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卵石作文1000字(鹅卵石的作文怎么写)

鹅卵石作文1000字(鹅卵石的作文怎么写)

首页想象更新时间:2023-10-29 22:43:10
鹅卵石作文1000字(鹅卵石的作文怎么写)

鹅卵石作文1000字【一】

自然公园里有一条小路,像五颜六色蜿蜒的蛇。在小路两旁,有五颜六色的花、有鲜嫩的小草、有绿树成荫的大树,小路旁有许多生命,好快活!在小路上的鹅卵石,色彩斑斓,有的身上有青苔、斑点,颜色不同,奇形怪状,使行人看的赞叹不已。有的身上有青白相间的斑点、有的身上有深绿色的青苔、有的.晶莹剔透、有的非常光滑······

它能帮助许多人,也有许多价值。给公园增加生机、使公园热热闹闹、焕然一新;老年人踩上去,可以为脚底按摩,使老年人健健康康、更有动力。

它本是可以在海边的沙滩上享受着阳光、听着大海弹奏的曲子,可它也想为人们做点事情,所以它搬到公园里,它想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帮助老人健身体。

我喜欢鹅卵石,因为它具有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人们学习。

鹅卵石作文1000字【二】

小卵石的形状可多了。有椭圆形,正圆形,扁圆形,还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更有像动物形状的。如像猫头,像白鹅,像小狗。小卵石的颜色也真不少。有紫红的,淡红的,灰白的,纯白的,深黄的,有些在同一颗中夹杂着二三种颜色,形成各种花纹。

每当我玩这些多姿多彩的小卵石时,我总是爱不释手。翻过来,转过去,总觉得小卵石身上还缺些什么。对了,在卵石上画画,把卵石点缀得更加有趣可爱。

我用水彩笔根据卵石的形状画了许多画。有瘦脸长毛的孙猴子,大嘴大耳的猪八戒,聪明能干的蓝精灵,大眼小嘴的'金丝猫,还有“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大白鹅,长命百岁的龟寿星……我越看这些画,越觉得可爱。

可惜还有更多的小卵石夹在沙中,被筛出抛弃,变成废物。我为在盆子中的小卵石感到庆幸,因为它们已经成为我的“艺术品”,被我珍藏。

同是卵石,两种命运。我愿自己长大后,成为有用之人。

鹅卵石作文1000字【三】

那正是个夏天,七月的骄阳毕竟是火烧火燎的,从几棵大树上传来了“知了、知了……”的叫声,热闹极了,好象在开音乐会。我按耐不住自己,想捉几只来玩玩。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了我的那些朋友,她们也都同意了。经过我们的一番精心准备,决定在下午开始我们的‘捕知了大行动’。我拿着塑料袋、竹竿制成的捕知了的工具,向一棵大树下跑去。顺着“知了、知了……”地叫声,我站在一棵树下,看见一只知了趴在树干上,正起劲地叫着,我便高兴得跳起来,举网兜在空中晃动,可还没靠近它,知了就飞走了。右边的大树干上又是一只,我蹑手蹑脚地走过去,轻轻地、慢慢移动竹竿,可当我的.网兜正罩向它时,却从空档里飞走了。可我还是不心,不捉到知了我决不罢休。我这回不是正面去捕捉它们,而是把躲在大树背后,屏住呼吸,轻轻地、慢慢地将网罩伸过去,当罩子离知了约有三厘米的地方时,就猛地往下一罩,“

”我高兴地跳了起来,只见知了在塑料袋制成的网罩里扑腾着翅膀,想破网而逃。我兴奋的抖了抖袋子,把袋子的口子封起来,在去捉别的知了了……

夜色渐渐的弥漫这条小路上,我停下脚步,望着我身后的人。这些人陆陆续续地从我面前走过,走向路的远方,走向漆黑的夜色中,走向未来的憧憬里,一去就没有再回来。此时,我明白,我生命中的鹅卵石就是童年那些快乐的时光。

鹅卵石作文1000字【四】

齐国军队进攻宋国,宋王派人前去侦察齐军入侵到了什么地方。

使者回报说:“齐军已经迫近了,城里的百姓们都很恐慌。”使者的话刚说完,宋王左右的亲信们纷纷对宋王说:“这真叫做肉里自己生出了虫子,纯粹是无中生有啊!我们宋国这样强大,齐国兵力又那样弱,哪会像他说的这样呢?”宋王听了这些,勃然大怒,屈斩了使者。

宋王又另派人前去侦探。不料回报和第一个一样,宋王又恼怒地把他屈了。这样,一连屈了三个使者。后来,又派了一个人前去侦察,果然齐军迫近,百姓们惶惶不可终日。就在这时,使者遇见了他的哥哥。哥哥问:“国难当头,危在旦夕,你这是往哪儿去呢?”弟弟回答说:“我奉大王之命,前去侦察敌情。想不到齐军离城这样近,百姓恐慌到如此地步!如今我很担心,前几个使者都因为回报齐军迫近而被处。现在,我据情实报是,不据情实报,恐怕也是,你看怎么好呢?”他哥哥说:“既然据情实报,会比别人先;不如谎报,在齐军破城之前,先行逃走。”

于是,这个使者报告宋王说:“连齐军影子也看不见,谁也不知道他们在什么地方,百姓人心十分安定。”宋王听了,非常高兴。他左右的亲信们都说:“前几个使者真是该!”宋王便赏赐了这个使者很多金子。

不久,齐军打来,宋王惊慌失措,只好跳上车去,赶快逃命。

那个使者,早已逃到其他国家,做了富翁。

寓言解读

不准讲真话,就会问题成堆,不可收拾。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