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名师学作文书(小学跟着名家学写作)

跟着名师学作文书(小学跟着名家学写作)

首页想象更新时间:2024-04-03 12:05:46
跟着名师学作文书(小学跟着名家学写作)

跟着名师学作文书【一】

看完这本书,我要学习哥伦布,其实一件事的成功或者失败,完全决定于做事是否有意志,遇事不畏艰难,并且不会半途而废,虽有困难的障碍,也能不屈不挠、再接再厉,走向成功之路,所以意志好比是我们走路的方向,没有意志,就没有努力的目标。

跟着名师学作文书【二】

原以为小哥伦布长大后,会像爸爸一样成为编织工。他却对自己的未来编织了另一个梦想。他决定要找出另一个抵达东方的新航线,他要向西航行直接横越浩瀚的`大西洋!

要实现这个梦想并不容易,首先要学习如何看地图、观星象。也要寻求赞助者提供所需船只、补给品和船员。每个人都认为这个计画太冒险、太庞大。哥伦布提出向西航行找到通往东方的新航路计画,再次遭到否决。六年过去了,哥伦布依旧坚信只要向西航行就抵达陆地,找到宝藏。

这次王后动心了,她向国王表示愿意捐出自己的珠宝当作经费,以表示对哥伦布坚持要继续向西前进,哥伦布发现的其实并非一条东方的新航线,而是一块新大陆。他自己恐怕也没想到,他已经抵达了遥远的“美洲大陆”吧。

跟着名师学作文书【三】

有点小坚强,但也常常躲在被窝里偷偷哭泣;

有点小温柔,却没有人发现,郁闷:);

有点小执着,虽然没能得到什么好结果;

有点小难过,和汪已经分开了半年之久,孤单;

有点小倔强,自己认定的没有谁可以改变;

有点小开心,听到他说想念时的温柔和害羞。

有人说,我这个星座的女孩比较奇怪,走的是极端路线。可能昨天还是那个嗜睡的懒家伙,今天就成了凌晨三四点还清醒的`夜猫子;也许上一秒还是搞怪爱闹的加菲猫,这一刻就成了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最冷漠最薄情的是我们,最感性最痴情的还是我们。总而言之,我们是跟着感觉走的一群人,有点儿不可思议?对了,要得就是这效果。出其不意也是我们的专长。

我很相信感觉,具体点儿说就是第六感。我的第六感很准,这是经过无数事实验证过的,虽然代价有些惨痛,因为这些预感背后的事大多不是什么让人开心的事儿。对我来说,形形色色的人在我面前都是透明的,我只需要一眼,深深的一眼,就可以穿过他的灵魂,看到我想知晓的一切。所以,我活的很累。我用肉眼看到别人的外在,用感觉感受到他们无意或有意隐藏的内心,得到欣喜或无奈的答案,一人承受。第六感最准的时候是当我处于局外人这个身份的时候,因为与自己无关,所以看的更清楚更透彻也更明白。

苏芮有一首歌《爱就这么来》唱到:跟着感觉慢慢醉,I fell it's ok。我很喜欢这句歌词。跟着感觉走,I fell it's ok。感觉是什么?这很难回答。感觉有点儿像“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的淡淡哀伤,很飘忽,很迷茫,你无法触摸;有点儿像易安词中“载不动”的“许多愁”,无形且模糊;又有点儿像月下的李煜低吟着“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时的恍惚和不知所措。你明白了吗?感觉就如同愁绪一样,没有东西可以盛装,没有办法来去形容,只有靠“感觉”,用“感觉”去感受“感觉”,你可以吗?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深奥,你“感觉”到了么?

跟着感觉走,并不是对自己的不了解,相反,只有一个真正了解自己的人才敢将选择交付与感觉。跟着感觉走,并不是对未来的不清楚,而是,忠实于自己的内心去做出不后悔的决定。

跟着感觉走的日呢是随和的人,是真诚的人,是简单的人,是值得交的朋友。

跟着感觉走,一辈子不孤单。

跟着名师学作文书【四】

或许是年少无知,又或许是赋予孩童身上的那股冲劲,对充满诱惑的外界报以无穷的好奇,令我喜欢上女孩们心目中的偶像“花木兰”的勇敢刚强,同时又不乏女儿家的柔情、体贴。就一句“跟着感觉走”,足以抱住千万少女之心的,让她们大胆地面对生活的重重、种种,大方地诉说心中的丝丝、缕缕。

他与她的故事

她,是个敢做敢为的勇敢女子,她与他是“自由恋爱”的,在当时封建的小村庄,思想迷信的贫苦大众中,那是很少见的,同时也是被视为不正当的行为。仿佛那近乎一世纪的光阴年华,在她眼中,宛如昨日烟尘,挥之不去。那时他是村里出了名的“穷秀才”,在一家书店当学徒。每天担着几十斤的书到几十里外的城里去卖,鞋穿破了,露出那黑黑的大脚趾,都不舍得丢。每次担着书回来时,鞋总是红红的,那一丝丝的迹仿佛他对学习的那股热情,永不消退。他很勤奋,不甘心一辈子挨穷,于是十分发奋地读书,整颗心都投进了学习的怀抱。每天卖完书回家总经过她家那边的小巷。她总是也端着一碗水在巷口等着他,还不时说上几句鼓励的话,眼中充满了期待。风静静悄悄地吹着,把她的秀发都吹散了。但在他的眼中,她的一颦一笑都愈显迷人。例如“一定要克服困难”之类现在看似好老土的话,却是他发奋的动力。如此美丽的夜色,连卖花女的茉莉清香都似乎在为他们所营造。全世界似乎都在这一刻停止了转动,时间老人也被这情愫所感动得放下他那从不疲倦的步子,双手捧着脸痴痴地看……

虽然那样的日子很穷,常常吃不饱,穿不暖,但我坚信,那是她心中最为甜蜜、幸福的回忆。

有一种等待叫做心如刀割

他凭着自己出色的表现,在一次有几千人参加的大型中突围而出。在东北找了份好的工作。之后,他离开了这个贫困的小村庄。就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夜,她没有带伞,光着脚丫,跑过那平时因为怕蛇而从不敢走进的、草有1米深的茅草地,雨打湿了平时爱美的她那被梳理的卷卷的秀发。她不管,不停地跑,不停地跑,直到他熟悉的背影映入眼帘。他微笑着向她挥挥手,踏上了船,走了。好像,好像“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这句诗的意境般潇洒。从船的第一声响起,“嘟……”,仿佛已震碎了她的心。

两年,在这两年里,他在东北尝足了苦头,历尽人间冷暖,世态炎凉,最终也攀上了事业的高峰;而她,一次次地拒绝她妈妈为她安排的婚事,每天站在码头眺望着远方,等待着,坚信在这来来往往的船儿中有一只是真正属于自己的,载着他归来,带上自己一起离开这个封建的小村庄……

望眼欲穿的日子自然难熬,但她心中的信念从未动摇。始终他回来了,带上她离开了,在东北建立属于自己的家。我想,那时他的一句普普通通的话 “我回来了”,就足以令奶奶感动的里活来吧。

跟着感觉走

一年后,他们结婚了,还有了一个可爱的小宝宝。他幸福地望着自己手中抱着的宝宝那粉嘟嘟的小脸蛋,用充满感激的语气问依在身旁的她,说:“告诉我,你怎么能为我等两年?”她眯着眼,神秘的问:“你看过‘花木兰’吗?”他傻傻的摇摇头,感觉莫名其妙。他捏捏宝宝的脸,口水顿时从宝宝嘴里流了出来,她心疼地吻了吻宝宝,说:“以前我没念过什么书,只是在你的书堆中看过‘花木兰’,当时我就把她封为我偶像了。因为她曾说过人是应该跟着自己的感觉走的。因为爱,所以愿为你等。”

跟着名师学作文书【五】

女儿在上课,我就翻开了这本书,第一篇是李吉林老师的《我,长大的儿童》,一位即将古稀之年的老人用一颗童心讲述了她的故事,我被深深吸引住了,一口气读了下去,43位名师的成长故事与他们的教育教学理念,感受着他们一个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品味着大师们朴实而又深刻的教育箴言,分享着大师们独特的教育智慧,仿佛如沐春风,心灵受到了洗礼。

粗略地走马观花读过一遍之后,我意犹未尽,又第二次翻开了这本书,这一次,我利用空余时间,细细的品味品读,我再一次为这些杰出的人民教育家而折服。

之所以他们能成为名师,他们是那样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李吉林老师说过,“老师的工作是没有现成的公式可套的,我没有用教师的尊严压服他们,而是用爱,用真挚的爱去沟通,去融合他们。”

李老师用自己的爱赢得了学生的爱,也赢得了做为一个老师的快乐。张化万老师把学生当成自己的一面镜子,说学生是人生最好的镜子,在作为一个优秀教研员的同时,他感谢学生,学员,课堂上让他出丑,他觉得这是学生在成就他,这是学生对他的爱,正是由于他这份对学生宽容的爱,成就他以后的成功。林润生老师在条件最艰苦的地方一待就是11年,把他所有的热情和心洒在了这个地方,当实验小学向他伸出橄榄枝时,他毅然选择条件相对较差的母校,他的爱是那么平凡而又那么无私。

读到这个故事,我的心也渐渐平静下来,对现实的不满,对孩子学不会而埋怨让我感到惭愧。爱多么简单的字眼,要做到是多么的不容易,什么时候我也能象他们一样,从教几十年从没对孩子发过火生过气,读了《名师人生》,我懂得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只有爱自己的工作,爱自己的学生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老师。

书籍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唐江澎老师把学习当作生命存在的方式。为了订阅书刊、购买图书,财政状况常常危及衣食。程红兵老师更是永远保持“书生本色”,读大学时,家里给的零用钱几乎全部捐给了书店;工作后,逛书店仍然是他的嗜好,永远禁不住好书的诱惑,家里堆满了书。最让我感动的是尤屹峰老师把读书当作是给“贫的大脑补”,刚开始工作,他从自己每月31元的工资里拿出大部分订阅了十几种报刊杂志;他给自己规定任务:把自己当作真正的学生,一边教学,一边和学生一起学习、成长,凡是要求学生读的书自己首先读,要求学生背的文章自己首先背。

为了读书,他常常把饭烧糊了,有时甚至将锅底烧漏了,为了读书,别人再休息的时候他在读书,每天只睡4、5个小时,为了读书,农忙时,累的都怕不起来,他躺在田头看书……于永正、贾志敏、洪宗礼……一个个熟悉的名字,没有哪一个不是酷爱读书的,为了多读书,他们三更灯火五更眠,他们废寝忘食无闲思。正因为不倦的学习,他们积累了巨大的'人生财富,正因为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他们从事教书育人的工作才如此得心应手。

每每读到这些特级教师好读书,乐以忘忧的故事,我为我开始慢待这本书而羞愧,订了那么多的书,我有几次是那样细细品读,书柜中的书有的甚至忘了名字。说实话,一些教育专着我看着就头疼,既然不能消化这些书,那么就读轻松有益的好书吧。读了《名师人生》,知道许多名师也是在先天不足的情况下通过读书成长起来的,我告诫自己要有计划的读,慢慢地来接受一些教育专着,毕竟那些那些书是教育工作者最好的营养品。

老师不仅仅是一位老师,还有着多重身份,只用一只眼睛看世界是远远不够的,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必须自己要有一桶水。名师们不仅仅局限在教育教学上,在工作的8小时之外,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陶冶自己的情操。《名师人生》中有那么多多才多艺的老师,张兴华老师除了教好数学,他热爱播音和歌唱,把他的特长带入到教学中,赢得学生更多的喜爱和爱戴。

华应龙老师不仅是教学的好手,也是打篮球的高手,他在篮球运动中取得了学生的信任,顺利的改变了问题学生,也给了他强健的体魄,有了更多的精力投入在工作上。尤屹峰老师更是教了数学,语文,还教了小学所有的课程,他们的博学多才也为自己的教育事业增光添彩。一个多才多艺的老师更能赢得学生的喜爱和尊重。回想自己,刚从师范毕业,画画和唱歌是我的爱好和特长,可工作后,家里的画笔一支支生锈,颜料一盒盒干掉,不知多久没碰过了。一有活动,需要一展身手的时候,总是盼着美术老师音乐老师来帮忙,从孩子口中听到他们有多崇拜美术老师,有多喜欢音乐老师不免有些酸楚。孩子们喜欢的不是一个只会教书的老师。

读了《名师人生》,我品味着人生真谛,丰富了教育智慧,坚定了教育理想和信念,获得了前进的方向和力量。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加坚定自己教书育人的步伐,做到勤学习,乐探索,不断用名师的人格魅力感染我的工作热情;用名师的智慧人生丰富我的教学艺术;用名师的执着奋斗装点我的成长历程。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