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节日民俗作文(关于我国节日的习俗作文)

中国节日民俗作文(关于我国节日的习俗作文)

首页想象更新时间:2024-03-16 11:54:48
中国节日民俗作文(关于我国节日的习俗作文)

中国节日民俗作文【一】

今年的中秋节到了,我和爸爸妈妈回到了奶奶家。在奶奶家我们吃到了奶奶亲手做的又香又甜的月饼。

在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是从元朝末年流传下来的。相传当时中原人不甘受蒙古人得统治,有志之士皆思起义抗元。刘伯温便用计三部将有瘟疫的谣言,要人们于中秋节买月饼来吃以避祸。大家买了月饼回家后切开一看,里面藏着纸条,写着“八月十五夜起义,”于是民众纷纷响应,因而一举推翻元朝。月饼因而成为中秋节的应景食物。

在中秋还有一项习俗,就是晚上赏月,所以我也和妹妹在十五的晚上在楼前赏月,这月不是我们常说的一轮皎洁的圆月,天空中有清云,如烟似雾,迷蒙在月光下。有人说新月似月牙,半月如瓢,圆月如西子之明眸。这似名谋的圆月要用在中秋之月上,实为不妥,谚语有“八月十五云遮月”之说,云生月隐,神秘迷离。此中秋圆月虽不及西子之善睐明眸,却独具情调。在这样的情境中,我想到了了诗句“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啊,在外的人们怎能不思念故乡的亲人呢?

中秋节又被称为中秋或仲秋。不约十五的月亮比起它几个月的满月还要圆,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中秋前夕,人们都尽可能和家人团聚取人月双圆的意义,八月十五又叫团圆节。

送个圆圆的饼,献一颗圆圆的心,寄一份圆圆的情,圆一个圆圆的梦,祝大家中秋快乐。

中国节日民俗作文【二】

“喔喔喔!”爸爸的“公鸡音”又响了。“哎—”刚刚醒来的我实在太困了,忍不住打了个哈欠。这时,妈妈又在我耳边唠叨了“快点儿,不然上学又要迟到了。”我慢吞吞地穿好衣服后,吃了一点早餐,就背起书包上路了。我边走边想:唉,做学生真苦啊!除了作业还是作业,我真想设立一个“自由节”。

盼望以久的“自由节”终于来到了。这天,不知是不是兴奋的缘故,我六点钟就起床了,顺手打开电视机,正好在播放我最喜欢的电视《喜羊羊与灰太狼》。“咕噜噜,咕噜噜……”咦?什么声音?哦,原来是我的肚子饿了,在发脾气呢!我从冰箱里拿出了一块面包,躺在床上边吃边看,好自由啊!

下午,我约了邻居家女儿和我一块到花鸟市场上去逛逛。哇,花鸟市场真热闹!有的花垂在地上,好像害羞的小姑娘,有的花舒展着花瓣,好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突然,“叽叽喳喳”的声音传入我的耳中,我们闻声跑去,只见一只只小鸟在笼子里跳来跳去,还有一只八哥在说:“欢迎光临花鸟市场。”我看见角落处的笼子里关着一只小鸟,从它忧伤的眼神告诉我它要自由。我便把它买了下来,打开笼子说:“飞吧,小鸟,从今你自由了!”望着它远去的背影,我甜蜜地笑了。

同时,我祝天下所有的人“自由节”快乐!

中国节日民俗作文【三】

古代有一个爱国大诗人,名叫屈原。因受奸人挑拨,被皇上驱逐。但他仍然爱自己的国家。最后投江自尽。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便有了今日的端午节。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地方的节日特色已经不复存在了。可是闽南一带却还有着浓浓的民风民俗。

上午,大家都会去割艾草。割来的艾草都被挂在门前屋后。整条街都是绿茫茫的一片,仿佛有千万条绿色的丝巾迎风飞舞。这艾草寓意驱蚊除虫,驱灾避邪。

艾草驱邪的民俗流传至今,而十二点的光阴更让人难以忘怀。

正午十二点。家家户户都端着盆子,到河边取水。用晶莹剔透的水来冲洗脚或脸,洗走自己身上的晦气。之后,人们还会聚集在河边跪拜祭祀。不仅是跪拜,在贡台上还供着不少供品,有鸡鸭鱼肉、美酒果蔬等。当然,更少不了最重要的棕子。最后,将其中6个棕子投下河去喂鱼虾。(好让屈原的遗体继续安息于海底祭祀便完毕了。其余的贡品便可以自己带回家食用,以求沾一些福气,带来好运。

午后,端午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采莲。由一个打扮不堪入眼的醉汉为导,抬一尊木雕龙头。龙头雕刻的栩栩如生,眼睛炯炯有神,有一股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威严。身后跟着锣鼓队、花童等。这个游行队伍要进入每家每户舞旗拂尘。主人则要行待客之礼,送一些糖果饼干给他们。队伍十几米长,上百人组成。鞭炮声持续不断,锣鼓声响彻云霄。气势真是不同凡响!

在端午,小孩子最高兴的莫过于得到一件礼物——香包。它的色彩多以红黄紫为主,表面细绣着一些美丽的图案。据大人们说,香包里还有许多好东西。喻吉祥如意,带有长辈们对孩子的美好祝愿。

闽南的端午总是那么别具特色,那么令人难以忘怀!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