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电影的观后感作文(满江红电影观后感600字高中)

满江红电影的观后感作文(满江红电影观后感600字高中)

首页想象更新时间:2024-03-05 09:55:57
满江红电影的观后感作文(满江红电影观后感600字高中)

满江红电影的观后感作文【一】

然而一部好的影片,如果只是回味一下影片是否煽情,或者情节是否紧凑之类,总觉得还缺了点什么。一直认为,一部影片让我们记住一个画面或一句台词,就已经够了。可是这部影片带给人的何止这些。

关于影片独特的叙事视角。

常人总是憎恶于人贩子的泯灭人性,而影片后半段选择了异于寻常的叙事视角,人贩子的老婆李红琴的遭遇与努力超出了我们寻常的认识,让人心生别样的况味。

田文军念那段长长的寻人启事,令人动容。最后一句大致是:如果有谁买了我的儿子,不要给他吃桃子,会过敏。

而李红琴几次在田文军楼下看孩子,被田文军驱赶后,她只是幽幽地说:不要给孩子吃桃子,会过敏。

田文军天南海北寻子,被骗被逼,甚至无奈投江弃生命于不顾。

而李红琴为了获得孩子的抚养权,变卖家产在所不惜,甚至出卖肉身弃贞洁于不顾。

田文军和妻子认出儿子后,带着儿子逃跑,被满村人追着打。

而田文军抱着孩子拼命逃跑的背后,是李红琴拼劲全力的追赶,李红琴叫着吉刚,孩子哭喊着叫李红琴妈妈,李红琴还和鲁晓娟为抢夺孩子拼命厮打。我竟产生错觉:是田文军和鲁晓娟认错孩子了,李红琴才是孩子的生母。

……

影片中这样的对比有很多。为什么后半段要转变叙事视角,为什么看着李红琴的时候,我竟没有影片中那些失子父母的愤怒,而只是心疼、心塞?影片借视角的转换、视角的异于常理,又想告诉我们什么?

是让我们看到孩子被拐卖后受伤的`不只是失子父母和孩子,还有收养的父母吗?是引导我们不要停留于感性的愤怒层面,让我们思考造成买和卖的原因吗?是让法律和制度在对待处理此类案件时有情与理的考量吗?是让我们看到孩子和养父母建立了深厚亲情之后,再回到亲身父母身边的那种“亲情”的剥离感,不亚于二度伤害吗?总之,影片让我看到了,失子、寻子、得子、夺子过程中,谁都不是赢家,谁都带着难以言说的伤痛艰难地前行、徘徊中坚强。

关于影片的人文关怀与体制批判。

影片中两次提到:这是制度,我们是按制度办事。制度确实能保障一个社会相对正常的运行,同时我们也应该思考制度的出发点和目的是什么?是为了人的安全和自由,而当制度不利于满足人的安全需求或有悖于人的自由,这个时候,制度需要修正和完善,而且效率要高、不能过于滞缓。影片中对体制的批判力度确实不及人文关怀的触动人心,但这两者又怎会截然分开?恰恰是影片的人文视角在浸湿观影者内心后,让我们去思考:是什么造成了这一切的发生?我们需要怎样去修正改善我们的制度。

关于“她是人贩的老婆”。

影片中几近绝望的李红琴在公交车上看到街头的田鹏(吉刚,便飞速冲下车去抱住孩子。那一刻,我觉得她真的是太想孩子,太爱这个朝夕抚养的孩子了。而此时人群中传来一句“她是人贩的老婆”,愤怒立刻被点燃,李红琴被那些痛苦而愤怒的失子父母一顿毒打,无论他们的孩子是不是被李红琴拐卖的。此时的李红琴在众怒和拳头之下,紧紧抓住田文军的手说着对不起。

这一幕让我想到了许多的场景:先前一豪车女子撞了一对母女之后,被愤怒的群众掀翻车子;“军二代”的药家鑫人点燃众怒……

点燃众怒的是什么?不是一女子撞了人,而是豪车女撞了人。不是药家鑫了人,而是作为“军二代”的药家鑫了人。不是不明就里的辛苦抚养孩子的李红琴,而是“人贩的老婆”。

在痛苦和愤怒面前,我们往往失去了就是论事的能力,我们往往对人和事件标签化,用唯一的身份,从单一的维度去评判事件、表达情绪。

如果药家鑫必须,如果李红琴必须受罪,也请就事论事。想起了纪伯伦的一句话:“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留,一颗心宽容。”当我们无法捡拾起就事论事的能力,我们又何谈宽容。从一定程度上说,没有宽容就没有未来。

关于对人贩处以极刑。

从网络到现实社会,有很多人对人贩深恶痛绝,必置之地而后快。诚然,人贩的行径的确泯灭人性、令人深恶痛绝。可是,除了人贩之外,还有谁该为此类事件买单?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是买方吗?是没能有效遏制此类事件的政府有关部门吗?还是我们整个社会?我们每个人?

贩卖人口事件层出不穷、屡禁不止,我想起了熊培云的一句话:“个案连在一起,就是现象;现象长期持续,就变成了时代特征。”我想说的是,现象长期持续,就绝非个人问题,而是群体问题、社会问题。

想到了在讨论时评时多次给学生提及的一个案例:“1935年,在纽约市一个最贫困最脏乱地区的法庭上,一名老妇人因偷窃面包正被审问。老妇人头发凌乱,手在微微发抖,嗫嚅着说:‘原谅我。我需要面包,来喂养我那几个饿得直哭的孙儿,他们好几天没吃东西了……’她抬手去抹眼角的泪水。法官依然冷若冰霜,当庭宣称:‘我必须秉公办事,你可以选择10美元的罚款或者10天的拘役。’判决宣布后,时任纽约市长的拉瓜地亚从旁听席上站起来,脱下帽子,放进5美元,然后向其他人说:‘现在,请诸位每人另交50美分的罚金,这是为我们的冷漠付费,以处罚我们生活在一个要老祖母去偷面包喂养孙儿的城市。’旁听席上的每个人闻之动颜,认认真真地捐出了50美分。”

一个人的十恶不赦,往往也是这个社会经年累月的罪错。对人贩处以极刑有待考虑。我们还需思考的是:我们生活在一个人口贩卖现象屡禁不止的社会,一个仍有一部分人将人口作为商品进行交易买卖的社会,一个收养孩子有时要靠非法方式的社会,身处这样的社会,无论买卖双方,还是政府相关部门,抑或是我们每个普通公民,人人都难辞其责。

作为普通公民,身处自媒体时代,我们如何关注、参与到公共事务中来;如何打破沉默,理性表达我们的诉求与思考;如何真正做到敬畏生命……这个社会会好吗?我们每个人都难辞其责。

想起陶行知的一段话:“中国要到什么时候才能翻身?要等到人命贵于财富,人命贵于机器,人命贵于安乐,人命贵于名誉,人命贵于权位,人命贵于一切。只有等到那时,中国才站得起来。”(《中国的人命》

影片结束时,影院里的人们未有一丝动静,任凭白色字幕在黑色银幕上缓慢滚动,很久很久,没有人整理背包,没有人起身离开,没有人说话,空气似乎凝固,只听到小声的抽泣和空气中挥之不去的沉思……

满江红电影的观后感作文【二】

青春派的电影在大家的印象中可能都已经被固定化、模式化,觉得所有的青春电影都一样,逃不了网友调侃的三宝。所以当你的身边有人说想去看青春派的电影时,你会出于“善意”毫不犹豫立即阻挡。因为你怕他被你印象中的青春派的电影毒害,要是不能成功阻止,在你的心里或许会充满了鄙视与不屑。

电影《谁的青春不迷茫》是4月22号上映的,貌似是我这么多年来唯一一部最期待的电影。虽然很多人都说青春的电影都一样,但是我相信《谁的青春不迷茫》会是一部不一样的青春派。这种相信,更多应该是对同哥的信任。虽然没有真正的接触过他,但是从他的文字里我可以感受到他是一个很真实的人。一个言必行,行必果的人,电影《谁的青春不迷茫》也证明了这一点。

走心的电影,走心的点滴,带给我不一样的青春派,相信这部电影会让更多的人改变对青春派电影的看法。我也相信,它会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电影中高翔问林天娇:“你这么喜欢天文,为什么要考金融啊”,林天娇说:“我妈说,学金融以后发展好。”突然想到自己高考那会,选专业的时候就一心的想着要学别人说以后好就业的专业,要专业性强一点的。然后就抛开了自己心里想学的语言类。大学如愿的学了我认为好找工作的专业,可是后来才发现有些事情根本就不是你想的那个样子。现在心里还是有那么一丝遗憾,遗憾为什么当时不选择自己喜欢的语言类。

电影里的林天娇是幸运的'因为她遇到了高翔,他让她知道,有些事就是应该试试的,不能活在别人的愿景里,不能总把别人的世界都扛在自己的肩上,人应该做自己喜欢的事。

我也希望我能够抛开我肩上其他人的世界,做我喜欢的事.....

满江红电影的观后感作文【三】

我喜欢所有的宫崎骏的电影。《千与千寻》就是其中一部。

小千与白龙

这个电影讲了女孩千寻搬家时,父亲过于自信而走进了神灵休闲的地方。他们被食物诱惑而变成了猪,只有千寻经受住了引诱,她以自己的名字作为代价与神灵的头领汤婆婆签了一份合同,到汤屋工作。在这里她遇到了失去名字的白龙和其他的朋友。后来她的真诚与勤快感动了汤婆婆,不仅放走了她,还把她的父母变回了人形。

勇敢的小千

故事中,千寻经历了很多艰难的考验,但她一次也没有退缩。

在这部电影中最令我难以忘怀的'是河神来访的那个片段。在那个片段中,河神被人类污染成了一个怪物,这个怪物到处散发着臭气,大家叫他“腐烂神”,汤屋里的人都捏住鼻子不愿意靠近他,只有小千接过河神的钱,给他放好洗澡水,又把他身上巨量的垃圾清理干净。河神走时,给了小千一颗药丸,这颗药丸不仅可以净化身体的污垢,还能净化灵魂。药丸治好了白龙的病、净化了另一个主要角色“无脸男”的身心。

电影中锅炉爷爷告诉小千:做事情时莫惜身。小千也是这样要求自己的,她勤快、不怕苦、不怕累、懂得为别人着想,以她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动和影响了周围的人。小千是一位令我尊敬的榜样。

我希望自己在以后的生活中常常想起小千,让她不断的提醒我:要勇敢坚强,勤劳有担当!

满江红电影的观后感作文【四】

近段时间很网友在讨论《谁的青春不迷茫》这部电影好看吗?好不好看?小编原本想把电影的悬念留到《谁的青春不迷茫》4月22日正式上映以后,今天还是忍不住来看了提前点映。和所有喜欢同哥的人一样,我也深深为这部他自己的畅销书改编的青春题材的电影捏了一把汗。下面就来和大家说说《谁的青春不迷茫》这部电影。希望小编的观后感对那些准备去看《谁的青春不迷茫》的朋友有所帮助。

今天看完后。我真的长出了一口气,特别想第一时间告诉所有人,真的还蛮好看的。虽然青春片经历了重重轰炸,很难再想出还能玩出什么新花样,但是这部片子,想所有那些真正能打动我们的电影一样,将心比心。是那么的真实。我们的中学,为了高考,无数次的梦魇甚至都重回高中的课桌,脑子里盘算的都是如果考不上大学,我该咋办?

因为更多的朋友还没有看,所以不讲电影的太多剧情,只说我被其中感动的种种关系。里面有同学之间的友谊,有老师和同学的平衡,有孩子和家长的亲情,还有姐弟的亲情,还有父母之间的感情。在这些关系里我也看到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的角色。

这些关系,最终都直指人心,人性。

于是电影里的人在关系里,变成了你,变成了我,变成了我高三一起背后骂班主任的同桌林磊,变成了上地理课写历史作业,变成了周杰伦把他的新专辑,通过耳机穿过袖子送到我的耳边,变成了西安音乐广播931的方言每晚9点到10点的《年轻无极限》。

那会儿老师家长总说,现在你恨我,讨厌我,以后你就会感谢我了。至少现在回过头看,电影里那句“你们学的好不好,我又不多拿学校100元工资”真的很对。学生时代,觉得什么都要个性,什么都要成就自我,还总有老师家长盯着你,随时帮你补窟窿。以前你想自由,现在发现真的自由了。你连自己想做什么都不知道。

看完电影,好多尘封的感觉又熟悉起来,就好像之前一直很反感青春电影的主旋律在聊早恋,那会儿上学,更多的应该是分不清喜欢和爱吧,同学之间那种朦胧的好感,总是容易被捅破窗户纸误以为是爱之后,徒增少年维特之烦恼。所谓青春期的爱情,大抵都是如此吧。

当然电影还有很多不足,例如我觉得结尾有点凑合,慢镜头有点略多,演员没能更好的诠释导演和编剧的全部初衷。但这些不足,都不会影响你安安静静的坐在电影院,享受或者回忆自己那个时候发生过的类似的事情。

看到结尾上台的同哥,略带憔悴,但又挺起胸膛聆听大家意见。真的为他高兴,想想当初来北京的源动力就是希望能够和他这样的人一起工作,现在他从《职来职往》的职场导师,到青年畅销书作家,再到现在的电影制片人,一直在越来越好,我们也只能追随着他,成为那个更好的自己。

常说回忆从前,不如珍惜现在。2011年,我来北京,进光线,结识了一群同样来自各个地方的大四毕业生,他们都是各自学校的优秀毕业生,同样一无所有,义无反顾来北京成为一名北漂。我们这一群人,一起合租距离公司步行不超过10分钟的老式住宅楼,一起去地沟油一条街吃5元一小碗的牛肉面,一起被主编骂,一起坐在冰冷的机房帮主力导演找历史素材,一起坐在后期熬夜通宵剪片子,然后去楼下航星园超市给拍字幕无法离开的小伙伴带一包小浣熊干脆面。这应该就是是革命友谊吧。

陆陆续续,有人离开,也有人走,更多的人都坚持在这座城市努力奋斗,并且越来越好,大琪琪背起了行囊,几乎独自一人踏遍了整个东南亚,薇总和可乐去年都已经大婚,并且集全家之力在北京买房落了根,常常抱怨自己是剩女的乐乐和龙珑也都纷纷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大家也慢慢成熟成为各自领域的中坚力量,虽然还在路上,离很好还差很远,但是大家还是时不时会聚在一起,彼此鼓励更加努力。我们每年都会根据星座和月份,集中给相应的寿星小伙伴过生日,今年大家也都更加忙碌,已然错过了双鱼月。看到同哥的电影还挺好的,我就可以放心的包场请各位小伙伴都来看电影啦。

满江红电影的观后感作文【五】

微风凉凉吹过,带着惬意与慵懒,却吹不开我轻蹙的眉头与淡淡的忧愁。

倚在窗前,静静看着大街上嬉闹着走过的行人及两旁形形色色的大小地铺,忽觉虽已住京城小有时日,这地也算繁华,可今日怎么如此欢闹?

撑着头望着那轮皎洁的满月,似比以往的更亮、更澄激,高挂于黑幕之中,照彻长夜,才觉今日竟又是到了一年的中秋佳节,不由内心一阵欣喜,而后淡然,转为阵阵凉意。

中秋如何?佳节又怎样?父亲将我嫁入夫家。这一走竟就是八年!八年,他们苦苦想让我安安静静做个女子,可如今列强逼进,中国前途危殆,正处生存亡之际,我已决心献身于救国事业!而不是做个供人赏玩的小鸟,一辈子被囚禁在牢笼里!

可悲的是吾夫竟也无心国事,甚至与我发生了冲突,现下,吾独自一人,处于远离亲人的异土,只好望着那月儿、独自叹息、悲哀……

一阵风吹起一片微黄的花瓣,带着沁人的芳香,飘飘转转落在窗棂,拿起来端祥,哦!是菊花,住窗外望去,篱笆下随风摆动飞舞的菊花已然盛开,成片成片的,为这秋色添了抹明净与生气。

望着这片“花海”,我的心也随之滚烫起来。今世,我虽不得男儿身,可我这颗赤诚的`心却比男儿还刚烈!我要保家卫国的心,要舍身取义的情怀,那些庸俗之辈又怎能理解呢?唉,英雄一生总有失意潦倒的时候,总有经受磨难的时候,总有不受人理解的时候,这也许是英雄所必经的路吧!

窗外两个女子说着笑着悠悠走过,身材阿娜,手挡在嘴上,似在轻笑。放眼望去,是更多的女子,浓妆淡抹的、穿着锦衣长袍的、戴着金珠银链的、手拿香囊折扇的……我的心不禁苍凉,唉,这莽莽红尘之中,我于何处寻找志同道合之人呢?不觉泪落,打湿了衣裳。

满江红电影的观后感作文【六】

《奇异博士》的视觉风格很统一,从头至尾,对非物质的存在有精彩的呈现。更重要的是,视觉并没有脱离故事而存在。这是这部电影值得手动点赞的地方。视觉的呈现方式,建筑物的扭曲、转动、宇宙的奇观,像一只万花筒,色彩喷薄而出,视觉风格构筑了一个架空的世界。当奇异博士尖叫着在他通往至尊法师的道路上飞翔时,导演德瑞克森为观众描绘了一个迷幻的奇境。

据说,该片的艺术部门累惨了。部门中49位员工全速开工,忙于绘画、雕塑、手制模型、3D打印等工作,电影制作过程中,总共创作了近800幅绘画、3000张概念设计图和40套模型。果然,效果一鸣惊人。

视觉让这部电影与其他漫威电影有了明显的不同。当然,《奇异博士》令人惊艳的不止这些。我认为,当中的英国演员为电影带来了英国气质。不简单的是口音的问题,而是两位来自英国的主演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卷福、蒂尔达·斯文顿以精湛的演技让电影变得更加迷人。

来自英伦的卷福对表演分寸的拿捏再度令人折服。他讲台词的语速、方式让你依稀能找到一些神探夏洛克的感觉。但卷福又给奇异博士这个角色赋予独到魅力。尽管穿上谜一样的斗篷,留起了两撇小胡子,但骨子里,奇异博士仍是一个英国绅士。

瘦高仙界一姐蒂尔达的光头酷造型也非常惊艳,对于一个喜欢挑战边界的实力派女演员来说,她又一次证明了女演员的可塑性是无穷的。

片中配角的表演也是值得称道,尤其是大反派麦德斯·米科尔森,长着一张“天然坏”面孔的大叔,这位来自丹麦最性感的大叔用一对熊猫眼放了大招,也是萌萌哒。

说到剧情,在观看的时候,我总有一种错觉,似乎在看好莱坞版本的武侠片。至少在逻辑上,《奇异博士》的套路跟我们的武侠片差不多。一个门派的宗师,教出了一个天才学生,然而这个学生因为背叛师门,于是大师收了另一个天才徒弟,来负责清理门户。

作为从小看武侠片长大的影迷,这种套路再熟悉不过。奇异博士刚开始并不情愿入门,于是他被动地接受了第一步——洗脑。古一大师施展了一种可以让人灵魂出窍的法术,彻底将一个坚持唯物论的医学家变成了唯心论。经过思想斗争,奇异博士也最终完成了打败本门坏蛋的任务。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说的也是奇异博士。尤其是让奇异博士在双手与救苍生之间选择,他最终舍小我成就众生。让人不得不想起那句,“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需要赞美的还有这部电影的配乐。音乐的整体感觉与SteveDitko创作的原版漫画风格十分贴切,也与《美国队长》《复仇者联盟》等漫威宇宙其他电影的配乐十分不同,完全可以用“耳目一新”来形容。

印象中之前的漫威电影配乐满格、激昂,没有尿点,音乐在很大程度上煽情,让你的耳朵几乎片刻不得安宁。不过,在《奇异博士》中,音乐类型很丰富,有七八十年代迷幻摇滚的感觉,没有笨重,非常轻盈。

这部电影的配乐是由奥斯卡最佳配乐迈克·吉亚奇诺(《飞屋环游记》制作的`。今年他还负责了《星际迷航3:超越星辰》、《疯狂动物城》、《侠盗一号:星球大战外传》等多部大片的配乐,相当强势,看来也是创作喷涌期。

总体来看,《奇异博士》对于影迷来说是一部必看的电影。尤其是做工很细致。奇异博士的手术场景拍摄得非常逼真,也非常严谨。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