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给父母看作文(不要跟爸妈讲难过的事情作文)

不敢给父母看作文(不要跟爸妈讲难过的事情作文)

首页抒情更新时间:2024-03-09 13:23:33
不敢给父母看作文(不要跟爸妈讲难过的事情作文)

不敢给父母看作文【一】

子路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有一天,子路和孔子讨论谁更适合带兵打仗。子路觉得自己既然这么勇敢,大家都是知道的,肯定自己最适合带兵打仗,但马上遭到了老师的否定。孔子道出了自己的观点,虽然子路确实很勇敢,但是子路又有点儿鲁莽,容易掉进敌人的陷阱,一个优秀的将领,除了作战英勇,更应该知道仗要打到什么程度,要避免伤亡,更要冷静分析,不能因为鲁莽而进入敌人的圈套。

所以,勇敢不意味着鲁莽行事。战国时期,赵国和秦国之间发生过“完璧归赵”的故事。赵王得到了价值连城的和氏璧,秦王听到这个消息,便说要用十五座城池交换和氏璧。赵王知道秦国诈他,但又怕秦国进攻赵国,赵王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这时,一个叫蔺相如的门客自荐去了秦国。到了秦国,秦王想把玉骗过来,蔺相如就抱着玉石要撞柱子,结果玉没撞碎,但秦王却吓得不轻。最后,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安全返回了赵国。蔺相如行事就十分勇敢,但他又绝不鲁莽,正是因为他智勇双全,才保全了和氏璧,也保全了赵国。

“不敢”也不是胆小怕事,而是遇到困难不退缩,但是要懂得避让,不正面交锋,利用其它的方法战胜困难,取得胜利,就像三国时期的蜀国军师诸葛亮。他和魏国的军师司马懿是对头,在一次蜀国和魏国的交锋中,诸葛亮败了一个回合,诸葛亮料定司马懿会来,就大开城门,留几个人扫地,自己带着两个拿扇子的童子在城楼上气定神闲地坐着,等待司马懿的到来。不出诸葛亮所料,没一会儿,司马懿就带着军队追上来了。但是,司马懿看到这样一幅景象也是大吃一惊,觉得肯定有埋伏,便命令军队赶紧撤退。这就是诸葛亮的“不敢”,如果他勇敢一点,冲出去继续与曹军交战,后果不堪设想,他正是利用司马懿多疑的特点,赢得了这场战斗的胜利。

其实这些事例都和子路带兵打仗是一个道理,学习也一样,遇到难题敢于挑战,但是要适当放手,实在不会做的就先过,先完成必要的任务,然后再想方法或者向别人请教,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敢给父母看作文【二】

一提到“勇敢”这个词,人们的脑海中不由自主地会浮现出:士兵们在战鼓的鼓舞下,骑着战马奋勇敌这一类的场景。

一提到“不敢”这个词,人们往往想到的却是:战鼓一打响,士兵们纷纷丢盔弃甲,害怕地连腿都因为不停地颤抖而站不稳这一类场景。

为什么差了一个字造成的效果会截然不同呢?原因其实很简单,人们已经下意识地认为勇敢是好的表现,而“不敢”则不然。但真的是这样吗?

先来说说“勇敢”吧,大家都知道用勇敢来形容李逵可谓是恰到好处。但就是因为他太勇敢了,人们就赋予了一个新名词给他——“鲁莽”。而他的好兄弟宋江,在知道自己被下了毒酒离不远之时,害怕李逵在自己后过于鲁莽,为了给自己报仇而领兵发动起义,于是便给李逵的酒中也下了毒药。可怜的.李逵就因为自己的鲁莽而迎来了自己的亡。因此,有勇气是一件好事,但要是太过于勇敢造成的后果可能是自己无法承担的。

再来看看“不敢”。想必不少人都对“卧薪尝胆”的故事有所耳闻。越王给吴王做了三年的牛马,不敢反抗。等到期满回国后立刻开始强化国力,每天枕着兵器睡觉,把苦胆挂在自己的床边用来警醒自己不要忘记那三年所受的屈辱。最后,越国大破吴国,旗开得胜。因此,不是什么时候都要勇敢,如若当时越王不接受投降硬要与吴国拼个你我活,也就不会有今天“卧薪尝胆”的故事了。总而言之,真正的不敢不只是不作为,而是战术上的一种屈服,等到时机成熟再力挽狂澜。

俗话说的好:大丈夫,能屈能伸。“敢”与“不敢”两者的关系就好比是给一个气球打气和放气。如果一味只知道打气,这个气球到最后一定要爆炸;如果一味只知道放气,到头来这个气球也都是干瘪的。

由此看来,一个人应当在合适的场合“敢”,在合适的时机“不敢”。而不能只光理解其表层含义而妄下定论对另一者进行否定。

不敢给父母看作文【三】

生活中我们会面临许多抉择,不同的人遇到相同的事儿会有不同的做法。比如,当前方遇到一条水沟时,有人选择直接跨过去,有人选择从边上绕过去。也可以说,当我们遇到相同的问题和困难时,可分为“敢”与“不敢”两种方式。在我身边就曾发生过这种事情。

有一天,我正走在大街上,突然看见一个骑着自行车的老爷爷摔倒了。这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跑过去把这位老爷爷扶起来。可正当我要过去扶老爷爷的时候,只见他身旁有许多人都绕着他走,仿佛遇到了瘟疫一般。一位50多岁的大妈看到我想过去,对我说:“你要是扶他起来,他讹你怎么办?”

说到这里,我顿时想到了那些“碰瓷”的人,他们故意摔倒,吸引好心人来帮他,当有人过来扶他时,他却说是帮他的人把自己撞倒的,装作很疼的样子,让扶他的人给钱。我最痛恨这样狼心狗肺的人了。想到这里,我悬在空中的手渐渐收回,这时“不知所措”这个词用在我身上应该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可虽想离开,我的手臂却又感到十分麻木,心想,人家这么大年纪了也不容易,万一是又摔倒了呢,我想着想着又想到了我爷爷,如果有一天他也摔倒了,我是否也会这样犹豫不决。此时,我的脑海里回荡着两个声音:一个是“扶”,一个是“不扶”。

正当我还在考虑这个问题时,只听见身后传来老爷爷“哎哟、哎哟”的声音。我心中的善意立即让我放下了这一切,我毫不犹豫地冲了上去,向老爷爷伸出了援助之手,把他从地上扶了起来。老爷爷万分感激,急忙对我说:“谢谢啊,谢谢啊,小伙子!”这位老人脸上露出了感激的笑容,仿佛是我给了他救命之恩似的。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一直思考这个问题,万一这位老人真是“碰瓷”的呢,只是看我是个小孩儿才没有要钱呢。不管怎样,生活中总会出现两种抉择,一个是“敢”,一个是“不敢”,这两种选择从客观的角度来说不分对错,“敢”与“不敢”不仅考验我们的勇气和担当,也考验我们对困难挑战的理性判断,“敢”并不是不加思考、任意蛮干,“不敢”也并不意味胆小怕事、退缩不前。但既然做了,就要敢做敢当。

不敢给父母看作文【四】

我听过一个故事,子路问孔子,我们俩谁更适合打仗。孔子笑答,当然是我。子路不服气,又说,平日里你不是夸我勇敢吗?孔子答道,可我不仅勇敢,还勇于不敢呀。

“不敢”怎么还带兵打仗?当然,孔子说得“不敢”指的是适当的退缩。子路过于勇敢,会出现莽撞的情况,会在绝境下勇往直前,和敌人决一战,轻则伤亡惨重,重则全军覆没。但如果是孔子来打仗,在危机时刻,孔子依旧能处变不惊,从容地挣脱困境。

抗战结束后,中国陷入内战的阴云之中。闻一多拿起他自己的武器,写下一篇篇让人警醒的诗歌,发出和平的呼唤。国民党对他发出多次警告,可是,他敢于斗争,一直走在反内战活动的最前列。他的好友李公朴被暗,他是多么痛心,他知道,国民党的下一个目标就是他,可他还是参加了李公朴的葬礼。当天晚上,一颗颗子弹射入了他的胸膛,一滴滴热流淌在地上,但他深邃的目光里有着坚定的信念。这是闻一多的“敢”。

一天,有一位富豪来到一个质检员的家里,偷偷塞给质检员一张数额很大的支票,质检员心领神会地接受了。富豪心想:太好了,这下没事了。三天后,质检员来到了富豪盖的楼前,一针见地说:“你这房子质量不行。”富豪变了脸:“你收了我的贿赂,你也不会好过!”质检员说:“我可不敢收贿赂,你的钱早就交给了国家。”“什么?”等待富豪的是警察的到来。这是质检员的“不敢”。

在我的生活中,也有类似“敢与不敢”的事情。一次,我在大街上看到了一位老奶奶摔倒了,我平时看到这种情况就害怕,现在在大街上,我更怕被讹了,她该不是知道我口袋里有五十块巨款?这可是我过“六一”的全部家当呀!就在我犹犹豫豫的时候,突然,一个大哥哥飞奔过来,也不知他对老奶奶说了什么,反正,他连忙把老奶奶背起来,送去了医院。后来,也没听说这里发生什么碰瓷的事。我心里一直在反省自己,为什么我不敢把那个老奶奶从大街上扶起来呢?为什么那个大哥哥就敢这么做呢?

敢与不敢,代表着大丈夫的能屈能伸,象征着勇气和智慧。敢,勇往直前,不怕困难;不敢,灵活应用,随机应变,但千万不能违背自己的良知,不能把“敢”变成莽撞,不能把“不敢”变成“软弱”。

不敢给父母看作文【五】

这个世界上,成功的方法有许多种,勇敢是否等于鲁莽一直是人们有所争议的话题。面对困难和逆境,可以选择直面对抗、放手一搏、破釜沉舟,在险中求胜。也可以选择暂时退让,静候其变,从而寻找机会,一举击破。

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想法。

科学家富兰克林是勇敢的,他用生命去找寻真理。他在雷雨天把风筝升上天空,这是一个很危险的举动,出一点差错就有可能当场身亡,但是他没有退缩,“捕捉”到了自然中的雷电,并发明了避雷针,打破了人们固执的封建观念。

科学家布鲁诺也是勇敢的。他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科学家,他勇敢的捍卫和发展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学说,面对火刑,毫不退缩,为真理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东汉时洛阳县令董宣是勇敢的,他敢于向封建权威发起挑战。光武帝的姐姐湖阳公主的家奴了人,藏于公主家中,董宣二话不说将其处刑。公主向光武帝告状想他,他却据理力争,宁愿自谢罪。于是光武帝放宽处罚,让他给公主磕几个头,他仍不肯就范。光武帝深受打动,最终赦免了他。

春秋时越王勾践是不鲁莽的。他先是被敌国吴国所俘虏,但是他没有急于抱仇,而是卧薪尝胆,回到越国后继续养精蓄锐准备东山再起,最后用“三千越甲”打败吴国,成为新一代的春秋霸主。

韩信是不鲁莽的。他幼时父母双亡,生活困苦,屡屡遭到周围人的歧视。一次有一群人当众羞辱韩信,让韩信选择用佩剑刺他们,要么就从裤裆下面钻出去。韩信自知势单力薄,只好容忍胯下之辱。他不是胆怯,而是看清楚局面之后明智的表现,这也是他后来成为汉朝的开国名将的原因。

无论敢还是不敢,都是他们行事的一种智慧。选择适当的场合做适当的事,在敢与不敢中来回切换,有勇有谋才得以成功。

不敢给父母看作文【六】

敢,往往意味着勇敢向前,不敢意味着怯懦退缩,可真正的明智,并非一味的“敢”,而是要敢于不敢,有时不敢才是真正正确的选择。

我不禁回想起了我十二岁时的一段经历,那本是一个普通的上学日,可我却又在关掉闹钟后昏昏睡去,待我再睁开眼已过去二十分钟有余了。我也被从迷迷糊糊的“半醒状态”惊得十分清醒,急忙草草收拾后奔出家门。心想;完了,迟到是难以避免的了。偶然地一转头,却让我看见了“共患难”的“兄弟”——一名常常踩点到校的同班同学。

我急忙向前跑,企图追上他,可他却突然停住了,娴熟地捡起一块红砖,猛地砸向路边的一辆共享单车,那车锁咔地一声开了,还伴着滴——滴——的报警声。那时我已经跑到了他跟前,他看着我吃惊的样子说:“咋了?自己砸一辆骑着走肯定不迟到。”

“可是……”我愣住了,心中拨起了算盘:骑车过去固然快,可这种共享单车开锁方法未免……一句“嘿”打断了我的思绪,他已经趁我迟疑的当跨上单车问:“走不走?嗯?”我没回答“谅你也没这胆,真没出息。”说完便讽刺着走了。

我摇了摇头,只得又拖着自己的双脚,自己走到学校。

我到校了,他已经坐在座位上和其他同学一样读书,我忐忑的从后门溜进教室,钻到了我的座位上,老师在早读后就把我“约谈”,而他却用那“挽救方法”逃过一劫,我并不羡慕他我知道他的“挽救”只不过躲过了老师的批评,却不会永远瞒下去。

我们本应为我们的错误买单,用一个错误来弥补另一个错误,怎会得出正确的结果?反之,在被拆穿只是,定酿出大错。敢于不敢用那种错误的方法,敢于面对,方得更有所偿。

不敢给父母看作文【七】

而我看不清未来的选择,总想为现在的失落找一些借口,发誓不再回头看的我儒弱的看向未来的路,在那并不怎么泾渭分明的童年与青年间划开一道,任由回忆杂卷我的现在。

从小父亲就教导我“玩物丧志”,“玩火自焚”。他说明朝的皇帝朱由检做木匠,唐后主李煜愁情难断,妇人之仁……我不懂,实则也不想动。我拿着手中的书,低头看着方正的字体,告诉爸爸,我不是皇帝。

我看着春天新冒的嫩芽,踩上软绵的混杂着泥土气息的青草;我多想踮脚看着远处大的将倾的滚滚乌云,依旧转过身扔下手中的最后一只纸飞机;我多想折下秋天的桂枝,在朗月舒星之中听着夏虫的尾声;我多想在雪地里任由阳光将我们一起晒化。

我也好羡慕诗人笔下化作棉田、大树和白光的.人,他们看着春秋代序,肆意抵过大地和山峦,还有那风雨琳琅的原野。

我的确不是皇帝,可是我也不能玩。

我抱膝坐在窗前,连梦里都是温润的阳光将我乌黑的头发染成金色。

也许我没有收到太过严格的束缚,可是我害怕那“玩物丧志”的后果,我自己先胆怯了。

我从未将一种东西视为至爱的-被称为玩物的东西。想起不太合适的一句话来,原来变得太深必成伤害。

青春是一段不断妥协的过程,童年又何尝不是。可见我知道自己没有责怪任何人的理由。“是我自己先胆怯了”,是啊,玩过了人生虚化了光阴,这样的结局我无力承受,既然害怕深陷泥潭就干脆不要尝试。我总觉玩不够却不敢玩,但人生那么多遗憾,轻重何知只能留给明天去解答。

海子说:人生中能去掉的叫过去,忘不掉的叫回忆。而我拥有了玩的回忆与想象,时之回味。而我拥有了玩的回忆与想象,时之回忆倒也乐在其中。

徐志摩说:将之我幸,不得我命。

我说:玩与不玩;无愧于心便好了。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