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李白对比高中作文(以苏轼为题的优秀作文450字)

苏轼李白对比高中作文(以苏轼为题的优秀作文450字)

首页想象更新时间:2024-03-10 22:42:19
苏轼李白对比高中作文(以苏轼为题的优秀作文450字)

苏轼李白对比高中作文【一】

不久前,我们对中外学生语言学习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中外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现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异:

1.学习驱动力方面的差别

在近五年的汉语教学中,当每个留学生被问到“你为什么来中国学汉语?”时,他们的第一个答案就是“兴趣”。毋庸置疑,国外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就是个人兴趣。而中国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学习英语也是两年时间,但都是大班教学(少则五六十人,多则超过一百人),由学校统一编班,统一安排教学进度和课程设置。由于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带课教师不能照顾到每个学生,只能根据多数学生的语言掌握情况安排教学,从而被动地忽视了个体的差异性,也导致了许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我国许多学生争取高成绩是为了拿到奖学金,将来毕业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为家里减轻负担;有的是为了考取研究生或推免而本硕连读;有的也仅仅是为了及格;有的是为了追求真理;也有的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总之,中外学生在学习上的驱动力差别较大。

2.学习目的的差别

中外学生学习的目的都包括为了实现个人的`价值、理想。然而,除此共同目的之外,有些中国学生的另一目的是为了父母甚至是教师而读书。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为了不负某个教师的期望而日日苦读。这就是学习目的中的“指向自我的学习目的,指向社会的学习目的”以及我国学生具有的“指向他人的学习目的”[2]。

3.学习条件的差别

国外高校基本上每个教室都配有多台电脑,无线网络覆盖面广,学习者均可免费使用。图书、电子文献等资源都可以随意使用。国内的高校配套设施相比较国外来说要落后一些,再加上学生众多,因而“僧多肉少”的局面时有发生。除此之外,在中外学生的居住环境方面,我国的大学一般都会让留学生单独居住,住宿环境安静舒适;而我国学生人数众多,通常都是统一安排住宿,这样一来学生想要把宿舍当作书房来学习并养成良好的宿舍自修习惯就变得很困难。

苏轼李白对比高中作文【二】

中国的读书人应该都知道苏轼,他是几千年才见的奇才。诗词书画样样一流,而在这之上,是他豁达有趣的人生态度。有评论写道:“苏轼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一则是由于他对自己的主张原则,始终坚定而不移;二则是由于他诗文书画艺术上的卓绝之美。他的人品道德构成了他名气的骨干,他的风格文章之美则构成了他精神之美的骨肉。”林语堂在这本传记原序中写道:“苏轼的人品,具有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的深厚、广博、诙谐,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正如耶稣所说具有蟒蛇的智慧,兼有鸽子的温柔敦厚。在苏轼这些方面,其他诗人是不能望其项背的。这些品质之荟萃于一身,是天地间的凤毛麟角,不可能多见的。而苏轼正是此等人!”

“他感受敏锐,思想透彻,写作优美,作为勇敢,绝不为本身利益而动摇,也不因俗见而改变。他并不精于自谋,但却富有赤心为民的精神。他对人亲切热情、慷慨厚道,虽不积存一文钱,但自己却觉得富比王侯。他虽生性倔强、絮聒多言,但是富有捷才,不过也有时口不择言,过于心直口快;他多才多艺、好奇深思,虽深沉而不免于轻浮,处世接物,不拘泥于俗套,动笔为文则自然典雅。”

林语堂是近代著名的学者文人,学贯中西。这部《苏轼传》是他1936年全家赴美后在美国用英文写的,被称为二十世纪四大传记之一;之后的两位译者将其译成中文,我读的是张振玉译的版本,还有宋碧云女士所译版本出版在这之先。即是传记,作者就以年代为线,从苏轼的出生写到64岁身故。苏轼二十岁中进士,可谓少年得志,而后因才华太盛总遭嫉恨,中年以后,从北到南,接连被贬,直到被贬到海角天边的海南岛。最后在获赦可以自由居住后不久离世。

这本传记我大概十六年前就买了,这些年一直在书架上,不时翻看;最近又拿出来从头到尾逐字读完,感触颇多。很多人包括我从小就诵读苏轼的诗词,越是成长越能读懂喜爱他的诗文,苏轼的确太天才了。而从生平开始了解他的一生,有一点重要的感触就是中国古代文人一生的起伏因朝政时局尤其是当权者影响太甚,苏轼的一生,有为官风光之时,更多是被贬谪到各地,然而不管在何种境遇,他都乐观豁达,享受自然和他丰富的精神生活。“他保持天真淳朴,终身不渝。政治上的勾心斗角与利害谋算,与他的人品是格格不入的。”“他一直卷在政治漩涡之中,但是他却光风霁月,高高超越于苟苟营营的政治勾当之上。”“苏轼主要的魔力,是熠熠闪灼的天才所具有的魔力,这等天才常常会引起妻子或极其厚爱他的人为他忧心焦虑,令人不知应当因其大无畏的精神而敬爱他,抑或为了使他免于旁人的加害而劝阻他、保护他。他身上显然有一股道德的力量,非人力所能扼制。这股力量,由他呱呱落地开始,即强而有力地在他身上运行,直到亡封闭上他的嘴,打断了他的谈笑才停止。”“苏轼会因事发怒,但是他却从不会恨人。他恨邪恶之事,对身为邪恶之人,他并不记挂心中。只是不喜爱此等人而已。因为恨别人,是自己无能的表现,所以,苏轼并非才不如人,因而也从不恨人。总之,我们所得的印象是,他的一生是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忧患来临,一笑置之。他的这种魔力就是我这鲁拙之笔所要尽力描写的,他这种魔力也就是使无数中国的读书人对他所倾倒,所爱慕的。”

“以文才学术论,他远超过其他文人学士之上,他自然无须心怀忌妒,自己既然伟大非他人可及,自然对人温和友善,对自己亦无损害,他是纯然一副淳朴自然相,故无需乎尊贵的虚饰;在为官职所羁绊时,他自称局促如辕下之驹。处此乱世,他犹如政坛风暴中之海燕,是庸妄的官僚的仇敌,是保民抗暴的勇士。虽然历朝天子都对他怀有敬慕之心,而历朝皇后都是他的真挚友人,苏轼竟屡遭贬降,曾受逮捕,忍辱苟活。”

有一次,苏轼对他弟弟子由说了几句话,话说得最好,描写他自己也恰当不过:“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这句话真好!

苏轼的一生太丰富了,他是诗人,画家,为官是老百姓的挚友,在家还擅长烹调酿酒,被贬谪时遇到瘟疫流行病时还能为百姓诊病。而他最为后人称颂也是留下最宝贵财富的,还是他惊天才华和不朽思想在丰富人生中酿出的不朽诗文。最后,我摘录几段他最著名的诗文作为这篇拙记的纪念和结束吧。

苏轼李白对比高中作文【三】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我盯着墙上那段字,喃喃道,夹一口东坡肉,放入嘴中,味醇汁浓,酥烂而形不碎,香糯而不腻口。我陶醉地吧唧着嘴,忍不住又把筷子伸向了那盘令人垂涎的东坡肉。

“东坡先生真是个全才!”我不禁赞叹道,不仅精通诗词,竟连这美味的东坡肘子也有研究,那么他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听姥爷说,在古代有很多文人墨客在仕途上被贬,有的为此一蹶不振,有的却看破社会的世态炎凉,辞官隐退。苏轼呢?

他也未幸免于其中,纵然不幸,却也从容地面对,乐观的生活。在我眼中,苏轼不同于他人,他是敢于面对风雨,勇于接受挑战的勇者,人生再多不顺,也笑看一切,坦然以待。我忍不住再次赞叹到他那不同流合污的定力,他的定力让世人震惊,再艰难的坎坷也因他的豪放而变成不值一提。

他也曾绝望,多少个月夜,他独自黯然神伤,但他却写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穿越古今,激励着那些痛苦的人们,让他们从绝望中走出来,获得幸福。他也因着悲凉看破了世间的无常,有着对世界独特的见解。

诚然,他失去了很多,贬谪数次,官位有名无实…他却也造福一方百姓,他的诗脍炙人口,流传于世,耐人寻味。所以他是成功的,是伟大的。

人生纵然有艰难险阻,但是只要你有像苏子一样旷达的胸襟,超脱世俗的淡然,就会看到—希望就在前方。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