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关于狗和猫的作文(关于流浪狗和流浪猫的作文)

有没有关于狗和猫的作文(关于流浪狗和流浪猫的作文)

首页想象更新时间:2024-05-04 01:12:47
有没有关于狗和猫的作文(关于流浪狗和流浪猫的作文)

有没有关于狗和猫的作文【一】

长篇小说《我是猫》是夏目漱石的代表作。这部作品写于1904年至1906年9月,1905年1月起在《杜鹃》杂志上连载,不久,编成上、中、下三册出版。

(一)知识分子

以主人公苦沙弥为首的明治时期的知识分子,他们正直、善良,鄙视世俗、不与败坏的社会时尚同流合污。穷教师苦沙弥“从当学生起就讨厌资本家”。他大骂金田“算什么东西!”他把铃木的名片扔“在那个臭地方(厕所判处了无期徒刑”。他对金钱、资本家的仇恨甚至到“顽固不化”的程度。美学家迷亭机敏多智,锋芒毕露,一有机会便嘲讽金田、铃木,使他们陷入窘态。理学士寒月不慕时尚,没作财主金田家的乘龙快婿。

他们不满现实,揭露时弊,挖苦世俗,在他们尖刻、讥讽的语言中,却也表达了处在黑暗之中的人民愤懑的情绪。然而,他们又有着种种弱点,甚至不良的倾向——

苦沙弥愚拙、软弱、无能,不谙“世道”,他与金田斗争中,虽有“雄壮”的“架势”,但“一交锋就成了银样的枪”了。迷亭轻浮说谎,玩世不恭,还往往故弄玄虚、哗众取宠。哲学家独仙宣扬“心的修行”,用“大彻大悟”教诲大家,实则是一种戮害人们身心的毒剂。他们最大的弱点是胸无大志、无所事事;虽然自命清高,但是过着无聊、庸俗的生活。他们为了寻求精神刺激、填补生活的空虚,卖弄知识,故作风雅,嘲笑世俗。他们这种矛盾的生活状态和性格特点,正是当时一种既不满上层统治者又不与人民为伍的处在社会中间状态的中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写照。作者来自这个阶层,熟悉他们的生活习性和心理特征,因而在作品中真实地再现了他们的生活,有力地鞭挞和嘲笑了他们的弱点。在这种辛辣的讽刺背后,也隐藏着作者的苦闷和悲哀,作者说过:“比嘲笑他们我更嘲笑我自己,象我这样嘻笑怒骂是带有一种苦艾的余韵的。”

(二)资本家 金田

作品巧妙地写进了邻家金田小姐的婚事引起的纠葛,并把它贯穿在作品始终。资本家金田的妻子为了选择女婿到苦沙弥家里打听理学士寒月的情况。苦沙弥有些傲慢,不大理睬她,于是招来了金田夫妇的肆意迫害:先是指使一伙人污辱谩骂;接着唆使苦沙弥的同事进行报复;以后又买通落云馆的顽皮学生闹得他不得安宁;最后还叫苦沙弥过去的同学对他进行规劝、恐吓。小说有力地揭露了资产阶级,批判了社会拜金主义风气。将金田的一付奸诈、凶狠可憎的面目暴露无遗了。所以,连“猫”也觉得金田是“最坏的人类”。

(三)小资本家 铃木

作者笔下的小资本家铃木籐十郎,同样具有唯利是图、损人利己的丑恶本质。他的人生观是“要做资本家就得做个大的。”铃木与金田不同的个性是“圆转油滑”。“他以为一个人的事业,倘能不经劳神苦思,不经辩驳争论而获得开展的话,那也就是人生达到快乐的极致了”。铃木毕业之后,就是靠这种“极乐主义”获得成功,带上了金表,并成了“金田老爷的股肱”。他虽然是学子出身,但唯财是命,崇拜金钱,甘当金田老爷的走狗,毫无学友之情,两次来到苦沙弥家,作金田的暗探。铃木是典型的势利小人。

有没有关于狗和猫的作文【二】

梭子鱼仗着自己的锋利牙齿,竟想干干猫类的那行活计。也许猫的职业使他眼红,也许他已把鱼肉吃腻。梭子鱼求猫带他去粮仓捕鼠,猫儿好心把他劝阻:“何必呢,梭子鱼!这种事情对你并不适宜。如果弄得不好,可要惹人耻笑。俗话说得不差,事情只怕行家。”

“老鼠算什么稀奇!我还逮过棘鲈。”

“好吧!我们现在就去,正好是良辰吉时。”

他们去到粮仓,各自在那里伺伏。猫儿干得可真得意。肚子吃得饱饱的,前去看望他的朋友梭子鱼。啊,那可怜的梭子鱼!躺在那里只剩了一口气,尾巴已叫群鼠咬去。猫儿见他动弹不得,好不容易把他拖回水池。

真有意思,梭子鱼,你可要接受真理,以后放聪明点儿,不要再去捕鼠。

有没有关于狗和猫的作文【三】

狼以前是和狐狸住在一起的,而且狼要什么,狐狸就得去做,因为狐狸较弱。

有一次他们一起穿越一片大森林,狼说:“红狐,去给我找点吃的,不然我就把你给吃了。”

狐狸回答说:“我知道附近有个农场,里面有两只小羊。如果你愿意,我们就去弄一只来。”

狼觉得这主意不错,和狐狸来到农场。狐狸溜进去偷了一只小羊交给狼,自己很快走开了。狼吃完那只小羊,觉得不过瘾,还想吃,于是自己跑去偷。狼笨手笨脚的,马上被母羊发现了,便“咩咩”地惊叫起来。

农夫听到了跑出来一看是只狼,毫不手软地给了一顿痛打,直打得狼嚎叫着,一瘸一拐地跑到狐狸那里去了。

“你骗得我好苦哇!”狼说,“我想再吃一只羊,那农夫突然袭击,打得我几乎变成肉酱了!”

狐狸却说:“谁让你这么贪婪啊。”

第二天他们又来到农场。贪婪的狼说:“红狐,去给我找点吃的,不然我就把你给吃了。”

狐狸回答说:“我知道有户农家今晚要煎薄饼,我们去弄些来吃吧。”

他们来到农舍,狐狸围着房子蹑手蹑脚地转了一圈,一边嗅一边朝里张望,终于发现了放饼的盘子,就去偷了六个薄煎饼交给狼。

“这是给你吃的。”狐狸说完就走了。

狼转眼就吃完了六个薄饼,对自己说:“这些饼真让人还想吃。”

于是跑到那里,把整个盘子都拖了下来,结果盘子掉在地上打得粉碎。响声惊动了农妇,她发现是只狼,连忙叫人,他们一起用棍子狠狠地打,直打得狼拖着两条瘸了的腿嚎叫着逃回了森林。

“你太可恶了,竟然把我骗到那农舍,结果被农夫抓住,打得皮开肉绽的。”

可狐狸说:“谁让你这么贪婪啊。”

第三天,它们又一起出去,狼只能跛着脚走,它又对狐狸说:“红狐,去给我找点吃的,不然我就把你给吃了。”

狐狸说:“我知道有个人今天正好了头牲口,刚腌的肉放在地窖的一个桶里,我们去弄些来。”

狼说:“我跟着你一起去,假如我被逮住了,你也好帮我一把。”

“行。”狐狸说着就将方法和通地窖的小路告诉了狼。

它们终于来到地窖,那里有很多肉,狼张口就吃了起来。狼想:“我要用足够的时间吃个痛快才走。”

狐狸也很爱吃,但它总是四下张望,时不时跑到进来的洞口,试试自己的'身体能不能钻出去。

狼问:“亲爱的狐狸,你能不能告诉我你为什么总是跑来跑去、钻进钻出的?”

“我得看看是不是有人来了,”狡猾的伙伴回答说,“别吃太多了!”

狼却说:“我要把桶里的肉全部吃光为止。”

此时农夫听到狐狸跳进跳出的声音,就朝地窖走来。狐狸一看到他的影子,自己一溜 烟地钻出去逃走了。狼也想跟着跑,可它吃得肚子鼓鼓的,在洞口卡得牢牢的钻不出去了。

农夫拿着一根棍子把狼打了,而狐狸却跑回了森林,为能够摆脱那贪得无厌的狼而感到十分高兴。

有没有关于狗和猫的作文【四】

(一)印象深刻的句子

《我是猫》所处的时代恰是日本明治维新以后。一方面,资本主义思潮兴起,人们学习西方、寻找个性、呼唤自由,自我意识和市场观念形成大潮;另一方面,东方固有的价值观、文化观和风尚习俗,包容着陈腐与优异,在抗议中沉没,在沉没中挣扎。。。。。。

猫公很富有哲理,精于辞辩,对人类特点讽刺得十分透骨。小说的语言格调既不豪放空灵、也不简练凝重、更不柔润细腻。而是刚柔兼用、雅俗共举、变化多端、声色俱艳。将日本江户文学的幽默与风趣、汉学的典实与铿锵、西方文学的酣畅与机智融为一炉。例如,小说开头就是一句:“咱家是猫,名字嘛。。。。。。还没有。”吸引读者的注意。挖苦苦沙弥的平庸的脸说:“假如春风总是吹拂这么一张平滑的脸,料想那春风也太清闲了吧!”写景:“给红松林装点过二三朱红的枫叶已经凋零,宛如失去的梦。”“这声音毫不留情地震撼着初春恬静的空气,把个风软树静的太平盛世彻底庸俗化了”。另外,它还把墙跟上的破洞,比作是“至今仍是咱家拜访邻家小花妹的交通要道。”挖苦苦沙弥的工作态度:“当教师的真够逍遥自在。咱家若生而为人,非当教师不可。如此昏睡便是工作,猫也干得来的。尽管如此,若叫主任说,似乎再也没有比教师更辛苦的了。”讽刺人类的弱点:“世人褒贬,因时因地而不同,像我的眼珠子一样变化多端。我的眼珠不过忽大忽小,而人间的评说却在颠倒黑白。。。”。但是,他同时却又是个俗猫、蠢猫。他自作聪明,假冒圣贤君子,误了不少事,吃了不少苦头,甚至不知酒桶会淹猫,终于丢了性命。

(二)读后感

这部小说,有点像讽刺诗,也有点像写意画,各得其妙。总之,从他的笔触去用心感受她的作品,能够体会到语言的色彩、声韵。我国目前也正处于观念转换时期,我觉得猫公的观察,也对我们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我觉得猫工最后的命运也是在告诫我们:不要自作聪明!也许最后,我们栽在自己的手里。在小说的末尾,作者还大胆的预测了自的人会越来越多,离婚(分居)的人会越来越多。这先见之明不得不让我感佩,看看后来的日本吧,自率是节节攀升。现而今,不止是日本,自和离婚已风靡全球。这部作品我虽然很喜欢,不过有些地方让我感到有些冗长,有些地方则为赘余,大可删去的。这也是这部作品的不足之处。在现在的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也不断抬头,希望这部作品能成为中国人的警钟,让国人求取其中的精华吧。

 

有没有关于狗和猫的作文【五】

从前有个名叫格蕾特的厨娘,她有一双红跟鞋。每当她穿着这双鞋子外出的时候,总是左边右边来回转,心里赞美着自己:“你真是个挺漂亮的姑娘呢!”回到家,她总要高兴地喝上一口酒,而酒又能开胃,所以无论自己做的什么菜她都觉得味道极好,直到吃得饱饱的才罢休,并且说:“厨娘一定得知道饭菜的味道如何。”

有一次,主人对她说:“格蕾特,今晚我有个朋友要来,准备两只烧鸡,味道一定要好。”

“我会把这事儿办好的。”格蕾特回答道。

她了两只鸡,用开水烫过,拔了毛之后又把它们用铁钎插上。傍晚时分,她将鸡放到火上去烤,鸡渐渐变成棕色,差不多快烤好了,可客人还没有到。

格蕾特对主人喊道:“如果客人还不来,我只好把鸡从火上挪开了。但是现在是鸡味道最好的时候,不趁这会儿吃简直太可惜了。”

主人说:“我这就去把客人接来。”说完转身走了。

格蕾特把插着鸡的铁钎放在一边,想:“老待在火边让人又渴又热。谁知道他们什么时候才来,还是先到地窖里去拿杯喝的吧。”

于是,她跑到地窖,端着个大酒壶,说了句“上帝保佑你,格蕾特。”就喝了一大口酒。可她觉得酒应该源源不断地喝才是,于是又痛痛快快喝了一大口。

接着她回到火边,在鸡上抹黄油,继续烤,并快乐地转动着手里的铁钎。鸡的香气实在太诱人了,于是格蕾特对自己说:“也许缺了点什么,该尝尝味道才是。”

她用手指蘸着尝了一点,说:“多好的烤鸡呀!现在不吃真是罪过。”于是她跑到窗口,看看主人有没有带着客人来,她没见任何人影,于是,又回到烤鸡边,想:“一只鸡翅都烤焦了,我还是把它揪下来吃了的好。”

她切下鸡翅,吃了,觉得味道好极了。吃完后,她想:“另一只也应该切下来,要不然主人会发现少了东西。”吃完两只翅膀,她又到窗口看主人来了没有,还是没看到。

格蕾特猛然想到:“天知道?他们或许根本不打算来了,也许到别处去了。”

她自言自语地说,“格蕾特,反正烤鸡已经被你吃过了,不如痛痛快快地再喝上一口,然后把整只鸡都吃掉。只有吃完你才会安心。何必白白浪费上帝的恩赐呢!”

所以她又跑到地窖痛痛快快地喝了一气,然后快快活活地把整只鸡都吃掉了。

这时主人还是没回来,格蕾特的眼睛盯上了另一只鸡,说:“一只鸡在哪儿,另一只也该在那儿,两个应该在一起嘛!既然吃了一只,再吃一只也没什么错。我想再来一大口酒对我没什么坏处。”便又喝完一杯酒,然后让另一只鸡也跟着第一只去了。

正当格蕾特吃得高兴的时候,主人回来了,冲她喊道:“快,客人随后就到了。”

“好的,先生,我这就端上来。”格蕾特回答说。

这时主人进来看桌子有没有摆好,而且拿了一把大餐刀来,在楼梯上磨了磨,打算切鸡。

不久,客人来了,很有礼貌地轻轻敲了敲门。格蕾特跑去看是谁,一看是客人,赶忙将食指竖在嘴上示意他不要出声,悄声说:“嘘!嘘! 快跑吧,如果让我主人抓住你就倒霉了。他是邀你来吃晚饭,可他真实的目的是要切下你的两只耳朵。你听,他正在使劲磨刀呢!”

客人确实听到了磨刀声,赶忙朝楼下跑。格蕾特也不闲着,冲着主人大叫:“你请的客人太好了!”

“为什么这么说?什么意思?”

“我正端着烤鸡要上桌,他抢了就跑!”

“真是高招!”她主人说,心里为两只鸡感到挺可惜。“留下一只也行啊,我也就有得吃了。”

于是他追出来,喊:“留下一只,就一只!”意思是说让客人留下一只烤鸡,别两只都拿走。可客人听了以为是让他留下一只耳朵,于是更加拼命地往家跑,好将两只耳朵带回家。

有没有关于狗和猫的作文【六】

看了作者简介,夏目漱石的一生,可谓是命途多舛的一生。他出生没多久就被抱养,九岁重归自家。一生才华横溢,三十七八岁初出道,可谓是大器晚成。四十九岁病逝,生命不长,创作经历更短,前后不过十年。他是一个怪癖的人,创作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他本人患有严重的神经衰弱症,他的妻子镜子精神又不正常,夫妻关系很紧张。《我是猫》这部小说,有很浓的讽刺意味,批判现实主义。这让我想到了中国的以为类似的作家——鲁迅。

(一)鲁迅和夏目共同点

鲁迅和夏目漱石都是二十世纪文学巨匠,他们的小说都直面人生,体现对社会人生的审慎思考,在讽刺内容上有不少相同、相似之处:都讽刺了权势,讽刺了道德败坏、虚伪下作的读书人。

鲁迅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后被尊为“民族魂”,夏目漱石在日本被称为“国民作家”。他们的作品都以思想性见长,紧握时代脉搏,深入挖掘人性,他们都在各自民族的近代化过程中扮演着“守夜人”的角色。这两位东方知识分子共同的人格追求和批判、反思意识,揭示了他们对各自国家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注和深刻认识,以及对各自国家的国民性的无情揭露和强烈批判。

从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来看,鲁迅与夏目漱石两位作家都生活在本国由自我封闭的封建制国家向现代国家转变的历史时期。由于五四运动自下而上的形式带来的.不全面性注定了这场

运动失败的结局,从而构成了以当事人身份参与其中的鲁迅的心理阴影。而明治维新自上而下的形式造成全方位的颠覆的同时,也带来轻率和片面,这给以后来者身份审视维新成果的夏目漱石带来了一种思想困境。在这个转折期里,经济、文化、政治、思想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西方文明与东方文明进行了直接的面对面的碰撞,这一方面带来了文化交流的新奇和兴奋,另一方面也会带来文化先锋的紧张和痛苦。

(二)鲁迅和夏目不同点

1.鲁迅与夏目漱石文学思想比较之一:对待文化的态度

鲁迅对传统文化深恶痛绝,尽情讽刺,而夏目漱石的思想核心却是东方文化思想。

(1)人性问题上,鲁迅讽刺的主要是“阿Q式”的人性弱点,夏目漱石既讽刺东洋的扼人性的伦理价值观,张扬西方的个性解放,也讽刺西方个人主义的自私的一面。

(2)在对待女性的态度上,夏目漱石是以传统为基点,对女性充满蔑视;而鲁迅力主男女平等,对女性的不幸遭遇抱以深深的同情。

2.鲁迅与夏目漱石文学思想比较之二:反叛精神

鲁迅的思想是想借西洋先进之外来挽救国家的危亡,然而这种思想却湮灭在一片排满声中,辛亥革命后,面对更为复杂的形势和更强大的敌人,鲁迅清醒地认识到一切之根源在于中国千百年来形成的根深蒂固的封建礼教上,于是集中批判的锐器对吃人的礼教予以猛烈的抨击。

夏目的任个人排众数,主要来自初入社会即对现实的不满,他在汉诗中曾有这样的诗句:快刀斩断两头蛇,不顾人间笑语哗,黄土千秋埋得失,苍天万古照贤邪。可见作为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他对周围的邪恶群体无法忍受,也备感寂寞,从而形成孤高的心理,这也是夏目对日本近代社会的一种担忧,他的小说《我是猫》《哥儿》等无不充满批判意识,提倡以个性解放为中心的观念,正是这种不随时俗,勇于反抗的精神,使鲁迅对夏目有一种格外的亲近感。

3.鲁迅与夏目漱石文学思想比较之三:余裕

夏目漱石被称为余裕派,他提出了有余裕的文学的主张,这主要是作家观察生活和反映生活的一种方法,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有特定的含义,一方面夏目是针对当时流行的自然主义文学歪曲生活的描写,主张与生活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以更真实的态度来表现人生,另一方面作家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密不可分,夏目认为日本在现代化过程中一直存在严重的问题,可以一己微力何以作用整个社会,夏目感到极端失望,甚至有些厌弃社会,因此才提出独善其身的余裕思想。

鲁迅似乎在革命斗争生活中很少继承余裕的社会距离感一面,反而是与社会保持紧密的联系,但这不意味着鲁迅没有余裕的思想,他针对当时的出版物大多不留副页,不留上下空白等问题,指出这会给人一种压迫感,仿佛人生不留余地,同时讲到外国的书中夹杂一些笑话之类的东西,使文章增添活力,还不易使人疲倦,可见鲁迅在某种程度上也受了余裕思想的影响并很看中这一趣味。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