人的故事。解决了病人的问题,通常,也能解决我们思考不了的一些问题。这便是读书的意义之一,解决自己思考不了的问题!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