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抱怨作文(放下抱怨作文)

放弃抱怨作文(放下抱怨作文)

首页想象更新时间:2023-12-10 09:23:03
放弃抱怨作文(放下抱怨作文)

放弃抱怨作文【一】

“《不抱怨的世界》让你相信,你真的能改变自我的人生,并疗愈灵魂的失调状态,因为你自我就是一种祝福。”这句话是美国《洛杉矶时报》对于这本书的评价。近来,我也有幸拜读这位美国最伟大、最受尊崇的心灵导师之一——威尔·鲍温的著作。一本书、一只手环,改变爱抱怨的你,成就不抱怨的世界。读完这本书之后,让我对抱怨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也受益匪浅,对我的工作和人生规划等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指导和帮忙意义。

其实在生活当中,我们每个人都难免会有一些抱怨,在生活上遇到的不顺遂,发发小牢、吐吐苦水,这些在大多数人的眼里就是理所当然的事。可是不要忘了一个重要的理论“吸引力法则”,当我们在说一些负面和不开心的事时,就会收到负面和不欢乐的事,讲一个比较通俗的例子:当一个女生受到过一次感情上的创伤时候,肯定就会抱怨世界上没有一个好男人,当她在抱怨的时候就已经在心底种下了一个“不相信世界上有好男人”的种子,所以即使会遇到好男人,这一个深藏内心的种子就会窜出来,让她开始怀疑,这样即使遇到,也会错过吧。其实抱怨的最大的受害者就是我们自我,抱怨不会有很明显的恶果,可是如果心怀感恩、宽容大度就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人生。

著名的人际关系学家戴尔·卡内基先生在他的著作中总结的30条沟通人际关系原则中,第一条就是:不批评、不责备、不抱怨。抱怨会让我们陷入一种负面的生活、工作态度中,常常在他人身上找缺点,包括最亲密的人。如果我们在生活中、工作中只会抱怨,那么成功只会离你愈来愈远,真正的成功只会垂青进取主动的人,而不是一向对工作中各种事务抱怨,那样只会让我们产生抵触心理,实际一点的说如果你只会抱怨,那么以后的升职加薪公司的领导又凭什么来选择你呢。当我们把这些消极的想法从自我内心中扫除殆尽,让自我的内心充满阳光、充满期望。你会发现,人们不但欣赏进取主动的人,还会对其充满敬佩。因为世界上少有这样的人,所以,世上也少有成功的人。一句话,庸人是因为自我而平庸的,也是因为不断抱怨而平庸的。

总而言之,若想改变生活走出低潮,停止抱怨,是重新出发的第一步。遇到挫折从容应对,不抱怨、不放弃……只要继续努力,就必须会走向成功。对生活不抱怨,用进取的态度去应对,自然也会成为欢乐的人。

放弃抱怨作文【二】

抱怨在我们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是一种司空见惯的行为,看完《不抱怨的世界》,受益匪浅,认识到“不抱怨”的内涵。书中说:“我们之所以会抱怨,我们就和我们做任何事情的理由一样:我们察觉到抱怨会带来好处。优秀的人都不抱怨。想一想:人发怒时,怒气会毒害我们自我的液。伤人伤己,进而抱怨无际于事。

在书中我看到了也有很多人和我一样,突然发现自我是一个如此多抱怨的人,心中多了些不安,书中的一句话让我醒悟:“诚实应对情绪,安于自我的不安,对发现自我的不足不必惊慌,既然已经产生了,就应当诚实勇敢的应对它;就应当去想办法结束它,也才能最终安于自我的不安”。书中就是要求我们勇于剖析自我、找出不足、勇于改变自我。由少说到学会沉默,再到安于不会沉默,再到安于不说的状态,最终就能真正拥有“不抱怨的世界”。当我们没有了抱怨,我们的心理就只剩下欢乐,当人人都抛弃了抱怨,那这个世界就肯定更加和谐。

其实这世界不公平的事情太多,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又难免要遭遇很多挫折和失败。所有这些事情,都让人感慨,令人难免抱怨不已。每当这时,有些人便不能正确对待,产生不满,引发很多牢和抱怨。抱怨是容易的,正如心理专家所言,“抱怨带来简便和快感,犹如乘舟顺流而下,那是因为我们是在顺应自我负面思考的天性。停止抱怨,而改用进取的态度去欣赏事物完美光明的一面,却需要意志力。”虽然本书中教导我们不要抱怨,但我认为不抱怨真的很难,人离不开抱怨,但切忌抱怨后不要一向轮回在抱怨之中,这样既解决不了问题,又影响个人情绪,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对身体也有很大的伤害。书中主人公的狗被车撞了后,就差点让他自我成为了愤怒及抱怨的奴隶,是理智让主人公在抱怨的行为中停了下来,没有让事情更糟糕,而理智就是内心世界对自我行为的理性剖析与理解,而这一切都是“不抱怨”所能给予我们做到的。

最终引用比尔·盖茨的一句话“人生是不平等的,去理解它吧。请记住,永远都不要抱怨。”

放弃抱怨作文【三】

“买什么营养品啊?要这有这,要那有那,还吃什么营养品?我可不缺这个,过日子要节俭着点,能少花的.尽量少花,能不花的尽量不花……”——听,面对姑姑给她买的东西,奶奶又在抱怨了。

说起奶奶的抱怨,那可真是“历史悠久。”这抱怨自大我小时候起好像就没消停过:一会儿抱怨妈妈买菜贵啦,一会儿又抱怨我跳绳太费鞋子,一会又抱怨咸菜里放的油太多啦……总之是一整天唠唠叨叨。爸爸讲,对此他已经习惯了,因为从他记事起,奶奶就对什么都不满意。那时家里生活困难,奶奶一天到晚唉声叹气,不是抱怨缺钱,就是抱怨东西贵,尤其到了米袋快空的时候,奶奶抱怨最多,嗓门也最大。

奶奶亲身经历了缺衣少食的年代:一家子人过春节最好的时候,也就是几斤猪肉,一条鱼。那个年代很多东西还需要凭票供应,如大米、肉、鸡蛋、奶等豆制品等等。哪像我这九零后的一代,自打出生起,每逢过年过节的,桌上总少不了猪肉,鸡鸭鱼等等。至于现在更不用说了,想吃什么,可随时到超市里去买。甚至过年人们都不会在家里准备很多年货了,有不少家庭一家老小直接上饭店吃年夜饭,既省心又省力。

奶奶和爷爷结婚时的新房是又矮又小,光线阴暗的土屋,陪送的嫁妆是挂在墙上的穿衣镜。当我见到这面穿衣镜时,曾一度怀疑奶奶的嫁妆是不是买的二手货,且不说里面的漆画如何粗糙,那里面照出的模模糊糊的影子,都让你怀疑这是不是镜子。呵,别以为有灰尘,我都试过了,即使你先用湿布然后再用干布擦二十遍,镜子里的尊容都不会这样啊!听人说,当时结婚连个穿衣镜都买不起的也大有人在。

解放60周年,社会发展的愈来愈快,我们的生活也日新月异,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奶奶思想上哪里赶得上啊!

高大敞亮的房子盖起来了,各种家用电器用上了,家里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奶奶也抱怨的更多了。我刚上小学时,家里新添置几把折叠椅,奶奶便抱怨说:“有椅子坐不就行了,还买这玩意儿,叠来叠去的多麻烦。”后来折叠椅又换成了式样美观的沙发,奶奶又抱怨说:“有折叠椅子还买什么沙发,坐上去软塌塌的,有什么好,光浪费钱!”爸爸因工作忙,为省时间买了电水壶,电饭锅,奶奶又抱怨说:“放着那么多柴火不用,非得使花钱的电。甭心痛我,我老是老了,可还能烧水做饭呢?”过春节我们全家去吃预定的年夜饭,奶奶又抱怨说:“财主了怎么的,自己做不就行了?”

不过这时候,奶奶抱怨归抱怨,但我们都看得出来,奶奶嘴上抱怨,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

放弃抱怨作文【四】

抱怨在我们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是一种很常见的行为,通过认真阅读威尔·鲍温的这本《不抱怨的世界》,我感到受益匪浅,认识到“不抱怨”的内涵。书中鲍温牧师说:“我们之所以会抱怨,就和我们做任何事情的理由一样,优秀的人都不抱怨。”

一篇篇的翻阅《不抱怨的世界》,这是一本很棒的心灵励志书。看了这本书后心灵受到很大的触动,慢慢沉浸在书中世界时,才发现,它其实就是一面心灵的镜子。里面并没有什么大道理,只是很普通的方式,很普通的事例,来告诉我们一种生活的态度,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有人认为抱怨是一种宣泄,一种情绪的调节方式。但当我看完这本书后,我才知道原来抱怨是一种流行病,你的抱怨会唤起他人的共鸣,让抱怨成为一种传递的心灵疾病,不但不能找到解决的方法,还可能让你因为抱怨的快感而升级抱怨的程度,最终又可能导致不可收拾的结果。

在书中我看到了也有很多人和我一样,突然发现自己是一个有如此多抱怨的人,心中多了些不安,可是书中的一句话让我顿然醒悟,诚实面对情绪,安于自己的不安,对发现自己的不足不必惊慌,既然已经产生了,就应该诚实勇敢的面对它,就应该去想办法结束它,也才能最终安于自己的不安。我们应该勇于找出不足、勇于改变自己。最后就 能真正拥有“不抱怨的世界”。当我们没有了抱怨,我们的心理就只剩下快乐,当人人都抛弃了抱怨,那这个世界就肯定更加和谐。

人人都是平等的,我们应该学会理解学会忍让,大家不要抱怨。让我们活在一个不抱怨的世界!

放弃抱怨作文【五】

《不抱怨的世界》是最近走俏的一部励志书。不过与那些试图整体重构读者脾性的同行不同,本书只是希望让读者能做到“不抱怨”而已。

作者威尔·鲍温被誉为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心灵导师之一。他发起了一项“不抱怨”运动,邀请每位参加者戴上一个特制的紫手环,只要一察觉自己抱怨,就将手环换到另一只手上,以此类推,直到这个手环能持续戴在同一只手上21天为止。按照书中描述,这个过程一般需要4~8个月。顺利实现21天“不抱怨”的读者,基本也就实现了“平和心态”在自己个性中的生根。

这是一幅美好的“图景”吧。尽管作者兴致高昂的表示已有600万人参与了这项活动,我却更相信“免费邮寄紫手环”是导致参与人数如此众多的原因。这是有现实依据的,比如北京清晨免费派送大白菜的活动总能吸引上千老年人踊跃排队。所以,假如这紫手环在工艺装饰上更为考究的话,吸引6亿人填写申请单也不是难事。

但对于“不抱怨”本身,是有话可讲的。人因其出身、财富、机遇等各方面的不同造成后天差异,要想让自己在明明查看到此种差异的前提下又保持“不抱怨”是很难的。本书为倡导此种理念,开出了一些“诱惑”读者选择“不抱怨”的药方。

“你抱怨的事真有那么严重吗”一节的要义是“抱怨会让你失去更多。”这是通过一个男子在试图追捕肇事逃逸人员过程中的省悟展开的。肇事者撞了男子的猎狗,男子开车紧追,路上突然想到如果在这样的飙车过程中受伤甚至不治,给家人带来的伤害远胜于狗的亡。由此“那一刻,我稍微平静了下来,想起我如果在开车时丧命,对桂儿和莉亚而言,就要比金吉尔受伤更难以平抚了。在我和那个驾驶人的距离慢慢拉近时,我也把车速降到了可以控制的程度。”

“抱怨疾病,是在消灭健康的能量”一节则以“乐观意念能挽回健康”游说读者。虽然当今的科学研究还很难证实这是否具有合理性,但如下一点应该是对的:即便意念一点也不能挽回健康,但它可以使比如绝症患者更为快乐的走完余生。

纯粹的“利诱”未必能让普通人保持恒心,这正是威尔·鲍温引入“紫手环”的原因。“紫手环”并不因为它的“紫色”或“是手环”而具备任何特殊因素,它只是鱼线上的游标而已,起一个提示作用——“只要一察觉自己抱怨,就将手环换到另一只手上”——你完全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只要它够醒目且便于脱卸即可。

我并不认为顺着听闻的热潮而加入“紫手环”活动就能把人带入“不抱怨”的境界,这正如让白领学几天乞丐,可是不会自动养成朴素那样。“不抱怨”是个人充分内省后达到的心灵状态,它首先要求具备独立思考能力,比如上面谈及的驾车男子就是例证。

在此之上,它又要求一种继发的执行能力,否则“不抱怨”的理性光芒马上会被“忍无可忍”等热豪迈给压下去。不妨从另一角度举例,很多人在公车上有过让座的,但最后没能站起来,因为一种“此举不合群”的心理暗示阻碍了让座行为的开展——越来越多的学生不肯主动举手也是一样的原因。克服这种心理恰恰需要“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特立独行胆识,而这与上述随大流申领“紫手环”或集体装乞丐活动完全是南辕北辙。

人为什么会抱怨,归根到底是现实与之间存在差距,因此更高层次的“不抱怨”往往都从淡化着手。比如佛说“寂灭”,道家倡导“无为”就是这样的意思。当人充分肯定现实,不存在强烈时,抱怨又从何谈起呢?是故《庄子》说“一以己为马,一以己为牛。”意思是人家叫我是牛,很好,叫我是马,也好。人把虚荣的去掉了,就不会在乎别人怎么说自己。而到了这种境界,也就不会简单把“唾面自干”当成懦夫行为了。

本书其实也看到了“紫手环”的单薄,为此向读者推荐了一组修习“不抱怨”的心灵阶梯:

1、无意识的无能;

2、有意识的无能;

3、有意识的有能;

4、无意识的有能。

结合上面的例子,想让座而不敢为即处于第二境界。以紫手环或“利诱”导致的“不抱怨”属于第三境界。而最终的目标肯定是将“不抱怨”内化为一种无意识,或说下意识。要达成这样的境界,必须从了解、克制、淡化自己的入手——这是很难的,当然我猜如威尔·鲍温先生,一定早能做到对“600万”信徒的真实进展“不抱怨”了。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