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物抒情树的作文600字(借物抒情的600字满分作文)

借物抒情树的作文600字(借物抒情的600字满分作文)

首页抒情更新时间:2023-11-29 16:43:14
借物抒情树的作文600字(借物抒情的600字满分作文)

借物抒情树的作文600字【一】

那是一个星期天,原定妈妈带我去公园观察风景,提高认识事物形象特点与描写事物的能力。刚要出门,天空便下起绵绵春雨。我不由地想打退堂鼓。妈妈却鼓励我说:"这点困难怕什么,再说,这不正是观察雨景的好机会吗"望着妈妈那坚毅的眼神,鼓励的表情,我点点头。

走进春雨绵绵,如纱如珠的中山公园,鲜花含露,万木滴翠,满目清新。游人们兴致勃勃地撑开小花伞,我透过雨帘,看到那一顶顶五色斑斓的花伞就像雨中一朵朵锭开的花朵,在春雨中移动着。

站在公园湖畔的斜坡上,妈妈亲切站在我身边,一手给我撑着伞,一手指导我观察湖面。看,小雨点好像玩皮的孩子,湖水玩起了捉迷藏,湖水还不知怎么回事呢,小雨点就悄悄地钻进湖里,顿时藏得无影无踪,湖面上只留下无数个涟漪,在不断扩大,扩大。湖面上许多游船像一只只雪白的鸭子,自由自在地在水面上游荡,每只小鸭身后,拖着一条长长的翠链,正在这时,一阵银铃般的笑声从船中穿了过来,我寻声望去,只见一名与我年龄相仿的小女孩,长得天真活泼,一边兴致勃勃地踏着游船的脚蹬子,一边跟父母有说有笑,欢笑声不断地从那小小的游船传过来,我被他们家庭的温馨深深地感染了,也情不自禁地溶入于这美景之中。

这时,一阵微风吹过,岸边的垂柳随风摇曳,像披着秀发的女孩在湖边游玩。放眼望去,湖中的小亭,在迷蒙的雨雾笼罩中,像披上了薄薄的面纱,增加了几分神秘,几分宁静,几分典雅。

突然,我脚下一滑,身子不由得往下滑,妈妈的胳膊像钳子一样紧紧地夹住我的肩膀,又用手轻轻地把我搂在怀里,顿时,我完全沉浸在母爱的无限幸福之中了……

春雨像母亲一样浸透我的心田,播下美好的种子,我边观察,边思考,边记录着文章的结构,回到家里我迫不及待地将心中想到的写成文章。

借物抒情树的作文600字【二】

我窝在仓库的最里边,用鸡毛掸子拂去一个破旧小木箱上厚厚的灰尘,轻轻掀开木板后,发现这个木箱里满满当当装的全是我小时候的玩意儿。

怀旧的心绪一小子就被它触发了。我不时翻动着这个箱子里美好的回忆。看到泛黄纸页的日记本时,我会笑那时的天真;看到过家家的玩具时,我也会笑那时的幼稚。不过,在一个精美的小盒子里,我发现了一个很小的不倒翁,她诱发了我不一样的情弦。

它也同其他玩具一样,面目早已变得模糊不清了。唯一能一眼辨出来的,只是它脸上咧开嘴大笑的模样罢了。

我小心翼翼得将它取出,重温着小时候玩它的快乐。我用手指轻轻拨动它,它如往常一样,只是在原地微微地打转,很快便恢复了平静,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脸上荡漾的,还是那永久的微笑。

这么好玩的玩具,我到底是在哪儿买的呢?我努力回忆着,记起了这个不倒翁的由来……

小的时候,我特爱哭。无论遇到什么不顺意的事,我就会哭得像泪人一样,就连一次小小的跌倒,我硬是要闹得恨不得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于是,妈妈就给我买下了这么一个不倒翁。只可惜那时我并不懂得这其中的含义,只知这个玩意儿在地上滚几圈都会自己站起来,也太神奇了。可如今我却懂得了妈妈的良苦用心,她不就是希望我如那个小小的不倒翁一样,不管摔多少回,都能坚强地站起来吗?不管经历多少挫折,都能像不倒翁那样咧嘴大笑吗?

我不由得笑了,重新把它轻轻放进那个小盒子里,带到了我的房间,因为我也想让它见证我的成长。

借物抒情树的作文600字【三】

除了蝉声还有什么?若是不将那晃眼的阳光和浓郁的绿算在里面,可就真的除了蝉声再无其他了。又有什么法子,蝉可不在意你是否愿意听,无论如何它都是要扯着嗓子叫的,只得听着。我是极喜欢樱花的,不为别的,只求它能在四月里给我一个落满粉色花瓣的庭院。我到现在还记得那棵樱木的名字,寒绯樱。

这种樱花倒不像樱花,不是一般樱花的粉或白,那是浓烈的红。它花开时可以用壮观来形容,只可惜我从未见过它开花。年年着,年年都只见着録叶。不说别的,它虽不开花,但每到夏季便有极繁的叶,枝枝叶叶积聚在头顶,浓得化不开,只有从叶间偶尔透过的金光。对了,还是有蝉鸣的。无奈我从来不喜欢昆虫,那么这棵寒排连最后一点有的,都在我眼中失去了我想它是不会开花了,也随之将它淡忘。直到有一天,爷爷突然叫我回去,说是树开花了。我只好急匆匆地回去。那个春天,风都是凉的。那位老人带着笑颜向我指着树枝间的极小抹红,我却笑得有些勉强,这并不是我想要的。那天后来怎么了我却乎是不记得了,但记得最牢的是在那几天后传来爷爷病逝的消息。

后来再是什么我却又忘了,模模糊糊的有着那位眉目慈样的老人安睡在灵堂的画面,我折下一枝带红花的楼木放在他的胸口。再后来,那棵树便再也没有开过花但在我眼里它永远都是在爷爷指与我看时那个可爱模样。爷爷是哪里都不会去的,关于他关于他小时捉弄我的事都记不清了却在心中暗道:那棵樱树便是他,那棵樱树便是他。蝉声,绿荫,从未开花,不,是开过次花的。我早将樱树开花的愿望淡忘,而那个已是满头白发的人却记得,为了守护一个孩子任性的愿望,总是在眼前浮现出他在树下轻抚着树干的模样。

我从未仰望,敬仰过他,也再无机会,只有将弥补都去敬仰那棵他亲手为我栽下的楼树上了。

借物抒情树的作文600字【四】

我是一棵身在一所小学的野草,是一棵不起眼的野草,那些美丽芬芳的花朵和俊俏的小树枝挡住我,让我长年见不到阳光。

小花说我长得难看;我心里暗暗的自卑,为什么我是一难看棵野草,要是是一朵美丽的鲜花该多好啊,在哪儿站着都自豪,我开始想像我是一朵漂亮的小花,是花坛里最显眼的小花,人人都夸我,太阳那温柔的光芒洒在我身上,是多么舒服啊!

一天一个人走到花坛边,一手摘下小花,我开始庆幸自己的不显眼。我的邻居小花就这样被摘走,那人玩一会儿,顺手扔掉小花,小花在操场上慢慢的去。原本以为做一棵野草就可以开开心心的生活,可谁知好景不长,我慢慢的长大,在花坛中有的显眼,来几个小学生。把我拔起来,扔在地上,太阳公公照的我呼吸困难,慢慢的我身上干,我看到树哥哥在那儿挺着身躯享受着阳光,我下辈子要是做一棵大树那该多好啊!那就没有人伤害我,我也不会被人瞧不起。我带着梦想闭上眼睛。

借物抒情树的作文600字【五】

走在乡下的路上,道路两旁的树木已经枯萎。稻田里没有了往日英姿飒爽颗粒饱满的稻子。放眼望去,全是白色。到处白雪皑皑,无边无际。又是一年雪花飘,农民劳动一年的成果买入粮仓。那我过去一年的收获在哪里?又是一年雪花飘,东风卷起雪花刮到北方各地。为世界披上白色戎装,与寒冷敌对。

又是一年雪花飘。树木,小草枯萎了。看不见花朵往日妩媚的身躯。一切都是自由的。雪花飘到树枝上做它们冬天的白叶。它们争先恐后的飘去,可它们哪有想过树枝枯瘦的手臂那受得住活泼顽皮的雪花啊。咔嚓!树枝折断了,落在雪地上,泛起一阵白色涟漪。雪花随心所欲的飘着的时候,只有松树在值班,它们欢迎“白叶”的到来。载着它们伫立在风雪之中。为这个冬天添上一抹色彩。

又是一年雪花飘。冬风拂过,寒气无处不在。雪花依附在飘逸的长发、华丽的服装上。所有人都被雪花包围。抓起一把雪,紧紧地握在手心里,那刺骨的寒冷在警告我:冬天也不可以散漫,你不可以因为寒冷而为懒惰找借口。冬天是一年的终结,也是一年最后的舞台。

又是一年雪花飘。孩子们为此而欢喜,他们成群结队的打雪仗,堆雪人,乐在其中。他们伸出手接下洁白的雪花,接受冬天对他们的洗礼。我把一切看在眼中。雪花,落地即逝,但随之而来的有成千上万年多雪花。他们从不祈求在这世上多停留一会。只是尽心竭力的表演自己准备三个季度的唯美的舞蹈。

冬天是美的,是冷的。每个人对不同的事物都有不同的见解。对我而言,冬天无论多么冷,都是唯美的。美得自然,美的独特。

又是一年雪花飘,我相信明年还会有相同的洁白,不同的感受。

借物抒情树的作文600字【六】

人们都说花美丽,但我却喜爱松树。

秋天,花凋谢了,草枯萎了,许多树的叶子都落尽了,松树却在秋风雨中舒展着它的枝叶。它的叶子像一根根深绿色的长针,皮也好像一块块胶布交错着贴在树干上一样。一束束针一样的叶子在秋风中摆动着。

寒冷的冬天,鹅毛大雪在空中飞舞,凌冽的寒风呼啸着,猛列地摇摆着。大片大片的雪花往树上压,它的枝杈上积满厚厚的雪。风和雪都想征服它。但是,松树以他顽强的毅力和它的抗寒能力一次又一次地战胜了风和雪,等待着春天的到来。

春天来了,蒙蒙雨像乳汁一样哺育着万物。松树也在春雨的哺育下开花了。一朵朵黄色的小花长在枝头,迎着温暖的春风,笑着……只要用手一碰树枝,那黄色的花粉就像烟雾一样飘落下来,随着春风慢慢飘去。

你看它不管是在悬崖缝隙间,还是在贫瘠的土地上,只要有一粒种子,它就不择地势,不畏严寒酷热,随处茁壮地生长起来了。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浇灌。狂风吹不到它,干旱旱不它。它只是一味无忧无虑地生长。松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

我爱松树,更爱它那种无微不至的奉献精神。你看,松树的干是用途极广的木材,并且是很好的造纸原料;松树的叶子可以提制挥发油;松树的脂液可以制松香、松节油,是很重要的工业原料;松鼠的根和枝又是很好的燃料。更不用说在夏天,它用自己的枝叶挡住炎炎烈日,叫人们在如盖的绿荫下休息;在黑夜,它可以劈成碎片做成火把,照亮人们前进的路。松树虽然没有花那样美丽芳香,但是为了人类,它即使粉身碎骨也毫无怨言。要求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就是松树的风格。

鲁迅先生说的“我吃的是草,挤出来的奶、”,这也正是松树的风格写照。

杨柳婀娜多姿,桃李绚丽多彩,但它们都没有松树那样坚韧不拔、舍己为人的精神。我也要做一个像松树那样英勇不屈的人!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