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观后感作文600字(奇葩说第6季议论文)

奇葩说观后感作文600字(奇葩说第6季议论文)

首页想象更新时间:2024-03-08 14:19:40
奇葩说观后感作文600字(奇葩说第6季议论文)

奇葩说观后感作文600字【一】

喜欢《奇葩说》很多年了,每一期节目看完心里触动特别大。源于知识的魅力,源于严密的逻辑,源于丰富的人生,源于有趣的灵魂。

喜欢薛兆丰老师缜密逻辑,日常生活的`细微争论在他的思维里都可以用经济学的逻辑严丝合缝的解读;喜欢李诞的诙谐幽默,嘻嘻哈哈的笑脸上藏着一个世俗正经的人格;喜欢康永老师的高情商,温柔的言语总能在节目末尾将本来紧张激烈的辩论变成温情柔软的人生哲学细语;喜欢马东自嘲爱钱奸商的痞气,不羁的笑意背后藏着一双犀利智慧的眼眸;喜欢晓松老师豁达满腹的才气,气定神闲的言语中尽是人生的大智慧。

我想很多人跟我一样,喜欢<奇葩说>是因为在复杂的世界里,依旧有那么一群人用言语来拨云见雾,激励我内心向往爱,向往知识 ,向往梦想。每一句拍手叫绝的金句背后都是人生走过的智慧,每一次严密的逻辑背后都是日积月累知识的储备,每一个话题的讨论,都让我深深的体会到这个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需用一颗柔软的心看待世间万物。

《奇葩说》,被知识圈粉,表面轻松,背后深刻。

我想用诙谐的话语,谈正经的人生才是这个时代语言的通行证吧。

奇葩说观后感作文600字【二】

《奇葩说》从开播以来一直保持良好的口碑和收视,而我也从第一期开始就爱上了这档“严肃的”辩论节目。当我们为唇枪舌战、争锋相对的辩论而疯狂时,同时也为自己知识匮乏、不会说话而叹气,何年何月我们才能像那些选手一样口吐莲花、出口成章呢?带着这个疑问,我翻开了由《奇葩说》原班人马编写的书籍——《好好说话》。

说话是一种能力,又是一门艺术。大多数人认为说话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领,谁人不会说话,就连出生不久的婴儿也能发出各种声音。说话对于普通人来说是家常便饭,这种科学的能力渐渐被人淡化,尚未发挥它的最大价值。说话的艺术性在必要时刻往往可以扭转乾坤,改变尴尬的局面,利导一个完美的结局。书里为我们介绍了五种场景下的说话练习方法,分别是沟通、说服、谈判、演讲、辩论,被称为五维说话体系。所以,抛开本书灌给读者的鸡汤,《好好说话》更重要是的方法论,需要我们学习并付诸实践。

五维说话体系中最重要的是沟通,此种模式下我们往往带着饱满的情绪和善意的微笑试图让对方明白自己的想法,可是他们却时常不懂我们说话的真正含义。于是,我们一边冒汗,一边竭力解释,试图让自己的话语通俗易懂,容易被他人理解和采纳,可是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此时,我们应试图争取有效的沟通时间做完整的表达,让双方步调一致,好的事情说得圆满,坏的消息说到重点,适当显示自己的专业性。

说服模式下,我们试图改变他人的想法,可以尝试真诚地给对方提建议,并且强调选择权在对方,我们只是助其一臂之力,而非像家长般硬式说教。有效的劝导是站在对方的角度,提出对方实际的需求并给出实现的合理途径,实质是为对方的合理需求在辩护。

谈判模式下,我们需要搜集对方的信息,做到“知己知彼”,从而打破僵局,赢得优势局面。首先可以采取纠正式引导,引出对方来纠正我们的说法,从而获取正确信息,其次可以适当反抗对方给与我们的回击,让对方能源源不断提供所需信息,做出最有力的判断,达成谈判的最优解。

演讲模式下,最重要的是自信、清晰、生动的表述自己的想法。在万众瞩目下讲话确实是会让人紧张和出汗,但不要过高估计出错的严重性,诚恳接受指正会赢得掌声。不管演讲者是内向或是外向的性格都能塑造合适的讲演角色,用故事带动好奇心,用流畅的讲解吸引大家持续的目光。辩论场景下,我们往往抛出一个论点,并用例子论证来显示结论的正确性,此时权力他方是正反方都想争取到的“中立方”。辩论最重要是发现对方的逻辑漏洞,并为之反驳。我们自己也要增强意识,意识到对方提问出现的陷阱,从而巧妙避开,出其不意地回击。

文中反复说好好说话就是好好思考,可见说话的水平是由思想决定的。《奇葩说》中各位高手在台上妙语连珠,金句频出,足见其知识储备之厉害。他们掌握了知识,掌握了表达方式,会好好说话,才会有如此精彩的舞台表现。纵观全书描述的五种说话场景,虽然各不相同,但说话的能力是相同的,技巧是可以转化的。高水平的演讲一定要和观众有交流,然后过渡到沟通。在沟通过程中难免会加入自己的观点,又演变成说服。说服的时候其实也有谈判,谈判的时候也是在相互辩论,辩论何尝又不是另一种演讲。他们紧密结合,辨证来说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从而实现说话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当然,以上方法需要我们在实践中领悟,在领悟中进步。未来,提升自己的能力首先就从好好说话开始。

奇葩说观后感作文600字【三】

寂静的深夜、燥热的济南,看上一期《奇葩说》,便是十分惬意的事。想必这也是陪伴过很多人的辩论节目,当下最热门的辩题、最年轻的辩题、最开“脑洞”的辩题,甚至最敏感的辩题,在这里你都能见到,辩手们唇枪舌战,相互“奇袭”,这样激烈的交锋场面让人看起来真是好不畅快!

这是绝对值得一看的网络节目。不像《非诚勿扰》、《非常完美》里看相亲节目里的嘉宾任人挑选,不像《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等亲子节目里看明星如何带孩子,更不像《花样姐姐》、《花样爷爷》等真人秀观看明星旅游的全程,倒不是贬低这些综艺节目,他们的确可以给我们带来许多欢乐,可是好像也就只是一笑而已。而《奇葩说》却给我们带来欢乐的同时,让我们学到很多,是对人性的深刻揭露、对社会问题的尖锐剖析,对生活问题的亲身感悟、对新事物的宽容接纳,再者,还能从辩论中拓展知识面,再不济,还能有几句畅快淋漓,醍醐灌顶的金句让你恍然大悟,最差还能学到很多辩论技巧,我想这些比让你嘿嘿一乐恐怕更有意义。

奇葩说里面除了犀利的辩题之外,很吸引人的是奇葩说中每一个辩手,包括主持人和嘉宾的惊人的逻辑思维和感染力,你会发现他们在其中不会高谈阔论,滔滔不绝地给你摆概念,而是用最浅显的你最能感受到的事实去说明,我承认既然是辩论,必然会有很多辩论技巧上的“障眼法”,但是你会发现他们嘶吼地有道,强词地有理。

还值得提及的一点是,《奇葩说》里的主持人,嘉宾和辩手的“真”与可能是我想称之为“正义”的品质。记得第二季最后一场辩论赛的时候,蔡康永做了一点让我肃然起敬,他说因为作为一个公众人物,可能因为坐在辩手的位置就是要对辩题和自己一方的立场去论证一个观点,但自己不一定是持有此观点,所以为了那些可能因为喜欢而追随他的人,他想澄清他对几个重要辩题的观点,他是持相反意见。当他做了这样一件事情的时候,我由衷地为他鼓掌,这可能是作为一个真正的公众人物能做的最好的事情,那就是当你站在那里,当你享受别人的掌声与拥戴的那一刻,你就不在只是你自己,而是会影响到千千万万的粉丝或者观众。还有肖骁,可能很多人不喜欢他,看不惯他,但是我想说的是从开始到现在,他的身份或者生活环境可能已经改变了很多,但是他仍然愿意做他自己并且变得越来越好,他勇敢地在用一种方式与所有评论他的人交流,告诉大家他到底是怎样的肖骁,比起很多外在和花边新闻,他的内在和实力是最有力的沟通。这就是奇葩说,每个人只是自己,但是循着“正义”。

而更珍贵的是,《奇葩说》是一个负责任的公众栏目。现在很多节目笑一笑,哭一哭,无意中会给你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行引导,发表评论也是随心所欲,并褒其为“言论自由”,殊不知当一个栏目暴露在公众面前的时候,当一个公众人物在公众面前发表观点的时候,就意味着你所展现的观点具有很大的'传播效应,就已经肩负了一定的公众责任,所以要慎重,不要引导一个不正的价值观。奇葩说就做到了这一点,它的节目的宗旨和精髓正在于辩论到最终无论哪一方胜,哪一方负,它最终会让所有的观点并存,当可能因辩论能力差异而使一个不太正确的引导占据上风的时候,主持人和嘉宾会站出来平衡这种局势,我想这可能也是这个节目饱受赞誉的很重要的原因。

此刻只能说,现在像这样的良心节目实在太少,期待下一季!

奇葩说观后感作文600字【四】

最近经朋友推荐看到一个综艺节目《奇葩说》,本来自己是没有兴趣看这样的节目的,因为觉得一把年纪了,“奇葩”不是这个年纪该做的事了,但这一期讨论的是“孩子被打要不要告老师”,我就饶有兴趣的看了一下。看到这个辩题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当然要了,可是第一轮盲选的结局却出乎我的意料——70%以上的人选择的是打回去,不要告老师。看到这个结果我先是不敢相信,接着看热闹的心态逐渐沉静了下来。

台上的选手每个人的言语都十分的犀利,围绕着自己的论点展开了清晰的讨论和说明,每个人都希望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让台下的观众信服,其实做在电脑前的我也着实的做了一个心理的斗争,因为辩手找的论点、论据都十分的充分,似乎也都是有道理的。

看完之后我将正反方的观点结合并附上个人观点总结如下:

1、“孩子打架或挨打要让其自己处理,锻炼孩子的处事能力”,这一点我是同意的,至少是要给孩子一点独立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但是,我并不同意任其发展,我不同意“孩子之间是打不坏的”,因为孩子出手是没有分寸的,他不知道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会有多大的影响和危害,这个时候我觉得是需要有人介入的,至少老师能让参与打架的孩子冷静下来,这个时候可以给孩子时间和机会让他们自行处理,因为这个时候孩子的行为是可控的,孩子是安全的,事后也许他们还是好朋友。

2、“打回去是让孩子有一种反击的能力,是一种勇气,如果从小受欺负不能打回去,别的孩子还会欺负你,因为‘软柿子’好捏,长时间的受欺负以后心里会变得十分的软弱。”这个我也是同意的,但是我并不是同意打回去,而是同意孩子在受欺负的时候要学会自我保护。而自我保护的方式有很多,在学校有告诉老师,到了社会也有告诉警察。

3、“告老师是没有用的,老师顶多就是批评几句就不了了之了,或者当时老师处理了,老师又不能一辈子保护孩子,出了老师的保护范围孩子还是照样要受欺负,不如打回去,让这些欺负人的孩子知道你不好欺负,而且告到老师那里也不会觉得太委屈。”看到这里心里其实不太舒服,“拳头说了算”的观点如果从小就这样建立起来,我觉得也许对于孩子和社会都不是好事。而且这样的话让我感到很无力,我联想我身边的老师,她们每天用着自己的教育机智来引导着一个一个顽皮的孩子,至少我身边的老师都在努力的做好一个老师,从小给孩子灌输正能量,每周给他们讲安全教育。顽皮的孩子有没有?有!打架的有没有?也有!我甚至想起一些真实的例子,如果不是老师及时的制止,医院里也许又会多两个小患者。我也想到原来有一个班里有一个调皮的孩子,常常欺负别人,被班主任叫到办公室聊天,后来委以重任——当班长,这个孩子很强壮,并且愿意用他的力量帮助别的孩子,我认为这就是教育吧。不止是教书,还有育人。

我们不能认为孩子从小就“不吃亏”就是好事,也不能期盼孩子从小用“打回去”来保护自己,待他成年之后“duang”一下子就了解社会秩序了,就学会理性判断生活事件了。如果是我,我会告诉我的孩子,虽然很多事件让教师的身份很尴尬,很多人口中会说教师“没用”,但是我想说,没有一个走进这个职业的人是不想做好它的,你要相信你的老师,这个社会是有信任的,他们有能力并且也会真诚的帮助你;我们还是要告诉他,让他相信这个社会,这个社会是有法律的,虽然目前不那么健全,但我们要相信它的公正,相信他在用最大的能力保护每个公民的权利。

用康永哥的话结束——“我们相信反击的力量,我们也要相信反击的智慧”。

奇葩说观后感作文600字【五】

观看《奇葩说》已经成为每周的习惯。

喜欢《奇葩说》很多年了,每一期节目看完心里触动特别大。源于知识的魅力,源于严密的逻辑,源于丰富的人生,源于有趣的灵魂。

喜欢薛兆丰老师缜密逻辑,日常生活的细微争论在他的思维里都可以用经济学的逻辑严丝合缝的解读;喜欢李诞的诙谐幽默,嘻嘻哈哈的笑脸上藏着一个世俗正经的人格;喜欢康永老师的高情商,温柔的言语总能在节目末尾将本来紧张激烈的辩论变成温情柔软的人生哲学细语;喜欢马东自嘲爱钱奸商的痞气,不羁的笑意背后藏着一双犀利智慧的眼眸;喜欢晓松老师豁达满腹的才气,气定神闲的言语中尽是人生的大智慧。

我想很多人跟我一样,喜欢<奇葩说>是因为在复杂的世界里,依旧有那么一群人用言语来拨云见雾,激励我内心向往爱,向往知识 ,向往梦想。每一句拍手叫绝的金句背后都是人生走过的智慧,每一次严密的逻辑背后都是日积月累知识的储备,每一个话题的讨论,都让我深深的体会到这个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需用一颗柔软的心看待世间万物。

我想用诙谐的话语,谈正经的人生才是这个时代语言的通行证吧。

奇葩说观后感作文600字【六】

《奇葩说》从开播以来一直保持良好的口碑和收视,而我也从第一期开始就爱上了这档“严肃的”辩论节目。当我们为唇枪舌战、争锋相对的辩论而疯狂时,同时也为自己知识匮乏、不会说话而叹气,何年何月我们才能像那些选手一样口吐莲花、出口成章呢?带着这个疑问,我翻开了由《奇葩说》原班人马编写的书籍——《好好说话》。

说话是一种能力,又是一门艺术。大多数人认为说话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领,谁人不会说话,就连出生不久的婴儿也能发出各种声音。说话对于普通人来说是家常便饭,这种科学的能力渐渐被人淡化,尚未发挥它的`最大价值。说话的艺术性在必要时刻往往可以扭转乾坤,改变尴尬的局面,利导一个完美的结局。书里为我们介绍了五种场景下的说话练习方法,分别是沟通、说服、谈判、演讲、辩论,被称为五维说话体系。所以,抛开本书灌给读者的鸡汤,《好好说话》更重要是的方法论,需要我们学习并付诸实践。

五维说话体系中最重要的是沟通,此种模式下我们往往带着饱满的情绪和善意的微笑试图让对方明白自己的想法,可是他们却时常不懂我们说话的真正含义。于是,我们一边冒汗,一边竭力解释,试图让自己的话语通俗易懂,容易被他人理解和采纳,可是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此时,我们应试图争取有效的沟通时间做完整的表达,让双方步调一致,好的事情说得圆满,坏的消息说到重点,适当显示自己的专业性。

说服模式下,我们试图改变他人的想法,可以尝试真诚地给对方提建议,并且强调选择权在对方,我们只是助其一臂之力,而非像家长般硬式说教。有效的劝导是站在对方的角度,提出对方实际的需求并给出实现的合理途径,实质是为对方的合理需求在辩护。

谈判模式下,我们需要搜集对方的信息,做到“知己知彼”,从而打破僵局,赢得优势局面。首先可以采取纠正式引导,引出对方来纠正我们的说法,从而获取正确信息,其次可以适当反抗对方给与我们的回击,让对方能源源不断提供所需信息,做出最有力的判断,达成谈判的最优解。

演讲模式下,最重要的是自信、清晰、生动的表述自己的想法。在万众瞩目下讲话确实是会让人紧张和出汗,但不要过高估计出错的严重性,诚恳接受指正会赢得掌声。不管演讲者是内向或是外向的性格都能塑造合适的讲演角色,用故事带动好奇心,用流畅的讲解吸引大家持续的目光。辩论场景下,我们往往抛出一个论点,并用例子论证来显示结论的正确性,此时权力他方是正反方都想争取到的“中立方”。辩论最重要是发现对方的逻辑漏洞,并为之反驳。我们自己也要增强意识,意识到对方提问出现的陷阱,从而巧妙避开,出其不意地回击。

文中反复说好好说话就是好好思考,可见说话的水平是由思想决定的。《奇葩说》中各位高手在台上妙语连珠,金句频出,足见其知识储备之厉害。他们掌握了知识,掌握了表达方式,会好好说话,才会有如此精彩的舞台表现。纵观全书描述的`五种说话场景,虽然各不相同,但说话的能力是相同的,技巧是可以转化的。高水平的演讲一定要和观众有交流,然后过渡到沟通。在沟通过程中难免会加入自己的观点,又演变成说服。说服的时候其实也有谈判,谈判的时候也是在相互辩论,辩论何尝又不是另一种演讲。他们紧密结合,辨证来说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从而实现说话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当然,以上方法需要我们在实践中领悟,在领悟中进步。未来,提升自己的能力首先就从好好说话开始。

奇葩说观后感作文600字【七】

忘记是传播学的哪一节课,老师无聊问起我们现在都爱看哪些综艺,下面的人七嘴八舌地回应,我才一下子惊悚地发现,原来现在的娱乐电视产业已经发展到这样的程度,旅游类的,相亲类的,音乐类的五花八门,每一类都有好多档。这和我十年前每天都只能坐在电视机前眼巴巴地看超女的日子怎可同日而语!

印象很深刻的是一次周末在图书馆上网,亲眼见证了坐在我旁边座位的女生从早上开始,看真正男子汉/看跑男/看花少/看爸回,然后就这样过了一整天。综艺产业如此发达,甚至我们似乎都不用其他的娱乐,周末只需要看看综艺在上网讨论一下吵两句,就可以打发完自己闲暇的休息时间了。

而奇葩说,在百花齐放的电视节目中犹如一朵奇葩花在我面前盛开。

他最值得鼓励的地方在于,中国的综艺节目终于不用再照搬韩国的版权啦!从爸爸哪儿到奔跑吧兄弟再到世界青年说,纵然有再精良的制作水平,再富有话题性的舆论炒作,但就其整个建构的体系而言仍然少了一些本土的特色。

而奇葩说,作为爱奇艺自制的一档网友原创投递的综艺节目。本土打造,本土制作,有笑点有泪点,培养了一些网络红人,也小范围地掀起了一阵辩论的热潮。如今,带着观众我无限的期待第二季再度回归了。

作为是我为数不多喜欢的综艺节目。不仅仅是出于娱乐的目的。我对于我所喜爱的事物评判的标准是,他带给我怎么样的感触。

第一季的节目,我的确是出于好奇和试探的心理观看的。而且我必须赞扬的一点了,这档节目没有狗尾续貂,而是渐入佳境。

一开始,说实话我觉得节目的综艺性多过辩论性,无论是几位辩手身上的话题性以及他们的辩论风格,总觉得不痛不痒地戳不到我的痛脚。一些选手似乎过度强调自身的综艺性,虽然常常语出惊人,但却离题万里。立论不够新颖不够突出,仿佛隔靴搔痒,抓不出最有力的点,看得我心里那个不舒爽啊。特别是应不应该看“伴侣手机的那一期”,过于片面地解读侵犯他人隐私的这一行为,一味鼓动广大的女性同胞们紧迫盯人的恋爱策略,甚至我觉得下一秒“世界上的男人就没有一个好东西”这样一种极其落后带有偏见的观点就要脱口而出了,实在不敢苟同,虽然在气势上确实很强。(吐槽就到这里......

真正让我改观的后半程的节目。随着比赛的深入,优秀选手的脱颖而出,再加之导师恰当的引导,整个节目不断升温。选手针锋相对,马薇薇整个气场爆。并且真正有内容,不同理念的冲撞直到这时才显现出来(而不仅仅是气势的对抗)直到最后几场节目,每每看完,我都是感触良多,心里五位杂陈。很多言论都并未是笑一笑就过的了,而真的是值得反复玩味,看体会的。

辩论的意义便在于此。他不是泼妇骂街,不是要把对手逼至角,而是为我们提供了看待事物的另一个角度。其实,每一场辩论的时候,我都更喜欢听与我自身观点相悖一方的论述,并期待着他们能提出怎样的说话将我说服。

一如曾经某人说过的那样,这个世界上从来都没有什么理所当然,没有什么众所周知。同样,也没有什么理念是绝对的,不可驳斥的。

每一件事物的存在必然是有其必然性的,而辩论就是将这样的必然性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将那些我们心中隐晦的情感,那些我们所认为的禁忌,以一种客观而理性的方式放到台面上来讨论。当我们能够以宽容的态度听取不同的意见,来探讨不同的观念,那便是认知前行的一大步。

很多事,很多理念。我们可以不接受,不喜欢。但我们却可以试着理解并且承认他的存在,因为偏见和抵抗不会致使任何事物的覆灭,存在的永远存在。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