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陪伴成长的作文(最好的陪伴就是家人的陪伴作文)

家庭陪伴成长的作文(最好的陪伴就是家人的陪伴作文)

首页抒情更新时间:2024-06-12 20:04:54
家庭陪伴成长的作文(最好的陪伴就是家人的陪伴作文)

家庭陪伴成长的作文【一】

梁启超有九个子女,在他的教育、引导下,个个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甚至还产生了“一门三院士”的佳话。这“三院士”是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另外,四儿子梁思达是经济学家,次女梁思庄是图书馆学家,三女儿梁思懿是社会活动家。梁启超对于子女的爱,是全方位的,不仅在,而且在为人处世,甚至理财、时政等诸多方面,皆以平和、平等的态度展开。

阅读《梁启超家书》,就会了解在写给孩子们的信中梁启超教育子女的表现堪称典范。写信时,梁启超毫不掩饰自己的爱。1927年6月的一封信中,他写道:“你们须知你爹爹是最富于感情的人,对于你们的爱情,十二分热烈。你们无论功课若何忙迫,最少隔个把月总要来一封信,便几个字报报平安也好。”

在求学这一方面,梁启超根本不看重文凭,而是强调打好基础,掌握好“火候”。他对梁思庄说:“未能立进大学,这有什么要紧,‘求学问不是求文凭’,总要把墙基越筑得厚越好。”并教孩子们求学问、做学问的方法——“总要‘猛火炖’和‘慢火炖’两种工作循环交互着用去”。同时,梁启超强调责任的重要。

1923年,他写给长女梁思顺的信中说:“天下事业无所谓大小,只要在自己责任内,尽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当然,写信教导自己的孩子之余,梁任公没忘了夸一夸女婿、儿媳。

家庭陪伴成长的作文【二】

梁启超的家教有三大特点,一是尽兴,就是将兴趣和能力发挥到极致;二是理智,就是用理性约束感性;三是随缘,就是对得起失败,顺其自然。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正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一个国家要想发展、富强,要有健全的法律法规,一个家庭同样要有家规,形成良好的家风。我家的家风就是“诚实、孝顺、谦逊”。

从小爸爸就教育我做人要诚实守信。记得有一次,我把妈妈喜爱的香水拿出去和小伙伴们一起玩,香水瓶被我们一不小心打碎了,我回到家立刻向妈妈承认错误。妈妈并没有怪我,而是对我说:“你是一个诚实的孩子,香水瓶打碎了没有关系,而诚实是再多的钱也买不到的。”从此我便把“诚实”二字牢记心中!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从我记事起,爸爸妈妈对爷爷奶奶的孝顺,就被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从来不和爷爷奶奶顶嘴,家里的大小事情,爸爸妈妈都会征求爷爷奶奶的意见。有时候奶奶发脾气,爸爸总会笑着向奶奶不停的讨好。事后还会教育我说:“奶奶年纪大了,有时候做事会发脾气,甚至不合情理,但我们一定要让着奶奶,多顺着奶奶。”我暗暗发誓,我也一定要做一个向爸爸妈妈那样具有孝心的人!

有人说成功来自于谦逊。因为“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去年的一次期末,我考了全班第二名。我非常得意,我那狐狸似的尾巴又翘了起来。家庭聚会时,我还在舅舅、舅妈面前卖弄,妈妈用警示的目光看着我,我却不以为然。回到家中,妈妈先是严厉的批评了我,之后又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孩子,取得一点小成绩,就在别人面前卖弄是不对的。你还有很多的不足需要去改正,还有很多的知识要学习,要谦虚才能不断进步。”我惭愧地低下了头。

因为有了这些简单而质朴的家风家训的影响,我才收获如此丰富,我要牢记长辈的话,将我家良好的家风传承下去,使我的生活变得更加的充实美好。

家庭陪伴成长的作文【三】

小女孩到了上学的年龄。有一天下午,大雨滂沱,小女孩站在校门口,看见别的小孩都有爸爸妈妈来接,唯独她孤零零地站在那儿。邻居也来接小孩,顺便递给她一把小伞,说道:“你奶奶叫你和我一起回家,你爸爸妈妈今天回来了,暂时没有时间来接你。”

小女孩听到爸爸妈妈回家的消息,高兴得几乎跳起来,顾不上拿伞,冒着雨,踏着泥泞的`山路往家里飞奔。在路上跑的时候,她心里想,待会儿到家了,一定要用自己最甜美的声音叫一声“妈妈”。此时小女孩觉得幸福像潮水般向她涌来,平时很短的回家路此时却显得特别特别的长。

回到家,看到了自己的爸爸妈妈,此前她想好的话却一个字也说不出口。面对这“熟悉的陌生人”,小女孩茫然了,用手捏了捏手中的照片,便走进了自己的房间。夜深了,小女孩还没有睡觉,也没有一点儿睡意,那个“陌生的”妈妈走进了小女孩的房间。小女孩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在梦中曾经无数次出现过与爸爸妈妈见面的场景,如今真的见到爸爸妈妈却是这般情景。

那个晚上,小女孩和妈妈说了许多话。小女孩很开心,后来在妈妈的怀抱中睡着了。妈妈的怀抱和奶奶的就是不一样,妈妈的怀抱温馨而甜蜜,比奶奶的更温暖,更让小女孩有幸福感。因为那是她想念了八年的怀抱,那晚小女孩睡得很香很甜。

家庭陪伴成长的作文【四】

——题记

风在不远处熟睡,月光显得皎洁而柔和。万籁俱寂之时,唯有此屋的一盏灯,在黑夜里不羁着,闪烁着。

眼眶通红,倔强地蜷缩在床边,面前是散乱的课本,桌上是不及格的试卷,脑海中浮现的皆是将要到来的暴风雨的惨状。

“吱嘎。”母亲推门而入,“这么晚了怎么还不睡?不学习怎么还发呆?”母亲不满地再次催促我,边说着边用双眼扫视着房间,“好,马上。”我别过头,漫应着,心里真是烦透了她的唠叨。不知从何时起,我开始逐渐变得倔强且不愿与她亲近,慢慢挣脱那份温暖的怀抱,腻烦她的唠叨与督促,无视她的好意与盛情,我喜欢自己做事,我总是相信,没有了她的干涉我一样可以做得很好。

母亲瞥眼瞧到了试卷,她紧锁着眉头,拿起。“别看了。”我企图拿走试卷,“错了这么多,都只是因为马虎?!”她一脸的失望与愤怒,“从明天起,每天晚上我陪你多复习半个小时。”母亲的话语中饱含着无奈与严苛,却又有难诉的怜爱。

那天起,被黑色笼罩着的`夜里,那边的灯伴着这边的灯,相映,相依,相互温暖,相互倾诉。

母亲的形象在我心中开始变得和善而熟悉,她会在深夜,在桌上放杯牛奶并叮嘱我不要睡得太晚,会在考试后,听我分析错题原因,讲解并和我一起整理错题,会在我烦恼发牢时,坐下来听我慢慢发泄,慢慢倾吐……渐渐地,她再也不是我印象中强势,霸道,不愿接近的冰人,她是我精神上的支柱,永远不会被风化。

一些发自肺腑的话,总会在心灵酝酿很长的时间,才会懂得抒发,才会如水般平淡却又如茶般甘甜;一些情,就那么简单,却如桑麻般越织越密。她是一缕辉光,再黑的夜晚,都会照亮我迷茫的方向;她是一棵大树,再大的风雨,都会用身躯护我一地安详;她是一首老歌,再多的烦恼,都会抚平我暗暗的忧伤。我庆幸我与她之间没有长辈与晚辈之间的代沟,更多的是恰谈与相通。

深沉的墨蓝色天幕,斜斜的升起一轮半弦月,她与同样夺目的星星,挂在天空,发出灼灼的光,晕开了整片夜空……

家庭陪伴成长的作文【五】

小时候的我认为爸爸很酷,他就是童话世界里那个保护我的超人,所以导致小小的我天不怕地不怕,整天不是爬树就是翻墙。一次,我在爬树的时候那根树枝不知怎的,“咔嚓”一声就断了,小小的我就整个摔了下来。下面是草地,没摔的多严重,但我当时可能吓坏了,哭得太厉害,咳嗽个不停,就引发了肺炎。于是,我就被安置在了医院。

医院里到处是一片雪白,无止尽的哭声,无止尽的救护车鸣笛声,无止尽的点滴。我那时很折腾人,一会儿又要上厕所,一会儿又要吃东西。俨然就是一副小皇帝的派头。爸爸总是会耐心的做完这一切,帮我洗脚,替我换冰袋。半夜时时惊醒,又急急忙忙帮我探热,喂退烧药。我看见爸爸的眼睛布满丝,可是,老爸一句也不曾怨过。

至今,我怕仍然认为老爸有三头六臂,刀枪不入。他宠溺我,他疼我,爱我,在他面前,我永远是一个长不大的小孩。

前阵子跑步的时候,被同学推了一把,结果扭到了脚。回到家里,脚早已青紫一片,肿得老高老高的。爸爸看见了,眼底满是心疼。不由分说,就让我坐下,而他则拿出跌打油,托着我的脚蹲下。才一碰,我痛的眼泪直冒。爸爸见了,不禁又数落了我一番:“那么大个人了,还不懂得照顾自己啊!”嘴上虽是这么说着,可手上的力度却轻了下来。接着,他又帮我处理膝盖上的摔伤。他一边用嘴轻轻的吹着,一边帮我撒消炎粉。他粗糙的手托着我的脚,我的视线正好与爸爸的肩齐平。爸爸肩是那么的旷阔,他挑起了我们整一个家,承受着我们不懂得的沧桑。我讶然:什么时候,霜花点点攀上了爸爸那精神的短黑发?什么时候,时间把爸爸的脸涂满了沧桑?什么时候,那一条细细的皱纹又爬上了爸爸的眼角?不知怎的,心头一热,泪水就涌了上来。爸爸似乎发现了,忙说:“乖,不痛,我轻点涂。”说着,就更加小心翼翼了。此时我觉得我就像是一件珍宝,生怕一大力,就没了。周末那两天,爸爸特地去找了张有轮子的`办公椅,让我坐在上面,叮嘱我:“别乱走,要去哪里就叫我!”……。

有人说,女儿是爸爸上辈子的情人。我莞尔,不置可否。因为,在我的成长路上,老爸从不曾远离我,他总是陪伴在我身边,给我爱和温暖。

蓦然,发现了一张照片上,一个高大的男人牵着一个小女孩,夕阳把他们的身影拉得老长老长,在男人的身上形成一个完美的弧度。而男人眼底的宠溺,就像冬日里的阳光,毫无保留的笼罩着女孩小小的身影……。

家庭陪伴成长的作文【六】

近来读《梁启超家书》,感触颇深。这本书上接《曾国藩家书》,下启《傅雷家书》,是传统家教与现代家教结合的典范。

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现在中国人很忙,尤其中国的爸爸更忙,忙什么?忙着赚钱,赚钱为了什么?为了孩子。当忙碌的父母以忙碌为借口把孩子推给学校、推给老师,推给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忽略了家庭的教育,孩子慢慢产生问题并堆积到一定程度爆发出来时,忙碌的父母才开始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想要参与对孩子的教育时发现为时已晚,并不是所有的树木能做到“树大自直”的,已经弯曲的树不是花钱就能正过来的。家庭教育的缺席尤其是爸爸在教育上已经缺席了很久,总说自己忙的爸爸们,不妨看看梁启超,重新思考一下什么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挣钱养家就是合格的爸爸吗?忙不是理由,世界上最忙的工作应该是美国总统,可奥巴马也陪孩子吃饭遛狗,管孩子学习起居。所以说,时间不是问题,观念才是问题。

之前对于梁启超的认识和了解仅仅限于近代的变法革新运动“公车上书”,在讲授这课时也仅仅浮于表面,没有深入关注他。慈溪太后戊戌政变后,戊戌六君子被害,梁启超之后开始流亡日本,之后的事大略了解了一些,对这个人物并不深入了解,在我的印象中似乎他只是一个政治标签,看了这本书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他忧国忧民,勤奋著书的同时,还十分注重对下一代的教育,从自己的社会际遇和阅历出发,以独特的教育方法将自己的学识和感悟润泽在儿女上,使九个子女各有所成,堪称中国家庭教育的开楷模。

在9个成年的子女个个成才,其中三人当选院士。长女思顺,诗词研究专家、曾任中央文史馆馆长;长子思成,著名建筑学家、中科院院士;次子思永,著名考古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三子思忠,西点军校毕业,参与淞沪抗战;次女思庄,著名图书馆学家;四子思达,著名经济学家;三女思懿,曾任中国红十字会对外联络部主任;四女思宁,早年就读南开大学,后参加革命;五子思礼,火箭控制系统专家、中科院院士。

这本书中的家书也是节选的一部分,在这些给他孩子的书信中,我看见的是一位对儿女殷殷期盼的慈祥和蔼的父亲,虽然一年到头天南地北的.跑,跟儿女相处时间不长,任教、演讲、著书立说,忙碌异常,但是他从未因为忙碌而放弃对儿女的教育。他不仅仅在金钱方面给孩子以支持,更关注孩子们的精神世界。不仅注重学习,更注重孩子们修身和养性。孩子成绩不理想时他没有打击施压,而是细心开导。如次女思庄初到加拿大留学时,英文有些困难,一次考试在班上得了第十六名,为此极不痛快。梁启超得知后写信鼓励说:“庄庄:成绩如此,我很满足了。因为你原是提高一年,和那按级递升的洋孩子们竞争,能在三十七人中考到第十六,真亏你了。好乖乖不必着急,只需用相当努力便好了。”这些书信是一个教育家爸爸的教子良方,也是一部关于子女修身、养性、齐家的立世箴言。

在政治上,梁启超或许确实不算成功,但他的谦逊、敏锐、自省、坦诚,却让他成了一位与时俱进、勇于认错、既不假道学、也不老顽固的“无代沟”好爸爸。对子女的个性选择和发展意愿,梁启超一直基于平等、尊重的立场,谆谆劝诱,从不让子女以自己的理念判断为圭臬。对每个孩子的特点梁启超都会用心揣摩、体察,因材施教,对他们的前途做出周到的考虑和安排,然后,还会反复征求孩子的意见,直到他们满意为止。如次女思庄留学加拿大著名的麦基尔大学,1927年8月,思庄读大学已一年,该选具体专业了。梁启超考虑到现代生物学在当时的中国还是空白,希望她学这门专业。思庄遵从了父亲的意愿,但麦基尔大学的生物学教授课讲得不好,无法引起思庄的兴趣,她十分苦恼,向大哥思成叙说。梁启超知道后,心中大悔,深为自己的引导不安,赶紧写信给思庄。思庄遂改学图书馆学,最终成为我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梁思礼提起父亲的教育,曾说:“父亲的教育思想及方法对我的哥哥和姐姐影响较深,他一生精心指导子女,细心进行教育,对孩子没有太多的苛求只是鼓励我们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的方向”。面对职业的选择,又有几个父亲能做到梁启超这样。所以梁思成说:“父亲的‘遗传和教训’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与成绩相比,他更关注孩子的的心性、志趣、健康、幸福。梁启超教育子女褒多于贬,以鼓励为主,尤其强调生活的趣味。在《学问之趣味》一文中梁启超说:“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捱过几十年,那么生命便成为沙漠,要来何用?”他写信告诫在美国留学的梁思成:“我怕你因所学太专门之故,把生活也弄成近于单调,太单调的生活容易厌倦,厌倦即为苦恼,乃至堕落之根源。”

在指点孩子如何做学问上,梁启超反复强调学习要“求理解”,不要“强记”,且要劳逸结合,“多游戏运动”,尤其注重心性的养成,“总要常常保持着元气淋漓的气象,才有前途事业之可言”。事实上,相对学业,梁启超更关心孩子们的身体。在梁启超的父爱里,只有子女,没有自己。他对孩子的任何帮扶劝导都是以对方的终身幸福为考虑的,正因如此,在他看来,学业成就,远不如心性、志趣、健康、幸福重要。从这一点来说,他是一位伟大的父亲。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