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中的余香高考满分作文赏析(惊艳的高中作文满分)

风中的余香高考满分作文赏析(惊艳的高中作文满分)

首页想象更新时间:2024-03-11 10:38:52
风中的余香高考满分作文赏析(惊艳的高中作文满分)

风中的余香高考满分作文赏析【一】

赏析人:胡家俊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编辑

高考评卷在内容方面以“切题”为第一考察点,本文围绕“常识”这一主题词作文,对“常识”的内涵有较深刻的理解。作者从“易有三训”开始,导引出“常识”的三种境界。然后从如何应用“常识”的三种境界,分别论述对于“常识”,要知之,要行之,要思之,层层深入。相对于众多考生对于“常识”的平面理解,该考生的理解深刻程度是要高人一筹的。

在表达方面,本文论证技巧运用娴熟,把丰富的材料信手拈来,运用到文章中去,论据的使用精而恰当。全文结构严谨,环环相扣,互相照应,浑然一体。文章语言流畅,且略带古典气息。说这是一篇有一定文化含量的高考作文,实为不过。

当然,本文也有些不足之处,比如在运用古语时,记得不够准确。例如:“老子曰:‘大象若希’”应为“老子曰:‘大音希声,大象希形。”还有“故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诏》曰:“作新民”;曾子曰:“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原文来自《大学》,应为:“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诏》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考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大致记得古籍的意思,尽管引用还不够准确,但瑕不掩瑜,作者的阅读视野、文化底蕴还是值得肯定,值得学习的。

风中的余香高考满分作文赏析【二】

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是的,没有什么可以永存,最宏伟的大厦最终也不过化作历史风尘中的一把碎土,但我们创造过的思想与美,却在它们的载体与躯壳湮灭后,化作历史风沙中的一抹余香,缠绕亘古,永不逝去。

当年左光斗被魏忠贤害后,他的喉骨被命令磨成粉,随(后)魏忠贤一饮而下。连喉骨也彻底地碎了,魏忠贤才彻底放心了,如此,你还如何再上书、进言?他却不知,自己饮下的.,是一生的恐惧。那东林党人的傲骨不灭,他们的灵魂成为奸恶之人永远的噩梦,也幻化成为历史一曲永恒悲壮的绝响。

是的,一切都不会过去。形式的过去预言着内涵的永存。

而今,在这个身边风景迅速变化的时代里,你是否曾闻到,那风中的余香?古龙曾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有生活的地方,有人生活的地方就有传承与遗留。有那么多人感慨的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丧失,于是他们迫切地想重建,想发扬光大。如此并没有错,只是有许多的文化,它随着历史的云烟,早已很难在当今世界坐上一把辉煌的交椅。它们的位置,应当成为风中的淡淡香气,人们精神家园的盆景,在无声中滋养与温润我们的感情。那些遗忘是必然的啊,传统的审美,或是略带迷信色彩的习俗,它们其实从未在(我们)身边消散,只是硬性地想换回轰轰烈烈的纪念形式,我们才反会感(觉)[到],它们逝去的姿态。

并且一切都能,都值得成为那风中的余香。逝与留的辩证正是自然与历史最智慧的斟酌。当表面随着风沙渐渐融化,那内核也正缓缓显露它的精华。时光逝留的沙漏,更能让我们看清一样事物它真正的价值。大西北的敦煌,曾经的飞天完整而清晰,但对画上它的人,它只是壁画;如今的它虽干涸百孔,却更能承担历史的厚重,真正的杰作,必是经过历史风霜的淘洗,然后逝去了一些,却更余留了真和美。

我们这个时代,是否想让后世回望的时候能找寻到如此一些不灭的精魂?那就让文学的泡沫,让市场的包装淡去些吧,它们,只会在风中逸散。

一直难忘的一次画展,是新兴的画家自办的,朋友看到一幅画问我,那究竟是传统画风还是后现代的?我看着那幅画,很温暖。

那一刻,我仿佛闻到了风中的余香。

风中的余香高考满分作文赏析【三】

合适的标准犹如一面旗帜,在生命旅途上引领着我们前行。因此,给自己一个合适的标准,我们才能赢得生命。

合适的标准就是做事的'准则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了解自己,也了解他人,不虚妄,不菲薄。

人们把蛋白质含量极其丰富而又十分廉价的大豆,用盐卤点制豆浆的标准发明了豆腐,豆腐的诞生,彻底改变了大豆的命运。豆腐有利于人体对大豆蛋白的吸收和利用,并适应了不同地区人们的口味和喜好。有了这样的标准,普通的大豆就得到了升华。

可见,合适的标准是开启成功大门的钥匙。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在重庆凤凰山古圣寺创办了一所育才学校,收容抗战烽火下的难童。为了不受反动派的控制,他不要政府的经费,组织师生四处募捐。他宣布一条纪律,募捐所得点滴归公,任何人不得借故暂借或挪用。一次,他到很远的地方募捐,收获颇丰,此时他已经饥肠轱辘、体力不支,但他也不肯动用一分公款,而是连夜赶回了古寺。面对责任,他一点也不含糊,坚持践行自己的准则,言行一致,知行合一,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教育理想。也正因如此,他赢得了后人的景仰。

合适的标准是正确定位生命的尺度。一个登山运动员攀登珠穆朗玛峰,当他攀到8000米时就返回了。下山后,很多人非常惋惜地对他说:“你应该继续攀登,因为你离顶峰只有800多米的距离,这样放弃真是遗憾!”但这个运动员说:“我知道我自己,我的能力只能达到8000米。”8000米,就是这个运动员的标准啊!试想,若他继续攀登,面临的结果有两种:一是突破极限,到达山顶;二是在低温低压下永埋冰雪之中,前功尽弃。成功的标准有很多种,但试想,如果离开了生命的存在来谈标准,意义何在?我们不得不对这位运动员肃然起敬,“我知道我自己”“只能达到8000米”,他用适合自己的标准来定位生命,最终找到自我价值,同样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合适的标准是找到快乐幸福的路标。爱因斯坦一生过得极为快乐,秘诀在于他有一个生活标准,即“四不”:不求人,不求名,不求利,不求掌声。他还表示,“四不”使他有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从事科学研究,生活充实了,就有一种被幸福包围的感觉。大豆命运的改变,正在于它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标准,让生命价值得到了升华。让我们放下工作的重担,拾起生活的平淡,原来幸福就在身边,合适的标准让我们每天都能快乐盈怀。

面对责任,面对困境,面对生活,给自己定一个合适的标准吧,我们将迎来崭新的生命。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