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足夺冠激动瞬间作文(女足夺冠作文结尾)

中国女足夺冠激动瞬间作文(女足夺冠作文结尾)

首页想象更新时间:2024-06-03 10:40:51
中国女足夺冠激动瞬间作文(女足夺冠作文结尾)

中国女足夺冠激动瞬间作文【一】

电影《夺冠》以中国女排传奇人物郎平为主线,再现了中国女排3个不同的阶段,中国女排现役队员的参演更让影片增色不少。作为中国体育的最大IP,想把“中国女排”拍好并不容易。导演陈可辛没有面面俱到,而是做减法围绕两代女排队员和3场比赛来讲故事。《夺冠》并非中国体育电影的开山之作,但此前的作品大都寂寂无声,远没有《夺冠》这样受关注。除了中国女排这一特殊题材之外,拍摄手法、故事处理、人物预设等方面,陈可辛都拿捏得比较到位。

中国女排是一个集体,要想还原过去30多年历程,135分钟的影片时长是不可能的。陈可辛说,过去两年的故事积累,足足可以拍5部电影。如何取舍,如何更准确地还原、展现女排精神,这就要求导演和编剧得有取舍。

从1981年至今,中国女排共拿到10个世界冠军,《夺冠》一头一尾选取了其中两场比赛,对应新老女排两个阶段。

第一场是1981年第3届世界杯,中国女排在最后一场3比2战胜日本队,拿到中国三大球的第一个世界冠军。另一场是2016年里约奥运会,但影片并没有把重点放在中国队决赛3比1战胜塞尔维亚的那场球,而是聚焦到与东道主、世界第一巴西队的8强战。

这两场比赛虽时隔35年,却是中国女排“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精神的延续和传承。时代在变、队员在变、对手在变,但中国女排的精神从未改变。

上世纪60年代,有“东洋魔女”之称的日本女排在大松博文的调教下一度创下118场国际赛事连胜纪录。中国队能在大阪从霸主日本队身上拿到第一个世界冠军,对提升国人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不言而喻。用中国女排主教练的话来说,“这场球如果拿不下来,你们后悔一辈子!”

里约奥运会与巴西这场球也是世界排坛的经典之战。此前小组赛,中国队以第4名的成绩勉强进入淘汰赛,8强对手则是世界第一、主场作战的巴西队。从2008年至2016年,中国女排与巴西队的交手战绩为1胜18负。即便这样,中国女排仍顽强地以3比2淘汰巴西,此后接连战胜荷兰和塞尔维亚夺冠。

巩俐称出演女排英雄压力与挑战并存。

中国女足夺冠激动瞬间作文【二】

中国女排精神是怎样的一种精神?女排精神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夺得五连冠之后的经验总结,是一种不骄不躁、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它诠释的是\"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遵法、团结友好、坚强拼搏\"的中华体育精神。这种精神曾是时代的主旋律,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影响了几代人积极投身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当中。

这是一种永远也不会过时的精神。在我们干事创业的过程中,就少不了这种精神,要把这种团结协作、不拍困难、无私奉献的精神贯穿于自己的工作生活中。要相信,他人能够做到的,经过努力,我们不仅能够做到,而且可以做得更好。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挡水击三千里”的气概,我们就能迎难而上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创造出让人民满意的新奇迹。如今我们正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阶段,很多难啃的“硬骨头”在等着我们,只要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定信念,永不放弃,我们的伟大事业就一定能够成就圆满。向中国女排学习,学习她们顽强不放弃的生命力。当生活中遇到困难或者工作遇到棘手的事情的时候,我们应该学会顽强抵抗,不轻言放弃,持之以恒,战胜一切困难。向中国女排学习,学习她们拼搏不服输的精气神。生活不可能—帆风顺,总会有坎坷困难,在青春年少时,应该时刻保持不服输的精神,勇于拼搏、创造,披荆斩棘,创造一个又—个奇迹。

向中国女排学习,学习她们吃苦不怕累的战斗力。人生有苦也有甜,想过舒服的生活,就得吃得苦中苦,应该用汗水和泪水,刻苦钻研,苦中作乐,耐得住寂寞,无所畏惧,迎难而上,勇攀高峰。

行百里者半九十,我们应该不言辛苦、踏实肯干、勇于创造、奋力拼搏、铭记初心、牢记使命,要向中国女排学习,将女排精神融入生活、融入学习、融入工作、融入人生,用顽强拼搏为祖国繁荣昌盛、实现伟大复兴,从强起来到站起来贡献自己的力星,创造更美好的明天、更幸福的未来。

中国女足夺冠激动瞬间作文【三】

《夺冠》以80年代上海弄堂的街坊邻居围坐一台黑白电视机紧张又激动地守候、观看1984年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女排夺冠这场焦点大战。再现了当年中国女排以3:0击败美国女排获得金牌,实现了继1981年女排世界杯、1982年女排锦标赛冠军后首获世界大赛三连冠、令国人无比自豪、激动的历史瞬间。

回顾当年赛事,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当年赛场上还是年青的主力主攻手、著名“铁榔头”郎平和其他女排队员们经过艰苦卓绝的拼搏后终于战胜对手时拥抱在一起喜极而泣;而在今年的世界杯上,在中国女排取得11连胜的骄人成绩、成功卫冕世界杯冠军后采访中,还是郎平,已人到中年、身为中国女排主教练的她在赛场采访中再次流下激动的泪水、哽咽着以至不得不中断了采访的场景,深深地打动了我。联想到郎平二次流泪的感人瞬间,我感慨不已。

今年女排世界杯开始不久,身着中国女排教练服的郎平在采访中面对镜头,目光坚定地说:“我觉得只要穿上中国的球衣,就是代表祖国出征,要为国争光,这是我们的义务和使命,特别光荣,每一次比赛我们的目标都是升国旗,奏国歌。”这次女排赢了!中国赢了!中国女排正是传承了扎扎实实,勤学苦练,无所畏惧,顽强拼搏,同甘共苦,勇攀高峰的女排精神,才能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经历多次挫折再次回到巅峰。

此刻,我能深深地体会到当年中国老百姓观看女排比赛的如火热情,也为中国女排今天的成就而欢呼、骄傲、自豪。因为中国女排本身的魅力,早已超越了体育本身,已经成为鼓舞中国人民的精神标杆和偶像。她展现的是中国人民自信自尊自强的形象,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作为新时代青年,女排精神也鼓舞着我们,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挑战与机遇并存,付出与收获同在。我们要学习女排精神,刻苦钻研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促进全面发展,在工作中体现自身价值。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更要学习女排的顽强拼搏精神,迎难而上,勇于面对各种挑战。踏实做好本职工作,为祖国水利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更美好!

中国女足夺冠激动瞬间作文【四】

整部电影的时间跨度非常长,从七八十年代到16年的里约奥运会,《夺冠》将充满了“中国女排”鲜明时代感的81年击败日本女排、08年中美大战、16年里约奥运会逆转巴西这三场重要比赛收录到电影中,以中国女排第一人郎平的经历为线索,连接了三个时代。正如有的人说80年代的女排走出国门意气风发夺得五连冠的荣耀,是写在自己课本里的回忆;有的人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女排没有拿到奥运冠军是自己那一年最大的遗憾;还有的人说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在没有人看好的情况下逆风翻盘夺得冠军,是自己看过最燃的一场比赛。

其实在这部电影上映之前,我有点担心振奋了三代人精神的国民偶像中国女排,会被拍成一部乏味的竞技电影,也曾考虑过在这个时间点上映的《夺冠》究竟是不是一部让人觉得有些许枯燥的“主旋律”电影。因为在观众心中,“中国女排”这四个字代表着一往无前的勇气以及永不言败的精神,而陈可辛导演真的能拍出这段曲折又充满眼泪的历史吗?

由于片名从《中国女排》改为《夺冠》,这在片名上就剧透了。但由于影片完全取材现实里中国女排的夺冠经历,而现实中“女排”其实就等于“夺冠”,无论如何,观众面对这部电影时,它的故事悬念不是最重要的,故事讲的是谁也一目了然,于是陈可辛在《夺冠》中,就尽可能把着力点放在“怎样夺冠”,让过程成为主体。因此《夺冠》是在一个很容易落入体育励志电影“从输到赢”模板的可能之下,被陈可辛用多变的手法拍出了只关于人物、表演和事件的戏剧魅力,在此之上再试图提炼“女排精神”。

在故事、人物、悬念基本已知的情况下,《夺冠》用的独特方法是,让观众把注意力放在看演员怎样还原原型人物,这是一部“看表演”的电影。戏里主角为了冠军,有其情节内的成败,情节之外最激发观众兴趣的就是演员表演的成败。

《夺冠》从头至尾最吸引人的始终是巩俐对郎平的超强还原,事实上,巩俐和郎平的确是中国自八十年代以来最有国际成就的两位女性。这两位女性的国际影响力,都有赖于影像强大的传播力量,八十年代“全民看女排”,和现在“全民看电影”,在传播学上实质是一样的。因此“巩俐演郎平”不仅是一次迟早的相逢,更是一次最强的对话。

当我看《夺冠》时,我产生了一种亦真亦幻的感觉,巩俐的肢体语言、说话的方式,就像匠人一般精准复刻了郎平的行为与表情——这与她细致的观察、老道的表演经验密不可分——但更关键的是,她的灵魂都像附在郎平身上,借这个故事,也重新塑造了她自己。

在后来的群戏上,陈可辛更大胆,让女排运动员去饰演她们自己。这相当于给每个人剧本,让她们回到过去,演过去的那个自己。参加过里约奥运会的那一批女排成员基本上全员上阵,她们现在已经拿了那么多次世界冠军,在最意气风发的时候还能演出4年前的那种濒临退出奥运会的失落绝望吗?可9月25日第一批看完电影的观众就把#夺冠#、#朱婷演技#的话题送上微博热搜,这些女排姑娘站在镜头前让人无法挑剔她们的演技,因为她们没有在演戏,而是把自己真实经历过的事情重现了一遍,她们也不需要演技,这世上哪有本尊饰演本尊更让观众信服的事情呢。而其中,排球名将朱婷的表现最为突出。她的小故事既平行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在电影中被提炼为新一代女排精神,让人尤为难忘。

最后再说说影片最大的优点——比赛场面吧。比赛场面确实是拍得最精彩最惊心动魄的地方,我一直觉得如果电影拍体育赛事再拍不好那就别拍类型片了。竞技体育本身的魅力之外,你还可以用运镜和声音去尽可能放大每一个动作的张力,影片里赛场上带着呼吸感的手持镜头,配上女排姑娘们“bang bang bang”的暴扣,看得人确实十分过瘾。

从原来的《中国女排》到现在的《夺冠》,诚如导演陈可辛在映后的感言,这部电影的制作与上映和女排姑娘们打比赛一样,经历了太多的不容易。电影立项之初,它就有着极高的关注度,可惜由于种种原因,最终《夺冠》呈现的可能不是它最完美的样子,但仍值得鼓励。如果要给电影打分,10分的话我觉得可以打9分了,尤其是加入了情怀这种东西之后,就很难再用理性去衡量了。以后大概再也不可能有这种阵容去反映这段历史了,更不可能有尚处巅峰时期的这代女排队员出现在这种电影里了。

中国女足夺冠激动瞬间作文【五】

这部影片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现役中国女排球员走上银幕演自己,中国女排球员们过了一把电影瘾,但令人震惊的是她们的演绎超越了演员,或者说她们真实再现了她们自己,幕后故事直击泪点。

朱婷演朱婷自己,来自农村的她其实内心比较自卑,刚进国家队就是不爱说话,在场上更不会招呼队友,非常闷,这在影片中真实再现。朱婷自己都直言:“我第一次演电影,这也是对我的一次再教育。当初,就是父母家里孩子太多,自己如果打不出来,就可能去广东打工。”朱婷身体单薄,郎平给她营养粉完全属实。为了让朱婷能够释放自我,郎平不断鼓励朱婷在场上大声地说话,朱婷还是闷。坐下来,郎平用话去刺激她,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在队里都一样,朱婷急了,“你别说了!”郎平说:“我需要的就是这股劲儿。”尤其是郎平问她为什么打排球,朱婷终于说话:“为了我爸妈!”再问,朱婷再说:“为了成为你!你满意了吧?”现场鸦雀无声,朱婷爆了。郎平静下来说:“那你就错了,你永远都不会成为我。”影片中,朱婷痛哭的那场戏完全超越了表演,因为这就是朱婷自己。就在与巴西队里约奥运会1/4决赛决胜局,郎平对着朱婷直言:“朱婷,你要成为你自己!”从过去到现在,朱婷成为中国女排队长,成为世界顶级球星,有多么不易。

还有一个人,记者根本没有想到电影会触动这一点,那就是2016年著名球员曾春蕾无缘里约奥运会出征大名单。拍这一点,需要直面矛盾的巨大勇气。更让人吃惊的是,由巩俐饰演的郎平和曾春蕾本人的对手戏相当精彩,全国花蕾粉丝团会找到鼓舞人心的答案,曾春蕾的泪水与倔强真实感人,那简直不能说在演,而是带的释放,为何曾春蕾无缘里约,真的是因为伤病吗?那是曾春蕾长久的伤疤,她到底如何承受?电影给你答案。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