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宇辉直播说小作文的创作过程(董宇辉老师的小作文完整版)

董宇辉直播说小作文的创作过程(董宇辉老师的小作文完整版)

首页想象更新时间:2024-03-29 13:44:20
董宇辉直播说小作文的创作过程(董宇辉老师的小作文完整版)

董宇辉直播说小作文的创作过程【一】

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每样事物都必须学习生活。

树叶开始学飘,它先离开树妈妈,之后向风姐姐借点儿力气,就可以“飞”到半空中去,在这蓝蓝的天空中飞舞。

雷是个捣蛋鬼,一到乌云来了的时候,就重重打了一下鼓,把人们、小动物和小草、小花们吓得魂飞魄散。它学的是告诉万物要下雨。

小狗开始学看门。它很快就学会了,因为只有一种方式,那就是:一直立正者,一直立正着,一直立正着。

那时候的世界就是这么平平淡淡的。每样事物都做自己最容易的事就行了。

世界在变化,万物也在自由生长。花儿从土里探出来,张开笑脸;猫在夜里捉老鼠,抓小鱼……只要世界万物都做它最容易的事,这个世界就最秩序了。

董宇辉直播说小作文的创作过程【二】

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每样东西都必须学习怎么应对这个世界。

石头最早不是现在的样子,他不重也不硬,而是一团松软。但是这个敏感的新世界,一片轻飘飘,她需要坚硬,需要力量担当。于是,石头站出来了,担负起这个任务。从此,他就学着变硬、变重,一直在变

风儿不知道学什么,他就静静的,就好像不存在一样。突然,他发现自己可以吹,他能把小花吹弯了,把柳树吹成另一种漂亮的姿势。风儿很骄傲,他想把石头也吹一吹,怎奈这个时候的石头,已经力大无比了,任凭风儿再怎么吹,也岿然不动。

小草急于想见这个世界的模样,她开始疯狂地冒着芽儿。花儿也不甘示弱,使劲地吐露芬芳,向这个世界展示着她的美丽。

很快,这个世界上的所有植物都加入到大世界的阵营中来,整个世界顿时一片新绿,到处欣欣向荣。

就这样,世界慢慢地丰富了起来。

这个时候,动物们也来了,有长颈鹿,有野牛,有羚羊,有小兔子,很多很多他们迫不及待地长大,也迫不及待地与世界正面接触。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好像在和这个美丽新世界打招呼。

哦,当世界还小的时候,人类呢,他们在哪里,我还不知道,大概还在酝酿阶段吧!

董宇辉直播说小作文的创作过程【三】

既然小说都存在着读者,那么小说就一定存在着读者看小说时的感受。试问:如果读者读某部小说的或人物或情节或环境甚至细节时的感受是——这是虚构的,不是真实的。那么,读者还会继续读下去么?我想,没有读者愿意去读一部自己感觉不真实的小说。没有人愿意去读某部小说,就意味着这部小说没有读者,而没有读者的小说是绝对不能称之为小说的。

也就是说,一部成功的小说,一定是能让读者读出“真实”的小说,纵然这种“真实”明明是“虚构”的。我国古典小说《西游记》、《聊斋志异》情节是何等离奇,妖魔鬼怪各逞凶顽,飞禽走兽尽显神通,讲的是神怪,但是我们并不感到荒诞,相反受到感染得到启迪进而百读不厌。这些作品千百年来久传不衰,究其原因,固然很多,但根本原因还在于它们都让读者读出了真实。

怎样才能让读者从小说中读出真实,这是作者写小说时应该注重并落实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要让读者读出真实,作者必须写出真实,这就好比你手中必须有馒头,才能给乞丐馒头吃。否则你把一双空手伸给乞丐,对他说:给!馒头!那你一定是在骗人。乞丐不会接受你的“空手馒头”,读者更会拒绝你的失真文字。

怎样才能写出真实?窃以为作者必须本着一颗真心去写作。所谓真心,其实就是对小说中每个人物每个情节每个环境都倾注都寄予真情实感。美国作家利昂·塞米利安说:“在一个真正作家的气质中,总有一种近于痴狂的激情”,而这种“近于痴狂的激情”无疑是“真心”“真情实感”最好的诠释与体现。早先曾听许多人说写小说的都是疯子,起初很是反感,认为是对自己的污蔑与诽谤。但后来却无数次地在深夜为笔下的人物为笔下的情节大哭特哭,伤心欲绝感动欲绝悲愤欲绝,到那时我才终于知道自己的真心已经融入笔下的人物,痛着他们的痛、乐着他们的乐,甚至为他们神思恍惚、物我两忘。说到底,不也是进入了一种痴狂的境界,难以自拔么?当然,也正因为小说的字里行间倾注了我全部的真心真情、浸透了我太多的心泪水,读者在读的过程中才会觉得真实感人,才会热泪奔涌秉烛夜读。

从小说创作而言,作者的确需要有一种“近于痴狂的激情”,但这种激情又必须有所节制,切忌让那种“痴狂的激情”完全左右了作者的头脑,那就近乎危险了。正如美国作家利昂·塞米利安说:“在文学创作过程中,不受节制的激情只是激情而已,而有所节制的激情则是天才。”所以作者写小说时千万不要“走火入魔”,否则写完主人公跳楼自己就会爬到楼顶,那么痴情的读者读小说时也会“走火入魔”,会因为主人公的跳楼而跳楼。

写出真实,不能等同于照录生活。在日常写作与阅读中,我们也常常有这样的体验:有时,一些记述真实生活的文字,读起来反而味同嚼蜡,有隔膜之感、虚假之感。这就是小说与生活的区别,有些事在生活中毫无疑问是真实的,而一旦被写成文字,冠名于小说,就毫无疑问是虚假的。因为小说是艺术,小说虽然取材于生活,但一定要高于生活。而这个“高于生活”,便是我们耳熟目悉的艺术加工——虚构。

写小说就得虚构,如果不虚构,那就正如作家张天翼先生指出的:“一个作家要是只限于写真人真事,那就是自己束缚自己了。”这是从作者的角度来说,如果从读者的角度去说,当我们读《西游记》《聊斋志异》时,明明知道它们全是虚构的,却在心底依然被其感染感动,或者我们一直不曾有半分怀疑的人和事甚至一直感动着的情景、状态、细节,却突然在某一天因被作者亲口证实是他虚构的而义愤填膺等等,这就是艺术真实的魔力或曰魅力。

对生活进行艺术的加工,这便是小说的创作。在真实的基础上进行虚构,在虚构中倾注真心真情,这便是小说创作之核心。实者虚也,虚者实也,虚虚实实如能恰倒好处,纵然假,也足以以假乱真,无人质疑。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