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标题写年味作文合适吗(年味作文用三个小标题)

春节标题写年味作文合适吗(年味作文用三个小标题)

首页想象更新时间:2024-03-02 09:49:24
春节标题写年味作文合适吗(年味作文用三个小标题)

春节标题写年味作文合适吗【一】

每逢过年,家家都会做上几道本地的年俗小吃来解馋,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送灶粑粑”。

“送灶粑粑”原是祭祀灶神的,为保佑新的一年粮食丰收,一家平安。随着人们精神文明的.进步,大家已不再相信有神的存在,“送灶粑粑”也就变成了一道特色年俗小吃,不再作为祭祀的供品。

我奶奶做的“送灶粑粑”犹为讲究,先是将事先洗净的黄芯菜和豆干切成碎末,与肉泥和各种调味料一起蒸熟后拿出,晾凉做成馅,放在一旁备用;然后把灿米与糯米按7:3的比例混合,洗净后晾干,磨成米粉;再把米粉加热水和制成面团,分剂后,把面团摊开,将准备好的馅放入中间包起来,一个“送灶粑粑”就做成了。将“送灶粑粑”放入锅内小火煎熟,贴锅的一面色泽金黄,脆而不焦,酥香味美;不贴锅的一面光滑油润,软而不黏。

我奶奶做的“送灶粑粑”的味道独具一格,黄芯菜、豆干与肉的搭配使其没有了肉的油腻,而肉中又包含了豆干的豆香和黄芯菜的清爽,轻轻咬一口,唇齿留香,回味无穷。

“送灶粑粑”是我奶奶拿手的年俗小吃,也是我的最爱。我每年回老家不仅是为了见奶奶一面,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舌尖上的年味——“送灶粑粑”。

春节标题写年味作文合适吗【二】

年末是一年的结束,也是新一年的开始。春节最初大全家团聚的习俗也渐渐淡化了。有如此便捷的网络,我们也可以随时联系上远处的朋友与亲人,团聚也并不像以往那么困难。

我想,这大概就是年味越来越淡的原因吧!

这十几个我经历的春节似乎都大同小异,我早已经忘记自己亲手接到第一份红包的喜悦,也已不记得感受到的第一份年味。

萎了记住,留下这些珍贵的瞬间,他们选择了拍照。大家坐在一起,却只顾着用手机不停地拍,反而加大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一大家子人聚集在一起,等着最终的年夜饭。吃的也都是家的味道。

与其说是过节,倒不如说是一个家庭聚会。除了红包以外,好想再也没有其他的年味了。

但,我发现我好像忽略了什么。

到了年夜饭,一家人,不论多忙,都围在桌子的周围。大家有说有笑,或调侃,或感慨,回顾着逝去的一年,展望着新的一年。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着幸福与喜悦。

这就是过年。

在我看来,过年,因人而异,并不在于延续了多少传统,关键是团圆的喜悦与真诚。因为有对家的思念与牵挂,不论多忙,大家都会聚在一起。也许传统已经被大多数人淡忘,但这份情却一直传递了下来,感染者每一个人。

这就是年味。

过年时,往日繁华的街上已没有几个人。大街上的景象远不如圣诞节之类的其他节日热闹,但,大家都已经回到各自家中,着家的温暖,享受这属于自己的独特年味。

贴服字,写春联,送红包,团聚……这样的传统习俗往往生活中还是十分值得人们珍惜的。虽然在时间的推移之下,人们逐渐忘记了那一份最初的传统习俗,但这些传统仍然值得我们的传承。

若干年后的春节,不知道还会不会见到门口大大的福字,不知道还会不会听见清脆的爆竹声。

但,团团圆圆的喜悦一定会一直传承下去。

春节标题写年味作文合适吗【三】

在现代社会中,知识更新的速读与日俱增,时代对我们提出了越来越多样化的学习要求。单凭“铁杵磨成绣花针”、“功到自然成”的方式学习,是无法完全适应的。今日的学习成败,不仅取决于勤奋、刻苦、耐力与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还取决于每位学生的学习效率。

爱因斯坦曾经被人问起成功的秘诀,他说:“成功等于艰苦的劳动加正确的方法,再加上少说空话。”并诙谐的写下公式:W=X+Y+Z。我们也可以套用这条公式来解读学习成功的秘密,即将W视为成功,X视为勤奋,Z视为不浪费时间,Y视为方法,所以“学习成功=勤奋+不浪费时间+方法”。方法对勤奋和惜时的效果有增加或抵消的'作用,只有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保证学习的成功。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也是塑造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英国有位社会学家曾经调查几十位诺贝尔奖得住,发现他们大多认为学习时最重要的就是掌握恰当的方法。而法国著名生理学家贝尔纳也深有所感的说:“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发挥天赋与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

由此可见,良好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学生在知识的密林中成为手持枪的猎人,能获得有效地进攻能力和选择猎物的机会。

但是,什么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好的学习方法一定要适合学生的特质与学习环境。一般来说,好的学习方法应该符合以下三个条件:符合认识规律的科学方法;符合自己个性特点的方法;符合不同学习内容和不同教师授课特点的方法。在选取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时,可以从下列几个方向来摸索:不同学科的学习方法、预习方法、听课方法、复习方法、做作业和自我测试方法、改错的方法和知识归纳的方法等。

春节标题写年味作文合适吗【四】

超市里放起那欢快的旋律,门口挂上那火红的灯笼,门板上贴上那大大的福字,左右门槛贴上火红的春联……过年了。

也许是五千年的文化浓缩在那一个个传统节日之中,也许是千言万语的祝福汇聚在那一天天节日之中。我们的节日,总是那么的热闹。而其实最热闹的,便是春节。

一回到家,便闻到一股浓浓的腊味。阳台上,挂着的事晶莹的香肠,暗红的腊鱼。

选十几斤的大青鱼,去鳞,去除内脏,用刀竖着切成相同的两半。将那洁白的盐,一把把均匀地抹上,在大坛中压出水,再用结实的绳,将鱼串起来,挂在干燥温暖的地方。然后,把一切交给时间,让阳光沉淀为那暗红的色泽,让时间酝酿出那诱人的腊味。

吃的时候,将其切成块状,先在锅里蒸一蒸,再红烧。等端上桌时,一口鱼肉,一口饭,那香味,那嚼劲,非常是让人回味。

过年,北方人离不开饺子,南方人离不开汤圆和丸子。

奶奶最令人惦记的菜,大概就是肉丸了吧。不是什么精致的吃食,更没有什么讲究的做法,繁琐的工序。只是将那猪肉剁成泥,加些面粉,鸡蛋,使劲的揉,再挤成一个个球,放入油锅中炸一炸。外酥里嫩,是奶奶家最香的记忆。有时会将它投入汤中煮。在汤水的滋润下,肉丸褪去了它的坚硬,余下的只有香香软软,别有一番风味。

除了肉丸,还有地里的那些菜薹。菜薹是武汉的特产,别的地方几乎没有。奶奶家的菜薹,是我们家的特产。无需品种丰富的调料,一点盐,一点油,去了皮的那满满一碗菜薹,总是第一个被“消灭”干净的。小时候调皮,去摘了菜薹,便去了皮,直接往口里送,那种清甜,脆爽,即使现在也没有忘记。菜薹加腊肠,这是最有年味的搭配。不仅有菜薹的清甜爽口,还有腊肠的油厚醇香,真的是好吃得舌头要忙不过来了。

年饭,是大年三十的团圆饭,有的是中午吃,有的是下午吃。但是无论是中午还是下午,只要一家人团聚了,在大年三十坐成一桌,热热闹闹的吃顿饭就叫年饭。外面一挂鞭,屋内一家人。围坐在那张圆桌边,冒着气的火锅发出“咕咕”的声音,眼镜都起了雾。奶奶正往我的碗里夹着菜,爸爸在陪爷爷喝点小酒,妈妈在数落弟弟吃饭了还不洗洗那玩了鞭的小脏手……

年味,是阳台上飘来的腊香味,是北方的饺子香,南方的丸子美,是菜薹的清甜,是肉圆的酥嫩,是一家人在一起的欢声笑语。

窗外,迎春吐蕊;屋内,阖家团圆。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